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民國土商

大道小說網 360 剖析(上) 文 / 松風寒

    >360剖析(上)

    宋己道抑揚頓挫地讀一份曾國藩的奏折……蘇浙兩省群賊縱橫,安危利鈍繫於巡撫一人。王有齡久受客兵挾制,難期振作,欲擇接任之人,自以左宗棠最為相宜。惟此時杭州被困,必須王有齡堅守於內,左宗棠救援於外。俟事勢稍定,乃可更動。至江蘇巡撫一缺,目前實無手握重兵之人可勝此任,查有臣營統帶淮揚水師之福建延建邵遺缺,道員李鴻章勁氣內斂,才大心細,若蒙聖恩將該員擢署江蘇巡撫,臣再撥給陸軍,便可馳赴下游,保衛一方……

    龍邵文聽後說:曾國潘極會辦事,到處在重要崗位安插自己人,前幾天先生講的另一份奏折,曾國藩就保舉了一個叫塔齊布的滿人當了大官,說什麼塔奇布奮勇耐勞,深得民心,還說他將來如果打仗不力,甘願同他一起受罰。剛才你念的奏折上,他又對朝廷誇獎了左宗棠,保舉了李鴻章……這個曾國藩可不簡單,都快把清廷變成自己的衙門了,到處安排嫡系。

    宋己道說:曾文正一生保舉過的何止是這三人,經他推薦當官的人多不勝數。李鴻章、左宗棠二人,不過是比較知名一些。最關鍵的是曾國藩能「識於人未發跡之時」,這是曾國藩比別人更高明的地方。人未發跡時,更少功名成分,即使有,要價也不會很高,與其交友成本低廉,最為可貴的是,這時候交出來的朋友感情真實,絲毫沒有多少利益的牽扯,如果沒有極特殊因素的影響,與這樣朋友的感情,終身都不會改變。

    龍邵文點點頭,「就如和葉生秋、朱鼎發他們哥幾個的關係一樣,不論到什麼時候,首先都顧念兄弟情深。後來交的朋友可就難說了,彼此之間都是利益大於情感。宋先生多少能理解一些蔣介石為什麼愛讀曾國藩了,他這是在學曾國藩的交友術啊!前段時間他回上海,不但親自去黃公館拜見了黃老闆,還叫過去,交代了一樁重要的事情去替他辦,是一點都沒隱瞞,絲毫也沒有因的癟三出身而低一眼,只這點,就足以在為他辦事時,盡心盡力了。

    宋己道笑著說:這點與曾國藩不同,曾國藩雖也拉幫結派,結黨營私,但注重交友的品味。他把擇友作為人生第一要義,為自己提出了「深交之人,寧缺毋濫」、「擇友如同求師」等交友原則,換做是曾國藩,他就肯定不會結交咱們這些幫會、綠林好漢這類的人物。

    龍邵文「嗯!」聲,「蔣介石這手比曾國藩高明,出於曾而又勝於曾,真可謂長江後浪推前浪,青出於藍勝於藍。」

    宋己道說:也許吧對蔣介石並不瞭解,但他肯屈尊同幫派中人結交,說明他同那個道貌岸然的曾國藩肯定有所不同,至少蔣介石不刻意隱瞞自己幫會出身的這個身份,也並不覺得幫會出身有多可恥,只這一點,蔣介石就比較高明,因為他知道這身份是摀不住的,不如大大方方地亮出來,還能趁機收攏幫會人心。

    龍邵文若有所思,「蔣介石了不得啊!他為人雖然功利,但有時還挺重義氣,他當初結師傅陳其美,依靠陳先生的領路,參加了革命黨,藉機與革命領袖孫中山接近,參加了武裝起義,積累了政治資本,為他後來在政治上飛黃騰達作做了很有價值的鋪墊。但他師傅死後,不顧袁世凱的抓捕去入殮師傅,還對陳果夫、陳立夫兄弟兩個很是提攜,走到哪兒帶到哪兒,很師傅的情,也懂得報恩,實屬不易了。世人多勢利,他能做到這樣對他還是認同的。」

    說到這裡,龍邵文喝口茶,潤潤嗓子,也不等宋己道說話,又接著說,「當年蔣介石在上海混的極慘,有一同張靜江他們一起打麻將,張靜江出去方便,就讓蔣介石替手,戴季陶、虞洽卿幾個跟他開玩笑,說他看了別人牌,就不讓他和牌,蔣介石果真摸什麼打什麼!也不往裡插牌。他們之所以對蔣介石如此不客氣,當然也是因為他那時落魄吃癟。可蔣介石發跡後,對這些人卻依舊恭敬有加,熱情相迎,禮遇相待。絲毫也不因為當初受到他們的冷落、歧視而記恨與抱怨,這就做不到……」說到這裡,龍邵文突然想,「其實張靜江也很了不得,早在辛亥革命前,張靜江就『識於人未發跡之時』了,在蔣介石還是個不成器的逃兵的時候,他就看出來了蔣的潛力,看來這個張靜江也同曾國藩一樣,是個識人的高手……」

    宋己道說:看來蔣介石在結交朋友時,不太在乎對方的名聲。

    龍邵文笑著說:這幾天你講讀了曾國藩後才逐漸回憶起與蔣介石交往時的點點滴滴,那去見他,他還特意提起從前錢的事情,並且有意回報!當並不看重金錢看重的是他還記得有這麼這一份情意。唉!他能這樣也不好太拆他的台!不早就把有些話直接對林先生說了…想黃金榮與杜月笙兩人也心思差不多,在這次的清黨過程中,他們不遺餘力地貼人、貼錢、受氣,也要幫蔣介石,除了看重未來的回報之外,跟蔣介石重情義恐怕也多少有些關聯。

    宋己道說:聽龍先生這樣一說,看來這蔣介石在交友、識人方面,下的功夫的確是比較到家,他的《曾文正公文集》沒有白看。俗話說:白道講究信譽;黑道講究義氣,他既然這麼有義氣,那他的人品也不會太差吧……

    書房門突然被推開,卻是林閱徵來了,林閱徵進龍公館素來不用稟告,不用敲門,這是龍邵文定下的規矩,開始林閱徵還有點不適應這種無禮的方式,但在龍邵文的培養下,他逐漸地養成了這個習慣。龍邵文之所以這樣,不僅僅是他對林閱徵比較尊重,也是對他學識的一種敬佩……林閱徵進來說在門口聽你們在談蔣介石也想談談看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