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洪荒通史

大道小說網 第十七章 雙雙謀劃 文 / 小灰龍

    朝歌,連日來朝廷上就只為一件事情爭論不休,那就是三大諸侯是否參與謀逆之事?

    東伯侯姜桓楚,北伯侯崇侯虎因為只有鄂崇禹一人的指證,其他方面毫無證據,群臣對他們的懷疑明顯輕了許多。

    而西伯侯姬昌,人證物證皆在,雖說其中疑點多多,但姬昌自己也沒有強力的證據來證實自己無罪,碰到費仲、尤渾這樣一流的口舌之徒的質問,姬昌被弄得無計可施,只得賭咒發誓證明自己確實與謀逆之事毫無關係。

    這時,一些平日與姬昌有來往的大臣站了出來,指出姬昌平日素來仁義,有聖人之譽,絕對不會行此大逆之事,況且姬昌隻身來到朝歌,並未攜帶兵馬,如有叛逆之實,豈非自投羅網?肯定是有人陷害無疑。最關鍵的是,他們不能容忍姬昌就此倒下去。身為四大諸侯中最強大的一家,姬昌是他們最為有力的外援,沒有姬昌在,到時朝歌貴族勢力肯定是土崩瓦解,朝中任由紂王發話。

    由此看來,此時商朝主要的紛爭是開國的貴族公議制與歷代主君夢寐以求的中央集權制,若是紂王掌權,貴族雖然還能像以往一樣沉湎酒色,驕奢淫逸,但失去了政治權利,他們的沒落可就指日可待了。

    雙方各持其理,直爭得面紅耳赤。重點是該如何決定處置姬昌?

    天子考慮良久,終下決定,頒布詔令。

    一、微子啟勾結南伯候鄂崇禹,遣妖人假冒母辛,意圖毒害天子,罪在不赦。因微子啟已死,又當屬先帝一脈,故其家產抄收國庫,其家族流放北地邊荒。

    二、南伯候鄂崇禹陰謀叛亂,事實已清,削其爵位,收其封地,三日後在宗廟前賜毒酒而死,其下屬二百鎮由朝廷直接管轄。但念鄂崇禹一家世代忠良,長守南地,故全家貶為庶人,遷居朝歌。

    三、參與謀反的一干大臣,與其一眾妻兒俱當街腰斬;上大夫楊任等幾位大臣捨身護駕,忠心可鑒,各得豐厚嘉獎,並賜「忠貞不二」匾額一塊。

    四、東伯侯姜桓楚,北伯侯崇侯虎其謀反事實純屬子虛烏有之事,故赦回二人,賞賜財寶以安其心。

    五、西伯侯姬昌謀反事實不清,決定不赦姬昌還國,暫使其居於羑里,一日不真相,一日不得釋放,以還其清白。軟禁期間,嚴加看守,任何人不得加害。

    這道旨意一出,爭吵雙方都沒有再吱聲了,天子此舉並非放過這個嫌疑最大的姬昌,但也不是要加害於他,這種方法再是「公平」不過了。而對於其他人的處理由於事實清晰不得狡辯,所以結局早已是定數,別人也無話可說。

    稍後,天子又將此詔令廣發天下,務必使天下貴族、諸侯、百姓、庶民、賤民、奴隸瞭解得一清二楚,就算其中有人不滿,大義站在紂王這邊,誰又敢再亂來呢?

    此事處理過後,局面已經是一清二楚了。紂王借謀亂之事一舉拿下南地,再加上之前所控制的一半北地,近乎一半的地方大權收歸中央。地方四大諸侯中東伯侯姜桓楚乃皇后姜文薔之父,是紂王的岳父,西岐沒有姬昌在,群龍無首,北伯侯崇侯虎一直被手下藩鎮的叛亂搞得頭暈腦脹,抽不出手。

    而天子在這場叛亂之中殺伐果斷,震懾得所有人認清了事實,朝中宵小們不由得埋藏到更深的地底下去,一時朝廷上下成為了紂王的一言堂,政令通行無阻,紂王的改革快速加緊!

    可以說,這場動亂之中天子毫無疑問的取得了勝利!

    朝歌的天空,白雲飄飄,疏忽不定,逍遙躺在雲朵之上任意飄蕩,往來自由,好不瀟灑!

    這些日子逍遙就像一個過客一樣看著下面事情的發展,商紂的英明果斷讓他感到欣慰,沒有了准提迷惑之術以及狐妖的魅惑影響,紂王就像一隻脫韁的野馬快速奔馳。如今事態已經發展到行百里半九十的地步,再這樣下去,元始,西方二人,甚至一直以來躲在背後默默無聞的老子想借人間朝代更替來發起封神就會變成空想,只要商朝屹立不倒,截教氣運不絕,這封神還有什麼意義呢?

    「聖人,你們又該怎麼下手呢?」逍遙喃喃的問道。

    在《封神演義》中,紂王聽從費仲的「妙計」,召四大諸侯入朝歌,不分青紅皂白將姜桓楚和鄂崇禹殺死,又囚禁姬昌,惹得姜文煥和鄂煥興兵造反。現在看來,歷史發展拐了個彎,原書是紂王無道,妄殺諸侯,現在是諸侯勾結宗室謀逆,不義在先,天子依律將其斬首,收其大權,不僅無錯,而且還有理。

    西方靈山,接引准提怎麼也沒想到事情竟然發展到這個地步,心中焦急不已。

    「師弟,你要去幹什麼?」接引見准提拿起七寶妙樹杖往外走去,心中不由得一窒。

    「師兄,我要去那朝歌一趟,好好地處理一下。」准提雖然沒有明說,但接引早已知道他的打算。

    「慢!師弟,我總覺得事情的背後總是有根線在拉扯著,紂王如此行為說明有人暗中解了你的術法。我們此刻千萬不可輕舉妄動啊!」不得說,接引的直覺很敏感,僅憑蛛絲馬跡就能夠猜出點東西來。

    「可是,這是我們西方興起的機會,若是失去了,指不定我們又要等多少年。」准提心中十分急切。

    「呵呵,師弟,你可別忘了有人比我們更加心急。」接引默默的看向崑崙方向,說道:「還是等等看吧,我不相信元始會坐得住,要知道如今的截教可是壓得他闡教透不過氣來。我們沒有必要結下因果。」

    准提聞言,也覺得有理,於是收其七寶妙樹杖,坐了下來靜觀事態發展。

    金鰲島,人間商朝的一舉一動通天當然是知道的一清二楚。見紂王如此英明,通天心中放心許多,暫時收起了連日來的關注。

    首陽山,老子正跟玄都**師講解丹藥之道,商朝的事沒有影響到他教授徒弟的心情,不過他那教徒的動作明顯慢了很多。

    現在眾人的焦點已經聚集在崑崙山玉虛宮內了,元始,他作為大劫的主角,又該如何做呢?

    玉虛宮內,元始現在的臉色十分難看,他沒有想到事情發展這麼詭異。原來是天興大周,成湯隕落,怎麼著成湯江山的氣數是越來越強呢?

    莫非事情又有了變化?

    原本元始認為即使自己沒有插手,這自然發展下去成湯自會隕落,如今看來自己再不出手那就晚了。

    元始天尊端坐八寶雲光座上,沉思良久,對白鶴童子吩咐道:「且去桃園將你師叔姜尚喚來!」

    白鶴童子應了聲是。隨即出了大殿。未幾便將姜子牙和南極仙翁引來。但見姜子牙朝著元始天尊拜道:「弟子薑尚拜見老師。願老師聖壽無疆!」

    元始天尊點頭。道:「平身吧!待到姜子牙拜謝而起。元始天尊問道:「姜尚。你入我門庭多少時日了?」

    姜子牙恭敬的回道:「啟稟老師。弟子自三十二歲拜入崑崙山。至今已有四十年矣!」

    元始天尊點頭道:「子牙,爾生來命薄,仙道難成,只可受人間之福,如今成湯數將盡,周室當興。爾與為師代勞封神,下山扶助明主,身為將相,也不枉你上山修行三十年之功,此處亦非爾久居之地,可早早收拾下山。!」

    姜子牙聞言大驚!忙跪倒苦苦求道:「老師慈悲!弟子一心只求大道。無心眷戀凡塵富貴。望老師憐憫。留弟子於山上修道!」言罷叩首不已!

    元始天尊見狀歎了口氣。道:「你命該如此。天道既定你乃封神之人。怎可違背?還是下山去吧!莫再拖延了!」

    旁邊的南極仙翁亦上前勸道:「師弟。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天數注定。你命中注定享人間富貴。還是下山去吧!日後還有上山之日。莫再延遲。以免惹惱了老師!」

    姜子牙聞言只得回到洞府。收拾了一番。再次進到玉虛宮拜泣道:「弟子不敢違背老師法旨。這便下山。只是還望老師慈悲。告知弟子將來歸著如何?」

    元始無語,如今這天機如此迷糊,自己也是有心無力。不過此時忽然從紫霄宮中飛出一道金光。瞬間便穿越了混沌。來到了元始天尊的面前。

    元始天尊一驚。定睛一看。卻見金光閃爍中。顯出一物。乃是一木鞭。長三尺六寸五分。有二十一節;每節該有四道符印。總共八十四道符印。這時。一道聲音倏忽傳入元始天尊的耳中。道:「此物乃是打神鞭。可打三界犯劫之仙;封神之時。你可賜予姜尚。以完殺劫!」

    元始天尊大喜的接過打神鞭。手捧著它朝著紫霄宮方向拜道:「弟子拜謝老師賜予神器!」

    在打神鞭出現在玉虛宮之時。三十三天之上的眾聖業已知曉。眾聖反應不一。

    元始天尊坐下,心中默算天機,只覺天機透徹了不少,於是言道:「你今既已下山。吾有八句偈子。後日自有應驗。偈曰:二十年來窘迫鄉。耐心守分且安然;溪石上垂竿釣。自有高明訪子賢。輔佐聖君為相父。九三拜將握兵權。諸侯會合逢戊申。九八封神又四年。你當謹記了。雖然此番下山乃是應天輔佐聖主。但日後功成之日。自有上山之時!」

    接著元始又道:「此乃打神鞭,准聖之下皆可打得魂飛魄散,端是厲害之極。今日,為師就暫送於你,等功成之時,再收回。至於那封神榜,為師過些時日再送於你。你雖有打神鞭,卻無防護之物,當要小心,如此你就下山去吧。」

    姜子牙聞言方才臉露喜色,拿過打神鞭,遂拜別了元始天尊與一干崑崙山眾仙,在南極仙翁的相送下出了崑崙山,逕直往西岐而去。

    待到姜子牙走後。元始天尊揮退了眾仙,又招來申公豹。

    元始對那申公豹道:「申公豹,你生來福厚,仙道可期,只是,你注定要享人間之福後才能追尋更高大道。如今成湯氣數盡,天下將有諸侯代之。你可下山扶助明主,身為將相,也不枉你上山修行三十年之功。」

    申公豹問道:「請老師指點弟子該投往哪路諸侯?」

    元始這是陷入了為難之中,當初申公豹與姜子牙同時入門,兩人皆有飛熊之像,如今有姜子牙主持封神,元始便認定那申公豹身上是假的飛熊之像。只是,元始心中的一根弦總覺得這申公豹也很重要。直到如今自己還是看不穿申公豹身上的飛熊之像,元始越發感到申公豹的重要性。

    於是元始道:「當有西周姬昌姬發父子是也!為師已經叫你子牙師兄去了。你當可輔助你子牙師兄,萬事以他為準。如此,就下山吧!」說完,元始不再言語。

    申公豹見此拜別而去,出了玉虛宮心中一怒:「他姜子牙有何資格要有輔助,哼!我便不!」申公豹說著,向那朝歌飛去。

    元始一直在暗中觀察申公豹的舉止,見申公豹違逆自己的旨意前去朝歌,當時心中早已大怒。不過冷靜一想也覺得申公豹去朝歌也是個機會。

    通天不是令門下弟子緊閉洞口,靜誦黃庭嗎?若是有申公豹這個法力一般,但口才絕佳的徒弟前去引誘,說不定能把截教上下都給拖下水去,到時大劫一起,誰也逃脫不了。

    元始越想越覺得這主意不錯,於是也就放任申公豹前去朝歌,反正以申公豹的本事,若找不到別人相助,僅憑他一個人闡教十二金仙隨便哪個都能收拾他,可是如果他能把截教拉下水那對闡教來說可就功德無量了。

    做完這些,元始又細細的思考了一下,再招來門下大弟子廣成子,師徒二人商量了老半天,隨後元始遮隱天機,廣成子秘密下山,方向不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