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洪荒通史

大道小說網 第三十五章 大禹證道 文 / 小灰龍

    卻說夏禹繼位之後,分封丹朱於唐,分封商均於虞,改定歷日為夏歷,以建寅之月為正月。與此同時,中原各部落已逐步形成以夏族為中心的領導集團。夏禹在這個集團中的地位已初具王權性質。他讓治水時專司刑罰的皋陶制定了一些規定,各氏族部落如有不聽號令者,就要以刑罰來懲辦。

    當時,古越部落族長防風氏,總想獨霸一方,自稱越人各部落之長,不聽夏禹的命令。夏禹在苗山大會上當眾命令將他處死,並暴屍三天。各地諸侯、方伯深知夏王朝的威力和夏禹的神聖,再不敢冒犯禹王。那些沒有參加朝見禹王的氏族部落聽說此事,也紛紛向夏王朝進貢稱臣。自此夏禹的勢力範圍達到江淮流域,武功赫赫,震懾天下,人莫不尊!之後,「四方歸之,闢土以王」

    在治水的過程中,夏禹曾經走遍天下,對各地的地形、習俗、物產,都瞭如指掌。

    夏禹重新將天下規劃為九大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然後進行管理,並制定了各州的貢物品種。

    帝夏禹王還規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區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綏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綏三服,進納不同的物品或負擔不同的勞務。要服,不納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則根據其習俗進行管理,不強制推行朝中政教。

    夏禹卻不同於往常帝王,自軒轅黃帝以來,眾位帝王即便拜入截闡二教之中任意一教,可對另外一教也是對有依仗,最多不過是稍稍打壓一番,可夏禹卻是不屑於此,做事強勢至極。在他剛一繼位之後,便開始打壓闡教,更是列舉出闡教輔佐幾位共主的失敗事跡,以此打擊闡教於人族的道統。如此幾番下來,闡教在人族毫無形象可言,成為了人族最不受待見的教派。

    在夏禹的打擊下,闡教不得不暫時放棄在人族傳道,而夏禹做成此事之後,不由得有些志滿意得。可細細觀察之下,才發現,如今人族之中已完全是截教一家獨大,如此恐怕會影響到人族發展。

    夏禹見此情況,幡然醒悟,心中有些後悔。可如今闡教大損,已不能制衡截教,而人教又向來不為人族信奉,自然無法與截教抗衡。至於西方教,因帝舜之緣故,夏禹對其卻是一點好感都是欠奉,自然不會加以扶持。想來想去,夏禹還是未能想到什麼辦法。

    一日,夏禹聚集眾人議事。其中有一人讚美夏禹治水之事,言語之中,多有溜鬚拍馬之意。

    夏禹看著那人馬屁不斷,心中雖有些得意,可也能保持本心。夏禹心中明白,此等人卻是只會歌功頌德,無甚真才識干,不過作為一個上位者,對如此之人還是比較喜愛,畢竟每日聽那些奏議很是無聊,有這些人在,也可為自己解悶一番。

    夏禹說著說著,越來越慢,突然,夏禹腦中靈光一閃,猛地站起身來,大笑道:「哈哈哈哈,我想到了,我想到了!」說罷,夏禹也不理會眾人異樣的眼神,大步向外走去

    夏禹一路回到安邑,命人準備一番,然後便開始實施自己的計劃,大力扶植九黎巫人。卻說這九黎部落本是一人族部落,後與巫族中人混居,才被改名為九黎,自九黎部落戰敗,蚩尤被軒轅封印之後,九黎原部落遺民多被趕到大荒之領居住,被稱之為蠻人。九黎部落中多有人巫混血兒,實力高強,其中猶有不少人與修士有大仇,再加上被修士稱之為魔,兩者之間仇恨越結越深。

    夏禹知曉九黎情況後,欣喜異常,如此自己也不必擔心九黎與截教聯合,正合他意。於是,便立刻開始扶植九黎巫人,而且,為了更好的拉攏九黎族人,夏禹想到九黎部族與闡教有著深仇大恨,便加大了對闡教的打擊力度,以此換取九黎的支持。

    一時間,九黎部落有重新崛起的勢頭。而夏禹看重九黎族人好鬥的性格,將其訓練成一支攻無不克的大軍,征戰四方。而闡教對夏禹的打壓自然憤怒不已,可終究夏禹為人皇,地位不是他們這等修道煉氣之人可比,這不是靠修為就能彌補的。夏禹就一凡人之身,誰都殺的,但夏禹是人皇之身,有真龍之氣萬民信仰之力護體,誰都碰不得,否則,因果之深足叫任何修士魂飛魄散,真靈不存。無奈之下,闡教眾人只得打落牙齒和血吞,紛紛回山閉關,不理外事。

    如此,過了數年之後,夏禹終於將九黎重新捧起,雖還不能與截教相比,可比之其他三教卻是強上百倍不止。眾聖見此,皆是鬱悶不已,看看人家的人皇,扶植一個教派簡直輕而易舉,想想自己輔佐的人皇,簡直不能比啊!

    尤其是原始天尊,心中鬱悶至極,又不願承認自己的弟子無能,最後便將此事記在通天頭上,對通天的恨意再加三分

    卻說夏禹扶植九黎之後,人族之中終有一方勢力可以牽制截教,夏禹見此,終於安心不少。然後便將心力轉向人族百姓的生活上。

    夏禹是古代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偉人。他治水是與治國養民結合進行的。在治水害的同時,他還時常指導人們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大興水上運輸,重建家園。每治理一個地方,都主動團結氏族部落酋長,完善政權建設,使百姓安居樂業。史書記載,洪水退去後,一塊塊平原露出水面,他帶領人們在田間修起條條溝渠,引水灌溉,種植粟、黍、豆、麻等農作物,還讓人們在地勢低窪的地方種植水稻。

    如此一來,不僅治理水患獲得巨大的成功,而且農業生產也取得了進步。孔子曾頌揚禹治水的功德說:我簡直找不到他的一點缺點,他的宮室簡陋卻沒有想到改善,而是盡全力平治水土,開溝洫,發展農耕,鼓勵人民從事勞動。

    至此,人族由於有了第一次大規模的集體協作以及密佈的水網工程之後,在夏禹的英明領導之下,人族迅速從之前大水的陰影中走了出來,而且他們還迅速打破了阻礙前進的囚籠,人族進入了了史無前例的輝煌時期!

    夏禹是為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偉大歷史人物。他的重大功績不僅在於治理洪水,發展國家生產,使人民安居樂業,更重要的是結束中國原始社會部落聯盟的社會組成形態,創造了【國家】這一新型的社會政治形態。夏禹完成了國家的建立,用階級社會代替原始社會,以文明時代社會代替野蠻時代社會,推動中國皇室歷史的發展。

    時間飛逝,轉眼間已過十數年,此時夏禹已到晚年,連下屆人皇也已選出,可自己卻久久不能證得人皇之道,這樣他有些感到意外,此時他對人族的貢獻要遠大過當年的人皇軒轅,可是偏偏沒能證道,這其中好像少了點什麼

    夏禹之所以至今未能證道,卻是他的使命尚未完成,而這使命便是立九鼎,以此守護人族安寧,也可鎮壓人族氣運

    某天,夏禹回到自己住所,靈光一閃,取出一鼎,然後將自己的精血逼出,融入鼎中。就在夏禹將精血融入鼎中之後,只見那鼎發出一道紅光,然後便一分為九,此九鼎分別為冀鼎、兗鼎、青鼎、徐鼎、揚鼎、荊鼎、豫鼎、梁鼎、雍鼎。

    而此九鼎之上,各顯露一奇獸,是為祖龍之九子。龍性好淫,祖龍亦是如此,生有九子,卻無一是龍,老大囚牛,喜音樂,蹲立於琴頭;老二睚眥,嗜殺喜鬥,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老三嘲風,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四子蒲牢,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梁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五子狻猊,形如獅,喜煙好坐,倚立於香爐足上,隨之吞煙吐霧;六子霸下,似龜有齒,喜歡負重,碑下龜是也;七子狴犴,形似虎好訟,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有其像;八子負屭,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老九螭吻,又名鴟尾或鴟吻,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

    之後,夏禹將九鼎立於人族駐地的廣場之上,命所有人族百姓皆要將自身精血放出流入九鼎中。

    隨著人族精血源源不斷的流入九鼎之中,九鼎更是寶光大作。此時,大禹赤身坐在九鼎中央,以渾身火光,將他的身體燒化過去,只露出一幅金光凜凜的骨架,隨後九鼎散發出一陣七彩霞光,天空中只見萬千信仰之力彙集於此,被源源不斷的吸入九鼎之中,九鼎將這信仰之力吸入完全,鼎身氣息大盛。

    夏禹笑看著九鼎氣勢越來越濃,眼神中有種說不出的狂喜,就在信仰之力被吸收完全的時候,夏禹身上去燃起更熊的火焰,進一步錘煉他的骨架,接著在熊熊烈火之中,夏禹的骨架之上慢慢的長出了**。「喝」的一聲,夏禹突破了肉身的限制,只覺元神與天地無限接觸融合。

    就在此時,大變抖生。天邊集來烏雲,雲中電光四射,隱有滾滾雷聲,一道電光降下,在場諸人盡皆重傷,九鼎也受到震動,騰空而起,翻滾不定。

    夏禹大驚,大聲向天下呼喊:「此九鼎乃是后土娘娘所賜,鎮壓我人族氣運的至寶,能夠保衛我人族的安危,萬不可失,爾等速速助我。」說完,夏禹心中一狠,法力一運,吐出數口精血,噴於九鼎之上。與此同時,人族百姓一一跪倒在地,對著蒼天祈禱,一股股強大的念力頓時化作浩瀚無邊的信仰之力傳到九鼎身上,九鼎受此一激,立刻安定下來。

    然而,夏禹此次逆天非同小可,上天竟然對人族降下了前所未有的九九天劫。巨雷一道道劈在九鼎身上,而九鼎之中有無數人族的精血,人族眾人也因此受了牽連,疼痛難擋,紛紛「嗷嗷」大叫。漸漸的,九鼎再次失去了控制,隨時可能毀滅。

    夏禹見此,臉色頓時大變,心中湧起一股不甘之情,只見其仰頭大喊道:「自強不息!自強不息!自強不息!」

    人族眾人聽見夏禹喊聲,皆是忍痛附和道:「自強不息!自強不息!自強不息!」

    大禹所為,諸聖與洪荒眾多大神通者也是無比關注。此時,眾人皆是有些驚訝,暗自想道:「這夏禹究竟要煉製何物?為何天道會如此阻攔?」

    而眾聖對此事的反應卻是各不相同

    卻說夏禹帶領著人族眾人,齊聲高喊道:「自強不息!自強不息!自強不息!」喊聲直衝雲霄。

    在人族眾人大喊之際,一股強烈的信仰之力從眾人身體湧出。這股信仰之力乃是人族憑借靈魂深處對自己的執著信念而煥發出來的。雖然每一道信仰之力皆是微不足道,但它們卻是如此的堅不可摧。這信仰之力已經不像以往人族信奉天地各方而生的虛無縹緲的信仰,他們是人族千萬年來堅不可摧的頑強信念而生。這些嶄新的信仰之力是那麼的可怕,只見它們有意識的結成結界護在九鼎身上,輕而易舉的將可怕的九九天劫給擋住了。

    直到這時,洪荒眾仙才領悟到,人族不可小視。這些螻蟻雖然渺小,但團結起來的力量卻是洪荒眾仙無法想像的。此次九鼎之立,激發出了人族千萬年來矢志不渝的精神

    片刻功夫之後,天劫消退,九鼎終成。而如今的九鼎已重新凝聚為一通天巨鼎,立在眾人面前。夏禹見此,晃晃悠悠的站起身子,走到巨鼎之前,催動全身法力,湧入鼎中。只見巨鼎發出一道耀眼的金光,再次一分為九,飛到中原九州各大主脈之上,然後便開始聚集靈氣,佈置九州結界。

    夏禹見此,欣喜不已。自此之後,域外之人不可隨意侵犯人族領域,而人族得到九鼎庇護,再也不用怕滔天巨患!

    九鼎已成,九州結界已立,接著就是夏禹功德圓滿的時刻到來。

    這時,天空金花亂墜,紫氣浩然。稍稍片刻,數道人影便出現在眾人面前,正是老子等諸聖現身。今日,三皇五帝之中的最後一位歸位火雲洞,眾聖即便與夏禹毫無瓜葛,甚至有仇,可此番卻是非來不可。若是當真不來,恐怕會被他人說成對人族不敬,那自己日後如何在人族傳道?因此,眾聖皆是不敢怠慢,紛紛前來觀禮。

    眾聖到齊之後,相互見禮一番。

    夏禹見眾聖到齊,便正式宣佈伯益接替他的共主之位。諸聖與人族各部落的首領見證了他們的交接,自此三皇五帝的時代便已結束。人族在三皇五帝的帶領之下歷經反覆劫數,終於以勝利者的身份立足洪荒,得到各方承認,成為洪荒的主角。

    夏禹退位之後,天空凝聚巨大的功德金光,眾人抬頭看向天空,只見漫天的功德金光,心中皆是震驚不已。

    旁邊的眾聖見此情況,也是驚訝不已,不曾想夏禹證道的功德竟然如此之多,比之軒轅證道之時的功德也不差多少。而且,夏禹的功德不似軒轅那般分散,各人所得也應該多出一大截。想到這些,諸聖皆是嫉妒的看向通天,此次好處卻是又被他得去了,讓眾聖心中很不平衡。

    而夏禹得到了八成的功德,功德入體後,夏禹身上的氣勢徒然大增,成就了人皇道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