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一八七七新紀元

大道小說網 第七十五章 爭(四) 文 / 楚連鋮

    穿過樓台亭閣,李鴻章猛然想起,這是自光緒登基以來第一次單獨覲見,即將面對這個十七歲的小皇帝,李鴻章想不透光緒召見自己所為軍機重事是何目的,就算光緒再蠢,安敢與太后叫板?

    光緒資質平庸,沒有什麼驚天之作,剛才在大殿上揮舞孫毓汶的奏章,倒是有那麼點九五之尊的樣子,毫無疑問,這是六爺在後面仙人指路呢。

    想到鬼子六,李鴻章暗暗歎息一聲。鬼子六有能耐,有人緣,在皇室之中亦可說是翹楚人才,也讓李鴻章對其惺惺相惜,但奕欣少了一樣最根本的東西:兵權。

    紫禁城內,銀裝素裹,初春的料峭之風呼呼吹過,令李鴻章禁不住打個寒顫,腦袋又縮下數寸,恨不能藏到太后賞賜的貂皮襯衣中,唉,太后——皇上——還有不甘心的六爺……

    「李中堂,到了。」

    看到小太監肉嘟嘟的臉上掛著兩條青涕蟲,李鴻章莞爾一笑,從袖子中取過一錠銀子,低聲道:「有勞小公公了,這點心意公公拿去添置一件棉襖吧!」

    「您太客氣了——」

    小太監滿臉堆笑,快速接過銀兩塞到袖中,豎起脖子叫道:「大學士、兵部尚書、一等肅毅伯、直隸總督李鴻章李大人到!」

    「宣!」

    李鴻章聽得光緒變聲期特有的聲嗓音,疾步進入御書房,房內溫暖如春,檀香裊裊,只有李鴻藻與兩名小太監侍奉光緒左右,一向與自己不和的翁同龢並未在房內,想來是光緒有意為之。李鴻章打打衣袖,伏地拜曰:「臣李鴻章叩見皇上,吾皇萬歲!」

    光緒放下手中的奏折,看到對著自己的紅寶石帽頂,朗聲道:「愛卿平身!」

    「謝皇上。」

    李鴻章低首站在一旁,光緒吩咐道:「給二位李大人賜坐。」

    小太監搬來兩張圓凳,二李謝恩後欠著身子坐在凳子上。光緒道:「漸浦公為國操勞久居外鎮,考核民情,綜覽世事,深知社會積弊,洞悉民間疾苦。現如今國家疲頓,列強環伺,朕前日召見在朝中為官的部分洋人,謀求強國之道,西人郝波利言道,中華之弱,在於死守一個農字,今日海運發達,乃列強並爭之世,我國虧就虧在一個農字上。」

    「郝波利給朕舉了個例子,現下不列顛國本土人口不過兩千萬,從事農耕、畜牧者不足一半民眾,其餘皆從事商業、治病、教書、工業等,故才鑄就一個強大的不列顛國。朕在想,若是只有一半的國民種地,那怎麼可能保證糧食的自足?莫非全部靠向外掠奪?郝波利又言,在其家中有一農場,六百餘畝田地,只需三十人種植,有機器名曰翻犁、播種、收割,一人操作可頂十餘人。聽到這裡,朕感慨萬千啊,若是大清能有如此機器,何愁國家不強?」

    光緒說完將目光鎖定李鴻章,李鴻章認真地諦聽光緒的每一句話,見光緒看向自己,想來是要自己發表意見,李鴻章拱手道:「據臣所知,洋人之器械非一廠所為。比如火器,槍管加工、磨圓、淬火等等工藝需要二十餘道,至少要五家作坊。臣試著在天津創辦槍械所,卻始終無法造出與洋人相同的火器,一是我朝技工缺乏,導致技藝不精,二是製造機器全部仰仗進口,受洋人牽制。依老臣之見,洋務之事,總以持重為好。」

    光緒點點頭,讚道:「漸浦公不愧是老成謀國之人,若是朕下詔諭令革新如何?」

    李鴻章暗歎一聲,尚未回話,李鴻藻插嘴道:「天下熙熙,無利而不往。皇上有些急躁了。」

    李鴻章將目光看向光緒。光緒沉默片刻道:「朕心急啊!各地皆報國泰民安,海晏河清,真當朕是個小孩子好哄的嗎?立國之道,總以自強為本,不可一味仰賴他人。朕昨日翻出先皇在時琉球國所上的納貢奏疏,為何琉球國近數十年未曾進貢?」

    李鴻章心底咯登一下,琉球被倭人吞滅已有九載,當日北洋尚未成師,台灣亦屢遭倭寇侵犯,現如今皇上翻出舊賬,莫非是想挾東南之威再打一仗?雖說倭國國弱,但其是英美的盟友,若是向其開戰,那——

    李鴻章斟詞酌句地道:「皇上親政時日尚短,琉球自五年被倭人吞滅,已納入倭人領土。倭人野蠻凶橫,嗜殺惡毒,且與英吉利、法蘭西、美利堅等列強交好。」

    「砰」的一聲,光緒拍案而起,驚得李鴻章與李鴻藻連忙都站起身來。光緒怒道,「此蕞爾小國安敢如此放肆!琉球自古皆是中華之藩屬,他憑何奪取?」

    「皇上息怒,皇上息怒——」二李連連勸解。

    李鴻章道:「皇上有所不知,倭國得英美相助,練得新軍數十萬,且新建水師亦強悍異常,我朝當徐徐圖之。」

    「徐徐圖之?」光緒心底忍不住冷笑幾聲,坐下道,「你們且都坐下,罷了,琉球水遠,得之無用,但倭人狼子野心,不得不防。」

    「皇上聖明!」

    李鴻章生怕光緒一時氣血上湧,妄開戰端,現如今大清的狀況他比誰都清楚,撐個門戶馬馬虎虎,若是與他國開戰,必然大清將敗得一塌糊塗。因為李鴻章知道,亞洲各國都是列強眼前的肥肉,餓的時候就撲上來咬上一口,與大清的錦繡河山相比,倭國不過是個骨頭而已,甚至比茅坑中的石頭還要硬些,卻熬不出骨頭湯。

    李鴻章勸道:「皇上,我朝疆域龐大,東西南北皆須防備,雖然此次劉巡撫在南方打了勝仗,但洋人絕不會就此罷手。我朝當勵精圖治,苦練精兵,不可輕易與敵開戰,不然國力無法支撐,反而累及國本。」

    光緒的鵝蛋臉有些緋紅,想來是心情激動所致,陰沉著臉道:「朕也非喜好用兵之人,不過今日大清之局面,朕難辭其咎。想漸浦公當年掃蕩洪楊,討平捻賊,何等英武。現如今大清前狼後虎,皆是無窮之患,連小小的倭夷都敢欺凌我朝,朕心不甘啊!想將來,朕如何面對列祖列宗?」

    光緒這話有些重了,罵自己便是罵天下臣工,李鴻章忙再次伏在地上,連連叩首,顫聲道:「臣不能為皇上分憂,罪該萬死!」

    李鴻章的態度令光緒十分滿意,上前扶起李鴻章,溫言安慰道:「朕知道愛卿的忠心,日後朕還要多多仰仗與漸浦公啊!」

    「臣不敢。」

    李鴻藻對李鴻章的態度有些氣惱,皇上屈尊於你,竟還是這般不冷不熱。

    光緒卻笑道:「朕知愛卿為太后修園子一事煞費苦心,北洋水師成軍數載,久為添置軍艦,朕想為愛卿添一助力,如何?」

    李鴻章心生詫異,「還請皇上指點迷津。」

    光緒走到書架出取過大清地輿圖,「愛卿且來與朕一起看。」光緒將地圖鋪到書案上,指著近海道,「南疆海域廣闊,四周為列強所佔,以往南洋水師尚未建軍之前,列強便群起反對,亦曾受過法人圍堵。朕與其他臣工商議,只有強大北洋,拱衛京師,方能立不敗之地。」

    李鴻章心下底老大安慰,連連點頭。

    光緒道:「朕聞劉摩所帥南洋水師中有巨艦一艘,火力兇猛,如同小山一般,可與北洋主艦鎮遠相匹敵。朕一直在想,與其讓劉摩孤守此艦,勢單力薄,無法控制南洋之局,不若將此艦調入北洋,壯大北疆水師,震懾四周宵小,漸浦公以為如何?」

    李鴻章眉毛翹起,旋即又保持平靜,「據臣所知,此艦名曰『蕩潮』,乃是南洋棄民所建之蘭芳國海軍軍艦,並非歸南洋水師所有,只是臨時在東南援助,只怕劉巡撫有心無力。」

    光緒擺擺手笑道:「愛卿有所不知,蘭芳已經上了國書,請求我朝予以認可,並自認為大清藩屬,此事有何不可?」

    「竟有此事?」李鴻章咂嘴道,「定是我朝威名遠播,引得棄民歸附,皇上聖明。」

    「那軍艦之事,愛卿可有意見?」

    「臣無異議!」

    「好!」光緒擊掌讚道,「若是此艦歸屬北洋,定能稱雄於列強,朕這就擬旨!」

    ……

    李鴻章從御書房中出來,站在白玉石台階上長長地舒一口氣,又反過雙手輕輕捶了捶腰腿。

    幾名宮裡的小蘇拉路過,手中捧著一些戲服,見到李鴻章紛紛招呼,李鴻章心底納悶,又不好攔下詢問,快步離去。忽又聽得海子那邊傳來陣陣悠揚的樂聲,輕聲詢問邊上一名值守的侍衛:「那邊是什麼人,為何在宮內喧嘩?」

    侍衛回答道:「中堂大人有所不知,那是皇上專門點的名武生孫三兒和他的戲班,正在懷仁堂,演習新戲,是準備送到承德去。」

    承德?太后那裡?

    看來皇上是不想讓太后回來了。李鴻章皺皺眉頭,也不答話,快步離去。這時,五鳳樓那邊,太廟前御柏上的鳥兒,不知道為何突然驚起,驀地飛鳴起來,繞著太廟屋頂和御柏林嘰嘰喳喳地叫了一陣,才逐漸安靜了下去。

    【求收藏,求推薦——少扯淡,多辦事——嗚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