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一八七七新紀元

大道小說網 第二十九章 紛亂京師 文 / 楚連鋮

    土匪使用妖術,飛天扔彈,醇親王奕譞一路被炸彈攆到贛州府,土匪方才撤去,幸得瓊州總兵劉摩一路陪護,所幸無恙。消息傳至京師,朝堂一片喧嘩,恐粵北匪眾效當年長毛起事,紛紛出言獻策,急於剿殺此匪。

    慈禧意欲借此事轉移百官視線,將《申報》之事壓下頭去,大呼重振國風,殺賊保民,令各部上書振國殺賊之策。

    偏偏有個御史名曰朱一新,呆頭呆腦地奏了一本,奏曰:「昔聖祖康熙帝十四歲親政,創下康乾盛世,百姓安居樂業,海晏河清,國泰民安。現值國家元氣未充,時艱猶鉅,政多叢脞,民未順安。內外事務,必須得人而理,現朝廷爵祿日崇,因循日甚,每於朝廷振作求治之意,謬執成見,不肯實力奉行,不能重振朝綱。我朝家法謹嚴,若謂其如前代之竊權亂政,不惟居心所不敢,亦實律法所不容。民道邪風,不可不截,國路阻石,不可不破。此刻貽誤已非淺鮮,若仍不改圖,專務姑息,何以仰副列聖之偉業?故微臣懇請,皇帝入繼文宗顯皇帝,寅承大統,好學敏資,學問天成,愛民如子,百官敬服。聖母皇太后當得頤養天年,盛德所關,剋日還政,順乎民意,必為後世景仰。」

    這一紙奏章在朝堂中念出來,猶如在滾燙的油鍋中澆下一盆冷水,劈啪啪地炸得人人皆暈。光緒皇帝坐在龍椅上身形微微閃動,眼神中透視出激動的神色,看向朱一新恨不能抱起來啃上一口,卻見百官中一人微微搖頭,示意光緒切勿急躁。

    原本慈禧也動了還政之心,但養老的頤和園還沒有修好,耗資巨大,仍入不敷出。而此刻北洋水師大興,李鴻章主持整頓海防,亦是個無底洞。大清的國庫中耗子無數,銀架上的灰塵早已落得滿滿當當。李鴻章苦心籌劃,一心試圖建立一支足以與列強抗衡的北洋水師,向朝廷申請軍費,總是駁的多,准的少。李鴻章無法,只得深入宮內覲見,想探知內廷意旨。李蓮英傳出消息,太后近年有意靜養,準備造個園子,卻苦於無款可籌,時常煩躁,所以遇到各省籌款的事項,往往有駁無准。

    李鴻章沉吟片刻,便與李蓮英附耳數語,李蓮英聽了連連點頭,叫好不斷。待李鴻章回了天津,之後所有奏請,無不照準。李鴻章之妙計,便是借海軍名目,責成各省歲撥款項就中取出一半,作建造頤和園的經費,一半作海軍軍費,這樣便能兩事皆成。

    慈禧太后聞言身為欣喜,款項有了眉目,園子建造的速度自然加快起來,但權柄之事只是水中花鏡中月,畫個大餅先給百官看著。去年光緒十五歲,曾有大臣上書皇帝當立後,被慈禧怒言駁回,因她在奉光緒入主金鑾殿時曾向百官許諾,皇帝大婚後便立刻撤簾歸政。現如今朱一新再次上書,心中暗暗氣苦,若不是洋人的報紙登出那些見不得人的骯髒事來,就是送朱一新十個豹子膽也不敢在此時提撤簾歸政一事。

    清流——老六——

    慈禧的腦海中閃過一道光芒,面色瞬間變得鐵青,身形微微顫抖,噴著怒火的眼睛死死地盯住站在百官中的翁同龢、李鴻藻等人,若是目光可以殺人,只怕翁同穌、李鴻藻等南北清流早已死得乾乾淨淨。李鴻藻神閒氣定,翁同穌事不關己,均是不動聲色地站在隊伍中,慈禧自然知道這些清流的能耐,定是想借此機會東山再起,奪回三年前被驅逐出軍機處失去的營地。

    對於這些以聖賢子弟、儒林清風自居的腐朽之輩,慈禧自然沒有放在心上,但此刻外面風雨滿城,謠言四起,著實令慈禧頭疼不已,不知如何批駁朱一新。

    軍機大臣、刑部尚書孫毓汶急忙出列,不愧是慈禧的鐵桿心腹、急先鋒,也不向慈禧與光緒拱手致敬,此刻文武百官也懶得計較這些瑣碎禮儀之事。孫毓汶怒氣沖沖地指著朱一新道:「今上年幼,尚未大婚,即便天資聰穎,英才過人,但尚未大婚,朝政生疏,如何能親政?聖母皇太后宅心仁厚,憐惜天下臣民,不負文宗先皇帝所托,以一己之力攬華夏於狂瀾之外,你一個小小的御史,有何資格奏議撤簾歸政之事?即便到了彼時,當時聖母皇太后先下懿旨,軍機眾大臣商議之後方可,你還不退下,勿要耽擱我等商議軍機大事!」

    孫毓汶說得有理有據,鏗鏘有力,讓慈禧暗讚一聲,到底這才是知心人兒,正待斥退朱一新,百官中又閃出一人來,正是北派清流首領、禮部尚書李鴻藻,慈禧的嗓子眼又提了起來。

    李鴻藻走到朱一新與孫毓汶中間,用身體擋住梗著脖子的朱一新,慢悠悠地向光緒與慈禧拱手道:「啟奏萬歲、聖母皇太后,微臣李鴻藻有本奏。」

    慈禧尚未說話,光緒急不可耐地道:「愛卿盡可奏來。」

    好哇!想親政居然如此火急火燎,慈禧在簾後暗恨不止,怎麼就養了這麼個白眼狼外甥加侄子。

    李鴻藻立直身形,清咳一聲,緩緩地道:「朱御史奏折中有言,當年聖祖康熙帝十四歲親政,創下康乾盛世,令吾輩萬分景仰。如今陛下年過二八,正是舞象之年,《禮記-內則》有云:『舞象,學射御。』《疏》有云:『舞象,謂舞武也。熊氏云:謂用干戈之小舞也。』聖賢所言甚是,陛下如今的年紀正是成家立業、治理國民之事。孫尚書所言,陛下尚未成親,此事無妨,我朝自有先例。世祖順治皇帝,十四歲在太和殿親政,鎮定自若,穩定大局,時尚未成親;聖祖康熙皇帝,十四歲親政,殫精竭慮,步步為營,誅鰲拜,平三藩,收台灣,擊羅剎,開闢煌煌盛世中華,天下和樂,克致太平。臣觀當今聖上經文緯武,仁孝智勇,如何不能署理朝綱?臣附議朱御史所言,望陛下早承大業,勤政愛民。」

    李鴻藻一番引經據典,又將順治、康熙兩個先帝都搬了出來,孫毓汶與慈禧一般,同時鐵青著臉無法批駁。孫毓汶知道,若是再辯下去,只怕那些滿地雞毛之事被清流拿到朝堂中公論,那太后一方的勢力便有被連根拔起的可能,權衡再三,怒氣沖沖地拂袖回了班內。

    慈禧心急如焚,正欲施展「拖」字訣,試圖先拖著再說,然後對清流各個擊破,分化處理,不料翁同龢及其他清流官員紛紛出列,跪滿一地,齊聲唱道:「懇請聖母皇太后撤簾歸政!」那個整齊的勁頭,似是早已排練許久。

    慈禧看向朝臣中沒有跪下之人,為首的禮親王世鐸猶如睜眼瞎,兩眼朝地默不吭聲,其他幾位宗室王爺亦是如此;李鴻章眼皮耷拉,眼珠亂動,似是在連番思索;張之萬、孫毓汶等人站在班內,忽而搖頭,忽而歎息,憤恨不止卻又無可奈何。

    養這幫大臣有何用!慈禧氣惱地一手扶額,頭暈不止。

    光緒皇帝突然道:「諸愛卿都平身吧!聖母皇太后自有計較,朕現時年幼,不堪大任,雖說已學了數年朝政,但還需皇太后多多扶持,朕今個乏了,眾愛卿都散了吧!」說完便快步離去。

    慈禧還在詫異間,跪地的朝臣哭喊道:「陛下仁愛,吾等不及,陛下啊——」「本朝以孝為先,陛下率先垂范,吾等有此明君,死而無憾!」

    好一招以進為退,看來又是翁同穌搞的鬼。慈禧將牙齒咬得咯咯作響,鐵青著臉晃悠悠地站起身來,李蓮英急忙上前扶住,「啪!」慈禧怒火滔天閃過一巴掌,罵道,「哀家還沒老!」李蓮英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連連討饒。

    當晚,慈禧秘密召見孫毓汶、張之萬、李鴻章,商議許久也沒個章程。巡城司來報,清流之輩在街上到處招搖,宣揚皇帝仁義,太后當撤簾歸政,百姓群情洶湧。次日一大早,午門前便跪滿了情願的書生與百姓,紛紛高呼皇帝親政,重鎮朝綱,再現華夏神威。被架到火爐上的慈禧連傳數道懿旨,聲言酌情再議,不料午門前請願的人原來越多,遛狗鬥雞、潑皮無賴紛紛湊了上來,將午門外搞得一片狼藉,外國記者紛紛上前採訪,向世界宣傳此事。

    德國公使率先表態,在光緒的書房中鄭重呈上德國皇帝的國書,緊接著美國、墨西哥、奧斯曼帝國紛紛表示支持光緒皇帝,慈禧頓時麻了手腳,驚慌失措。

    清流奏議她不怕,百姓請願她更不怕,只有洋鬼子干涉才令她心驚膽顫,不得不傳出旨意,著軍機處六臣工會同各部尚書、八旗旗主商議光緒親政一事,並推脫身體有恙,索性在內宮養起病來。

    慈禧學了鴕鳥,但心仍不甘,她要殺人!

    想殺朱一新,怕後人唾罵,殺之不祥;想殺李鴻藻、翁同穌,但此二人門生故吏遍佈天下,根本無法動手,何況此刻正是如履薄冰、步步小心之際。

    慈禧歪在臥榻上,修長的護指輕輕在被角點動,眼神中驀地閃過一道狠色,必須殺了此人!

    若不是此人,不會鬧到今天這個地步;若不是此人,光緒小兒不會與她離心離德;不殺此人,不能洩心頭之恨;不殺此人,只怕萬年之後無人供奉香火!

    殺!

    慈禧所要宰殺之人,正是醇親王奕譞也。

    【此章進入本卷的再一次高-潮期,頗費周章,懇請親們予以指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