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洪荒通史

大道小說網 第三十章 死戰到底 文 / 小灰龍

    大商陣地,整個大營此刻響徹著那猶若暮鼓晨鐘一般的連營號角;風過處,旌旗翔動,配合著空中那低沉的號角聲,宣告著,大戰已經來臨了。

    聞仲站在校場祭台之上,旁有鄧、辛、張、陶四將護衛,看著因為西周大軍來犯而渾身顫抖、目光游離的士兵,聞仲內心一陣悲哀,出征之時還信心滿滿的大軍轉眼間變得灰心喪志,三十萬馳騁沙場的士兵現在也僅存十萬,這時為什麼啊?

    對著低下的士兵,聞仲深沉而又緩緩的說道:

    「我英雄的成湯兵將們,殷商千百年基業此時已經危在旦夕。然我等為臣子臣民者,若不以身力戰,死保江山社稷,有何面目去見列祖列宗,有何面目去見父老鄉親,所謂忠孝之道,歷來為我華夏神州之不二宗旨,而那亂臣賊子便是西岐姬昌。我聞仲亦不諱言,紂王雖多有不足之處…」

    下了祭台,面向黑壓壓一片地十萬大軍,聞仲略顯滄桑沙啞的聲音哽咽半天,思索半響,最後居然當著十萬大軍地面,以太師之尊,轟然面向大軍跪下,大哭道:

    「紂王雖多有不是之處,然也跟成湯歷代君王一樣皆是愛民如子的王者。聞仲不才,也知天下之事,誰人無過?誰人無錯?聖賢亦會犯錯,紂王又如何不能!紂王有過,但紂王無罪,有罪的是我們這些不敢拚死諫言地臣子。王朝更替,總有犯錯的君王,我們與其每次推翻它,不由盡力去護持好它。聞仲只恨自己不能清君側,不能保得社稷忠臣,今天就當著三軍之面,下跪謝罪。一謝罪為紂王,向你們這些為了陳湯,為了君臣忠義之道,拚死血戰的兒郎謝罪;二謝罪為我聞仲,聞仲無能,帶著大家北海久戰無功,又輾轉來討伐西岐,剛小勝,便有強敵殺來。聞仲向你們這些追隨聞仲拚死征戰各方,一直對聞仲不離不棄的兒郎們謝罪!」

    「太師無罪!太師無罪!……紂王無罪,紂王無罪!……」十萬大軍見狀,盡皆垂淚,隨即不顧身上甲冑,轟然屈腿跪倒在地。

    「兒郎們,聞仲愧對大家信任,無以為報。此番大戰在即,聞仲雖不敢斷言勝敗,但卻有一諾:如若大軍敗,聞仲無能保得成湯社稷安危,當以死謝罪,絕不食言;如若僥倖大軍得勝,聞仲當自縛回朝歌以死相諫紂王,定要還殷商一個清平天下。」

    聞仲雖無大哭,卻依舊淚流滿面,凌空向著四百萬大軍,磕下三個重重的響頭,隨後轉身面向朝歌方向,再次磕三頭後。起身道:

    「此去朝歌已無大軍駐守,成敗在此一戰。諸兵將還須用命死戰!」

    十萬大軍聞言,哪裡還記得什麼的紂王,眼裡只有了那個跪下的聞仲,只有那個雖略顯老邁,卻讓人覺得偉岸無比地聞仲,只有那個歷來愛兵如子地聞仲。

    「死戰!死戰!死戰!……」

    不時,西岐大軍果然來了,瞬間兩隻大軍便迎面而對。

    「聞仲,憑你這區區截教三代弟子,外加一些老弱殘兵就想滅西周,哈哈哈……今天便是你死期!」燃燈、廣成子、姜子牙與姬發幾人站一起,見了聞仲頓時譏諷道。

    「紂王昏聵。歷來無道……」姬昌依然是那句老詞,開口就想長篇大論,卻突然被震天的聲音打斷。卻是那十萬商軍盡皆開口怒喊道:

    「紂王無罪,紂王無罪……姬發死罪,姬發死罪……」

    西周大軍頓時傻了眼,這實在太匪夷所思了,也就齊齊望向領軍幾人。

    「呔!爾等怕是入了妖魔之道了!」廣成子見狀。急忙運起法力大喝一聲。卻是把商軍那震天地喊聲壓了下去。聞仲見闡教來人居然是那廣成子,雖然自覺不敵。卻絲毫不曾懼怕。

    「姬發還不速速下令開戰!」廣成子喝道。

    「尊上仙旨意!」武王姬發神色閃過一絲不快,卻也無法,只好開口道。「丞相發令!」

    姜子牙聞言,大手一揮,大喝道:「殺!」兩軍隨即便絞殺在了一起。

    兩軍交戰之後,聞仲朝著姜子牙方向殺去,雙方是王對王,可惜此刻姜子牙手中打神鞭之前已被趙公明收去,不知在哪,手無寸鐵的他如何敵住,於是忙騎著四不像逃離聞仲追殺。

    楊戩自一旁急忙一槍向聞仲刺過去,把他給攔了下來。

    「聞仲老兒納命來!」楊戩三尖兩刃槍眼看就要射到聞仲身上,聞仲卻是忽然一指頭上,居然憑空顯出一冠來,卻是那截教法寶,金紋魚尾冠,只見一道金光衝出頭冠,瞬間便彈飛了楊戩的三尖兩刃槍。

    楊戩大恨之下,卻是再次以神目射聞仲,不料又被聞仲以同樣地三目神光所擋,無奈之下,只好和招來哪吒、雷震子兩人聯手攻擊。聞仲雖然多次被三人聯手被砸飛,但屢屢被頭頂魚尾冠所救,雖然幾番下來已經傷重吐血,卻依舊手提雌雄雙龍鞭殺個不停。

    「我聞仲即是死,也要拉個伴!」

    商軍見聞仲真個似他所說,死戰不退,也就實踐諾言,和西周大軍以死相搏,場面好生慘烈,雙方死傷之多,已不下十餘萬,只不過這其中死的絕大多數都是西週一方。

    戰場之後,武王姬發見殷商大軍視死如歸,拚死一戰,心中大駭。這哪裡是一群老弱殘兵啊?簡直是像一群下了山的猛虎,把西周軍隊一下子給打懵了。這樣下去,五十萬西周大軍真的有可能被擊潰,那時不止遺笑天下,而且還損失慘重。

    姬發趕緊向廣成子等闡教眾仙跑去,躬身懇求說道:「仙師,那殷商大軍狀若瘋虎,再不出手他們可就要反敗為勝了。」

    闡教眾仙也好生為難。想當初十二金仙就是因為在軒轅蚩尤大戰期間打殺凡人才會沾惹因果,如今要下山應劫。若是現在出手,那麼這個罪孽可不輕啊,也許以後麻煩不斷!

    姬發見闡教諸人不語,心中不悅,又見那殷商大軍竟然單刀直入,直衝向自己大旗所在一方,於是大聲叫道:「再不動手,我等西周兵敗,大事難成,今後可就裹足不前了!」

    闡教諸仙被說得無奈,見那殷商竟然真的反敗為勝,於是廣成子祭出一四方大印,正是那番天印,迎空一放,便化作千畝大小,照著商軍就是一砸,瞬間便砸死了數千人。

    廣成子對著眾師弟說道:「事已至此,只能出手相助!」其餘仙人見此只好紛紛出手,對殷商大軍痛下殺手。

    「廣成子匹夫,安敢如此大膽,以仙人之術欺我兒郎,聞仲不服!他日定要你因果纏身,上那封神榜。」聞仲見狀大怒,全力一鞭將敵手打開,急急衝向廣成子。

    「殺了又怎地,你們怕,我闡教不怕!聞仲,今天便是你死期!」廣成子大怒地罵道,再次祭起番天印,意念一動,轉瞬之間便又有數下砸向下方,殷商大軍損失慘重。而此刻在廣成子的鼓舞下,其他金仙也大膽出手,局勢危在旦夕。

    下方,見仙人出手,敗勢已定,殘餘諸將急忙護在聞仲周圍,悲慼道:「如今失敗在即,太師速速離去,保我成湯一脈,不可陷身於此,徒做無用之功!」

    太師哭應:「十萬兒郎葬身於此,無怎能捨棄而去,就是死也要死在這裡!」

    絕境之中,殘餘的士兵皆說:「太師快走,好為我等日後報仇,莫要讓我等無不瞑目!」

    聞仲熱淚盈眶,哭泣的看著那些一一倒下的士兵,說道:「聞仲走矣!望各位保重!」接著又轉身對這西週一方說道:「爾等今日所為,日後皆有報應臨身,我聞仲與你們誓不罷休!」太師說完,上了墨麒麟,速速逃去。而追殺在後的闡教仙人被一些只會略施小術的散修纏住,脫不開身,只能作罷,把怒氣發向殘存的殷商中人。

    再說聞太師逃至絕龍嶺,方欲進嶺,見山勢險峻,心下甚是疑惑,抬頭見一道人,穿水合道服,認得是終南山玉柱洞雲中子。聞太師小心翼翼,上前問道:「道兄在此何干?」雲中子回答:「貧道奉燃燈命,在此等兄多時。此處是絕龍嶺,你逢絕地,何不歸降?」

    聞太師聽後,悲慘一笑說:「雲中子!既已至此,那就來吧!」說完太師提鞭,欲與雲中子一戰。

    雲中子歎息道:「太師好走!」接著用手發雷,平地下長出八根通天神火柱,高有三丈餘長,圓有丈餘,按八卦方位,乾坎艮震巽離坤兌。

    聞太師站在當中大呼道:「技止此耳?」雲中子不應,繼續發手雷鳴,將此柱震開,每一根柱內,現出四十九條火龍,烈飛騰。

    聞太師大笑:「離地之精,人人會遁,火中之術,個個皆能,此術焉能欺吾?」

    聞仲掏定避火訣,站於裡面,在火內繼續大呼道:「雲中子!你的道術也只如此,吾不久居,吾去也。」往上一升,駕遁光就走。不知雲中子預將燃燈道人紫金盂磕住,渾如一蓋蓋定,聞太師那裡得知,往上一衝,把九霄烈冠撞落塵埃,青絲發俱披下,太師大叫一聲,跌將下來。雲中子在外面發雷,四處有霹靂之聲,火勢兇猛。

    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申公豹趕來了。他施法將紫金盂彈開,接著救出全身焦黑,命游一線的聞仲,在雲中子措不及防之下連忙騎著自己的黑斑虎往朝歌而去。

    「匹夫敢爾!」雲中子見申公豹救走聞仲,剛要去追,卻見申公豹轉眼間就消逝不見,只能原地唏噓短歎!

    朝歌,紂王正為前方戰事不順而大發脾氣,未曾想申公豹背著一全身焦黑如碳之人直闖而入,紂王百思不解,問道:「申愛卿,這是何故?」

    申公豹還沒回話,只見那人竟如迴光返照似的掙開申公豹,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罪臣聞仲,奉敕西征,屢戰失利,枉勞無功,今已絕於西土。願陛下勤修仁政,求賢輔國,毋肆荒淫,濁亂朝政,毋以祖宗社稷為不足重,人言不足信,天命不足畏,力反前愆,庶可挽回。如此,聞仲死亦瞑目!」聞仲說完,就好像盡了最後一口氣一樣到了下去。

    紂王見聞仲如此,早已悲痛莫名,大哭出聲,「老師,你這是何苦。我殷商尚有大軍百萬,區區一敗又有何不可。老師,你切莫離去,留寡人孤身一人!」說完,抱著聞仲的屍體哭泣。好半天,紂王探得聞仲尚餘微弱一息,大喜之下對著申公豹說道:「申愛卿,今天我封你為大商國師。我知你廣交天下好友,懂仙法神術,此番太師之命全權托付於你,如若救不得太師,你也不用回朝了!速速帶太師前去高人處求救!」

    申公豹大喜,接著大驚,反覆思慮之下終於跪地領命,接著將太師抱起,往截教金鰲島而去。

    與此同時,商周戰場之上,此刻十萬殷商士兵血灑疆場,魂歸天地,在他們身亡的戰場之上,竟有二倍於他們的西周士兵一起陪葬。以老弱殘兵而又取得這等戰績,他們的英勇無畏不禁讓西周肅然起敬,更讓他們心有餘悸。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