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洪荒通史

大道小說網 第四十三章 朝代更替 文 / 小灰龍

    歲月悠悠無窮,又不知道過了多久,三界一片天翻地覆。

    道祖重定三界,凡是修行到真仙境界的就要被仙光接引,經過三界縫隙到達仙界,先入天庭,經過玉帝封賞,然後或在天界尋仙山修行,或在仙界尋道場。

    仙界,天地間發生了如此變化,但人族以及一些修為不高的修士都未曾發現他們所住的地方已經大變換了,當然知道的修士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也不敢多說,以免洩露天機。

    「人間界共分四塊,分別為東勝神州,北俱蘆洲,西牛賀州,南瞻部洲!」鴻鈞看著四塊大陸,一一命名。

    這時女媧出頭說道:「老師,弟子為了補天曾斬殺一頭巨龜,用其四肢撐起來天地,等弟子回來才發現大龜已經腐爛,四周更是被死氣包圍,沒有一絲生氣,創造人間界的時候弟子也將它移了進來,成為北俱蘆洲,為了天下蒼生不受死氣之繞,女媧願意鎮守北俱蘆洲!同時我等妖族不辭勞苦,願以此為棲身之地,請老師以及各位師兄弟成全!」女媧一臉的慈悲,鳳目含淚。

    不過女媧這話眾人臉上不動聲色,心中可是不以為然的很啊。

    表面上看來東方之地,人傑地靈,山清水秀,最重要的是大多數人族聚集此地,天下氣運皆在此處;南方丘嶺眾生,地勢複雜;西方荒山眾多,渺無人煙;北方之地,也就是如今的北俱蘆洲真個山窮水惡,毒蟲猛獸橫行,可是這北俱蘆洲靈氣比起東勝神州卻也絲毫不差,而且還是面積最大的洲,妖族根本不怕此地烏煙瘴氣,若是享居於此,不亞於洞天福地,何來勞苦之說,女媧剛才將此地併入人間界怕是故意而為吧!

    可惜,女媧此言一出,元始立馬大聲同意,並引來老子連聲附和,元始還當場承諾只要妖族不出北俱蘆洲便不遭門下打壓。想當初元始之所以能夠說動女媧出手,不就是答應給妖族一個棲身之地和保護嗎,如今既然能夠還清因果,而且自己又毫髮無損,元始怎能不點頭呢?而西方二人則是一臉無奈,當初准提朝歌迷惑紂王,致使紂王褻瀆女媧一事因果甚大,如今女媧提出此事,他們不好反對,權當是還女媧因果,當然兩人也應了元始剛才的承諾。

    不過通天可就極為不願意了,這廝一算之下才發現女媧竟然是因為這事才在封神戰中與自己屢次作對,自己豈能如她所願?可是其他聖人都答應了,自己有什麼辦法呢!

    也虧得通天屢遭打擊,原來以為憑借截教萬仙來朝以及誅仙之勢就能稱雄洪荒,如今截教覆滅打醒了他,讓他開始懂得用腦,一番思索之下,通天對著鴻鈞說道:「老師,師妹身為聖人豈能鎮守北俱蘆洲,這不是褻瀆了我等聖人身份嗎?通天竊以為可讓巫妖二族皆隱居此地,可保無憂!」

    通天此話一出,驚得旁人一跳,沒想到這傢伙一開竅就如此聰明,能夠想出如此辦法反擊,當真是妙不可言哪!

    眾人沒有反駁通天的話,妖族佔據一洲之地非同小可,還是讓他們的死對頭巫族跟他們陪伴才能安大家的心啊,反正自己等人已經結了女媧的因果,也沒有必要再為女媧分憂了。

    鴻鈞不可察覺的微微一點頭,趁勢決定:「以後北俱蘆洲便是巫妖二族之地,只要不出此地,爾等不可任意打壓!」

    女媧聽了一臉忿恨,沒想到謀劃了這麼久竟然被通天的一句話給破壞了。雖然計劃成功了,但也為妖族埋了巫族這個定時炸彈,不知道是對是錯,當真可惡!

    「老師,我與老子大師兄願看守東勝神州,教化人族!」元始還沒等眾人反應過來便出頭請求,惹得西方二人一陣不滿。本來准提就要準備站出來謀求東勝神州,沒想到竟然被元始給搶了一步。准提這時也要站了出來,不過鴻鈞不待他反應便開口說道:「爾等既然有心,吾便隨了爾等心願!」

    西方二人無奈,不敢再有謀求東勝神州的念頭,這時接引輕敲了一下手中木魚,一道佛光照亮西牛賀洲的天空。接引對著鴻鈞說道:「西牛賀洲可為我師兄弟二人的淨土,還請老師成全!」鴻鈞也應了他們的請求。

    到了這裡,該分的也就分了,雖然還留有南瞻部洲一地,但這地方地勢險要,與其餘三洲相連,將來必是諸聖爭鬥所在,根本沒有必要爭取。通天忙了半天就連一句話也插不上,或者從一開始這四洲之地的瓜分便沒有他們的份。通天也不顧鴻鈞在旁,當場就不滿的冷哼一聲,表示自己的憤怒。

    鴻鈞也不在意通天的舉動,接著又施展**,在眾人的驚顫之下定下了天地二界。

    天界也稱仙界,位於人界上空,即天庭所在,替天道而職司,統管洪荒一切,地界則為幽冥地府,統管六道輪迴,生靈死後元神、魂魄俱化為鬼魂,重入地府,根據其功德,考驗其生,俱從六道輪迴而出,週而復始。

    至此,天地再次改頭換面,由太古、洪荒進入了天地人三界時代。

    三界初定,鴻鈞對著眾聖說道:「人間界靈脈已斷,雖有吾修復,卻已不為修道養真之所,爾等還需另尋新界,爾等道場還需搬回三十三天外,只留道統於人間,萬不可留戀凡塵,非有天地大事,聖人不可輕出。」

    聖人們把人界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州、曰西牛賀州、曰南瞻部洲、曰北俱蘆洲。蓋天下四大部洲,人口多不勝數,西方教占西牛賀州,道門占東勝神州,南瞻部洲各方勢力交集,北俱蘆洲為妖族與巫族殘餘的生存之地,只因北俱蘆洲乃苦寒之地,又無多少人族願意居住,也沒什麼利益,聖人們也懶的去管,所以那裡就成了巫妖二族的天堂。

    聖人們也遵循鴻鈞道人法旨,把道場搬回了三十三天外。

    准提道人回了靈台方寸山,接引改名阿彌陀佛,隱居在西天極樂深處,老子放棄了首陽山太清宮,將它當為人間留腳之地,在大赤天太清境開闢了另一座道場,名曰「八景宮」,而女媧聖母更是在媧皇宮中萬世不出。

    元始把崑崙山玉虛宮交給了姜子牙,自己也隨著老子在清微天玉清境開闢新的道場「彌羅宮」。姜子牙道行低微,闡教金仙自然不服,紛紛自立門戶,雖是彼此不合,但也總算將玉虛道統傳承下來,發揚光大,而諸派也以姜子牙的「崑崙派」為首,闡教被視為天下正統,終成為了寰宇第一大教。

    通天教主乾脆的將自己的金鰲島搬到禹余天上清境,在人間一點也沒有留下什麼,整日在碧游宮中閉門不出。他之截教在封神大劫中差點全軍覆沒,如今門下只餘無當聖母,龜靈聖母兩人人在旁隨侍,不比從前萬仙來朝,因此通天也對截教傳道不報以任何希望。更重要的是他在人間所遺留下的截教一絲血脈自西周建立之後便被污為旁門左道,甚至被那些所謂正義之士視若邪魔歪道,喊打喊殺。如此截教聲名狼藉,再加上有闡教虎視眈眈,雄霸天下,通天束手無策,乾脆眼不見為淨。

    聖人們遠離俗世,不再插手洪荒諸事,也讓三界平靜了不少,只是長此以往,數十萬年後,地仙界中的修士和人界中的人族幾乎都已經忘了聖人的存在了,除了那些上古修士們還知道聖人的恐怖威力之外,其餘的後生只知道地仙界中名望最高的就是西牛賀州萬壽山五莊觀地仙之祖鎮元子還有掌管三界的三界之主,天下第一人中央五皇大帝—昊天大帝。

    再說人間,都說時間是最好的金瘡藥,隨著時間的流逝,上一代人的離去,那些曾經的苦痛都一一的被撫平了,不是深埋在人們的內心深處就是被一一記錄在史書之上流傳下來。當然,史書之中也出現了很大的斷層,關於封神大劫之中商周之戰完全是一片空白,而根據西周留下來的典籍記載則是一邊倒的稱讚西周。

    其中,根據西周的記載,後世之人如此評述紂王:

    「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災下民,沉湎冒色,敢於暴虐;罪人以族,官人以世;惟宮室、台榭、陂池、侈眼,以殘害於爾萬姓;樊炙忠良,刳剔孕婦。……惟受罔有悛心,乃夷居,弗事上帝神祇,遺厥先宗廟弗祀,犧牲瓷盛玩於凶盜,乃曰「吾有民有命」,罔懲治其侮。

    今商王受力行無度,播棄犁老,暱比罪人,淫酗肆虐;臣下化之,朋家作,脅權下滅;無辜籲天,移德彰闖。

    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若點弗敬;自絕於天,結怨於民;朝涉之脛,剖哭人之心;作威殺戮,毒痛四海;崇信奸四,放黷師綠;屏棄典刑,囚奴正士;郊社不修,宗廟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悅婦人。」

    凡此種種,將殷商紂王說得體無完膚,實乃前所未有、歷史上最可怕的暴君之一。

    另外,關於聖師一脈的種種事跡也被周朝史書給忽略過去,甚至武王姬發在位期間還有意識的焚燒關於記載聖師逍遙的書,這也造成了後世中人雖然對於聖師幾字耳熟目染,但卻從未清楚的瞭解過。同時除了闡教之外,西周正如聖人們以前所擔憂的,大力排斥其他一切教派思想。

    周朝建立,因西岐城早先地脈被打散,龍氣已洩,乃定都鎬京。

    定都之後姬發便大興改革,首先對周王朝定下了嚴格的禮制和刑罰,「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周禮以父系社會體制之下形成的宗法制為基礎,用以調解和調節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和關係。刑罰是用來控制、鎮壓平民和奴隸的,有死刑、墨刑、流刑、鞭刑、贖刑等刑罰和一套訴訟審判制度,極為殘忍。

    可惜姬發改革未完之後便駕崩而去,周成(誦)王即位。成王年幼,武王之弟周公旦攝政。管叔、蔡叔與武庚叛周,周公奉成王命東征,平定叛亂。

    周公東征之後,完善了西周的政治制度。通過分封制、宗法制和樂禮制度,加強了王權,形成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局面。但昭王伐荊楚,使「王道微缺」。

    周公輔政,還秉承闡教的理念,定禮樂立國之道。

    所謂禮,便是等級制度,天子、諸侯、公卿大夫、士、貧民,各個等級之間規矩森嚴,禮制嚴謹,下對上該如何、上對下該如何,半點不容逾越。所謂樂,便是思想教化之術,因為禮制的嚴謹導致人與人之間是不平等地,不免就會有些矛盾,緩解矛盾的手段便是用教化之術來奴化萬民,使各安於制度的約束。

    禮樂治國之道也算是闡教教義在人族思想上的傳承和體現。通篇充斥著等級概念,在這種制度下,有能力不如出生好,出身不好的要想出人頭地那是千難萬難,一但有人有任何舉動與禮制有違,則立即被打落凡塵。不但如此,還要輔以教化,讓所有人都認同人生來就是不平等地,那些諸侯大夫們生來就高人一等,理應享受,剝削平民百姓,而平民百姓就應該心願誠服地被剝削,還要歌功頌德。

    這當然不是說禮樂治國之道就是萬惡的,相反它是有劃時代的積極意義的。但這種思想也不能持久,人族一旦擺脫神權的束縛,思想解放出來,又豈能在聽你一家之言?況且這種制度將天下人才阻攔於權利之外,既沒有參政地權力,也沒有政治上地地位。久而久之必然引起天下不服,於是不到百年,禮崩樂壞,各地舉起反旗,聲稱不願奉行禮樂愚民之道,周王朝派兵征伐,眾諸侯各懷私心,俱都不出力,戰事綿延不絕,周朝威信大降!

    東都成周建成,周公還政成王,周朝進入鞏固時期,史稱成康之治。

    周康王(釗)死後,子周昭王(瑕)繼位。昭王十六年,他親率大軍南征荊楚,直至江漢地區。南征共經3年,昭王還師渡過漢水時溺死,軍隊也遭覆滅。繼昭王而立的是其子周穆王(滿),在位長達44年。他好大喜功,仍想向四方發展。穆王好遊行,致使朝政鬆弛。東方的徐國率九夷侵周。穆王南征,通過聯合楚國的力量,才得以平定。

    經過昭穆時代,周朝實力削弱。這一時期,西北地區的戎狄逐漸興盛。周懿王時,出現戎狄交侵,暴虐中國的局面,周人深為所苦。

    到周厲王時期,連年戰亂,給民間帶來深重的疾苦。與此同時,厲王任用榮夷公為卿士,將社會財富和資源壟斷起來。為壓制國人的不滿,厲王命衛巫監視,有謗王者即加殺戮。結果人人自危,終於釀成國人起義。前841年,國人大規模暴動,厲王被迫出奔到彘(今山西霍縣)。朝中由召公(召穆公虎)、周公(周定公)兩大臣行政,號為共和(一說由諸侯共伯和攝行政事)。

    共和十四年(前828年),厲王死,太子靜即位,是為周宣王,在位共46年。周宣王即位,整頓內政,穩定社會秩序,在對周邊的少數民族的戰爭中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史稱「宣王中興」。宣王后期,對外戰爭陷於僵局,周王朝重新出現了衰象。宣王干涉魯國的君位繼承,用武力強立魯孝公,引起諸侯不睦。三十六年,征伐條戎、奔戎,慘遭敗績。三十九年,與西戎別支姜氏之戎戰於千畝(今山西介休南),慘敗。

    前781年,宣王死,其子周幽王繼位。幽王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奢侈腐朽,內政黑暗,加之嚴重的天災**,任用好利的虢石父執政,朝政**激起國人怨恨,周王朝的統治已無法繼續下去了

    三年(前779年),伐六濟之戎失敗;同時天災頻仍,周朝統治內外交困。幽王廢掉正後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嬖寵美人褒姒為後,其子伯服(一作伯盤)為太子。宜臼逃奔申國,申侯聯合繒國和西方的犬戎進攻幽王。幽王與伯服均被犬戎殺死於戲(今陝西臨潼東)。前771年,西周覆亡。

    幽王死後,申侯、魯侯、許文公等共立原太子宜臼於申,虢公翰又另立王子余臣於攜(今地不詳),形成兩王並立。宜臼為避犬戎,遷都到洛邑,是為周平王。東周建立。余臣在平王十一年,既晉文侯二十一年(前760年)被晉文侯所殺。

    東周時期,周考王於公元前425年(周考王15年)封其弟於河南地,建立周公國,是為西周桓公。這是周王朝最後一次分封。自從這次分封後,周王的土地全部分封完畢,連自己也是寄居於此周公國,此時的周天子已與乞丐無異。

    周桓公死,其子威公代立。威公卒,子惠公代立。周赧王時,周惠公封其小兒子於鞏以奉王,號東周惠公。東西周分立,西周都河南舊於王城,東周都鞏。

    西周自立國以來,一直採取討好各大強國的政策,尤其是秦國。秦國和周圍列強經常向西周和東周徵收賦稅和兵源。周時,西周和東周常相互傾軋攻伐。

    周赧王在位時,周天子地位已經完全徒有虛名,其土地(周天子的王畿)也被韓、趙一分為二,以洛邑之河南王城為西周,仍都洛邑,以鞏附成周為東周,分別由東、西周公治理,周天子由成周遷於王城,依附於西周公。

    前256年(赧王59年,秦昭襄王51年),秦兵攻打西周,赧王聽西周公之言,以西週三十六城、三萬戶降秦,秦王將周赧王貶爵為君,西周公為家臣,封於梁城(今陝西省韓城縣南)。赧王至梁城一月而死,國除,置九鼎於咸陽(途中一鼎落於泗水)。自次年起(昭襄王52年,前255年)史家以秦王紀年,然東周尚存,周朝尚未徹底滅亡。

    秦莊襄王元年(前249年),東周君欲趁秦連喪昭襄、孝文二王合縱伐秦,秦莊襄王以呂不韋為大將,起兵十萬,執東周君而歸,盡收鞏城等七邑。周朝至此徹底滅亡。

    ······················

    如今,歷史即將跨入東週末年,所謂靜極思動,平靜了這麼久,該是起風了!只是不知道這次又要掀起多大的風浪!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