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洪荒通史

大道小說網 第十七章 陳橋兵變 文 / 小灰龍

    人界!又是一場新戰爭的爆發!

    後周愛民如子的周世宗柴榮死後,他七歲的兒子柴宗訓繼位,是為周恭帝。周恭帝即位,由於年紀太小,雖有大臣協助輔政,但後周政局不穩,京城裡人心浮動。不知從何處傳起,說世宗昔日大將,統

    領後周最精銳部隊「禁軍」的趙匡胤預謀造反,奪取皇位。

    空穴來風,但有板有眼,一時謠言紛紛!

    那趙匡胤,乃是周世宗手下的得力大將,曾跟隨周世宗南征北戰,立下不少戰功。周世宗在世的時候,十分信任趙匡胤,派他做禁軍統帥,官名叫殿前都點檢。然而,世宗死後,朝中再也無人能夠鎮得

    住大權在握的趙匡胤,而這個年代臣子弒主,謀朝篡位的例子屢屢發生,這也就怪不得趙匡胤被人指指點點了。

    謠言的威力使得後周隱隱分裂,陷於內亂。此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世宗一死,後周朝廷正在舉行朝見大禮的時候,忽然接到邊境送來的緊急戰報,說北漢國主和遼朝聯合,出兵攻打後周的邊境。後周上下慌亂一團,萬不得已之下,周恭帝不得不命令遭受猜忌,卻是唯

    一能夠力挽狂瀾的趙匡胤帶兵抵抗,並將兵權交付於他的手中。

    趙匡胤接到出兵命令,立刻調兵遣將,過了兩天,就帶了大軍從汴京出發,跟隨他的還有他弟弟趙匡義和親信謀士趙普。

    當天晚上,大軍到了離開京城二十里的陳橋驛,趙匡胤命令將士就地紮營休息。兵士們倒頭就呼呼睡看了,一些將領卻聚集在一起,悄悄商量。

    有人說:「現在皇上年紀那麼小,我們拚死拚活去打仗,將來有誰知道我們的功勞,倒不如現在就擁護趙點檢作皇帝吧!」

    「是啊是啊,皇帝老子那麼小,只認親疏,不認功勞,我們早就被猜疑了,還不如反了算了,跟著趙點檢,將來若是從龍有功,可謂是一步登天,福蔭子孫後代呀。」

    「據說趙點檢出生時天降祥瑞,龍鳴鳳嘯,乃是至尊之相。當初世宗若是沒了點檢輔佐,豈能打下如今這片江山?我看哪,趙點檢才是真龍啊!」

    眾人議論紛紛,越講越激昂,越聽越是激動,於是便一起贊同了這個意見。到了最後,大傢伙推出一名官員,把這個意見告訴了趙匡胤的心腹謀臣趙普以及弟弟趙匡義,想要通過這兩人來推動大事的成

    功。

    那個官員到趙匡義那裡,還沒有把話說完,將領們已經闖了進來,亮出明晃晃的刀,嚷著說:「我們已經商量定了,非請點檢即位不可。」

    趙匡胤和趙普聽了,暗暗高興,只是兩人不動聲色,臉上裝作驚恐害怕,在大傢伙的逼迫下不得不委曲求全,一面叮囑將領們一定要安定軍心,不要造成混亂,一面趕快派人告訴留守在京城的大將石守

    信、王審琦,讓他們早作準備。

    而後,趙匡胤手下一起串聯起來,秘密開始了擁立趙匡胤的大計!

    這一夜,不只是其他人不眠不休,實則連趙匡胤本人也徹夜難眠。

    帥營之內沒有別人守衛著,唯余趙匡胤一人呆立。他來回徘徊,時而停步思索,時而搖頭擺腦,一臉神色複雜,在強大的誘惑以及伴隨而生的巨大危險面前,他陷入了彷徨之中。

    「大師,真的可以開始了嗎?」趙匡胤突兀的問出了這句話。只是觀遍帥營之內空無一人,他似乎是在對著空氣說話。

    「阿彌陀佛,趙施主,時機已到,切莫錯過這天賜良機,抱憾終生啊!」一句句聲音空蕩蕩的不知從何處響起,但卻清楚無誤的傳到了趙匡胤的耳朵之中。這聲音,雖然無法探知此人的身份,但從語氣

    分析卻可以辨別出他乃佛門中人。

    「只是?只是其他各國也有大教守護,我一旦造反,若是被他們趁機而起,到時勝負難說,天下也要陷入戰亂之中呀!」趙匡胤唉聲歎氣,他的話,似乎是在為了無辜百姓著想,害怕兵連禍結,但仔細

    回味起來,實則乃是他怕竹籃打水一場空,到時不但被人截胡,付諸流水,更是被逼入窮途末路。

    「趙施主放心,此時各教暫時無力干預人間戰事,所以我等才要你趁著這段空暇出手,成就霸業。若是錯過,日後恐怕再無機會,施主就要蹉跎一世了!」終於,在趙匡胤的旁邊出現了一名僧人,錦衣

    袈裟,慈眉善目,言行舉止好不風度翩翩。但若是有修道人能夠看穿他那金粉裝點,佛光修飾之下的真實面貌,卻可發現這人長相著實不佳,甚至有一絲淫邪浮現,實在無法同佛家高僧聯想在一塊。

    此人繼續說道,言語中充滿誘惑:「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大丈夫縱橫一世,若不能醉臥美人腿,醒掌天下權,豈不枉來人世一遭?」

    趙匡胤明顯被這佛門僧人的最後幾句話給說的心潮澎湃,原本被死去的周世宗壓制而深藏內心深處的野心與抱負慢慢的激發出來。他摩拳擦掌,再也不畏首畏尾,揚聲高昂的說道:「古往今來,成王敗

    寇,我趙匡胤縱然不能成就一番霸業,留名青史,也要讓世人永遠記住這個名字!哈哈哈哈!」笑聲中,霸氣外洩,一雙虎目不斷流露出一種擇人而噬的野性。這趙匡胤,已經與剛才有著天壤之別,仿

    佛是與生俱來的雄心霸氣激起了層層氣場,讓這帥營不斷翻騰起空氣的流動。可惜無人在場,否則必定讓他心折俯首。

    「定光大師,一切就有勞你們佛門了。若是日後趙某僥倖謀成大業,願與佛門共天下。」趙匡胤鄭重的許下諾言,他竟然願意將日後的天下與佛門平分,說出去,任誰也難以置信。即使是當初佛門輔佐

    武則天成功上位,武則天雖然也大肆興佛,但終究也沒有開口允諾平分天下這種離譜的事情。

    定光歡喜佛,也就是趙匡胤口中所說的定光大師看著趙匡胤,心神微微觸動。

    沒有佛門的輔佐,趙匡胤區區一凡人幾乎無法在天下狼伺虎環中闖出霸業。佛門看重的是趙匡胤的前途未來,所以願意主動的貼上去相助趙匡胤,所以趙匡胤其實大可不必如此,他許下的誓言太沉太重。不過趙匡胤的這種魄力,這種果斷,斬釘截鐵,當真是令人心折不已。

    這樣一來,趙匡胤無法拒絕佛門的誘惑,佛門也無法拒絕趙匡胤的諾言,兩者算是徹底的綁在一塊,不離不棄,奔向戰場。

    當然,趙匡胤在給予佛門最大的報酬之後也不忘施加小恩小惠,他又繼續說道:「大師,若是事成,趙某定不會忘記今日之恩,日後定會為大師建廟立說,弘揚大師佛法美名。」這話一出,終於是將原

    本早已心中承認了的定光歡喜佛給完完全全的拉攏過來了。

    第二天,據說趙匡胤隔夜喝了點酒,正昏昏沉沉的睡著,不知何時清醒。

    然而,底下預謀造反的消息早已傳遍軍營,所有將士們都被動員起來,大家鬧哄哄地擁到趙匡胤住的帥營,一直等到趙匡胤從醉夢中醒來。

    話說趙匡胤睡得挺熟,一覺醒來,只聽得外面一片嘈雜的人聲,剛要起身,不料有人打開營帳,高聲叫嚷道:「請點檢做皇帝!」

    趙匡胤裝作心頭大驚,這可是殺頭大罪,是要誅滅九族的罪過啊。他趕快起床,還沒來得及開口,幾個人把早已準備好的一件黃袍,七手八腳地強行披在趙匡胤身上。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幾個頭,高呼

    「萬歲」。接著,又推又拉,把趙匡胤扶上馬,請他一起回京城。

    趙匡胤騎在馬上,勒住韁繩,不願前行。他憤然而道:「爾等令我謀逆,害我陷入不忠不義之地,可是要令吾無顏見天下乎?」

    「昔日紂王無道,天下共伐,後西周取而代之,武王仁政愛民,勤勉有加,世人敬服,未聞稍敢誹謗輕薄?遠在上古,三皇五帝,傳賢不傳子,故天下太平,人族薪盡火傳,源源不絕,是為天下大同。

    而今皇帝懦弱,大臣昏聵,使得百姓衣食無著,飢寒交迫,大帥自入朝以來追隨世宗開疆擴土,護衛後周百姓,又秉承賢德,屢屢造福四方。我等之所以敢大逆不道,不是為了自家榮辱,而是為了剷除

    這無道的朝廷,助大帥繼位,為天下百姓謀取幸福,又有何過?」

    趙普動情的勸說,一步又一步的為趙匡胤鋪下台的階梯:「大帥莫要為了一時的忠義而不顧天下大眾之福祉,需得犧牲小我,成就大我,這全是為了黎民百姓呀!」

    「是啊!是啊!」

    「請大帥為黎民百姓著想,為天下著想!」

    將士們紛紛跪倒在地,聲聲齊呼,氣壯山河,趙匡胤在他們的連連呼喚下開始心軟,有了大的轉變。

    此時,弟弟趙匡義也說道:「大哥,如今木已成舟,不可挽回,你若是不從,我等雖是無法,但全軍上下,連同父母親屬都要牽連進去,千千萬萬的性命就要斷送在你的手中。你雖護住了自己所謂的忠

    義,但也害了無數無辜之人,日後你又如何能夠見天下?」

    「你雖重情義,但自打世宗死後,朝廷又有誰對你好過?若非這場戰爭,大家不都視你如虎狼,對你千百般打壓污蔑?他不仁,你又如何能夠不義!」又是一番激烈的辯解,不過趙匡胤一人獨鬥眾將士

    ,再是能言善辯,也擋不住那不停開動的勸阻,一步步淪陷。

    「罷了!罷了!」

    忽然,趙匡胤熱淚盈眶,仰天長歎。他這淚,是為自己而流,因為他即將背叛心中所願,行大逆不道之事。他要讓世人知道,他也是被逼的,他也是一個無奈而又無解的受害者。

    趙匡胤的舉動觸動了所有人,大家不知不覺間也被趙匡胤給感動了。此刻,他們從原來的功利的心理轉而變成一種被趙匡胤的高尚情操給激發出的真心擁戴。

    此時的陳橋驛站,空氣中飄逝著一種淡淡的迷香,大家未曾注意到這點小事,反而是在這種迷香的帶動下更加動情的投入了狀態。

    良久,趙匡胤收拾了一番小女兒心態,緩緩開口,滿是威嚴的說道:「你們既然立我做天子,我的命令,你們都能聽從嗎?」

    將士們一同跪下,齊齊回答說:「自然聽陛下命令。」聲響喧天,驚動了四方無數蟲魚鳥獸。

    而這時,異變突生!

    天上,龍嘯,鳳鳴,散滿紅霞!

    地上,遍地氤氳,異香馥郁!

    這等奇景,這等祥瑞,湊巧的和陳橋兵變發生在一起,所有人都將這事看做「天意」,連上蒼都認同了他們的「大逆不道」,他們的底氣更足,信心更滿。對於趙匡胤,從原來的令行禁止到如今是絕對

    崇拜,如同神明一樣崇拜。

    趙匡胤,一介凡人,被供上了神台!

    於是,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趙匡胤終於是成了皇帝,踏上了爭霸的道路。

    趙匡胤當場就發佈命令:到了京城以後,要保護好周朝太后和幼主,不許侵犯朝廷大臣,不准搶掠國家倉庫,執行命令的將來有重賞,否則就要嚴辦。

    趙匡胤本來就是禁軍統帥,再加上有將領們擁護,神跡出現,誰敢不聽號令!將士們排好隊伍開往京城。一路上軍容整齊,秋毫無犯。

    到了京城汴京,又有石守信、王審琦等人作內應,沒費多大勁兒就拿下了京城。

    將領們把所有大臣們給擒來。趙匡胤見了他們,裝出為難的模樣說:「世宗待我恩義深重。現在我被將士逼成這個樣子,你們說怎麼辦?」

    臣子們不知該怎麼回答。有個將領聲色俱厲地叫了起來:「我們沒有主人。今天大家一定要請點檢當天子!」於是嚇得眾大臣趕快下拜,當眾承認了趙匡胤。

    周恭帝迫於形勢終究是讓了位。趙匡胤即位做了皇帝,國號叫宋,定都東京(河南開封),歷史上稱為北宋,趙匡胤就是宋太祖。

    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經歷過混戰五十多年的五代時期,人心思定,百姓迫切需要一個救世主的出現來統一九州,徹底掃平這不斷混戰的世界。趙匡胤在這個時候也開始了征戰天下,進行了最後一場

    激烈而又漫長的爭鋒較量!

    人族,終究是等來了最後的一絲和平曙光!

    雖然這絲曙光的來臨是用無數鮮血鑄就而成的,雖然這和平之後也隱藏著無數的危機,但終於得到只是一點點安定的,平靜的生活。

    與此同時,人界的另一場戰爭也開啟了!

    各教,各大勢力在人界傳承的教派遭受到佛魔兩教的打擊,開始萎縮。他們不但無法左右人族局勢,更是自身難保,岌岌可危。

    因為仙界各方勢力的高層都被設計暫時困在靈山,餘下的不過是守成之輩,自保有餘,想要下凡救人,可就如同羊入虎口,自尋死路。在這個時候,誰也不敢妄動,為了下界的一絲蠅頭小利而捨棄了門

    派基業和大本營那可就真的罪過了。

    下界的戰爭,就讓他們自求多福吧!

    唯一可以寄托希望的便是人教,他們並沒有參與任何行動,自然毫無損失,依舊穩若泰山。

    不過眼下道門危機再現,自打老君走後,一直埋頭發展,一直深藏不漏的人教,他們在這個時刻是否能夠重新挑起道門重擔,為道門再做貢獻呢?

    所有人都在關注著,這不僅僅是一場道門的解救運動,更是人教具體實力的自我體現,可以讓一直窺探人教地位的各方有著更加深厚的瞭解。誰都知道老君從上古洪荒以來便在養精蓄銳,而經過他嘔心

    瀝血,苦心培養,並且在他羽翼之下未曾受損過的人教實力更是成了大家心中最大的一個謎,也是最大的不安。

    這個時機,這個機會,沒有老君在側,人教的任一表現都會讓大家看清楚人教的真面目,真實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