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重生燕太子丹

大道小說網 第一百六十章 議和 文 / Himmy

    更新時間:2013-02-04

    田單下令大軍駐防易城,一邊防範姬丹,一邊等待趙國的消息。過了兩天,趙國的消息沒有等到,倒是等來了姬丹的使者。

    這天天氣不好,田單正在營中喝悶酒,忽然軍士來報,說有燕國使者求見,田單急忙將使者請入帳中。

    來人中一人田單早有耳聞,乃是姬丹的重要謀士荀達,而另一人則沒有聽說,乃是姬丹新任命的外事卿馬文軒。

    雖然田單從未聽說馬文軒其人,但是既然姬丹的近臣荀達來此,便是代表了姬丹的意思。齊、燕兩國同為諸侯國,如今姬丹是君,田單是臣,使者代表諸侯王而來,田單自然不敢怠慢,馬上設酒宴招待。

    酒過三巡,荀達從袖中取出一對玉珮,交給田單,說道:〞荀某來時,我王再三致意大將軍。一對玉珮且請大將軍收下,聊表景仰之情!〞

    田單起身接過玉珮,說道:〞如此多謝燕王和荀大人了。不知荀大人此來有何要事?〞

    〞我王剛剛登基,荀某此來一是為通報齊國我主登基之事。其二嘛,〞荀達頓了頓說道:〞我主一諾千金,為了履行諾言,特派我前來交割易水以南之地。還有,我主還請齊、燕兩國修好,從此罷兵。〞

    田單是隻老狐狸,聽了內心震驚無比,卻面無表情,說道:〞如此恭喜燕王了。荀大人可有把文書帶來?〞

    荀達手一招,上來一名侍衛,手中捧著一個木盒。荀達又揮揮手,侍衛走到田單跟前,將木盒交給田單。田單接過木盒,當場打開來仔細觀看。

    手捧著這木盒,田單心中狂喜。要知道齊國開國至今,國境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改動過了。如今田單一出師,便得了燕國易水以南的大片土地,其功勞之大便是當年為輔佐齊桓公稱霸的管仲也不見的能比。

    當年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諸侯,與荊楚抗衡,雖然功高蓋世,為齊國後世所稱道,但是在開疆廓土方面,除了滅了幾個周邊的小國,便毫無作為。所以名聲雖然好聽,得到的實際利益卻不多。

    當時屬於春秋時期,周室雖然衰微,卻還是天下之共主,權威尚在,所以想要吞併其他國家會招惹眾怒,並不是很現實。所以齊桓公在春秋時稱霸一時,對於國家的長遠利益卻沒有任何意義。

    如今的天下便不同了,弱肉強食已是現實,擋也擋不住。但是進入戰國以來,周圍都是強國,想要開疆拓土談何容易?反而弱小之燕國北部沒有強敵,可以向北擴張。

    今天,燕國上卿荀達親自將該國轉讓易水以南大片國土的文書交到田單手中,這讓田單不由得不激動萬分。

    不過田單當在齊國當了一輩子的相國,什麼場面沒見過?雖然心裡高興得生出花來了,面上卻沒有怎麼表露出來,只是淡淡一笑,說道:〞荀大人辛苦了。其實你我不比別國,一直便是兄弟國家。當年我先祖齊太公(姜尚)與燕國先祖召公同時受封與齊、燕二地,當時便有交情。後來燕國國力不支,屢遭山戎、孤竹等北戎小國侵伐,我齊桓公發兵相助,滅了這些小國,燕國才得以發展起來。由此看來,齊燕兩國兄弟之情由來已久。日後當兄弟同心,共禦外敵!〞

    其實田單所言不盡不實,齊桓公曾幫助過燕國不假,但是現在的齊王並不姓姜,而姓田,齊桓公的子孫早被田姓取代了。荀達前來修好,自然不會說破,點頭稱是:

    〞這是自然。我燕國國小民少,又遭內亂,還望大將軍與齊王多多襄助才是。〞說到這裡,荀達頓了頓,繼續說道:〞只是不知大將軍何時退兵?〞

    〞荀大人放心,儘管回報燕王,老夫明日便領兵回師,退回易水以南。〞田單爽快地答道。

    一時之間,兩人真如兄弟見面,相談甚歡。盡歡之後,荀達與馬文軒這才起身告辭,回薊城去了。

    沒過兩天,斥候來報,齊兵果然退去。姬丹大喜,急忙命姬存孝領兵南下,駐守易城。

    易城雖是田單屯兵之所,卻在易水以北。當時齊燕雙方講好的條件是割讓易水以南之地,並不包括易城,所以田單把自己佔據的易城交了出來。

    田單領兵退到易水以南,便派人拿著文書前去交割曲逆、陽城、桑丘等地,卻發現這些城池已經降了趙國。田單惱羞成怒,立刻發兵攻打。

    這幾個城池頗為堅固,田單一時攻打不下。不久,趙國大將廉頗親率五萬兵馬前來救援。田單久聞廉頗之名,不敢輕易交戰,引兵解圍而去。

    於是齊趙兩國之間生了嫌隙,雖然沒有直接交惡,互相攻伐,但是想要像以前那樣共同行動,那是不可能的了。

    到了這時,田單才隱約猜到是姬丹從中作梗。不過姬丹已經派相國樂閒總督十萬兵馬,防守易水一線,田單便是想要反悔,再渡易水也已經不可能的了。

    田單回到齊國都城臨淄,齊王建不但沒有責罰,反而因為得到了易水以南的一片土地,對田單大加賞賜。田單心中既不安也不甘,日思夜想,想出一計。

    第二天早朝,田單上前奏道:「大王,上次趙王不肯出兵,究其原因,還是趙、齊兩國沒有什麼姻親,趙、齊聯盟不牢之故。臣聽說趙王有一女兒,名喚妍兒,有國色。不如大王去求親,若是能得此女,趙、齊之聯盟必然穩固,臣再領兵出征,必能建功。」

    齊王田建一聽,雖然心動,卻面露難色,問道:「嗯,孤已有王妃,那趙王豈肯將女兒嫁給孤?」

    「此事不難,」田單奏道:「大王可以答應趙王,將此女立為王后,日後生子立為儲君,則趙王必然動心。」

    「好!」田建思索片刻,說道:「此事孤準備準備,便差人去求親。若是能得到趙國相助,孤滅燕,必矣!」

    再說自從衛滿帶了近兩萬人到了朝鮮,一面令陳度防守鴨綠江,一邊親自領兵迅速攻佔了王險城,自封為朝鮮王。

    接著,衛滿又出兵,征服了半個朝鮮半島。此時辰國的遺老遺少見時機已到,又率領族人起來反抗,佔領了半島上原來辰國的地界。從此,朝鮮的歷史繞了個圈之後又回到了原地,只不過朝鮮國由原來的箕子朝鮮過渡到衛滿朝鮮。

    子潤入遼東時總共有十五萬兵馬,經過幾次戰役,現在還有十來萬。十來萬兵力聽起來很多,但是朝鮮兵戰鬥力本來就不強,又以老弱居多,現在失去了根基,而遼東又久久不服子潤統治,這令子潤等人心急起來。

    馬勇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幾次組織兵力,渡江作戰。無奈陳度頗善於用兵,沿著鴨綠江設置烽火台,馬勇的兵馬竟然不能成功渡江,反而給江裡的王八送去了不少鮮美的肉食。

    此時遼西的曹永鎮守臨渝城,時常領兵侵襲子潤的地盤。曹永雖然兵少,卻都是精兵,子潤竟然不能抵擋,只好把馬勇從鴨綠江邊調了回來,去迎戰曹永。

    曹永與馬勇交戰數次,互有勝負。曹永頗有將略,每次以遼東百姓做探子,知道朝鮮兵力之所在,避實就虛,總能剿滅敵兵,而當馬勇聞訊趕來,曹永早已退走。如此,朝鮮損失不少,卻有無法與曹永決戰。

    馬勇一發狠,調集五萬兵馬,直接攻打臨渝城。臨渝城早有防備,一時拿不下來。馬勇轉變策略,分出三萬兵力移師深入遼西。

    見此,曹永突然領兵從城內殺出。圍城的朝鮮兵猝不及防,被曹永殺得大敗。

    一邊遼西太守田光接到軍報,親自領了兩千敢死隊,趁夜殺入馬勇的大軍。田光的兵馬雖然不是精銳,但也是從遼西各地招募而來的精壯之士,殺入朝鮮大軍,竟然如入無人之境。

    一夜折騰下來,馬勇損兵折將,銳氣盡失。儘管如此,馬勇還是留在遼西不肯走。遼西各大城池防守極為嚴密,加上右北平郡守王廉聽說遼西的情況,也出兵相助。馬勇無法攻取,只好四處流竄,搶-劫百姓糧食財物,過起了賊寇的日子。

    剛入遼東時,朝鮮兵在遼東四處搶-劫,草菅人命,整個遼東南部生靈荼炭,住戶十不遺一。到了現在,朝鮮兵已經沒有東西可搶了。

    衛滿進入朝鮮之後,在遼東的朝鮮兵一下斷了供給,日子越來越難過。馬勇只好留在遼西,還能搶點東西裹腹。這賊寇的日子並不好過,田光和曹永不斷組織兵力抗擊,而馬勇的兵馬卻損失嚴重,又沒有新的兵源,所以越來越少。

    最後,馬勇帶來的五萬兵馬折騰得只剩下兩萬。馬勇眼看著不行了,只好回遼東。

    歸途上經過臨渝城附近,又被曹永領兵伏擊,損失了數千,最後只剩下一萬五千兵馬回到遼東。從此朝鮮兵不敢再正視遼西。

    曹永見時機已到,派人暗中潛入襄平城,與大將甘利約定,同時出兵,統一行動。

    這天,臨渝城精兵盡出,一路所向披靡,直造襄平城南朝鮮大營。朝鮮大營中久無戰事,守備懈怠,被曹永領兵殺入。

    此時襄平城中大將甘利命楊炎守城,自己親領八千精兵殺出。兩下一夾擊,本來就半死不活的朝鮮兵頓時大亂,爭相逃竄。甘利與曹永合兵一處,一路追殺朝鮮兵,直到武閃城下,這才回師。

    一路上散落各處的朝鮮兵皆成了俘虜,最後聚攏起來,竟有兩萬之多,而甘利與曹永的兵力加起來也不過一萬三千。至此,子潤帳下的朝鮮兵力更加衰竭,總共不過五萬餘,只能保守武閃城而已。

    甘、曹二將本來想一鼓作氣,將武閃城也滅了,卻接到軍報,東胡兵正在攻打襄平,曹永、甘利急忙領兵回師,從城外夾擊東胡兵。東胡兵見救兵到,索性解圍而去。襄平城被困數月,至今方才解圍。

    朝鮮兵雖然已經疲敝不堪,東胡兵卻一點不見疲態。

    東胡佔據了半個遼東,像望平、陽城、候城等地盡皆歸其所有,獨獨沒有攻下丹城,牽制了東胡大半兵力。

    在沒有攻下丹城之前,東胡兵不敢再深入,不然,遼東兵一旦以丹城為依托,發展壯大起來,東胡兵也無法控制。東胡王雖死,但軍師蓋爾默尚在,老成治軍,不會有大的閃失。

    此時東胡王阿布達早已治喪完畢,親自來到軍中。阿布達一到軍中,便準備急攻丹城,決心拿下此城。

    這一日早上,姬男剛剛登上北城樓,便見到遠處無數東胡兵推著攻城戰具前來,旌衛姬男急忙命軍士登城守衛。

    東胡兵的戰具似乎頗為笨重,士卒推動極為吃力,過了半個時辰還沒有推倒城下。此時姬男突然聽到城南傳來鼓角之聲,姬男心中一陣疑惑,突然想起什麼,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

    此時軍士來報,東胡從城南大舉進攻。姬男這才明白,原來東胡兵用的是聲東擊西之計,剛才城外東胡兵之所以拖了這麼長時間,便是為了要吸引守城兵力。

    此時助守城牆的百姓多半在城北,情況緊急,姬男急忙抽調精兵赴南面城牆幫助守城。

    姬男剛剛登上南面城牆,便見幾名東胡兵已經爬上城頭,而隗洪則在救另一處城頭,情況一度非常危急。姬男急忙指揮士卒投入戰鬥,有了姬男相助,此處險情才得以遏制。

    不過東胡兵好像鐵了心要攻下丹城,攻城士卒一波接著一波,毫無間斷。不久,又有其他地方被東胡兵突破。

    此時太守隗彥帶著第一批三千援軍趕到。見到東胡兵的攻勢如此之猛,隗彥親自持戈,協助戰鬥。有了這三千援軍,南面城牆才轉危為安。

    戰爭打到現在,城內三十五歲以內的平民男性已經不多了,而自從東胡兵到此,到現在才打了兩個月,下面還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不過城內百姓同仇敵愾,沒有一人懼怕。男子守城,女子、老人後勤,配合默契。

    整個丹城成了一個巨大的戰爭機器,不停地吞噬著生靈。不僅吞噬著城外東胡兵的生靈,也吞噬著城內的生靈。一天激戰下來,城內外又有上萬人喪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