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涼州虎兕

卷 二 烽火涼州 第一百二十九章 論勢(一) 文 / 岑雲

    王國的東征大計到底是沒有在當年就開始,因為與馬騰之間的爭執,拖延了他太多的時間,等到一切塵埃落定的時候,時間已經進入了九月的末尾,比岑風預計的還要晚一點冬日的涼州對於每一個統兵的主帥而言都是可怕的。漫天的風雪,無盡的寒冷會讓一支軍隊的軍心士氣迅速垮塌。即便是當初號稱涼州第一強軍的虎字營,當初之所以會在中平三年那一場與官軍的生死搏殺中損失慘重,歸根結底,與冬日的苦寒天氣不無關係。

    連虎字營都難以支撐,何況乎其他人?當秋風漸涼的時候,各部首領就開始對王國的軍令極盡推諉拖延之能事;王國雖然是盟主,但是實際的兵權都在各部首領手中,他們一開始磨洋工,王國也無計可施、徒歎奈何——最後一直拖到十月中,王國都沒有整頓好麾下各部的兵馬,最後只能無可奈何地放棄了當年立即東征的打算,窩在冀城裡欣賞中平四年的第一場雪。

    相較於王國的諸般不順心,岑風在金城郡的日子過得倒是頗為愜意。有了豹娘子與北宮瑞的相助,虎家軍整頓收攏湟中部落的動作進行得異乎尋常地順利。當然,其中最關鍵的,還是岑風在動手之前就已經定下了敵我之分;那些曾經主動投順燒當羌和韓遂的部落,都被毫不留情地剷除。因為打著為北宮伯玉、李文侯報仇的名義,加上最後動手的又的確是豹娘子與北宮瑞這樣的仇家苦主,旁人也無話可說,最多念叨幾句「手段太狠,不留餘地」之類的廢話;而且這樣大開殺戒之後,其他部落不免大增畏懼之心,明裡暗裡的反抗也少了許多。

    岑風也不是一味殺戮,在剷除反叛者的同時,也不忘對那些剛剛投順他麾下的部族加恩施賞。被剷除的部落留下的草場、錢糧被岑風拿去分送各部做人情,大有借花獻佛的意思在其中;而且又以幾個在湟中大亂時暗中庇護過豹娘子與北宮瑞的部族獲利最大。當然。獲利最多的還是岑風自己,他部下兵馬漸廣,正需要足夠的土地用來安置;原先嫌鵲yin一帶地域狹小貧瘠,如今得了湟中,正好緩解了地少人多的窘境——被剷除部落的人口可是一個都沒有分出去。都被岑風一口吞下。

    除了土地、錢糧。在涼州之地,最關鍵的其實不是這兩樣,而是人口。不要看涼州境內一鬧出叛亂就是幾萬、十幾萬的軍隊,好像人口眾多。兵員富足,實際上,終後漢一朝,涼州都可以說是人口最少的一個州——尤其是在籍的人口。

    以漢順帝時查天下戶口所得,涼州十二郡國。在籍的人口全部加起來僅有不到四十五萬人——即便同樣以邊僻荒涼著稱的幽州,僅僅涿郡一地就有人口六十餘萬——而經過後來數次羌漢叛亂,涼州戶口銳減,如今在籍者恐怕連三十萬都不到了。之所以老邊他們掀起叛亂時還能夠聚集起十多萬的兵力,其實更多的都是羌氐部落中的兵馬——這些人是不計入戶籍的。而世所共知的是,羌氐部落的征戰,幾乎都是傾族而出,說有多少兵馬,其實就等於有多少精壯男丁;而所謂的十多萬大軍。細究起來,也就是說參與叛亂的各部落男丁總共只有十多萬人;以此類推,一個部族再加上老弱、婦孺,究竟又能有多少人口?

    所以,爭奪人口。才是涼州諸部征伐吞併的最終目的,所謂土地、草場不過是末節,等到人口多了,兵馬就多了。土地草場自然而然也就有了。

    岑風得了湟中,不僅多了將近四百里的肥沃河谷地。更重要的,是多出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數十個大小部落,這些部落,給岑風帶來了近三萬人口——莫小看了區區三萬人——以羌氐部落的習性,這三萬人口,差不多就意味著將近一萬人的兵力,相當於十萬漢人中能夠徵募到的兵力。尤其是河湟之地的男子不論老幼都精於騎戰,這一萬人不用多練就是精兵的苗子,一個能抵得尋常人三個。

    有了河湟之地的部落,岑風的底氣也就足了許多;他大肆從各部落中挑選精悍之士充入虎字營與英字營,不僅補足了當初一萬人的員額,更有所擴充;如今兩營兵馬加起來,已經有了一萬兩千人。真正是兵強馬壯,有了點割據一方的氣象。

    原本對於岑風如此急迫地抽調補充兵力,成公英難免有些擔心,覺得湟中諸部剛剛歸附,現在就抽調兵員、錢糧,會令人心生牴觸,甚至影響到收服人心。可是岑風卻不以為意,他聽過成公英的擔憂之後,只是微微一笑,對成公英說出另一番道理。

    「湟中之地,本來就不是我的,雖然說有北宮家和李家的名頭在,算是有了吞併此地的名分,但是湟中諸部心存疑慮乃至牴觸都是難免的;只不過咱們挾大破燒當羌的威風而來,那些部落一時間心懷憂慮,還不敢明著反抗罷了。越是眼下這種時候,咱們就越是要強勢,一出手就要把諸部心中哪一點小心思徹底掐滅了;否則等他們安下心來,那些人都是地頭蛇,陽奉陰違、再四處串聯起來,就不好收拾了。」岑風滿面肅然地說起自己的想法,言行舉止之間,多了幾分上位者的果決的自信,至少,只看他已經學著揣度人心、取捨平衡,成公英就已經大為欣慰;至於與自己意見不合,成公英也沒有太往心裡去——為主君者豈能沒有自己的主見?

    而且岑風雖然行事急切了一些,但還是頗有分寸的;他將兩營兵力控制在一萬兩千人就不再擴張,這個數字,正好是湟中諸部可以承受的極限,而與此同時,又把諸部最精銳的一群悍卒都給抽調入軍中,也等若削弱了諸部的實力。

    成公英為岑風的改變而欣慰,他卻絲毫不知,岑風的做法其實很多是豹娘子給出的意見,只不過豹娘子不肯出頭,就把這一切想法都推到了岑風頭上。而岑風或許是因為當夜二人裸袒相對時留下的尷尬,面對豹娘子的時候總有點不自在的感覺;再加上豹娘子本就熟知當地情勢,所說的建議也有可行之處,所以岑風對豹娘子的一些要求、做法能答應的就都答應了——眼下看來,豹娘子的建議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倒真不愧是湟中的舊主人家。

    「收其精銳以弱其兵、制其婦孺以安其心;這個辦法不能說不好,但是還有些不足。」成公英既然決定要做岑風的輔佐之臣,查缺補遺就是責無旁貸之事。

    岑風不解:「還缺什麼?」

    「人質啊……」成公英決然道,「自古以來,凡是投降、歸順者,必納人質!如今各部落剛剛歸附,人心不穩;收其精兵,固然能夠削弱其實力,但是被你收服轄制的只不過是部落中的平民,於各部首領而言,你還需要再多一個挾制他們的辦法。」

    「人質?」岑風有些猶豫,「適才你不是還說,對待諸部不能一味打壓麼?要是強迫他們交出人質,會不會適得其反?」

    成公英滿不在乎:「那就換個說法,不叫人質,改叫選官好了。然各部派出嫡系子弟到我們軍中任職,隨便給個閒職養起來就好了。」這個辦法也是漢庭羈縻境內蠻夷部落的慣用招數,就連選官的說法都是邊疆各州所常見的,成公英說來自然也是駕輕就熟。

    岑風大笑:「原來還有這樣的名堂,我居然都不知道。」

    成公英亦笑:「這是朝廷尋常慣用的手法了,只不過自從你從軍以後,咱們都是與朝廷為敵,而且以邊先生的威望,也不須對涼州諸部使出這等手段來,所以你一直不知道罷了。其實,朝廷對涼州羌氐部落一直都是用的這個辦法;例如仇池氐國的楊千萬,他與朝廷有殺父之仇,為什麼如今官軍退守三輔,他還遲遲不肯舉兵反叛?就是因為楊家有一個人質還在朝廷手裡,所以一直委決不下,不到最後關頭,他是不肯輕易背棄朝廷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