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紅樓夢林黛玉續傳—水潤珠華

第一卷 第五回 公主墓石蘊痛魂嘯 梵淨山滄珠情魄迷(3) 文 / 冰絡

    看官一看即明,這少年就是水溶次子水靈川【紅樓夢林黛玉續傳—水潤珠華(三部曲)第五回公主墓石蘊痛魂嘯梵淨山滄珠情魄迷(3)章節】。靈川看「火速」二字,心內一震,難不成母親有變故,否則,何事令父親如此急迫招自己回去。環顧四處,峰巒疊嶂,滿目幽翠,清慮俗念。如今又須返回紅塵。京裡會有何事?靈川不敢耽擱,稍事收拾,飄身下了古樹,向外疾飛而出,忽地傳來一聲清脆呼喝,一物從前面急閃而過,靈川凝神一看,一隻猴子正抓著一根籐條從一棵樹上蕩過來,靈川童心大起,快捷無比,迅急跟進,到了猴子近前,猴子躲逃不及,已在靈川手裡,足刨手舞地掙扎,「吱吱」直叫。靈川看它爪子裡抓著一方綠巾,從它手裡拿下巾帕落到地上。

    地上一個穿著鸚哥綠白花襖褲的少女,臂彎上挎著一個籃子,仰首看著他,一雙眼睛大大的,黑黑的,亮若星辰。面上不施脂粉,自然雪般白皙塗脂紅潤,身如婷婷翠竹,挺拔而幽麗,整個人就像吸收了梵淨山靈氣般清凌凌脆生生的。看到靈川拿回了綠巾,笑道:「這猴子不識好歹,竟搶了我的帕子。」聲音玉瓷般清脆,似春天雨後,筍子撥節清響。靈川把帕子遞給她,笑道:「雲姑娘今日好早。」

    綠衣少女抿嘴笑道:「公子瞧瞧,幾時了,還早?」靈川看日影方覺辰時將過。便笑道:「已這般時辰,竟未察覺。」說著鬆手放掉猴子,那猴子初始還怯怯的,圍著靈川慢慢轉圈,爪子在胸前一舞一舞,引得靈川與綠衣少女都笑了,那猴子看靈川笑得愜意,趁其不備往上一躥,猛地拔下靈川別在腰間的竹簫,向樹上跳去,靈川作勢欲追,略一思忖又停下來。綠衣少女道:「公子不去討還?」

    靈川道:「一管竹簫價值幾何?隨它玩去。蝸居此地一年,感天地之意蘊,領山川之靈異。未有以報,此猢猻亦屬梵淨山之主,起行在即,權做臨別之贈。」

    綠衣少女臉色頓變:「公子要走?鬮」

    靈川道:「是,家父來信,命我即刻返家,想是家母思兒成疾,自要回去堂前盡孝。一年來多謝姑娘照顧,正要向姑娘辭行,恰好碰上姑娘,就此別過。」

    綠衣少女明亮的眼眸暗淡下來:「姐姐知道公子要走嗎?」

    靈川詫異道:「令姊?小可並未見過令姊。」

    綠衣少女道:「公子每夜與姊姊琴簫對奏,怎說未見過姊姊?」

    靈川驚訝道:「那彈琴之人是令姊!小可真的不知,並非有意搪塞。」

    靈川別過靈岳重返梵淨山,雖為訪尋彈琴之人,然並未刻意尋找。梵淨山是黃河以南最古老的台地,山體龐大且垂直高差大,形成了生物多樣性的原始古樸生物群體。珍禽古獸,奇木異草,所見不奇。或年的參天古木,觸目皆是,於梵淨山孫輩而已,未算資歷。峰,或雄奇險峻,或秀美多姿。「九十九溪」,匯成十一條主要河流,放射奔騰而下,多急流險灘,跌水瀑布。明山秀水於靜謐中隱著勃勃生機,暗合佛教的枯寂死灰中藏著的生生不息的契機。梵淨山取「梵天淨土」之意,自有超凡脫俗的佛法氣象。僧人道侶因以廣建梵剎廟宇,可謂星羅棋布哦。

    靈川、靈岳幼棲深山大澤,然其時專心學於前人,對造化大道雖有靜思並無己見。被水溶驅逐一年,兄弟倆游名山訪佛道,亦只為增益所學,有所補益。這一年二人重返三地師門,在見多識廣之上又聆聽師尊教誨,悟道益深,有所創見,當今非昔比。

    靈川回到梵淨山,避開所有廟宇、高僧、仙道,只山中巢居,每日聆聽山間清風、林間鳥鳴,觀水中明月、山花木色,與猿猴為友,雲豹為伴。不著意于思,勿潛心於悟,只心靜神安,與清風同嘯,與鳥鳴和音,與山花木色同枯同榮,與獼猿同騰躍,與雲豹同驅馳,與萬物同感同息,化同萬象。萬物靜觀皆自得,於不著意固執處,反得造化真知。

    在靈川與獼猿共同攀籐越樹登巖玩耍之時,綠衣少女在山間採摘山果、蘑菇等物,看到一個人和猴子一同在樹上躍來躍去,驚訝得嘴都合不攏了,以為見到了山精水怪。靈川認出她就是前次與靈岳一同尋訪琴師時所遇到的女子。既有前因,此次相見便親切些。靈川就此知道她叫雲屏。知道問她她也不會說,也就不強人所難,沒再追問琴師之事。依然坐看雲起,臥觀銀河,偃仰嘯歌,悠然忘世。只是見到她時即幫她採摘些物事。作為回報,雲屏便不時為他煮些粥菜。二人深山之中倒也相助相成,各得其樂。

    一日子時,靈川正自入定,忽聞琴音裊裊,綿邈幽邃卻似有穿雲裂石之力,正是自己所要尋訪的琴聲。靈川細辨琴音方向,隨音飄身而去,到了金頂,落身於萬卷書巖,見對面峰頂蘑菇石上,一白衣長髮之人盤膝而坐,指如飛旋,琴音四射。因其未挽髮髻,長髮順其自然飄在後背,又側身向己,靈川並未辨其男女。靈川盤膝席地而坐,聆聽峨峨高山,湯湯流水。聽到精彩處,不覺技癢,取簫而和。對面聽到簫聲,琴音頓止。靈川之簫嗚嗚咽咽,在明月之下縈迴。半晌,對面琴音再起,與靈川簫聲應和,絲絃管竹合奏山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