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洪荒通史

大道小說網 第二十四章 紂王反擊 文 / 小灰龍

    朝歌上空,烈烈熊日之下天空只覺突然陰暗了起來,百姓抬頭所見,只見一道五彩斑斕之氣夾雜著風雲,從陰暗的雲朵中露出一條真龍

    紂王及正在大殿議事的群臣也被這景象吸引,紛紛走出宮殿,望著天上這千古難得的景象。

    真龍在朝歌上自在遨遊,飛至紂王所在的上空便不再離開,接著全身閃爍著耀眼的聖光,對著紂王一聲龍嘯,衝向天空,空中雷電交加,大雨傾盆,為正處於旱災的苦難百姓帶來喜訊,百姓紛紛跪倒在地,幸福的淚水流出眼眶,也對剛才的景象深信不疑,一時大家都對紂王山呼萬歲。

    朝歌的景象也驚動了聖人和不少大神。

    如今大商氣運誰都很清楚,旱災乃是天意氣運所致,朝歌根本不可能有下雨的可能性,定是有人暗中施術,以自身氣運功德為代價降下這場大雨,但到底又有誰會這麼干呢?

    很多人都將目光投向了金鰲島,但聖人們都知道不可能是通天教主所為,畢竟現在大家都緊盯著對方,而且通天也沒必要躲藏,大大方方的出手豈不更好。

    此時此刻,聖人們終於感覺有人入局搗亂,但到底是誰又不能肯定。聖人們只覺背後涼颼颼的,似乎有雙黑手等待隨時出擊,於是紛紛加重了警惕之心。

    朝歌的事傳到了各地也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本來大家都覺得鳳鳴西岐,是大吉之兆,因此投向了武王姬發一方。沒想到這才剛過幾天大商也上演了這麼一出龍嘯朝歌,把大家都震得頭腦不清。原本還懷有異心的諸侯們紛紛收起了槍頭躲了起來。大家現在是左右搖擺,再也不敢妄動。

    西岐方面沒想到出現了這種變故,上層觸動很大,但百姓們在姬發治下大家安居樂業,並沒有過激的反響,只是不少人也開始了搖擺。

    西周自建立以來就馬上面臨著危機關頭!

    三天過後,朝歌紂王發起反擊,他傳檄天下詔書,逐一反擊姬發的六大罪狀。

    姬發所陳第一條罪狀,是指責天子篡改祖宗之法,頒布新政。天子指出,他的施政方案乃是源自歷代大商國君,並根據帝祖甲和帝武乙在位之時的執政條令進一步加深實施,並無篡改祖宗之法。而且新政於民有利,廣大百姓都幹勁十足,所擁有的財富和利益都遠勝以往。即使是貴胄也獲益匪淺。

    天子仁慈,雖然江山穩固,卻不忍見百姓苦難,故廢除陳舊的政策,解救大眾苦奴,授予他們更多的自由和土地,君恩之隆,天下百姓銘記於心,可世代傳頌。

    姬發先父姬昌為西伯侯時,曾對此新政讚不絕口,並曾效仿,大力推行,獲得百姓的交口稱讚,聖賢之名,四方皆敬。如今姬發為了達到野心,竟然罔顧仁義,罔顧百姓,恢復舊制,使得百姓重陷水深火熱,簡直是罪不可恕!

    第二條罪狀是唯才是用,只看才能,不問出身。大商舉出了有名地先君武丁與丞相傅之事進行反擊,當年傅說也是低賤出身,卻能成為「千古名相」,輔佐武丁成就大業。況且,聽聞西周丞相呂望(姜子牙)也是貧賤出身,並非貴胄卿士。姬發自己地丞相尚且如此,有何顏面來指責天子?

    至於第三條沉湎酒色,疏於政事。酒乃商族整體的嗜好與行為,天子再英明,亦未能脫「俗」,何況西周亦是如此。天子妃子最多的時候,後宮妃嬪也僅是四人,根本無法與諸侯相比。原西伯侯姬昌有二十四妃,育百子,尚有聖賢之稱,與之相比,天子則要可憐得多。這一條自然是不復成立。

    第四條任用佞臣,設炮烙酷刑。天子設炮烙,最大的作用還是震懾不法之徒,實際上,絕大多數死在炮烙之下的,都是民怨極大的貪官污吏。每每處刑。百姓無不拍手稱快,此事天下皆知。炮烙設後,貪污之風大為收斂,可見成效。

    說到那「任用佞臣」。天子所用,俱是有才能之人,做事無不兢兢業業,沒有他們,大商豈有今日,更何況他們的所作所為歷歷在目,得到了舉朝上下的交口稱讚,豈可用「佞臣」稱之?

    第五條罪狀,修建摘星樓、鹿台,罔顧民生民計。摘星樓乃天子祭天所用,作用重大,當年群臣一致同意修建。大旱之年時,天子多次於此禱告上天,故上天降下真龍,最後終解旱情。鹿台乃是天子招攬天下奇人異士所用,聽聞西周當初姬昌也曾立下「招賢館」,難道姬昌可建,天子建了就是錯誤嗎?

    當然,天子也在其中承認摘星樓和鹿台的建立可能有妨礙民生民計現象,天子會在稍後會處理此事,對百姓做出賠償。

    第六條,不留意祭祀,使上蒼降罪,導致天下動盪。這一條明顯的是歪曲事實,若是沒有上蒼庇佑,此次舉國大旱,上天為何會降下甘霖?而當初越王微子啟夥同南伯侯鄂崇禹叛亂之時,正是利用了祭祀的機會。此後天子祭祀時,自是秘密進行,倍加防備,此事宗室親王,皆可作證。

    此六大罪狀,皆是叛臣姬發為掩飾其大逆之罪而杜撰,欲加於天子之身!說到致使天下動盪的真正原因,正是姬發罔顧君恩,心懷謀逆所致!姬發雖是聖賢姬昌之子,卻絲毫沒有仁義之心,西岐世代忠於大商,卻出了這樣一個叛臣!

    反駁了六大罪狀之後,天子又說,當初西伯侯姬昌囚居羑里是因為被懷疑加入微子啟參與了謀反之事,雖然那是人證物證俱在,天下皆知,但天子仍不敢妄下定議,只是讓西伯侯留在朝歌罷了,未曾加害過姬昌,後來更是憐憫伯邑考的一片孝心,放其回歸。而天子既然親自下令放姬昌伯邑考回歸西岐,又怎可能途中謀害他們,致使伯邑考身死,陷自己於不義之中?

    天子從姬發所謂的國仇家恨出發,將西周的討伐詔令反駁的無一是處。

    最後天子總結道:

    姬發乃臣,天子乃君,以下伐上,是為不忠;大逆不道,使先人賢名蒙羞,陷祖宗萬世於叛逆之名,是為不孝;發動叛亂,廢除新政,致使百姓蒙難,重陷水深火熱,是為不仁;罔顧大義,為達目的,不惜勾結貴胄,叛臣賊子,是為不義。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有何顏面來指責君王,當為天下人所共棄!

    天子號召各方有良知的諸侯,響應君令,起兵勤王,擺脫叛臣姬發的控制。就算以前曾有不得已從逆之舉,天子可既往不咎,還會論功行賞。

    這篇由天子所親書的討逆檄文,不僅在大商直轄境內,而且在整個天下都引起了震動。在這篇檄文之下,姬發所陳六罪顯得是那麼蒼白無力,反而是那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名傳遍了天下。

    在天子的發動下,大商直轄境內上下一心,全力備戰。百姓們都信心滿滿,深信天子會給他們帶來幸福。

    於是,太師聞仲朝歌誓師出征,帶領了大軍三十萬兵壓西岐。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