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一八七七新紀元

大道小說網 第五十七章 英烈陵(下) 文 / 楚連鋮

    八月初十的清晨,太陽尚未升起,天色已然大亮,急不可耐的蟬兒撕扯著自己永不乾涸的嗓門,在樹林枝杈間肆意鳴響,矗立在平坦田疇旁的麒麟山上綠意正濃,一條新近鋪好的青條石山路向山頂延伸,道路兩旁站滿了肅穆的鬥志軍士兵,均是手持長槍面色凝重。

    拾階而上,山腰處豎立起一座氣勢宏大的三丈拱門,門框上刻著「英烈陵」三個鑲金大字,門柱上有一副長聯:血雨腥風,忠骨深埋醉自然,天地敬畏;驚天動地,馬裹淺掩思琴弦,永垂不朽。拱門兩旁擺放兩隻怒目圓瞪的石獅,守衛這片聖土。

    透過拱門看去,一座座新建的墓碑與翠綠相伴,戰士的生命以不同的形式鬱鬱蔥蔥,歲月摩挲之間,也不能消磨戰鬥的意志。

    山頂處修建了武神廟,鼎爐內煙霧裊裊,大殿中密密麻麻地擺著五百餘名犧牲戰士的牌位,有些時連夜趕製,上面的清漆還沒有乾透。千餘名戰士的家屬被劉摩從各地專程請來,大殿內和走廊中都站滿了人,哽咽聲和安慰聲充斥著整個廟宇。

    「砰砰砰——」

    三陣排槍響過,劉摩身著三品官袍,率先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磕了三個響頭,鬥志軍的軍官按序陸續上前磕頭行禮。

    劉摩等大家都磕完頭,鄭重對所有人大聲道:「這裡是瓊州風水最好的地方,我們都不會忘記死去的兄弟,在這裡,每一位兄弟都會享受到子孫萬代的祭奠,只要中國不亡,這裡的香火就永不會絕!」

    所有的士兵家屬紛紛跪在地上,嗚咽著道謝。原本在他們的概念中,戰死的人能找到全屍已是萬幸,骨灰送回家鄉則是萬幸中的萬幸,卻沒想到小劉大人為自家人修建這樣一處氣勢恢宏的陵園,中國人的本是什麼?根!落葉歸根是所有中國人最為重視的事情,更為害怕的是死在外面無人祭奠,成了孤魂野鬼。

    而中國的神都是世俗封出來的,比如關二爺,漢代侯明代王清代稱大帝。在中國人的心中,除了自家親族供奉香火的人,還有外人祭祀的那就是神了,小劉大人是誰?那是朝廷御封的三品大官,嘴裡吃著的是皇糧,背後站著的是皇帝老兒,他建廟供奉,這些逝去的戰士都算是位列仙班成神了!誰說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再窮的人家死了老娘,借錢也要辦得排場,不然會被人戳脊樑骨。當年武則天想立自己的侄子做皇帝,被狄仁傑反駁,狄仁傑說自古以來從沒有聽說過侄子祭祀自家姑姑的,若是日後不得血食,則成孤魂野鬼!嚇得武則天不敢再提。

    本來鬥志軍的撫恤已經讓所有人心動,現在死後莫大的尊榮,還有誰不對劉摩感激涕零。

    劉摩在麒麟山為死去的戰士立廟供奉的消息傳遍瓊州,再次引起轟動,而鬥志軍的士兵們則是興奮的幾乎癲狂,有誰拿過當兵的正眼看待?想起鎮南關其他營犧牲的士兵,都不過是草草埋葬,連個像樣的墳頭都沒有,更別提牌位和墓碑了。黑旗軍的老兵們熱淚盈眶,慶幸自己從屍山血海中摸爬滾打過來,還能投奔這樣一位大頭領。就連在戰場上受傷的士兵也全部得到妥善安排,家中賦稅按照受傷程度被不同程度減免,所有子侄全被送到新式學堂中免費入學。老百姓們頓時將鬥志軍當成是瓊州府最有前途的職業,紛紛翹首相盼鬥志軍再次募兵。

    ……

    劉純連等人用半年時間,從江西、湖南等地招到六萬餘人,全被安置到人口稀少的瓊西昌化和感恩兩縣,這樣的移民速度遠遠不能滿足劉摩的胃口,在未來,劉摩打算用一年的時間,將三亞港初步開發出來,這至少需要十萬移民。劉摩通過調任廣東提督的蘇元春,在廣東設立六個徵募點,給劉純連加派人手,提高移民的獎勵和安置費。

    胡品元沒有辜負劉摩與胡雪巖的重望,第一季的蠶絲已經生產出來,從香港購買來新式織布機,因為缺少技術員,只能自己看著說明書不停調試,劉摩在前線時也會寫信回來鼓勵他大膽去試,終於在兩個月就是劉摩歸來之後織出第一匹布,對著聞訊前來的劉摩熱淚盈眶,劉摩高聲叫好:「這是咱們中國人的第一匹機制布啊!」

    劉摩一直都在焦灼地等待德國商人魯特維克,魯特維克回到國內一直不停遊說自己的生意合作夥伴,但陸軍部和外交部始終沒有批准魯特維克申請槍炮製造機械出口的要求。直到鎮南關戰鬥之後,原本對中國人漠不關心的德國政界,開始對這個與自己有著共同仇敵的國家逐漸感起了興趣,曾派德國公使試圖說服李鴻章再次購進德**火,但李鴻章對德國人借口戰爭中立,延遲「鎮遠」、「定遠」兩艘軍艦交貨期大為不滿,拒絕與德國人深度合作。德國外交部這才試著與另一個買主劉摩的代表魯特維克接觸,詢問這個市級司令到底能購買多少軍火。

    魯特維克發回電報詢問,劉摩回電是一封讓所有人都不敢想像的電報,電報稿整整四頁,上面寫滿了劉摩訂購的產品,八千噸巨艦、新式汽油發動機、二百八十毫米巨炮、七十毫米行營炮、飛艇、海上船塢、巨型吊車、勘礦設備、高精密機床、槍炮生產線、軍用金屬、糧油生產加工設備……在電報的最後劉摩還要求派出兩百人左右,到德國的軍校中學習。德國外交部的官員接到這份電報頓時感到不能做主,訂單太大了,就是買下整個德國皇宮估計也不逞多讓。儘管對劉摩的購買力懷疑重重,德國人做事嚴謹,當然不會去想這只是個惡作劇,當即派人調查劉摩的資料,最後將電報與資料呈交給德國首相俾斯麥。

    俾斯麥看過電報也是倒吸一口冷氣,看了劉摩的資料又是欣喜異常,這個東方的年輕人創造了財富神話,現在又將德國的宿敵打得滿地找牙,想來古老的東方又煥發了新的活力。儘管德**事工業世界聞名,但此時對外貿易卻不盡人意,想當初李鴻章在德國訂購兩艘巨艦,被威廉一世皇帝譽為德**工業的大步發展,若是劉摩的訂單呈交上去,只怕皇帝陛下會瘋掉。

    威廉一世看到電報並沒有俾斯麥想像中的激動如狂,而是皺著眉頭翻看日曆,指著四月一日那一天說道,首相先生,這天才是愚人節!看來是經常和陛下開玩笑鬧出的結果,俾斯麥哭笑不得,忙將事情經過解釋一遍,又將劉摩的資料呈上,介紹劉摩的「光輝事跡」。威廉一世將信將疑地看完資料,資料中劉摩的資產評估讓他垂涎三尺,最保守的估計是三億美元,折合為金馬克便是一億兩千萬!威廉一世心中暗暗悲歎,自己一年的花費不過才四百萬金馬克,這傢伙居然數年的時間聚集到這麼多財富,難道上帝已經跑去東方了嗎?

    俾斯麥詢問正在走神的威廉一世如何處理,威廉一世快速在電報上簽上大名,交給俾斯麥全權處理,待俾斯麥走後,再也按捺不住心頭的激動和興奮,衝進臥室中大喊大叫,德國新的輝煌來了!

    嚴謹的俾斯麥為了保守起見,先期批准了部分工農業加工機械、軍火、步槍生產線和小口徑火炮生產線的訂單,派出外交部副大臣辛爾南斯伯爵為首的龐大考察團,隨同魯特維克一起前往瓊州考察,因為劉摩已經做出承諾,凡是從德國到瓊州的商人或是官員差旅費全部報銷,結果設備、軍械連同人員共裝了十一艘遠洋巨輪。

    劉摩接到魯特維克的電報欣喜若狂,卻又被另外一封來自美國的電報潑了一盆涼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