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一八七七新紀元

第五卷 亞洲龍 第四章 郭靖只能娶黃蓉(中) 文 / 楚連鋮

    通過蘇元chun的引薦,周扶九很快便見到了劉摩。

    周扶九雖然知道東南軍政府的一些招商引資政策,但面對劉摩之前仍舊有些惴惴不安,劉摩雖然沒有在世人面前刻意表現出野蠻、霸道的一面,周扶九心知肚明,能控制東南六省(兩廣、海南、雲貴及越北紅河省)和三十多萬大軍的人豈是善茬?

    劉摩給周扶九的第一印象亦是同蘇元chun一般熱情,但這熱情不似蘇元chun那般矯揉做作,周扶九也知道,劉摩沒必要對自己這樣一個普通的商人做做樣子,因為劉摩是世界第一富豪的名聲早已傳揚四海,自己那點財富對比他來說,如同一個是奔流不息的贛江,一個是江邊口的小船罷了。

    這個形容一點不假,劉摩正是要把周扶九這條船引到自己的江面上來。

    當劉摩聽說「江右商幫」的領袖人物周扶九準備前來拜訪時,立即讓侍衛長羅青龍準備自己專用的馬車前往蘇府接人,並在大帥府內設下晚宴,為周扶九洗塵,作陪的只有蘇元chun和夏歐生,對於這位東南商界的翹楚人物,擺足了誠意。因為在劉摩眼裡,周扶九代表的不僅僅是「江右商幫」

    大帥府的馬車一共有六輛,全部使用清一色的阿拉伯馬,這也是劉摩與英國人達成的商業協議中的一部分,東南軍政府從英國商人手中訂購七千匹阿拉伯馬,除去軍政府高級領導層使用,其餘全部編入了軍隊供騎兵使用,在後續中劉摩還要從美國訂購四千匹軍馬。

    夏歐生和羅青龍親自到蘇府請人,經蘇元chun介紹後周扶九有些不敢置信,再看到做工考究的馬車時,心底頓時有一股無法抑制的澎湃。劉摩給他的面子和誠意太足了,「足」到周扶九無法接受的地步。

    在周扶九看來,乘坐劉摩的馬車屬於「僭越」,蘇元chun卻不以為然,大咧咧地登上馬車後召喚他時,周扶九這才定住神遊的心思。

    「周老兄,快上車!」

    蘇元chun自然看得出劉摩對周扶九的重視,熱情更近了三分,周扶九苦笑一聲,此刻若是再做推辭,顯然不符情誼。

    車廂的窗簾全部拉起,周扶九發現車廂四壁特別薄,應該不是用木頭製成,雙眼盯住鏤花的四壁看去,蘇元chun笑道:「老兄,不用細瞧,這個車廂不是用木頭也不是用鐵做成的。」

    「那是?」

    蘇元chun神神秘秘地道:「老哥不是外人,我就實話告訴你,你可不能對別人說!」周扶九看向蘇元chun那張如同老樹皮的臉上一副「交心」的表情連連點頭,側耳傾聽,「這是用一種叫做錳鋼的材料,別小瞧這薄薄的一層,刀劈不爛、箭she不穿……」

    待馬車行至大帥府,劉摩親迎出門,更是令周扶九受寵若驚,縱觀中原大地,何處有上位者如此對待商賈?縱然自己身價萬貫,想當初江蘇巡撫辦孫兒滿月酒席時,自己不過撈了個天井裡拐角的位置,到了這裡也只能用「天壤之別」來形容。

    劉摩的熱情隨意而親切,令周扶九挑不出任何毛病,兩個人很快成了忘年交。周扶九也不見外,在酒宴上說了兩個要求:其一,周名下的鵬程錢莊在廣州設立分店;其二,要到瓊州去看一看,希望軍政府提供便利。

    周扶九的生意主要涉及兩個方面:錢莊和地皮。在胡氏家族將資產逐步轉移至東南之後,也因為清俄法三國聯軍被劉摩打得滿地找牙,上海灘的地價一落千丈。膽大心細的周扶九悄悄吃進了一批地皮,他綜合各方面消息,揣摩出東南軍政府在三到五年內不會考慮北上,不說別的,單單一個北洋水師便足以保證自強軍近幾年內跨不過長江,而上海又是一個錯綜複雜、實力交錯的區域,劉摩自然不會也不敢輕易下狠手,除非他想和全世界作對。

    作為一名商人能看到這一點已然難能可貴,這也注定周扶九的財富越滾越大,而此時,他更應該慶幸的是,在一個合適的時間找到一個合適的推薦人前來拜見劉摩。

    劉摩很仔細地聽完周扶九的要求,一邊把玩著手中的酒杯一邊笑道:「我建議周老先生暫時不要在東南設立錢莊,因為我正在考慮發行新式貨幣,也就是和美元英鎊一樣的紙幣,最多一年時間,市面上的銀兩和銅板都要禁止流通。呵呵,老先生切莫心急,且聽我把話說完。」

    劉摩止住正待開口的周扶九,繼續道:「先生到東南來,牧平甚是欣慰,而現在東南正處於全面大開發階段,其實生財的門路很多很多。不說別的,浩初的阜康公司每個月從江西購進的紙張和藥材便不計其數,南洋歸來的商人們也在積極辦廠,比如麵粉廠、玻璃廠、紡織廠、製藥廠、傢俱廠、五金廠,大多的利潤都非常豐厚,老先生不妨從實業方面入手,如何?」

    周扶九輕輕咂嘴道:「這周某未曾辦過工廠,實不知該如何下手啊!」

    「這好辦!」劉摩笑道,「老先生可以到瓊州工業園的孵化工廠看一看,我想老先生到了那裡自然一切知曉。」

    「孵化工廠?」周扶九一頭霧水。

    夏歐生道:「周老闆有所不知,那是我家大帥專為你們這些沒辦過工廠的大老闆設立,採用標準化管理,由專門的洋人教你們如何辦廠、如何管理,先學習再擴大,先起步後做強,就是這麼個理。以老先生的智慧,這點事情自然不在話下。」

    周扶九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心底仍有些疑惑,劉摩看到蘇元chun自顧自端著酒杯在一旁乾瞪眼,笑道:「來來來,咱們一邊吃一邊聊。」

    晚宴自始至終,守在門外的年輕隨從一直都在仔細聆聽劉摩的每一句話,看向劉摩的目光也是一片熾熱,若不是門口立著四名侍衛,只怕早已闖進大廳討教一番。

    ……

    受劉摩的委託,蘇元chun全程陪同周扶九前往瓊州考察,蘇元chun自然樂意出出風頭,老是憋居家中早已有些煩悶,卻又不能說出來。按照自強軍軍隊內部管理規定,現役少將級以上軍官離開所部駐地時必須向上級備案,出行路線、交通工具、陪同人員都有嚴格的規範,這是劉摩在陪著醇親王走一遭鬼門關之後想出來的辦法。

    周扶九一行十餘人從廣州港乘坐海輪前往瓊州,蘇元chun慢慢發現了一個蹊蹺之處:周扶九對身邊的一名隨從特別客氣,就是自己覺得有些耳熟的那名年輕人。

    別的隨從都老老實實地呆在周扶九身邊,而這個年輕人則在輪船上四處亂竄,不時與人交談,除去那一身灰色長衫,絲毫看不出這傢伙有半點隨從的「覺悟」。家教不嚴?不可能,以周扶九現在的身價,不可能連一個隨從都管不好,莫非另有原因?

    當蘇元chun將這個疑問提出來時,周扶九隻是打個哈哈,介紹這位青年是自己聘請來的書案,平日便好交友,自己也隨他去。

    這是個不充分的理由,蘇元chun也不好細問,只得隨他去。

    到了瓊州安排好駐地,周扶九急不可耐地趕完孵化工廠去見識見識,一行人趕到孵化工廠時,周扶九連連驚歎。

    孵化工廠的執行總裁是劉摩的高中老同學利維-斯特勞斯,自連鎖銷售項目在美國轉讓之後,利維便前來瓊州投靠劉摩,此時的利維不再是那個昔日的青澀少年,也早已賺得盆滿缽滿。原本劉摩安排利維到外交通商部協助盛宣懷工作,只認錢不認官的利維一口回絕,在他的概念裡,錢永遠都放在了第一位。

    利維原本打算在瓊州開一家托拉斯式的壟斷企業,按照他雄心勃勃的想法,至少要壟斷玻璃或造紙其中一個行業,卻又被劉摩給否決。開玩笑,這個時候若是東南出現壟斷企業,而且是洋人辦的,中國商人會怎麼想?利維使勁全部腦筋,甚至將自己的名字改成李維,申請加入中國國籍,這些都沒有讓劉摩鬆口。

    結果,利維到達瓊州後玩了半年時間,因為他口袋裡的錢令他不知道到底做什麼好。小生意他看不上,大生意週期長或利潤不一,習慣看到賬本上的數字如竄天猴一樣之後,利維已經對其他生意沒有太大的興趣。

    當然,這半年「玩」的時間裡,利維也並非無作為,他發現瓊州新區的大小工廠近百家,小企業的管理問題比較突出,而且對大企業的依賴xing比較重。東南軍政府在廣州成立之後,四分之三的規模型企業都搬到了廣州,結果導致數十家小企業連續虧損或倒閉,從這一點上,利維立刻找到了一條生財之路。

    利維說幹便幹,在瓊州城郊買下一大塊地皮,構建標準化廠房,從美國聘請一批四十至六十歲的企業管理人員,用來扶持瓊州的小企業。當利維將這個想法告訴劉摩之後,劉摩頓時想到了後世的「孵化工廠」,沒料到自己這位老同學居然超前開發出這一模式,令他連連感慨,並和利維對實施計劃做了完善:

    設立創業基金,其中利維和太陽公司各出一半資金,提供低息貸款給創業者,鼓勵創業;擴大經營種類,小到農產品籽種研發、大到發動機試驗,不分創業對象,不分經營項目;設立孵化工廠管理局,由利維任執行總裁;設立獎懲制度和扶植計劃,按經營規模、投資模式和發展狀況而定。

    四個月的時間,孵化工廠先後迎來二十餘家小企業,這其中不但有瓊州本土起家的商人,還有來自香港、上海、東南亞等地的一些洋人,而利維也在積極動員美國的關係,試圖讓一些正在研發新科技產品卻又苦於沒有資金幫助的人前來瓊州辦廠,《華盛頓郵報》的廣告已經登了十餘期,太陽公司的合作夥伴愛迪生公司也在大力宣傳。

    對於周扶九,劉摩在電話裡只說了一句話:「這老頭的錢可以買下半個瓊州城。」

    這一句話,足以令利維想法設法也要將周扶九留下來辦廠。

    利維一邊陪同周扶九等人參觀,一邊滔滔不絕地介紹孵化工廠的情況,重點講解採用標準化管理的工廠美好的前景。

    周扶九則是面無表情地連連點頭,眼睛盯著四處觀望,轟鳴的機器、有序的工人、整齊的環境徹底顛覆了周扶九以往對洋人工廠的概念,但他還沒有急著下結論。

    一行人在工廠裡轉了一個多小時,這才來到利維的辦公室。進入辦公室後周扶九立刻對牆壁上一副巨大的k線圖感起了興趣,利維當即介紹道,這是孵化工廠現有所有企業的生產效益統計圖,中間的一條紅色虛線代表達標線。

    周扶九問道:「紅線是無收益?」

    利維笑道:「不是的老先生,紅線是百分之十,我們的標準是百分之十。」

    周扶九沒有理解「百分之十」的含義,直到那名年輕的書案告訴他是「一成」時,原本瞇著的眼睛頓時睜得老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