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一八七七新紀元

大道小說網 第六十九章 河內條約(上) 文 / 楚連鋮

    現實之中,總會有些想當然,而這些想當然,不但害己,更能害人。

    法國總統卡諾的想當然,在越南北部駐有三萬餘名法軍,還有五萬餘名的越南偽軍,面對中**隊,就算不能取勝,至少也可以堅持三五個月。他低估了玉璽在東方文明中的作用和中**隊的力量,而高估了吉斯卡爾的能力和法軍的戰鬥力。吉斯卡爾軍校畢業之後一直在殖民地服役,多次被授予勳章,但他都是和非洲黑人或亞洲土人作戰,順風仗打慣了便目中無人,當遇到真正的對手時,頓時手忙腳亂不知所措。

    當然,在面對軍事壓力時,免去費利佩提這個政客,任命一名軍官作為總督,是理論上可行的。然而卡諾只是個鐵路工程師出身的政客,根本沒有到過亞洲,更不知道在這片狹長的國土中作戰到底有多麼困難。

    河內城被鬥志軍圍住的第五天,吉斯卡爾的電報才輾轉傳到卡諾面前,這還是一名越奸冒著生命危險潛入榮市發出的電報。

    「總統閣下,我十分沮喪地向您報告,我軍在越南遭到中國重兵的沉重打擊,傷亡非常慘重。目前越北地區僅剩河內一座孤城在我軍手中,城內尚有三萬名忠誠的士兵,但我無法保證我們能夠堅持多久,願上帝與我們同在。格裡洛-吉斯卡爾」

    卡諾出離的憤怒!

    儘管海防丟失的消息已經傳到了歐洲,法軍在一個月之間損失了近三千餘人的部隊(當然,法國人從沒有將僕從軍算進現役部隊),卡諾還是想方設法穩定民眾的情緒,用《中法新約》來渲染中國人的背信棄義,這才激起法國民眾對他的支持。若是河內丟失,那麼他這個尚未捂熱的總統寶座能不能保住都是個很大的問題。

    上一次中法戰爭不勝而勝,內閣總理也沒有擋住國內民眾的群起反對,成了總統的替罪羊,有了這個先例,卡諾看向總理的目光開始有些意味深長了。

    不棄卒,怎保車?

    連續的數周時間,卡諾開始暗暗佈局,在愛麗捨宮中深居簡出,大事小事全部交給總理決斷,新總理倒是埋頭苦幹,絲毫沒有覺察到這個鐵路工程師把他當做通向光明的隧道,用完之後再不回頭。

    內閣總理提交議會申請增加亞洲駐軍的議案正在商討,議員們的皮鞋皮包漫天飛舞。河內被圍的消息很快傳遍世界,再一次讓法國民眾見識到政府的無能和顢頇。

    綠蔭大道上不到兩天的功夫便被遊行示威的民眾擠得滿滿當當,反對黨伺機落井下石,在巴黎周邊的城市中更是爆發了騷亂,整個法國一片沸騰。

    在這時,法國國債突然遭到外來資本的襲擊,數家不知名的小公司在戰爭前囤積了五億法郎的國債(約合八千萬兩白銀),自鬥志軍圍困海防時便開始大肆拋售,令一向堅挺的法國國債一瀉千里。法國銀行業聯合收購市場上的國債,防止法國金融的倒塌,當中**隊包圍河內時,法國人再也不敢持有國債,印著數字的國債漸漸成為一張廢紙,進而引起法國國內製造業的一片蕭條。

    在這個年代,經濟業遠沒有後世的緊湊,國與國之間反而相互競爭,拼得是資源和殖民地。

    法國的生死冤家,英國首相索爾茲伯裡發表公告,鑒於國際公約,戰爭期間英國將秉持中立態度,地中海和印度洋等地的港口不再向法國和中**艦提供供給,無疑給法國人背後敲了一記悶棍。

    誰都知道,中國的軍艦從沒有到過印度洋和地中海,就連中國近海海域還沒走個周全,索爾茲伯裡的公告完全是針對法國而來,而其中蘊含的意味是:在這個世界上,只要大英帝國不點頭,什麼事情都辦不成。

    英國擺明了給法國下套,卡諾急忙電告駐英公使,與英國方面緊急磋商,因為此刻的法國地中海艦隊還在印度外海漂著,英國人只是提供了飲水和食物,拒絕提供燃料,竟還宣稱是本著人道主義精神。卡諾恨不能將索爾茲伯裡揍成一堆番茄醬。

    索爾茲伯裡的底牌很簡單:第一,法國人持有的蘇伊士運河股份全部轉讓給英國;其二,法**隊撤出老撾和越南北部,保留越南南部和柬埔寨的利益。

    儘管很簡單,但卡諾知道,若是他答應了英國人的條件,無異於宣佈戰敗,這樣的歷史罪責是他無法也不敢承擔的事情,他可不願意將來自己的墓碑被後人用臭雞蛋砸得面目全非,再者,蘇伊士運河的價值比印度支那更為重要,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

    此時的法國內政已經不容卡諾多做幻想,他也萬萬沒有料到這次中國人居然與英國和德國達成了秘密協議。經過一系列的緊急閉門磋商,法國人找到了一顆救命稻草:俄國。

    法國人希望俄國人在中國北方施壓,迫使中**隊撤出越南。北極熊雖然笨拙,但也不是愚蠢之輩,當然看得出法國此時火燒眉毛的窘迫,心底依舊記恨當年試圖打開黑海通道,被英法聯軍打得滿地找牙的仇恨,憤然拒絕了法國人的要求。俄國人心裡也清楚,即便俄國出兵,最終也撈不到任何好處,畢竟一個在南一個在北,英國和德國還在暗中掣肘。

    「完了。」

    這是卡諾接到駐俄公使的電報後第一個反應,頹廢地蜷縮在椅子中,恨不能找個地方將自己埋起來。

    一八八八年的第一天,法國總理帶領內閣成員宣佈集體辭職;

    元旦後的第三天,卡諾宣佈法國全國進入緊急狀態,警察軍隊全部上街巡邏,制止騷亂;

    一月四日,法國地中海艦隊司令在軍艦上被暴怒嘩變的士兵刺殺,卡諾不得不下令艦隊撤回埃及,向英國人做出承諾後,英國人方才允許軍艦進港補給。

    面對內外困局,卡諾已經筋疲力盡,此時中**隊的海軍開始在越南峴港強行攻擊,試圖將越南攔腰截斷,從老撾支援到越南的軍隊亦是遭到不斷的阻擊。

    新組建的臨時過渡政府見卡諾一直在苦苦支撐,局勢的惡化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和預料,持續的騷亂不斷造成民眾傷亡,國外資本紛紛撤離,急於恢復經濟工業的商人們幾乎為了愛麗捨宮跑斷了腿。

    臨時總理試探卡諾的態度,得到暗示之後向議會提出議案,要求與中國人談判,這一次,議會用歷史以來最快的速度通過了這份議案,授命駐華公使巴德諾與清國談判,並下令駐越南艦隊撤回南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