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芳華絕世:輕舞美人殤

大道小說網 第二百一十一章 承祜 文 / 夢舞瀟湘

    康熙八年十二月十三日,坤寧宮一片緊張的氣氛,一列青衣內侍匆匆穿過廊前,當先一人捧著藥爐步履慌忙,其後數人手托藥匣急急跟上。他們剛轉進內殿,便有幾名宮婢端著銅盆魚貫而出,盆中儘是濃重的血水。再有侍女端了清水進去,片刻出來仍是駭人的血色。

    殿中人影憧憧,來往宮人,進退無聲。唯有皇后低抑的呻吟聲自屏風重帳之後傳來。

    太皇太后端坐在炕上,手中攢著佛珠,閉著眼睛,唇角微動,不知道在念著什麼,大概是些菩薩保佑之類的話語。

    玄燁坐在她一側的炕上,雙眼焦急的往裡頭看,耳邊不斷響起芳兒在殿內的叫喊聲,一個忍不住他起身走向寢殿的大門,正要推門而入卻讓榮蘭給攔住了。

    「皇上,產房不吉利,您不能進去。」當初自己生承瑞的時候,皇上也沒那麼緊張,如今只不過聽到皇后幾聲呻吟便如此焦慮不安,這未免也偏心的過頭了。

    玄燁冷冷的看了榮蘭一眼,冷漠的眼神令榮蘭不得不愣愣的放開拽著玄燁衣袖的玉手,諾諾的退到一旁。

    太皇太后給了東珠一個眼神,但見東珠嘴角露出一抹笑容,緩步走到玄燁的身側,拉著他坐回了原處,道:「皇后娘娘是個有福氣的女子,定會安然無恙,更何況還有太皇太后和皇上坐鎮坤寧宮,天大的坎兒皇后娘娘也會跨過去。」見玄燁眉心若蹙的皺紋略微散去,東珠繼續勸慰著:「皇后娘娘這是第一次生孩子,辛苦是難免的,好在孩子也快出來了,皇上就放心看小阿哥或者小公主吧。」

    「貴妃姐姐又沒生過孩子,怎麼知道的如此清楚呀?」榮蘭酸溜溜的問著。

    東珠的眼中閃過一絲的苦楚卻又快速的隱去,她揚著笑意看向榮蘭,「本宮的確沒生過孩子,但是人都有一張嘴,不懂可以問。畢竟這後宮不是每個人都像榮常在有經驗。」見榮蘭妖媚的臉上呈現不忿,心中快意,繼續道:「本宮要輔佐皇后娘娘掌管東西六宮,有很多事情自然就必須得管了。更何況這皇后娘娘的身份比你榮常在要尊貴的多了,本宮就更不能置身事外了。」

    榮蘭正欲反駁,卻聽聞玄燁帶著幾許不耐煩的話語說道:「好了,皇后在內痛苦不堪,你到有閒情在這裡爭個長短,是不是要皇后出了什麼意外你才甘心?」

    榮蘭聞言立馬跪下請罪,「臣妾不敢。」玄燁冷哼一聲,拂袖甩過榮蘭的臉龐,微癢不痛卻叫榮蘭心中極為不好受。

    阮雪見榮蘭那尷尬的樣子,心中雖然極為不情願,但礙於太皇太后暗中的指示,她還是上前扶她起來,略似善解人意的說道:「皇后娘娘在內受苦,皇上是急壞了才怠慢了榮妹妹,妹妹不要見怪才是。」

    榮蘭聽著卻是極為苦澀,她虛笑著退居到一側,耳旁傳來皇后呻吟的痛楚聲,目光看向大門緊閉的寢殿,看著一眾宮婢端著血水和清水跑進跑出。裡面好似皇上心間上的人,那她們這些站立在坤寧宮大殿上等候的人又算是什麼?同是皇上的女人,卻是雲泥之差的待遇。

    榮蘭呵呵在心中冷笑,但是她不會認輸,日子還長著不是麼?皇后生的指不定是個公主呢,那她的承瑞就還是現今皇上膝下唯一的兒子,唯一的長子。

    「吱嘎」一聲,寢殿的大門被打開了,玄燁的臉上露著欣喜,正欲起身卻叫太皇太后給拽住了,只聽見她淡淡的喚了聲「皇帝」,玄燁便重新正坐在了炕上。見蘇麻喇姑喜色匆匆的跑到跟前,對著太皇太后和皇上還有一眾妃嬪行了禮節,方才說,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皇后娘娘給您添了一個小阿哥。」

    玄燁大喜若望,「皇瑪嬤,芳兒為孫兒生了一個阿哥。」然後才問:「皇后人怎麼樣?」

    「皇上放心,母子均安。皇后娘娘累著了,現在正睡下了。」

    正說著便見烏蘇嬤嬤抱著小阿哥來到跟前。玄燁小心翼翼的從她的懷中接過小阿哥,看著滿臉紅色皺巴巴的兒子,玄燁的心有著從未有過的激動,那種為人父的激動。懷中嬌小的可人兒是他跟芳兒的孩子,他們愛情的延續。

    東珠和阮雪站在玄燁的身側逗弄著正酣睡的小阿哥,看著他那可愛的模樣,東珠不自覺的撫上自己的腹部,想起了那個被她親手殺死的孩子,那個她和心愛之人的孩子。眼中倒是流露出一絲的悲傷。

    阮雪不經意間瞥見東珠的神色,知道她回想起了往事,為了幫她將心思轉移到它處,也為了掩飾她的失神,嬌聲笑道:「好可愛的孩子,皇上抱著給老祖宗看看吧。」

    玄燁滿腔寵溺的將孩子放置太皇太后的懷中,然後逗弄了一番,便說:「請皇瑪嬤給這孩子取個名兒吧。」

    「承祜。」太皇太后看著懷中的孩子,一臉的慈愛之情,緩緩的吐出兩個字,「承是承前啟後的承,祜是受天之祜的祜,仰承天之福佑。」

    「好名字,老祖宗取得就是不一樣,仰承天之福佑。小阿哥是皇上和皇后娘娘的孩子,自然是受到上蒼庇佑的天之驕子。臣妾在這裡代替皇后姐姐和小阿哥謝老祖宗賜名了。」阮雪嬌笑著說道,整個坤寧宮的大殿也因為她的笑聲而充滿了歡聲。

    或許是被太多的人給圍著了,小小的承祜感到一點不自然,便放聲哭了出來,這讓太皇太后立馬哄著。蘇麻喇姑笑說著道:「小阿哥聲轟隆中,瞧著就是有福氣的樣兒,這倒是讓老奴想起了皇上剛出生時候也是這般呢。」

    太皇太后笑著哄著承祜,將他逗得笑開了,方才說道:「那眼睛和眉毛確實跟皇上很像。」她將小承祜抬高至臉頰旁,往他的小臉上親親的吻了一口。

    聽著眾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讚捧承祜,榮蘭的心中很不是滋味,輕哼了一聲,不屑的傾身看了一眼承祜,說道:「剛出生的孩子不都是一個樣,臣妾倒是看不出小阿哥和皇上哪裡像。要說像,還是承瑞比較像皇上,畢竟是皇長子。」

    阮雪斜看了她一眼,便伸手逗弄承祜了,也不想出言反駁,因為自有人會說。承祜是芳兒姐姐所生,就算再不濟那在皇上的眼中也是頂級寶貝,哪似承瑞是低賤的女子所生。在這皇宮之中有誰能尊貴的過中宮嫡子。

    「承瑞哪能和承祜相比。」玄燁一句話就已經道盡了承祜在他心中的地位,也叫榮蘭的面色一下子愣住了。

    阮雪好笑的看了一眼阮雪,順著玄燁的說了下去,「我倒是奇怪皇上怎麼跟第一次當阿瑪一般興奮,原來是因為承祜在皇上的心中佔了巨大的位子呀,這也難怪,畢竟是嫡長子。」就算榮答應生了皇長子承瑞又如何,長子可比不上嫡子。一字之差可是差了好遠。

    太皇太后笑看承祜,可說出的話語卻令人感到她的不悅,「榮常在出來也有些時候了,該回宮去了,或者去去阿哥所看看大阿哥,畢竟在宮裡母子相處的時辰不多,可不要浪費了。若繼續杵在坤寧宮驚了哀家的玄孫子可不好。」也不給榮蘭辯駁的機會,直接叫蘇麻喇姑派人送榮蘭回去,待她們走至宮殿門口,卻又說道:「對了,榮常在在宮外長大,應該知道民間有個習俗就是替剛生孩子的女人誦唸經書祈福。這皇后和二阿哥是宮中極為尊貴的人,咱們也不好疏忽了。」狀似思考了下,眼角含笑看向榮蘭,「既然榮常在知道,那哀家也不麻煩他人了,就有榮常在替皇后和二阿哥祈福吧。這也是你莫大的榮幸了,切記要誠心,若動了歪念,讓皇后或者二阿哥有了閃失,那你可吃罪不起。」

    「可是臣妾要……」

    仿若知道榮蘭要說什麼來拒絕,可太皇太后卻不給她機會,「至於這大阿哥你就不用擔心了,這些個月就送到翊坤宮由淑貴妃照料,直至皇后康復為止。至於六宮的事物就由佟妃和宣妃一道協助吧。」

    「就按皇瑪嬤說的做吧。」玄燁下了最後的應答,「東珠,你現在就和榮答應一道去阿哥所,將承瑞抱到你翊坤宮料養吧。」

    東珠笑著應下了,隨著蘇麻喇姑走出了坤寧宮的大門。回首看了一眼面如死灰的榮蘭,暗自笑道,在太皇太后和皇上的面前說承祜的不是,榮蘭未免失算了。在這皇宮裡,注重的是身份和出身。芳兒身為中宮之首,承祜又是她所出,那自然是尊貴無比了。這榮常在千不該萬不該在這一天來坤寧宮自討沒趣。

    可不是麼,芳兒生子,太皇太后和皇上坐鎮不算,她和阮雪也因擔憂趕來,而這榮蘭自來就是以挖苦芳兒為樂,來坤寧宮不就是看好戲的麼。不過也罷了,好戲倒是看到了,不過主角卻是自己罷了。

    是夜,玄燁抱著承祜坐在榻邊,看著熟睡中的芳兒。就這麼看著,溫柔的看著她。然後將承祜放置她的身側,伸手撫上芳兒細緻的臉龐。

    眉尖若蹙,目光流轉,顧盼琉璃,芳兒睜開了她柔情似水的眸子,一睜眼就見到玄燁滿腔愛戀的看著她,她溫情一笑,輕聲問道:「孩子呢?」

    玄燁以眼神示意她看看身側,然後俯身在她的額頭輕輕一吻,柔情道:「芳兒,謝謝你為我生了個阿哥。我的江山社稷後繼有人了。」

    芳兒溫文一笑,以手支撐起身子,然後伸手撫觸承祜的細嫩的臉龐,通身散發著母性的光輝,「孩子還小,以後的事情還說不準。皇上還年輕,日後還會有其他的孩子。倘若有德行出眾的,也不妨考慮其他人。」私心著想,她確實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登上那個高處不勝寒的寶座,她寧願孩子平平淡淡的過一生。

    玄燁也伸手撫觸承祜的肌膚,「你我的孩子,德行自是不能與他人一較高低。」

    芳兒知道玄燁欲把天下最好的東西送給他們的孩子,因此也不想掃了他的興,瞧他那高興的樣,柔和的笑著問答:「孩子的名字已經定了嗎?」

    「承祜,皇瑪嬤取名為承祜,你覺得怎麼樣?」

    芳兒沉吟了片刻,精秀的腦海中飛快的翻閱著這二字的含義,「皇瑪嬤取得自然好,仰承上天之福佑,很有寓意的名字。臣妾很喜歡,勞皇上代臣妾給皇瑪嬤說聲謝謝。」見玄燁笑著說好,眉間卻有隱藏不住的倦意,「皇上是否累了?」

    玄燁點點頭,「你在裡面走生死玄關,朕沒安心。」他自徑脫下龍靴,和衣躺在了榻上,道:「明早還要早朝,朕就這麼歇歇吧。」見芳兒面顯不贊同之色,他又道:「距離早朝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就算朕回乾清宮也來不及了,皇后就不要說朕了。況且我也想好好陪陪你和孩子,咱們一家三口就這麼睡一會兒吧。」

    見玄燁如是說,芳兒也不好反對就應下了。偌大的一張床榻上,躺著三個人,一男一女還有一個丁點小的孩子,叫人看了不禁羨慕和感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