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一八七七新紀元

大道小說網 第六十四章 瓊州大發展(七) 文 / 楚連鋮

    在打擊邪門歪風之後,劉摩索性在瓊州開展一次改革運動。以《瓊州新報》為喉舌,胡摯的治安隊為打手,瓊州宣撫司為主導,鬥志軍軍紀軍容為榜樣,大肆宣傳反對愚昧、酗酒、買賣奴婢等不良現象,在宣傳男女平等的時候,劉摩已經開始考慮招收女兵進入鬥志軍,但時機和人員都還不成熟。

    劉摩希望首先通過人的改造來改造社會,也就是向人們灌輸新式的道德觀念——即勤奮、虔敬、自覺、節儉和通過自我約束達到自我進步,但虔誠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劉摩。瓊州多是窮苦百姓,名門望族根本不存在,只有些許高門大戶,當劉摩帶頭將劉府的丫環下人全部廢除賣身契,簽訂僱傭協議後,其他人不待通知紛紛照做,小劉大人雖說勉勉強強稱得上菩薩心腸,但魔鬼的手段倒是見識了不少,沒看見瓊州府城城門上還高掛著裝有二十多個邪-教徒的籠子,誰不照做,那就是榜樣!

    十月伊始,新式學堂遍地開花,每個縣內都有設置,瓊州府城的新學堂招收新生首次突破五百人,大都是來自老百姓的子弟,劉摩親自到日新月異的東方港小學揭幕,迎候新學員們入學,順便考察瓊南的開發情況。

    第四團從東方港到三亞沿途佈防,隨同特斯拉到來的美國鐵路勘測隊,正在研究從東方港到三亞的鐵路線,環島的電報線已經架好,讓所有縣城都通上了電報,消息隨時通達。昌化江和南陵江水電站同時開工,水力送電的日子不再久遠,畢竟瓊州煤礦礦藏不夠豐富,不可能大規模設置火力發電站,只能臨時在瓊州新區設立一座小型發電站,就那點燃煤已經讓劉摩捉襟見肘,正在想辦法從別的地方收購調運煤炭。

    看到一個個新鄉鎮在瓊南各地落戶生根,劉摩心中欣喜異常,帶著新醫院組成的下鄉醫療隊深入其中,拍拍這個肩膀,搖搖那個的手,說些暖人的話,送上安慰的錢糧,讓這些遷徙來的百姓感激涕零。中特公司的僱員也隨之前往瓊南,鼓勵百姓栽植茶葉、栽桑養蠶,並提供資金和技術輔導。

    二十餘天的匆忙視察,劉摩對派下去的鄉級幹事們的工作表示了肯定,亦用《瓊州新報》宣傳了其中比較突出的兩個人。

    「本報消息:近日劉總指揮視察感恩縣觀音峰鄉,對該鄉幹事羅中翼帶領百姓新建的山泉引導渠大為讚歎,稱之為鄉親們創造了奇跡,將天河之水引到了人間。正是這條引導渠,使觀音峰鄉一舉增加兩千八百餘畝水田,糧食產量大幅增加,不但解決了當地鄉親們的溫飽問題,還能向外輸出稻米。劉總指揮感慨地對本報記者說,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且看我瓊州子民翻天覆地!」

    「本報消息:感城鄉幹事孟光遠與鄉中鐵匠丁三錘經過四十餘天的反覆試驗和開發,研製出鐵鑄板犁,這種用兩名成年人和一匹馬操作的鐵犁,相當於十二個普通勞力的生產量,為感城的百姓帶來了實惠,大大減少了鄉親們的農作時間。劉總指揮對此進行了實地考察,興致勃勃地駕起鐵犁幫助百姓翻耕田地,重獎了幹事孟光遠與鐵匠丁三錘,對著如沐春風的鄉親們宣佈,將要在瓊州推廣這種方便耐用的鐵犁,並要求鋼鐵廠研究人員對其進行改造,加強堅固性。」

    ……

    劉摩走一路火一路,激發移民們的生產動力,扶持幹事們的工作,肯定他們所作出的成績,心滿意足地回到瓊州府城。回到家中與施玉晴溫言數句,歇息了片刻便被劉松齡派人來叫去前廳。

    劉大人正在大廳中吹鬍子瞪眼,口中連連恨聲道:「太不像話了,這也太不像話了!」

    劉摩慢悠悠地步入大廳,見老爹在生氣,笑嘻嘻地問道:「爹,怎麼了?又是誰惹您生氣了?」

    劉松齡怒道:「除了你還有誰?」

    劉摩頓生詫異,問道:「這又是為了哪般?」

    劉松齡扔過一張報紙,厲聲道:「誰讓你答應百姓開放酒禁、鐵禁和鹽禁的?這可是朝廷的禁臠,你怎能——」

    原來是這事,劉摩倒過一杯茶端到老爹面前,笑嘻嘻地道:「爹爹別生氣,先喝口茶,摩兒自然給你解釋。」

    劉松齡沒好氣地將茶杯推開,「你別沒個正行!快當爹的人,又是從三品的官,在我面前還是這個嬉皮笑臉的樣子!告訴你,你辦新學、開工廠、造水壩,爹爹都沒意見,反而要支持你。但這三樣,你絕對不能辦,你要是辦了,你你——我就不認你這個兒子!」

    劉摩繞著圈地勸說劉松齡,從藏富於民、還利於民再到民富方能國強,劉松齡這次死活不上劉摩的圈套,堅持讓劉摩不得開放三禁,否則父子絕情,最後氣沖沖地離開了家,劉摩看著離去的老爹,不得不苦笑一聲。

    劉摩回到臥室中歪著腦袋想了一陣,可能老爹是怕自己風頭太盛,招人嫉恨,自己現在的力量還不成熟,根本扛不住一絲外力的壓迫,若是清政府那些敗家娘們敗家子一紙文書免了自己的官,這日後的發展倒真有些難辦。

    次日,《瓊州新報》發出消息,瓊北六縣依舊嚴禁私人販賣燒酒、鹽巴和鐵器。劉松齡這才鬆了一口氣,但那些商人從中發現了商機,小劉大人沒說在瓊南也禁止啊!鋪子搬到南方去!現在瓊南被《瓊州新報》誇成了一朵花,一個令人無限遐想的世外桃源,每日都有從外地搬來的移民定居這裡,那生意真是海了去了。

    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紛紛前往瓊南開店做生意,劉摩大為高興,對於這些人全部給予免稅三年的優惠,這下子又讓其他商人眼紅不已。這年頭的商業稅可不止後世的百分之十七,往往能達到百分之五十,另外還要附加什麼過橋稅、走船稅、車馬稅、過境稅、貨殖稅、商旅稅、養兵稅等等等等,即便做了一輩子生意的老商人也不能數全大清到底有多少的稅,加上百分之五十的通貨稅,到底能翻多少倍就看官府大老爺的心情了,心情好或許少翻點,心情不好,比孫悟空的觔斗翻得還遠!現在小劉大人在瓊南免稅,且約定三年後稅收絕不超過貨物兩成,現在不出手又待何時?

    彷彿一夜之間,瓊北的商人到瓊南去的近三分之一,從開設酒樓到小商小販,誰不想更多賺一些。為了扶植這些本地商人,劉摩在《瓊州新報》上設立商業專欄,為商人們介紹周邊的商情信息,香港貿易行、廣東貿易行、上海貿易行的主要價格,乃至歐美市場有關瓊州特產的走勢皆有報道,並登載一些西方大亨的成功道路,激勵瓊州商人走出去賺大錢。

    十月底,德國考察艦隊抵達瓊州港,八艘遠洋巨輪和三艘護衛艦組成的龐大艦隊,讓瓊州百姓大開眼界,奔走相告小劉大人超乎神仙的能耐。劉摩面對這些巨艦卻有些苦惱,因為瓊州港口無法直接停靠巨輪,只能利用潮漲時間一艘一艘的進入港口,八艘客貨滾裝船愣是用了七天時間才將貨物卸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