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紅色警戒之民國

正文 第三百零四章 中蘇坦克的碰撞(上) 文 / 華麗的虛偽

    第三百零四章中蘇坦克的碰撞(上)

    第一批一百零八架戰鷹-2在付出近半戰機受損後,完成了預期目標整個蘇聯陣地上的防空火力都差不多被犁了一遍,僅剩數量還不到個位數的防空機槍,在還苦苦支撐著。

    而受損近半的戰鷹-2除了十來架飛到中華陣地上棄機跳傘外,其餘受損的飛機都搖搖晃晃,堅持飛回了機場。

    然而還沒有等蘇聯防空兵喘口氣,第二批戰鷹又來到蘇聯陣地上空。這回蘇聯人已經沒有足夠的防空機槍形成密集火力,僅有的那幾座防空機槍,根本無法對戰鷹構成威脅。

    在猶如狼群見到獵物的情形下,那幾座防空機槍好像羽毛飄落大海連朵水花都冒不出來,一下子就被消滅掉。在保證領空的控制權下,第二批次的一百零八架戰鷹-2開始各自尋找有價值的目標。

    而在蘇聯陣地上快速挺進的蘇聯裝甲集群,就成了最好的攻擊目標。

    「夥計們,剛剛接到總指揮的命令。我們的裝甲部隊正在排雷,幫助地面的兄弟暫緩下敵人裝甲部隊的前進速度。大家一起上,尋找各自感興趣的目標。」一聲命令傳到了所有飛行員的耳中。

    在蘇聯陣地的中間部位,這裡距離蘇聯佈雷區已經不遠了。一千多輛蘇制坦克正在快速的朝著目標躍進。然而他們並沒有等到所謂的對手,而是馬上面臨來至空中的威脅。

    確定攻擊命令後,天空中的戰鷹成群結隊的朝著正在地面爬行的坦克俯衝下來。航空機槍不停的掃射著,打在坦克身上噹噹響。有些打在坦克上,直接就穿過坦克頂部裝甲,直接坦克打得千瘡百孔。

    這一千多輛蘇制坦克有兩種型號,數量最多的是,蘇聯在三十年代初定型的輕型坦克t-26,還有近五百輛去年也就是三七年定型的中型坦克t-34/76。這兩款坦克雖說性能參數很多方面都不一樣,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炮塔口徑都統一在76毫米。這是為了能夠更好的擊穿外貿型中國豹,而定型的坦克炮口徑。

    這款76毫米的坦克炮,能夠在一公里的距離內,擊穿一百毫米普通鋼板。而且是在裝備穿甲彈的情況下,普通炮彈就要大打折扣。

    作為後世被譽為二戰最強坦克之一的t-34/76,蘇聯人在中華的刺激和模仿中國豹情形下,提前三年搞出這款讓蘇聯全軍上下都很滿意的坦克。在後世這型坦克被譽為坦克中的典範,自然有他的獨到之處。只不過在這裡,這個名稱已經被中國豹佔據,t-34/76的問世,更多被看成是對中國豹的模仿。說白了,就是蘇聯偷師中華。

    不過也不能否認蘇聯在軍工業方面的能力,這款坦克的出現,完全能壓制住中國豹外貿型坦克。要不是仗著這款坦克,斯大林也不會去和中華扳手腕。正式這款坦克,給了蘇聯方面很大的信心。

    t-26作為比較早期的坦克,在各方面性能上,比t-34差了不少。除了坦克炮口徑外,在裝甲防護上,更是弱了一大截。可以說是一款為了最求火力和速度,犧牲裝甲防護的薄皮坦克。除了坦克炮直接稱道外,在爬坡越野和行程上,被t-34/76完爆。

    此刻兩款坦克間的差距直接在航空機槍下面現出來,20毫米的航空機槍打在t-34/76身上,只留下了一些白點。而要是打在t-26身上那些裝甲較為薄弱的地方,根本無法地方20毫米航空機槍。只不過這些裝甲防護比較薄弱的地方,也不是坦克的致命點,坦克成員也沒有待在那裡。所以,就算坦克被打得千瘡百孔,但這些坦克還照樣在地面上行走。

    然而當飛機俯衝的距離越來越近,原本那些還能防護住的裝甲,也不管用了。t-26的裝甲厚度也才15毫米,頂部裝甲也才12毫米,近距離下,根本擋不住20毫米航空機槍。因為這些航空機槍本來就有穿甲功能。

    只是短暫的一次俯衝,已經有三十幾輛t-26癱瘓在地上,裡面的乘員也被掃成肉末。好像炮彈已經的航空機槍穿過坦克頂部裝甲,並且對裡面的乘員照成十分嚴重的殺傷力。

    然而事情還沒有結束,此時第二批戰鷹還攜帶了不少航彈。飛行員們也嫌航空機槍殺傷力被抵消了很多,專門瞄準那些坦克比較密集的地方,投下機腹下的航彈。

    一時間整個蘇聯坦克部隊的行軍隊伍都亂成一團,有些是五百公斤的航彈,有些則是二百五十公斤的航彈。蘇聯坦克隊伍中,已經是人仰馬翻了。

    而地面上的坦克部隊並沒有搭理天上的飛機,現在蘇聯裝甲兵都清楚,他們的目標是被雷區阻擋住的中華坦克部隊,而不是那些在天上飛來飛去討厭的傢伙。而就是他們想要搭理,也沒有辦法,坦克炮和坦克上的機槍,根本夠不著。除非是坦克兵腦袋秀逗了到車頂,拿著手槍對天射擊。

    埋頭前進的蘇聯坦克集群,雖然天上不斷有飛機在騷擾,但並沒有減緩多少他們前進的步伐。特別是那些t34/76坦克,根本不懼天上的飛機。除非是被航彈準確命中,不然根本無法對它們照成太大的影響。

    指揮部中的朱可夫已經料到了防空部隊的結局,接到防空部隊被中華空軍消滅後,他心中並沒有多少感觸。對這個結果他已經有心裡準備了。消息也總不可能是壞的,不然朱可夫也不會在這裡堅持這麼長的時間。緊隨防空部隊被消滅的消息傳來後,他也接到這場戰爭中為數不多的好消息之一。那就是中華坦克集群被雷區擋住,現在整個中華裝甲集群正在雷區外徘徊。

    這個消息多少讓他覺得心中有些安慰,不至於讓他的心情變得更加糟糕。

    不過好消息好沒有持續多久,他便接到了坦克部隊受到中華空軍的攻擊,並且短短的十幾分鐘已經損失了上百輛坦克。當中還有十幾輛他即以厚望的t-34/76。禍不單行,就在他為自己損失近百輛坦克感到痛惜時,前方部隊又傳來中華坦克已經陸續通過雷區,正朝著蘇聯設置了第三條防線挺進。

    「前線有沒有報告中華坦克是怎麼突破雷區的,怎麼會這麼快。」朱可夫現在最想知道中華坦克是怎麼通過雷區的,這樣的雷區要是擱在蘇聯坦克部隊的頭上,沒有個把小時是絕對不可能通過的。而中華坦克部隊現在也只用了不到二十分鐘就突破了,他們到底用什麼辦法通過的?

    「這點電文上沒有說。」

    「給前線發電,讓他們把詳細情況給我匯報一遍。」朱可夫直接開口道,還沒有等通信兵去執行他的命令,便又立即開口:「給坦克集群發電,別管中華的飛機了,全速趕往第三道防線,一定不能讓中華坦克突破第三條防線。同時命令第五集團軍,前線壓進,必須保證把中華軍隊阻擋在第三條防線上。給我轉告第五集團軍司令,如果第三條防線被突破,那他就不用回來見我了。」

    朱可夫的心情又變得很糟糕,第三條防線比起前沿和第二條防線而言,堅固了很多。因為那已經是恰克圖軍事要塞的主要外圍防線,是蘇聯紅軍精心構築很久的一條防線,以前都是作為要塞前沿防禦陣地。而前沿防線和第二條防線,只不過是這一個月來構建的,也沒有水泥的掩體,十分脆弱,目地也只是當成最前沿,有一個緩衝的餘地。而且在防禦兵力上,前面兩條防線因為防護能力的關係,並沒有派駐多少部隊。總共也只有六個師五萬人,而在第三條防線上,朱可夫就擺下三萬人,而再加上第五集團軍,那第三條防線上,就有八萬人。不管是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不是前方兩條防線能比擬的。

    時間回轉,當中華坦克集群越過戰壕向前挺進後,便來到了蘇聯人緊急埋下的地雷區。他們來到這裡,就接到潛入蘇聯後方特種兵發來的情報,當得知前面是蘇聯人的地雷區時,坦克集群都停了下來。就算中國虎的防護能力再好,粟鈺生也沒有想要拿自己的坦克部隊去試試蘇聯的地雷威力如何。

    不過蘇聯有張良計,中華也有過牆梯。一直都跟在坦克集群後面的特殊裝甲車輛很快就來到雷區前,在雷區前,一個裝甲掃雷營擺好陣勢。一聲命令下,每輛掃雷車先是甩出幾條長幾十米的鏈繩,每條鏈繩上都掛著密集的雷管。所有的雷管被同時引爆,通過爆破引爆埋在地下的地雷。

    隨後二十四輛掃雷車整齊的排在一起,車前有一個鐵梨模樣的圓型翻滾球。隨著裝甲車的前進,好像是在犁田似的,鐵梨在快速的翻滾著,把整個地面的土地都鬆了一遍。通過翻滾,觸碰引爆埋在地裡的地雷。

    掃雷車的前方在鐵梨的翻滾下,不斷有地雷被引爆。鐵梨翻滾時,上面的鋸齒十分密集,除非是很小很小的地雷,不然絕對會被找出來。

    當掃雷車完整通過蘇聯人佈置的雷區時,時間只過去了不到二十分鐘,這還是蘇聯人把雷區佈置得比較長的原因。隨後坦克集群沿著掃雷車清掃出來的安全通道,快速通過蘇聯人佈置的地雷區。(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