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三百九十三章 煤礦投資 文 / 藍色波浪
第三百九十三章煤礦投資
第二天上午,高老闆帶著葉慧惠一行人,去考察這次項目所要收購的牧場。
高老闆看到葉慧惠開的瑪莎拉蒂,並沒有流露出羨慕的目光,而只是說,車是好車,只是不適合去野外。隨後給葉慧惠等人安排的車子,是兩台路虎。
5.0排量的路虎suv,跑在遠離城市的「土原」上,顯示出它優越的野外行駛能力,鄂爾多斯的土原並不是草原沒長草那麼簡單,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平坦,中間會有起伏的地勢,有雨水沖積而成的溝壑,淺淺蜿蜒的小河,甚至還有一片片的灘涂濕地。葉慧惠的瑪莎拉蒂和陳子軒的寶馬在城市裡還可以威風一下,顯示一下速度上的優勢,但是在這種地方,確實是沒轍,這恐怕也是鄂爾多斯的煤老闆大多喜歡路虎悍馬這一類車型的原因之一。
車子離開城市後跑了有半個多小時,終於到了目的地,這一片牧地面積一共有兩千多畝,分屬於多個牧民家庭,在這片牧地的中央,建著二十來座連著片的磚瓦平房,是給牧民住的,這屬於一個小的村落。
聽高老闆的介紹,牧民手裡擁有的,是牧地的承包使用權,在中國,所有的土地資源的所有權都是國家的,牧民轉讓的,是幾十年的牧地使用權。如果是普通的牧地,承包一畝牧地每年的價錢,按照水草肥沃程度的不同,從幾十塊到一兩百塊不等,很便宜的。也就是說如果一個牧民家庭有一百畝的牧場,將牧地租給別人的話,每年的租金不過是幾千塊到一兩萬塊一年,這已經是相當不錯的價格了。
普通的牧地如果被當地政府徵用的話,一次性的補償也就一兩千塊一畝,一百畝的牧地一次性補償的話也就在10萬到20萬之間,拿著這些錢,牧民就失去了土地,成了無地者,就只能去城市打工和買房居住。早幾年的話有一些牧民就是以十來萬的價格賣掉了自己手裡的牧地,不過那個時候城鎮的房價也很便宜,才幾百塊一平米,10萬塊能在城市裡買一套很不錯的房子了。
不過現在的行情就不一樣了,一方面城市裡的房價不斷的攀升,鄂爾多斯的房價從去年的1000出頭到今年猛漲到3000,幾乎翻了三倍,而且這個房價上漲的趨勢還在繼續,在幾年後就有可能攀上萬每平的價格。同時這幾年牧民也知道自己的土地下面,埋著煤,而煤挖出來就能變成錢,可比養羊強多了,於是也沒有那麼傻的人再用那麼便宜的價格出售自己手中的土地。
這裡面神華集團帶了個好頭,他們在發現牧民的土地下的煤礦資源後,給予了當地的牧民意想不到的高額補償,一百畝的牧地至少能夠拿到一百萬以上的補償,這幾乎是牧民們辛苦一輩子也賺不到的錢,於是乎這種暴富效應開始瘋傳,牧地的價格也開始水漲船高,除了神華集團,還有許多煤炭公司和大小煤老闆加入到了搶地的行列中,於是鄂爾多斯才會不斷出現一夜暴富的神話,前一天還是窮得叮噹響的牧民,第二天把手中的牧地一賣,就成了幾百萬的富翁,開上了名車住上了豪宅。
據高老闆說,他們看中的這片牧地,是非常好的淺層煤田,所以價格已經被炒的比較高,現在有好幾家有實力的煤老闆都想買下這片地,而這片地因為距離煤炭霸主神華集團的大煤田很遠,並沒有連成片,所以還沒有被神華買下來,最適合煤老闆這種實力的開中小煤礦。
這個小村落的牧民以村長為代表,和高老闆談判,他們最終談妥的價格是兩千多畝牧地,總價四千萬,平均每畝的價格不到兩萬,和現在的行情基本接近。分到每個牧民家庭手中的話,平均每戶都能有近200萬的補償。
按照高老闆這些年參股煤礦的經驗,四千萬買下這片地立刻開礦的話,大約在兩到三年就能收回投資成本,高老闆自己會投入兩千萬的資金用於煤礦的審批、建設和運營,現在所缺的,主要是買地這一塊的錢。
葉慧惠仔細詢問了有關煤礦建設方面的事情,高老闆提供的資料顯示,這塊地2000多畝,上報是1000萬的儲量,實際卻有2000萬噸的儲量,煤層厚煤質好,發熱量在6000大卡,規劃是在這塊地方建立一座年產20萬噸的煤礦,每噸煤炭的利潤在100元噸,因此每年的利潤在2000萬左右,三年就能收回六千萬的投資成本。
葉慧惠投資四千萬後,按高老闆的項目合同方案,葉慧惠可以按照50元噸的價格享受固定利潤分成,也就是一年1000萬,四年內收回投資成本,之後就是盈利,也可以在三年之後以八千萬的價格將其股權完全轉讓給高老闆,一次性獲得四千萬的投資盈利。
整個項目方案看起來很誘人,投資四千萬,每年可以固定收回一千萬,四年後就是淨盈利,每年的盈利率是25%,這是長期的,如果葉慧惠打算做短期的投資,那麼三年之後可以直接以八千萬的價格將股權完全轉讓給高老闆,三年時間可以獲得100%的盈利,平均每年的盈利率在33%,兩種方案都很不錯。
這裡面高老闆除了投資2000萬負責建立煤礦,還要負責後續的經營銷售,除了固定給予葉慧惠每年1000萬的利潤分成,剩下的利潤就是他的,表面上看,他獲得的利潤和葉慧惠一樣,是1000萬,但陳子軒心知肚明,這裡面存在兩個漏洞。
第一個是有關20萬噸的產量,這是高老闆合同中規劃的,這裡面很容易動手腳,葉慧惠不參與煤炭的經營管理和銷售,不可能計算出每年真實準確的產量,如果煤炭的行情銷售不好,當年賣掉的煤不到20萬噸,那葉慧惠分得的利潤是按實際產量所得,也就是說如果只有10萬噸的話,就只有500萬的分成,但是如果超過了20萬噸,達到30萬噸的話,高老闆肯定會瞞報真實產量,還是按20萬噸算,並不會多給葉慧惠500萬。
第二個是關於每噸煤炭的利潤,陳子軒知道煤礦一旦建成以後,煤炭開採的平均成本基本是固定的,即使上漲幅度也不大,但是煤炭的價格會逐年提高甚至翻倍,利潤也會逐年提高甚至翻倍,而葉慧惠所得的利潤是固定的,那就是每噸50元,那麼高老闆實際獲得利潤就絕不止他所說的50元噸,很可能達到100元噸甚至更高。
所以高老闆才那麼有底氣,願意在三年後以八千萬的價格收回葉慧惠手中擁有的股權,因為他估計三年之內自己應該可以通過私底下的作,賺到八千萬收回煤礦的所有股權。
陳子軒看到了這其中的漏洞,葉慧惠自然也看到了,所以她和高老闆就合同的細節又做了一些修正和商討,首先就是有關煤礦的真實產量,她必須委派自己公司的成員進行監督和核算,這一點高老闆猶豫了一番後最後答應了。其次就是關於三年後股權轉讓的問題,之前高老闆的約定,是如果葉慧惠計劃要三年後一次性轉讓,那麼前面三年就不能享受利潤分成,也就是說要三年後一次性收回八千萬。但是葉慧惠不同意,她的要求是前三年每年一千萬的分成還是要收,到三年後,再以五千萬的價格一次性轉讓手中的股權。
同樣是八千萬,付款的方式就不一樣了,葉慧惠變得更加靈活,三年後,她既可以選擇繼續每年收分成,也可以選擇直接轉讓一次性獲得五年時間的分成,避免未來在煤礦經營中有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
葉慧惠想得已經很周全了,高老闆在股權轉讓的問題上和葉慧惠糾纏了很久,最後還是同意了,不過他提出,三年後股權轉讓的時候,必須是按照三年內平均年產量來計算最終的轉讓價格,也就是說,如果三年內平均年產量是20萬,那麼自然是一次性付給葉慧惠五千萬,如果三年內平均產量是30萬,那就是七千五百萬,但如果三年內平均產量只有10萬,那就是兩千五百萬。
高老闆註明這一點看上去很合理,葉慧惠也能理解,那就是要按煤礦三年的經營狀況來定轉讓價格,經營得好價格就高,經營得不好自然就低,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投資本就是有風險,葉慧惠也能接受,所以這一點葉慧惠也同意了。
項目合同的各個細節方面,雙方經過一周多時間的談判,也達成了共識接近尾聲,只等待最後的簽約和打款,葉慧惠將合同交給自己的兩個助理進行仔細的審核,沒有問題後,將在明天和高老闆正式簽約。
陳子軒在整個談判的過程中,一直都在仔細的聽和觀察,對於煤礦方面的業務和股權轉讓,他是第一次接觸,並不熟悉,所以也幫不上太多的忙,只能跟著葉慧惠在一邊學習。
一切似乎很完美,四千萬的投資,前三年能獲得每年一千萬的收益,三年後能一次性再收回五千萬或者之後每年獲得一千萬直至煤礦關停或者轉讓,如果煤礦經營狀況和盈利狀況好,投資的收益只會更多,但是陳子軒總覺得哪裡有些不對,卻想不出究竟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因為對這塊業務不熟悉,自己也不便貿然插嘴,總要找出問題所在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