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明末皇帝分身

大道小說網 第六十三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 文 / 香港大亨

    在13世紀開始,歐洲出現了一個叫做「文藝復興」的現象,表面上是復興歐洲古希臘、古羅馬時代的知識,實際上卻是通過海量學習阿拉伯、中國、印度等等文明的先進文化,來完成從野蠻到文明的蛻變。說句不好聽的話,在13世紀以前,歐洲人對於古希臘、古羅馬文明的知識也是不太瞭解的,還是十字軍東征阿拉伯,從阿拉伯人的圖書館中,獲得了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書籍,才讓歐洲人重新獲得了古典文明的傳承。

    在西方文藝復興時代不久,中國在明朝末年,也發生了名為「西學東漸」的現象,這種現象既是西方的思想、學說,向中國傳播的過程。

    明末的「西學東漸」原是中華文明中一些開明讀書人和統治階層,有意海納百川,吸收西洋文明養分,來充實自身。這種吸取養分的過程,對於一個文明的科技、經濟、文化的發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不過,明末的西學東漸過程,在滿清入關後被中斷了兩百多年,一直到鴉片戰爭之後,才出現了第二次「西學東漸」!

    而明末的西學東漸,是中國擁有經濟文化強勢,主動吸納西方文化對於自身進行優化。而清末的「西學東漸」則伴隨著一系列殘酷的殖民戰爭和經濟掠奪。

    明末時期發生的第一次西學東漸,大約翻譯了兩三百部西方著作。這裡面宗教、軍事、天文、數學、農業佔據絕大部分。

    而何塞一次性搜羅了1萬多本西方的書籍,比明朝歷史上的西學東漸,傳入中國的書籍要多幾十倍。

    這不得不說,是金錢的魔力作祟!

    關於歐洲的1萬冊各類的書籍,經過市舶司的翻譯人才的不斷的清點,絕大多數都是沒有重複的。

    事實上,天津市舶司此時可謂是整個大明朝最開明的一個政府部門,因為翻譯人才的稀缺,所以市舶司並不限制翻譯人才的國籍,基本上是唯才是舉。

    整個天津市舶司的翻譯團隊中,翻譯家人數有40多人,其中大明本國的翻譯家只有11人,剩下的30多人都是外籍人士。

    日本人、朝鮮人、蒙古人、荷蘭人、葡萄牙人、瑞典人,等等各大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翻譯人才,紛紛受聘與市舶司。

    經過市舶司的翻譯家清點、歸類,那1萬多冊西方書籍中,雖然有大量無意義的神學、小說、詩歌。

    不過,地理、數學、自然科學、礦產、化學、物理、機械之類的科技書籍也有1000多部。

    大多數圖書,都是歐洲發行量比較大的著名刊物。

    比如16世紀地理學的巨著《世界概觀》——1570年左右出版的歐洲第一部公開出版一本世界地圖冊。這一本地圖冊是根據當時歐洲大量的地圖冊,進行整理修改,對於人們認識整個世界,有著巨大的幫助,所以在整個歐洲引發了巨大的轟動。

    其他的《歐洲地圖》、《新世界》、《今古地理學引論》之類的地理書籍,也都是西方航海地理大發現的產物,非常具備參考意義。通過這些地理大發現成果,可以知道歐洲、亞洲、非洲、美洲的世界地理概念。

    欲要走向大航海時代,必須要先瞭解這個世界。好在歐洲人數百年的航海探險成果,大大降低了將來大明朝向世界航海、殖民的難度。

    還有歐洲礦物學之父、冶煉學之父的阿格裡科拉著作《論地下礦藏的源地和成因.》、《論金屬》這部對歐洲近代的採礦、冶煉起到了巨大指導作用的書籍,也出現在被引進的書單之中。

    其他的礦業開採書籍,如《礦山手冊》、《實驗手冊》、《論高熱技術》、《論玻璃製造技術》,都成為了大白菜一般向大明兜售。

    西方醫學書籍也有不少,如《論流行病》、《梅毒或法國病》、《醫學統計方法》、《外科大全》。以後世人的眼光去看,這些醫學著作裡面謬論多不勝數,不過,裡面總有不少可貴的新發現。比如,近代西醫的外科手術方面研究,以及將數學統計應用於醫學上,都是值得中醫學習的。

    而數學方面的《數學精義》、《分析術引論》、《論方程式的整理與修正》、《新科學》、《幾何學》、《立體與平面的軌跡引論》這一系列的數學新著作,已經超過了徐光啟早年未翻譯完本的《幾何原本》這種古希臘經典數學書籍。

    更牛逼哄哄的《測量酒桶體積的新科學》裡面,已經包含了「無限小」這種微積分概念。那麼肖圖白自己高等數學也只是門外漢,但是也知道,微積分對於科學、工程、機械等等領域的巨大促進作用。

    最令肖圖白比較振奮的是,這些西方書籍中更包括機械製作,其中就有一些機床方面的技術。此時的歐洲機床技術,最普及的是鐘錶加工業所研究出來的螺紋加工車床、齒輪加工機機床,雖然這些機床非常的簡陋,不過也是有著巨大的借鑒意義。

    而中國古代的機床方面,比較普及的主要有水力磨床,不過,磨床方面並不是用來加工機械零件,而是用來加工農產品。

    肖圖白甚至知道,機床技術的發展,意義其實還超過蒸汽機。蒸汽機提供的是動力,真正的工業化、標準化生產,還是要靠機床技術的進步。

    關於這些17世紀已經出現的簡單的機床書籍,肖圖白非常重視。畢竟,機床技術是一點點積累上去的,加工的精度也是低到高。

    機床的加工精度不斷提升,其實也就一種目標很明確的攀科技樹行為。

    此時大明朝如果不重視機床,工業革命也無從談起。在驗貨完成之後,肖圖白非常滿意的給老何塞支付了11萬兩的書本費。

    老何塞瞇著眼,心花怒放。

    而肖圖白心中何嘗不是得意開懷,知道自己用11萬兩購買的這些書籍。如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能夠創效的經濟效益甚至會超過上億兩。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