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一二三章 葛沽大興 文 / 香港大亨
天津各州縣的官道上,形成了一股人潮。這股人潮皆是不斷向一個方向流動——葛沽經濟特區!
自七月份以來,葛沽每天新增的人口少則兩三千,多則五六千人。新增的勞動力資源給葛沽帶來了及時雨,於此同時大量的人口湧入,也給葛沽政府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管理壓力。
目前的葛沽經濟發展,走的是勞動密集型的加工業。
與後世鄙視勞動密集產業,認為是落後產業不同。在17世紀,勞動力密集型的加工業,絕對是最先進的生產模式。
工業革命,也是由於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規模不斷發展,從而引爆的製造業革命。從某種意義上講,工業革命並不僅僅指的技術上的革新,還有工廠的管理、經營思維的革新。
也只有建立龐大的工廠,才能夠逐步理解、領悟這大工業時代的管理、經營模式。否則,坐而論道式的清談,根本不能理解大工業時代的經營管理模式。
比如,皇家紡織公司的工廠,工人規模逐漸擴大到了1萬人之多,已經屬於世界最大的紡織工廠。皇家紡織公司,每月能夠加工生產棉布8000匹。除了有5000匹銷往海外之外,剩下還有3000匹棉布,已經開始在北直隸、山東等地銷售,並且比江南地區的布匹,更受到市場歡迎。
雖然,皇家紡織公司的生產規模和產量,還不足以與整個江南地區抗衡。但是發展的潛力。卻是超過江南地區傳統的紡織業。
事實上,江南大紡織業,大多數思維模式,還是停留在農業時代,認為機器、技藝是奇巧淫技,只需要田里面棉花產量,才是決定利潤多寡的要素。傳統的江南棉紡作坊。對於生產機器技術革新並不重視,生產棉布的目的,僅僅是為了給自己田中的棉花找銷路。
而皇家紡織公司。非常注重改進機器、大規模生產。機器的改進成本雖然昂貴,但是一旦將先進的技術,運用到大規模的生產。節約的成本便相當的可觀了。通過改進機器,提高生產效率的方式,皇家紡織公司,僅靠加工製造便能夠源源不斷的獲得利潤。
而皇家布,初期的發展採用向海外銷售的模式,避免與江南布匹爭鋒相對。但是,問題是海外市場的容量是非常有限的。就拿此時的日本市場來,絕大多數日本人,收入遠遠低於大明子民,根本不具備消費能力。整個日本的市場。只有幕府、大名下屬的官員、武士,以及一些商人,擁有消費能力。這些人口加起來大約是五十萬人。
皇家布在日本市場,每年傾銷個100萬匹,便會遇到瓶頸。剩下的朝鮮市場。也不會比日本市場更具備消費能力。至於南洋列國,文明開化程度比之日朝兩國更差一些,消費潛力也不容樂觀。
所以,皇家紡織公司的棉布,必須開拓國內市場。大明的國內市場,雖然棉布售價低。利潤率不理想,但是整個國家一年要消費1.52億匹棉布,比全世界其他所有國家消費的棉布加起來還要多兩倍。
而皇家紡織公司在國內市場銷售,已經能夠實現15%的利潤率,轉而開發國內市場,也成為了皇家紡織公司必須要走的一步。
在葛沽,皇家紡織公司每隔十天便有一座500人規模的巨大生產車間啟動。而幾乎每一條生產線,都比上一條生產線,稍微有所改進。
此時,皇家紡織公司,最新的生產線上,採用的是「100錠紡紗機」。此時,人力已經不足以帶動紡紗機的運轉,所以「100錠紡紗機」採用的是馬匹的畜力帶動。【wcm
|我||】接下來,皇家紡織還準備採用水力作為動力,投產水力紡紗機,甚至是水力織布機。
快速擴張期間的皇家紡織公司,對於合格產業工人是非常飢渴的。甚至,皇家紡織公司,建立了一所「棉紡工人技術學院」,專門用於對新職工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光是「棉紡公司技術學院」中正在培訓的學員數量,已經達到5000人。這些學員,皆是源源不斷的會加入到各條生產線上。
除了特區的紡織工業之外,其他各行各業發展皆是非常迅猛。
葛沽爐廠的煤爐產業,也擁有3000名工匠,所生產的爐子也已經暢銷山東、山西和北直隸。
天津煤業公司,擁有員工4000名,蜂窩煤銷售絡,已經覆蓋了天津巡撫下轄的——河間府、寶坻縣、武清縣諸地。
除此之外,王鐵錘的鐵匠鋪,也已經僱傭的鐵匠300餘人。在天津地區,王氏的農具、剪刀、火剪等等各類的鐵器,已經逐步打響了名聲。
除了這些明星企業和龍頭企業之外,葛沽還有各類的工廠130餘家、商戶517家,整個葛沽經濟特區,匯聚了大明朝最具備擴張**、發展**的工商業資本。但是,資金、勞動力、生產原料的缺乏,也阻礙了各行業的發展速度。
而七月,肖圖白大軍出戰後,借助軍事勝利的威勢,將經濟特區的政策,進行了廣泛的宣傳。
從而引發了葛沽經濟特區的投資潮、移民潮、打工潮,如同及時雨一般,澆灌了葛沽各行各業。
「此役之後,顧問黨人經濟特區要大興了!」將岸望著道途中,百姓扶老攜幼,湧來葛沽。獨輪的手推車、牛車、馬車、驢車,更是匯聚出了運輸的車流,悠然吐出一句。
身邊的少年官吏班蒙道:「可卻是忙壞了公務員們,每天大家都是忙著加班,給新來的居民編製戶口。還要給居民找廉租房、找工作、子女教育、衛生醫療。簡直是給這些新居民們兒子一般的孝敬。很多年紀大一點公務員,這段時日,都快累出病了!」
將岸道:「苦什麼,加班有雙份薪水!國師爺過,公務員要為人民服務!咱們公務員累一點,百姓們便能夠輕鬆一點。這種累,這種苦。是光榮!比之大明其他衙門的官員,勾心鬥角一生,干的都是於國於民毫無價的破事。而咱們每做好一樁事。就多了一戶百姓安居樂業,國家就好轉一分。大家應該充滿激情、充滿榮譽感!做事情,如果有了激情和榮譽感。便不會感覺累了!」
班蒙苦笑,長官動動嘴,下屬跑斷腿啊。
作為官府的頭頭,將岸只是發號施力便是。真正基層公務員,干的都是一堆枯燥瑣碎的事,有幾個能長久保持激情。
班蒙不準備向將岸抱怨——將岸不喜歡聽公務員的埋怨訴苦。將岸也是從底層出身,懂這些東西。
而將岸向來覺得,在基層工作吃苦,也是考驗一個公務員素質的關鍵之處。如果基層的苦吃不下來,叫苦連天。覺得自己被大材用了。這種人,一看就不是辦實事的人,根本不值得重用。也只有在基層任勞任怨,將交代下去的事情,辦的漂漂亮亮的。這種人,才是特區政府需要的人才!
此時,將岸身兼總顧問衙門的人事司長,以及葛沽、鹹水沽經濟特區政府的「市長」。總顧問衙門開府建衙以來,體制就有別於大明傳統的編制。
而到了特區政府成立之後,也是「特事特辦」不能與大明舊體制混為一談。
比如。大明舊體制的「鎮」,原本是軍事單位,一名總兵官領一鎮官兵。而「鎮」這個編製,在經濟特區,則是基層的政府行政單位。
目前,葛沽政府的行政單位,分別是按照省、市、縣、鎮、村等等單位進行排下去。
為什麼要改換名稱,很多特區的官吏並不瞭解其中道理。將岸也只能解釋為,國師爺算計天機,言這種體制,為未來華夏大勢所趨的官制。提前使用,算是竊取未來朝代的氣運,延續我大明現世的氣運。
「將市長,之前葛沽一村的社區主任匯報,人員安置狀況比較理想,社區的登基失業率大約是11.7%,大多數的新居民都挺配合安排工作,不過一些破產的地主,就對工作挑三揀四」
班蒙將一份報告,遞給將岸之前道:「還有,部分新居民不太配合政府的『5年義務教育』政策,適齡兒童家長,寧可要十歲左右的孩子,去工廠做童工,也不願意送到學校免費就讀!」
將岸皺眉道:「那些破產的地主,應該讓他們明白形勢!他們破產了,戰爭讓他們一無所有,除非勞動,否則他們沒有經濟來源,隨便在哪裡,都會餓死!這些破產地主暫時不用管他們,社區給他們介紹工作的義務已經盡到了,挑三揀四算什麼道理?時間久了,他們才會調整好心態,接受現實!」
「還有,社區工作人員,對於那些不願讓子女讀書的家長,一定要不懈的勸,給他們宣傳解釋知識的作用。不能為了眼前的一點工錢,就耽誤了學習知識的大好機會。沒有文化,就等於斷絕了大多數向上發展的門路!」
「對了,過幾天,召集特區的有關人員,去調查工廠、企業的工人狀況,尤其是童工狀況要調查個仔細。以後,拿出新政策——要禁止使用童工的!兒童是大明的未來,是應該讀書習字,等到大好了基礎,再進入各行各業工作」
班蒙不斷的用筆記錄將岸的意見,之後,他會將這些意見轉達到社區。
社區是經濟特區的政府組織最基層,擁有服務百姓、宣傳政策的職能。卻並不能擁有稅收、行政、司法、教育之類的實權。
不過,社區也是最頻繁與百姓打交道的政府組織。由於,社區給予百姓更多的是幫助,所以,特區政府基層工作人員是能夠獲得百姓愛戴的,而不像大明傳統的體制。壞就壞在基層惹人怨恨!
這些來葛沽做工的普通百姓,皆是在葛沽的官吏幫助下,對自己的個人信息、家庭信息進行登基。登記在冊的百姓,會發給葛沽經濟特區的臨時戶籍證書。
登記在冊的臨時居民,可以免費在廉租房居住3個月。3個月以內,社會的工作人員,會積極的為新來的居民介紹工作。根據新居民的自己工作意願。將其安置到需要用人的企業中。
新居民在3個月之後,將不再享受免房租的待遇。而是必須繳納,每平米1文錢的月租。如果廉租房面積為30平米來計算。月租也不過是30文錢。相當於市場上1斤大米,或者是3斤粗糧的價格。
而前來葛沽定居的所有居民,社會工作人員。擁有給予宣傳政策、介紹工作、提供子女教育、介紹廉價醫療資源。遇到一些法律問題,社區也能夠對居民提供無償的法律援助。
經濟特區政府對於城市的基層,一直滲透到「社區」這一級別,無疑是顧問黨經濟特區政府的一大創舉。
傳統的封建統治,哪怕是在一個縣,也僅僅是縣衙中數百名官差,維持一地的統治。只有收稅的時候,官差、稅吏才紛紛下鄉,去收取錢糧。對於整個轄地的管理和控制程度,是非常低的——官府一般只能管理縣城。而鄉村。皆是由縉紳以宗族家法治理,國法是難以下達到鄉村。
而經濟特區政府,基層組織一直滲透到鄉村和社區,根本不用依靠縉紳地主,進行間接的統治。
7平方公里的葛沽鎮。就是實踐肖圖白基層建設理念的實驗園地,葛沽鎮內被編製為葛沽一村、葛沽二村、城中新村這三個社區。
葛沽一村,是最早進行開發的社區,政府的許多行政部門,皆是位於此處。葛沽二村,是今年3月以來。居民大增之後進行擴建的工程。
至於城中新村,原本的葛沽的皇家新軍的軍營。不過,為了葛沽的城市擴建工作,皇家新軍讓出了4平方公里的軍營土地面積,滿足城市的進一步擴建需求。
而城中新村,也是肖圖白的官邸所在位置。這裡靠近軍營,是皇家新軍的重點防禦地帶。處於稜堡防禦體系中,最安全的地帶。
因此,城中新村頗受避難的富商、縉紳的歡迎。雖然,城中新村還有大量的土地沒有開發,但是已經落戶了大約200多名富商、縉紳。而城中新村的豪宅,僅僅一畝方圓,此時已經售價2000兩銀子,不過依然是供不應求。
幾個月前以幾百兩銀子,或者是1000兩銀子,買下一套城中新村豪宅的富人,皆洋洋得意,以自己有先見之明,而向商業夥伴們吹噓。
葛沽的每個社區,各自擁有200多名工作人員。社區的工作人員,僅僅算是政府下屬的僱員,月薪只有1兩銀子。不過,如果社會的工作人員工作表現卓越,那麼可以晉陞為擁有正式編製的公務員,月薪也將提升到3兩銀子。
特區的的官和吏,是沒有區別的,皆是統稱為「公務員」!
一名吏,也是能夠通過工作表現,逐漸變成擁有品級的官員。從九品官最多能夠奮鬥到三品官,這是因為整個特區政府,最高品級暫時到三品就到頭了。肖圖白的國師總顧問大臣,也僅僅是正三品。
社區的工作,主要是為居民進行服務、宣傳、講解政策。告之,居民擁有的各項權利和義務,與此同時,社區也本著竟可能的為居民提供各類型的服務幫助。比如,幫助居民找工作、幫助居民獲取教育資源、社會福利等等
光是治理15萬居民的葛沽鎮,鎮級政府擁有行政公務員800餘人,加上社會工作者之後,大約擁有行政人員1500多人。
當然了,再加上警察、衛生、醫療、教育等等系統的3500名公務員。
15萬人的葛沽,大約有5000名公務人員。一名公務員,為300人服務。這個比例,大致接近於21世紀的數據。
而明朝時期,1.2億人口全國的官吏不到10萬人。一名官吏官吏1200名百姓,靠著這麼一丁點的官吏,根本難以滲透到基層。所以只能依靠地方的大量縉紳、地主,進行間接的統治。
因為,經濟特區政府人員編制龐大,基層組織一直建設到村和社區,使得各項任務,皆是政府系統自己獨立完成,根本無需借用縉紳、地主的力量。
而且,特區政府的公務員,僅僅是行政、服務方面的人員,而不包括軍隊、國企等等相關的人員。
加上葛沽有1萬多軍人,國企人數則有1.5萬,天然是特區政策的擁護者。
所以,特區政府是行政效率,比之大明傳統體制,要強大十倍。能夠從社會基層調動的組織力量,也並不是大明傳統的官府能夠媲美的!
【**百度索**由書友高品質手打更新速度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