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芳華絕世:輕舞美人殤

大道小說網 第十五章 出家 文 / 夢舞瀟湘

    乾清宮內,燈火暗黃,福臨站立在一副巨畫面前,凝視上方,久久未有一動作。

    畫上的女子,貌容艷麗,神采飛揚,通身的書卷氣息,眉目間秀慧難讓。

    「清如……」福臨喃喃吐出二字,原來那女子便是董鄂妃。「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你走了,這世上還有什麼可以讓我留戀呢……」

    吳良輔在遠處伺候著,看著皇上落寞的神情,心中也微微疼著。他自幼伴在皇上左右,一路走來,對於皇上和端敬皇后的感情是看在眼裡的。

    端敬皇后生性賢良淑德,是皇上的支柱啊。如今她歿了……眼見皇上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怎不叫吳良輔擔憂啊。

    桌案上放著太后娘娘命蘇嬤嬤送來的點心,那上頭全是皇上所喜愛的,可皇上卻沒動一口,另一頭桌案,幾本經書已經翻得破爛不堪。近來,皇上日夜看經書,還連連召喚憫忠寺的行森和尚進宮講經,以至於荒廢了朝政,對此,諸位大臣已聯名上奏了好多,卻都被皇上壓下了。

    唉……吳良輔無奈的搖了搖頭,喚來小太監,把桌案上已經冷卻的點心撤下。看來今夜,皇上也不會翻任何妃子的綠頭牌了。對身側的小太監吩咐了幾句,讓敬事房的人退下。

    視線從那畫移開,瞟到那幾本經書,福臨心中有了注意。環伺周圍,這乾清宮的壓力讓他無所適從。沒了清如,這皇宮對他已經沒有任何異議。

    順治十七年九月二十八日,皇宮裡出了一件大事。

    蘇麻喇姑面露慌色,急急奔跑在皇宮的大道上。這是她第一次覺得回慈寧宮的路好長。待她來到慈寧宮時,太后正在給園子裡的花兒澆水。宮人都沒見過如此的蘇嬤嬤,如此慌張,如此不顧宮規,彷彿天要塔下來一般。

    「太后……」蘇麻喇姑急忙叫道,然後喘了一口氣,來至她身旁,附耳說了幾句。

    太后手中的水壺掉落在地,濺濕了她的裙擺。宮婢正要拿巾帕,卻見太后擺手示意不用了。

    蘇麻喇姑攙扶著她至一旁的木椅上坐下,太后許久不曾發一言,臉上露出冷笑,道:「好一個皇帝,好一個逆子。」這麼多年的心血,她白費了。大清國不需要一個兒女情長的皇帝,更不需要一個誠心向佛的帝王。

    「太后,現今我們該怎麼辦?」

    是啊,怎麼辦……這國家大事又落到她一個女人的頭上了。為了這大清國,她布木布泰犧牲的還不夠多麼。「蘇麻,傳密旨給索尼、鰲拜、蘇克薩哈和遏必隆,改藍批為朱批,命他們和安親王岳樂共掌朝政。」

    「是。」蘇麻喇姑正欲回身去辦,卻聽見太后將她叫住,然後吩咐道:「把實情告訴岳樂,他知道該怎麼辦,另外命索尼尋找福臨下榻在哪座寺廟。」

    「是。」

    兩個時辰之後,蘇麻喇姑帶回來了從索府得到的消息。順治帝帶著吳良輔去了憫忠寺,要在那兒讓行森和尚梯度。

    行森和尚……太后瞇起了眼睛,她聽過這個名兒,近來福臨日日召見他,想來是在商討出家之事。這個和尚,身為出家人,心思還那麼不安份。

    「岳樂那邊怎麼說?」

    蘇麻喇姑回答道:「安親王傳來消息說,行森的師傅玉林大師已經從外城趕來。他是行森最為敬重之人,想來能阻止這事。」

    太后苦笑著搖搖頭,「單憑一個玉林大師還不能阻止福臨。蘇麻,你去準備一下,咱們也去那憫忠寺。」

    「是,太后。」

    太后仰首望望天空,一片萬里晴空。上蒼啊,你就不能給大清朝一個聖明的君主麼……我布木布泰還能為大清朝操心多久……

    憫忠寺是唐朝貞觀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為紀念誇海東征中死難的將士,在幽州(現在的北京)城內建一座寺廟。寺還沒有建成,李世民去世了。經高宗李治、武則天多次降詔後,於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建成,命名為「憫忠寺」。歷經五十一年建成的憫忠寺規模宏大,寺內建有一座高閣,名為憫忠閣,有諺語「憫忠高閣,去天一握」來描述它的高大。

    通往大殿的綠茵道上,一眾和尚坐在兩旁的地上唸經。福臨端坐在正前方的椅子上,靜等著行森為他梯度出家。

    行森一身莊重,洗淨雙手,執起剃刀,緩緩走至福臨身後,準備剃度。臉上的神情有著滿足。因為他的努力,憫忠寺將要迎來一個當過帝王的和尚,至此以後,他行森的名字在各寺院就出名了。

    行森一手拿剃刀,一手執起福臨的辮子,正欲劃落,就聽見寺門外高喊「皇太后駕到。」隨後一大群宮廷侍衛便跑了進來,站立在大道旁,謹守職責。

    太后雖著一身便裝,但那不言而喻的威嚴卻不容人忽視。她在蘇麻喇姑的攙扶下,逐步逼近福臨和行森。她的身後還跟隨一個得道高僧。

    行森見人,眼中不由得閃過驚慌。

    玉林雙手合禮,向順治行禮道:「阿彌陀佛,老衲玉林見過皇上。」

    福臨不看玉林,直望太后,抿嘴出聲,「皇額娘到此,不是為了看兒子出家吧?」

    太后也不看福臨,眼睛直逼行森,「大膽行森,你可知罪?」一聲喝下,讓行森跪倒在地。

    「貧僧不知。」

    太后冷笑,眼睛撇過披頭散髮的福臨,心中掩不住的悲哀。「妖言惑眾,蠱惑皇帝出家,罪不容誅,來人,將行森執以火刑。」

    侍衛聽令將行森執起,但見福臨護在他身前,「誰敢動他,朕砍了他的腦袋,誅了他九族。」

    侍衛礙於皇帝的命令,遲遲不敢將行森執法,看向太后。

    「玉林大師,行森的事情就拜託你了。只要今日皇帝在此出家,哀家不會讓憫忠寺上下活著。」

    太后話裡的意思讓玉林心驚,但他畢竟是得道高僧,「阿彌陀佛,老衲明白。」玉林看向眾和尚,大聲道:「門下弟子聽令,搭起高台,將行森置於其上,施以火刑。」

    「老和尚,你……」福臨對玉林罔顧他的命令而感到氣憤,正想厲聲說他,卻被玉林搶先了,「皇上,您若想剃度出家成為行森的師兄弟,那就是老衲的弟子。請您不要干涉老衲處置行森。」

    太后冷眼看著行森被置於高台之上,卻阻止他們點火。她眼注視福臨,「皇帝,只要你不出家,哀家就放過行森。」

    福臨看著自己的母親,高高在上偉大的聖母皇太后。「皇額娘,您就放了兒子吧。這個皇帝不是兒子想做的。連自己心愛的女人都保不住,朕還算什麼皇帝……」

    「啪」的一聲,太后揚手打了福臨一個耳光。「為了一個董鄂妃,你就要置老祖宗辛苦打下來的江山於不顧麼。這麼做,你對得起天下百姓麼?」

    福臨神色哀然,全然不知疼痛,他帶著嘲諷的笑看向太后,「皇額娘,若當初您扶持我登基,就沒有今天天下百姓一說了。」福臨冷笑幾聲,「也對,當一個受人非議的皇后還不如當母儀天下的聖母皇太后。」

    太后心痛之極。福臨登基之初,她忍辱下嫁多爾袞,卻不想今日他還記在心裡。

    蘇麻喇姑清楚太后一路走來的艱辛和痛苦,她忍不住給了福臨一個耳光。「天下的人都可以誤解太后娘娘,就皇上您不能。」

    「蘇嬤嬤……」

    蘇麻喇姑忍住眼淚,「皇上,您是太后的親生兒子,連您都誤解太后娘娘,那她還有什麼可活呢。」

    福臨的目光轉向太后,不知什麼時候起,她的臉上已經有了皺紋,髮絲也有略白。他的母親,是個聰明的女人,為了大清,為了他,福臨知道她付出了很多。

    「皇上。」玉林雙手禮佛,勸說福臨:「若以世**,皇上宜永居正位,上以安聖母之心,下以樂萬民之業;若以出世**,皇上宜永作國王帝主,外以護持諸佛正法之輪,內住一切大權菩薩智所住處。」

    玉林所說頗為有禮,福臨聽罷,略有所思,隨即點頭應允。

    太后心中頗為嘲諷,她說了那麼多都無法全動福臨,玉林說來簡簡單單一句就成了,她這個太后還不如一個和尚。但是也罷了,只要福臨免去當和尚的心思,她還有什麼可以計較的呢。

    太后也知道董鄂妃的死對福臨來說是個很大的打擊,知道他心裡苦。因此只要福臨沒了念頭,她也就就不在說什麼了。給了蘇麻喇姑一個眼神,讓她陪著披頭散髮的福臨走向轎攆。

    「玉林。」太后輕喚道。見玉林略一彎身鞠躬,「今日之事,哀家會做出一定封賞。但若在民間流傳一二,哀家就唯你是問。」

    「老衲明白,請太后放心。」

    看了眼仍置於高台之上的行森,太后道:「哀家既然有言在先,就不取行森的性命,但是他不能再待在京城了……玉林,你自行打發他吧。」然後便也走向轎攆。

    經此憫忠寺一事,行森當月便離京南還。然福臨雖不再出家,但是精神卻再也振作不起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