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一八七七新紀元

大道小說網 第十九章 官問(上) 文 / 楚連鋮

    光緒十年九月十一。

    劉摩一輩子都不會忘了這一天。

    上午劉摩還在府衙中查閱宣撫司的公文,守在網門港的劉松齡派人回來報信,王闓運已經下船,快到瓊州府,讓劉摩速速回府迎候。

    關於王闓運的故事,劉摩已經被劉松齡灌滿了耳朵。

    王闓運,湖南湘潭人,自幼資質駑鈍但勤奮好學,二十六歲便中舉,曾做過協辦大學士肅順的西席先生,後被肅順收入帳下,成為同治年間大清智囊的智囊。但咸豐死後,肅順被斬,王闓運則從此被打上了「肅黨」的烙印,不得超生。在中國就是這樣,跟錯人與站錯隊,對於文人來說,都是政治生涯中最致命的失著,王闓運站錯了隊,沒有搭上小命已經屬於皇恩浩蕩了,要想出頭已是很難。王闓運只得另闢蹊徑,走名士路線,著書立傳,勤於教誨,門生遍佈天下,有「當代孔孟」之稱。

    而劉松齡最為推崇的,是王闓運的帝王之術,看著老爹神神秘秘滿臉景仰的樣子,劉摩亦是無可奈何。

    劉府門前已被打掃了數遍,府中亦是一塵不染,所有家人皆是身著新袍,滿臉嚴肅,劉摩與邢大勇等人守在門前。

    終於等來了兩頂轎子落在劉府門前,劉松齡跨出轎外,親自走到後面的轎門前掀起轎簾,恭敬地道:「王師傅,寒舍已到,請王師傅移步。」

    「唔!」轎中傳出一聲悶響,從裡面出來一位身著青衫、圓臉闊目的中年人,看年紀不過五十剛過,滿面紅光,身體健碩。

    劉松齡對著站在門口走神的劉摩道:「摩兒,快來拜見王師傅!」

    劉摩不情願地走到王闓運面前:「劉摩拜見王師傅。」

    王闓運絲毫不為劉摩帶著敷衍的話語氣惱,撚鬚笑道:「唔,此子傲與常人,吾可教也。」

    劉松齡暗暗瞪了劉摩一眼,客氣地道:「王師傅,請裡面坐。」

    「好!」王闓運大步走在前面,劉松齡低頭哈腰地陪在一旁,劉摩暗暗道,這老傢伙還真不客氣,拿這當自己家了,到底有啥大本事,自己在後世怎麼沒聽過呢?

    劉松齡將王闓運引入書房,原本打算午飯後再授課,王闓運稱已在船上用過,還要速回廣州,課程當即開始。

    其他人都離開書房,只剩下王闓運與劉摩二人。

    書房內點起了上等的龍涎香,滿屋清滋,沁人心肺。二人坐定後,王闓運輕搖手中白紙扇,讓劉摩坐到自己身邊,笑道:「你無須緊張,聽你父所言,你曾到海外求學,此番回國做官,想瞭解些當官的學問,不知道你最想做何等官職?是一方父母還是一鎮軍門?」

    劉摩思索道:「晚輩想二者兼得。」

    「二者兼得?」王闓運朗笑一聲,「雄心不小哇!有志氣,不過你可曾瞭解當官如何去當才能穩妥?」

    乖乖,我花一千兩銀子是請你來給我授課的,你快點倒些竹筒子滾蛋,真以為自己鼻子上掛了兩顆蔥就是大象了?劉摩道:「還請先生為我解惑。」

    「古人說兵者,國之利器也,而我說,官者,利器之柄也。你在海外數年,國文可曾落下?」

    「小子聽得明白。」

    「那就好,讓老夫與你說說,若有不明白之處,儘管問我。」

    「是。」

    王闓運點點頭問道:「那我先問問你,清開國至今,在你心中有哪些名臣?」

    劉摩在腦海中搜索一番,道:「劉墉、紀曉嵐、於成龍、年羹堯、錢灃、曾文正公、張廷玉這些人吧,其他的我也說不上多少。」

    王闓運笑道:「在我認為,清朝無名臣。」

    劉摩頓時來了興趣,問道:「不知王師傅為何如此說法?」

    王闓運又道:「我看你的辮子是假的吧!若是真的怎麼會淡然無光,在此房內你盡可取下,先生我不會怪罪,更不會去舉報。」

    劉摩哈哈一笑,將假辮子摘下丟到一旁。王闓運接著道:「清,實則為一人之天下,其他的不過都是奴才罷了。乾隆帝曾說本朝無名臣也無奸臣,這句話說得透徹,自上到下皆是一人所言,馬屁轟天臭不可聞,令人作嘔。若是我說,清開國至今,只有個和珅能算得上半個名臣。」

    「和珅?」我勒個去,這個老頭有意思,我喜歡!劉摩瞪大眼睛問道,「先生為何有此一說?」

    「當今中華貧弊不堪,百姓深受其苦,外侮內禍,蟲蛇橫行。我細察清一代,和珅當年曾力主設立廣州通商口岸,若是此事能夠成功,華夏亦不濟如此,最後竟然被一代英主給否決,和珅也曾因此做了三年的草民。所以我認為和珅算得上是半個名臣,至少,他能想到借助西洋的財力與物力強大華夏,是第一個睜眼看世界之人。其他的,只會在文字上做功夫,兩百年大清,竟沒有留下一篇能超越前朝的文章詩詞,真是可悲可歎哪!」

    劉摩咂咂嘴道:「先生的見解果然與眾不同,學生受教了。」

    王闓運笑道:「官場中的學問多著呢,和珅這樣的紅人寵臣也不是一帆風順,所以你的路還很長。為官者,有忌諱,有貪慾,有清心,也有謹慎,但能常青不倒,卻很少有人做到。」

    「還請先生明示一二。」

    王闓運頜首點頭道:「先說說你父親,三十歲前在曾文正帳下行走,後到山西任道員,再到福建知府和今日的廣東招商使,雖是從三品的官,卻一直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不知你有沒有想過其中的道理?」

    「這個——」劉摩想了想,「可能是家父的性格有很大關係。」

    「非也!」王闓運擺擺手道,「我知道汝父為人謹慎,即使遠離省城,依舊按時公務,這一點足以令其他地方所有的官員汗顏。汝父雖無大功,但也說得過去,關鍵所在,還是一個背景的問題。」

    「背景?」劉摩一點便透,王闓運所言不假,在清代為官,沒有像樣的背景是無法立足的,即使劉松齡升到了從三品的官職,還不是被人家排擠得遠遠的。

    王闓運指著院子裡的樹道:「老樹幹大根深,盤根錯節傲立於世,天地雷雨無法撼動,這是官場的頂端;竹子隨風飄逸,刮東風向東歪,刮西風則向西到,這是牆頭草跟屁蟲,但其亦有韌性,一旦生根,便能蔓延四方;新栽的樹苗不能避風遮雨,一場風暴之後大多根倒苗出,偶然剩下的也在風中瑟瑟發抖,這是官場的最低端。」

    劉摩問道:「那我想要在風中立足,該如何做?」

    王闓運笑道:「實則很簡單,汝父為官數十載,終日漂泊受人排擠,宛若無根浮萍。若想在官場立足,必須找一棵大樹靠下,新苗方能慢慢長成,即便將來遮天也不成問題。」

    「什麼樣的大樹才能合適?」劉摩緊追不捨。

    王闓運低聲道:「最好是根能扎進宮裡的。」劉摩倒吸一口冷氣,心裡籌劃著是不是讓盛宣懷去北京活動一二。王闓運又道,「在瓊州可能太遠,只有找近一些的,必須廣東的數一數二的人物。」

    劉摩連連點頭,王闓運笑道:「也許人家看不上金銀財寶,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若為官樹立一方,就看自己的悟性吧!當年文正公也是刀尖子上摸過來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