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紅樓夢林黛玉續傳—水潤珠華

第一卷 三十六回 議親盟夫婦憂婚事 聽琴曲霆英悟心神(3) 文 / 冰絡

    九華真人等他與了修禪師見禮之後,睃他一眼,冷冷道:「你下山一年,歷練江湖,如何呀?」

    柳霆英垂首道:「弟子無能,遺羞師門,請師父責罰【紅樓夢林黛玉續傳—水潤珠華(三部曲)36章節】。」

    「遺羞師門?你可知你如何使師門蒙羞?」

    「弟子學藝不精,以致受困京師。有損師門清譽。」

    九華真人歎道:「北王乃天鼎聖人關門弟子,我以為你伴其日久,會長些見識,誰知還是如此狹仄?鬮」

    柳霆英道:「弟子未見北王施展武藝,然自其教導子女可知確然神乎其能,弟子慚愧,望塵莫及。」

    「哼,豎子無知,不知天高地厚。水天舒資質稟賦深受天鼎聖人稱賞,悉心傳授武學天術,雖處身錦繡之中,卻心懷清靜無為之道,其造詣學養,為師難望其項背,你如何比得?若你在北王身邊細心體悟,當知修行之道不在武,而在識。『武』者技耳,苦練之力、熟能生巧之謂也。雖有大成亦有限。唯識之高低為人高下之別。非苦練手熟所能為也。北王識見如何,為師雖未親見亦耳聞已久,而王之子,為師一悟於九華山,小小年紀,識見不凡,可說通達天道物理。其識通透,其理達然,如此何武不就?何道不成?你幸而友之,鳥隨鸞鳳,當隨其遠,不說口談心論,耳濡目染之下,也當有所明思。今日見你開口之下仍以勝敗高低論榮辱。道在屎尿,有高低之別乎?有榮辱之辨哉?可見無甚長進。」

    柳霆英額頭見汗,低頭道:「弟子慚愧。」

    了修道:「柳公子無需慚愧,水門好道非只一日,水氏雙子出生即非常人也,家學淵源,濡染日深,又屢逢奇遇,此時神識雖未達神仙之境,怕已有神仙之體,人所難及的。柳公子聰達,已超常人,不必為此愧疚。」

    柳霆英道:「雖靈岳、靈川有千載難逢之奇遇,靈暄、靈煙卻未有,也能通曉至理,運於掌上,徒兒不能不慚愧無地。」

    了修道:「小郡主我未見過,不便置評。聽說是剔透玲瓏,北王之所愛極。三少爺倒是常來此處與我談講,看著不及其兄,確是目達耳通,穎悟絕倫,心胸雄闊,有大巧若拙之象,是福慧雙修之人。北王亦甚為重之,屢次致書仙僧道友以請教導此子。此子未有兄長之奇遇,然名師指點之殷、自修之勤苦當補不足,北王督促又緊,有不讓人之處。北王曾言,天鼎有傳人,怕指的是此子啊。哦」

    九華真人道:「北王對三子之重超過年長之子?」

    了修道:「也不是此說。雙生子可說襁褓之中即送於蒲萊三仙處,以蒲萊三仙為基,南遊南海之學,北學崑崙之功,遊歷天下,當世之間莫能抗者。北王知二子特異處,非己能為,於學處對二子助益有限,遂不以二子之學為念,只督促二子學無止境,勉力求進。教導其二人明物理天道之時,亦應歷煉人情世故。而三子則是北王親自教導,天鼎玲瓏劍之下代傳人,又為慰藉王妃舐犢之情禁步家中,無可雲遊增廣見聞,所識受限,然亦不可下於人,是以尤為重之。」

    九華真人道:「水天舒有子如此,不虛此生。」

    了修對柳霆英道:「我看靈暄之功法與柳公子當在伯仲之間,柳公子對其推崇有加。」

    柳霆英道:「非是晚輩推崇,三少爺之功,進境神速。」於是說了那日靈暄與靈煙櫟園比劍情形。

    了修詫異道:「靈暄功進如斯嗎?」

    九華真人道:「此所謂識見之功,一旦悟透,萬物天地都在心胸,都可化劍,劍亦可化萬物。天人之境達矣。此乃劍道,非常人之劍術也。你還在劍術上徘徊,未臻劍道之境。為師亦只是剛窺劍道之藩籬,差之遠矣。誰想他一個娃娃,竟悟通劍道之理。」

    了修道:「道不擇人,人自近道。有人皓首窮經,不明真義;有人孩提之間先明本分,固已命矣。北王對子弟教導,對『識』之一途尤為看重,啟示三子了悟明通,鍛煉三子心胸性情。水氏兄弟秉承父旨各悟天機,青出於藍之像已現矣。」

    九華真人道:「王爺教子注重根本,有收有放,非我輩能及。」

    柳霆英道:「弟子原以為北王只是一介權臣,蠅營祿蠹而已,住王府日久,方知王爺既是性情中人,又是理性中人。其日常教子,隨機而發,句句啟天悟,開仙機,縱其思想,而不限制,是以三兄弟思接萬仞,神遊八極,有囊括一切之勢,而又總將所思化於修行之中,而其修行已成日常自覺,飲食舉止俱都滲入,各自進境神速。不能說不是北王之功。惜哉,徒兒識覺北王晚矣,求教不夠。修行懈怠,無有補益。昨夜有機緣與王爺一敘,果是受益匪淺。初窺風光霽月之境。」

    九華真人道:「三十年前,家師仙駕西遊。我自知道業未竟,竊思一拜天鼎聖人,受其教誨,得其一二言啟示也不枉了。然見之者難矣,心願不遂。後聞其弟子已得衣缽,就想見不到他老人家,從其弟子討教一二也好。尋訪多時,方知乃官場中人。大師想,求道與官場素來悖謬,權勢熱場怎能行清靜無為之道?求見之心遂淡。前些年北王僻居晹陽,造福一方,聲譽日隆,我觀之多年,雖王爵顯赫,只震懾官吏,不曾欺壓黎庶,倒有范蠡之風。在朝則位居卿相,強盛國家,在野則富甲一方,利益於民。雖未聞其言,其行異於官場。前歲見水靈岳,驚訝其談議幽邃高遠,言其北王之子。其子如此,其父如何可想而知。天鼎聖人擇人應不虛,遂思一見。不瞞大師,我此番進京固是拜訪禪師,亦是想經禪師引見一會北王。」

    華語第一言情小說站為您提供最優質的言情小說在線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