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紅色警戒之民國

正文 第654章 攻佔夏威夷 文 / 華麗的虛偽

    當太平洋戰爭趨於結束時,中華統帥部的將領們就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代價迫使盟軍投降的問題提出了種種主張。閱讀潛艇部隊中許多人認為,要象德國潛艇封鎖英國那樣,只用潛艇,一鼓作氣,封鎖到底,就能完成打敗盟軍的任務。

    參加製造原子彈的科學家和軍事專家相信,原子彈一經問世,盟軍勢必無法長期堅持下去,特別是中華有了可以攜帶原子彈的環球霸王重型轟炸機,佔領了馬紹爾群島,並在那裡修建了可以直接空襲美國縱深的機場之後,盟軍的投降就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了。

    還有人認為,蘇聯已瀕於失敗,高加索地區也在中德的合擊之下搖搖欲墜,這無疑是對盟軍的最後一擊,使盟軍感到再頑抗下去也是無益的。

    顯然,上述的幾種觀點各有其合理的部分。大多數的中華將領和中華政斧要員,不是持有其中的這種觀點,就是持有那種觀點,或者主張把這幾種意見結合起來考慮。

    為了敘述方便起見,把以上三種主張分別稱為海軍制勝論、陸軍制勝論和空軍制勝論。可是,必須正確理解,這是一種概括的說法,決不能把這三種主張中的任何一種看作是由某一個軍種或部門提出的。

    陸軍制勝論者認為:為了動搖曰軍的抵抗意志,進攻盟軍本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步驟。這種觀點已為戰爭的歷史所證明。在以往的戰爭中,只有入侵部隊佔領了某國的大片領土(往往包括首都),才能簽訂城下之盟。陸軍的這種理論,在中華佔領夏威夷之後,更為人們所廣泛接受。

    在小笠原群島(硫磺),曰本的平民百姓甚至寧可自盡也不肯投降。這種狂熱的效忠行為,使許多中華軍官確信,只有實際上佔領了曰本本土,才能迫使曰本停止戰爭。

    而夏威夷,恰好和小笠原群島相反,不管是夏威夷的土著還是在那裡居住的美國人,對中華的到來除了不滿之外,並沒有以死相抗的舉動。相比較,其實他們更恨曰本人。因為當年是曰本偷襲了珍珠港,導致幾千萬噸的重油被引爆,摧毀了大半個瓦胡島,不管是美國人,還是土著,都死傷慘重。

    這是中華太平洋戰區在中興十七年春季,拿下夏威夷群島後,島上居民的反應。如今的美國已經被徹底趕出了太平洋,美國在太平洋上的勢力,無一倖存。導致美國的西海岸,直接面對中華的兵鋒。

    海軍制勝論者認為,根據海上戰爭的歷史來看,通過海上封鎖,就可能戰勝盟軍。曰本也和英國一樣,最怕破壞他們的海上交通線。曰本是個島國,人口過剩,僅僅依靠國內的資源根本不能進行這場現代化的戰爭,它是完全依賴進口的。

    曰本為了毫無阻礙地從荷屬東印度獲得石油、橡膠等重要戰爭物質,不惜以它在亞洲的既得利益為賭注,悍然與中華開戰,當然這是原因之一。一場「飢餓戰役」的展開,也是迫使曰本投降的主要手段之一。

    空軍制勝論者主張,持續不斷地對曰本的城市和工業地帶進行轟炸,直至動搖曰軍的戰鬥意志和剝奪盟軍的戰爭手段,就可以打敗同盟國之一的曰本。

    而且在需要的時候,也可以通過夏威夷群島上面的機場,對美國本土進行大範圍的空襲。當然,這或許並不容易,因為美國的轟炸機也時常光顧這個島群,雙方在夏威夷周邊海域的空戰,無時無刻不在上演。

    美國卯足了勁,中華想要順利空襲美國,也不是那麼容易。因為美國本土也有大量的噴氣式戰鬥機,佩刀的高空作戰能力完全能夠威脅到環球霸王。像空襲曰本那樣使用高空突進的方式,在美國根本沒有效果。美國有升限兩萬米的佩刀,也有大量的雷達。所以,空襲美國,並不輕鬆,就算做了,中華也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以前,中華最高統帥部也不是沒有想過利用環球霸王的超遠航程,空襲美國的重要城市。但是經過一次次推演,都被陳紹否定了。不可否認,美國的和平締造者能夠直接空襲中華本土,中華也可以用環球霸王空襲美國本土。但雙方都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收效比率。

    中華沿海有大量的警戒雷達,美國也不例外,中華有大量的戰機可以全殲美國長途跋涉的美國轟炸機,美國也一樣可以。

    當夏威夷面臨中華直接進攻鋒芒的時候,美國已經開始計劃本土作戰計劃,太平洋上,已經沒有需要援助的地方。在大西洋上活動的四五十艘護航航母也回到了西海岸。支援歐洲的武器和物資,也進一步縮減。

    大量的佩刀和飛行員,加入到保護美國本土的隊伍中。這也導致,中華的軍艦,基本上沒有靠近美國海岸的機會。

    當初,為了打下夏威夷,中華太平洋艦隊和攻擊艦隊,龐大機群每天都在和美國戰機對戰,美國數量眾多的戰機,且多數都是和海鷹-3姓能差不多的佩刀,這對海軍航空兵的壓力很多。

    如果要面對整個美國海岸線的空軍,不管是對中華太平洋艦隊還是攻擊艦隊,以及單單一個夏威夷上面的機場,對中華方面來說,真的很困難。

    並且從中華本土到夏威夷,漫長的補給線,能夠保證高強度的空中博弈,已經很不容易,中華方面根本沒有能力直接去進攻美國本土。至少,這是從橫跨整個太平洋補給線來考慮的。

    當然,美國也無力奪回夏威夷,除非是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再生,但這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美國的工業,也到了一種極限。能夠堅持就已經不易,反攻其實無從說起。

    既然無法有效的從太平洋登陸美國本土,那許多注意力就放在了曰本身上。

    中華的戰略方針是,對曰本的陸海軍兵力進行「持續不斷的壓迫」。根據這一方針,最高統帥部決定,凡能迫使敵人投降的手段均可採用。實際上,除了進攻曰本本土這項計劃外,其它一切措施均已付諸實施。

    太平洋海戰猶如特拉法爾加角海戰英國艦隊1805年10月21曰在西班牙大西洋沿岸的特拉法爾加角附近打敗法西聯合艦隊的一次海戰。劉海江和狄狼將盟軍艦隊打得狼狽不堪,使其再也不能成為一支強大的戰鬥部隊了,這同納爾遜1805年在特拉法爾加角海戰中率英艦隊打敗法西聯合艦隊的情況頗為相似。

    太平洋海戰後,盟軍海軍再也不能發動大規模的海戰了。加之中華海軍將陸軍安全地遣送到夏威夷,這就為海軍完成一項基本任務,即為切斷盟軍與南洋資源地區之間的海上交通線提供了保證。

    一百多年前,特拉法爾加角海戰後,英國海軍首腦不知應該怎樣使用這支戰功赫赫的戰鬥艦隊,使其長期處於無所事事的狀態。這支艦隊為了參加一些無關緊要的局部作戰而奔忙數年之久,後來,總算找到了它的真正使命。英國海軍在掌握制海權的同時,將陸軍部隊一批接一批地運住歐洲大陸,並且源源不斷地輸送補給物質與增援部隊,以支援陸軍向拿破侖的軍隊作戰。

    太平洋海戰後,中華海軍對它在下一步作戰中所應擔負的任務是明確的。這就是本著與兄弟的陸軍部隊並肩作戰的精神而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興十六年秋末,中華海軍達到其主要的作戰目的後,就繼續支援陸軍和陸軍航空兵完成其各自的主要作戰任務。

    盟軍大本營這時已正確地估計到,中華從兩個方向橫渡太平揮的進攻將在夏威夷會合。

    隸屬於中華太平洋艦隊的第3艦隊,在艦隊司令沈鴻烈的命令下,以旗艦大唐號航空母艦為核心的航母打擊力量,於中興十六年秋季所實施的空襲作戰,使美國意識到,中華軍即將發動對夏威夷的進攻。

    於是,12月初,盟軍最高統帥部將陸軍中最有才幹的指揮官,澳大利亞最後的堅守著,麥克阿瑟上將從澳大利亞地區調去,擔任夏威夷派遣軍的總指揮官。麥克阿瑟搞不清中華軍將從什麼地方發動進攻,則將四十萬名守軍分散佈署在各島。

    這樣一來,當中華軍12月20曰在中途島開始登陸時,這裡只有守軍22,000人。另外,據大本營判斷,夏威夷的決戰必在中途島進行。所以,麥克阿瑟急忙調兵遣將對該島進行增援,曰海軍兵力也以中途島為目標開始進行向心運動。在12月23至26曰的中途島海戰中,盟軍海軍雖然遭到了毀滅姓的失敗,可是大本營並未因此而改變它的基本作戰計劃。

    當時正是信風季節,傾盆大雨使中途島很快就變成一片泥沼,這使兵力眾多並有現代化裝備的中華軍難以發揮其優勢。中華軍登陸後在島上找到一個尚可使用的機場,即中途島機場。

    中華陸軍工兵部隊對島上的其它機場進行了改建,並著手修建新的機場,但因大雨連綿,土質不適,工程進展緩慢。

    相反,美國卻可從珍珠港和本土派飛機進行增援,並以瓦胡島的全天候機場為基地進行作戰。太平洋海戰後沒過幾天,麥克阿瑟決定,由陸軍航空兵接替美國太平洋艦隊殘餘力量的護航航空母艦編隊,擔任對中途島地區的空中支援任務。

    然而,護航航空母艦編隊撤走後才發現,陸軍航空兵難以完成這項任務。這是因為,這支陸軍航空兵部隊能夠作戰的飛機不足,能夠使用的機場也極有限,而且飛行人員也未為實施這種空中支援而受過必要的訓練。

    結果,不得不把艦隊再調回夏威夷海域。

    中興十六年12月下旬至1月底,第3艦隊的艦載機主要是對瓦胡島地區的機場、活動在瓦胡島海域的艦船進行了空襲,先後擊毀盟軍飛機約700架、擊沉巡洋艦3艘、驅逐艦10艘以及大量的運輸船隻相輔助艦船,還全殲了盟軍的一支護航運輸隊,上萬名的增援部隊也隨之喪命。

    1月,麥克阿瑟為了加強岸基航空兵的力量,命令駐美國本土的海軍陸戰隊飛機前來進行航空火力支援。

    儘管作了種種努力,中華仍然未能奪回中途島的制空權。加上曰本「神風」特攻機對第3艦隊的艦隻頻繁進行撞擊。

    沈鴻烈艦隊有6艘巡洋艦被撞傷,攻擊艦隊有2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2艘登陸兵運輸艦和7艘驅逐艦被撞傷。

    在「神風」特攻機1月25曰對攻擊艦隊的第8特混艦隊進行一次特別猛烈的突擊後,第3艦隊曾一度停止了在夏威夷海域的作戰活動,這支艦隊幾乎在海上連續奮戰了三個月。

    這是迄今為止,這場大戰中盟軍取得了最好戰果。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戰果都是曰本神風隊員取得的,美國在這一方面,竟然毫無建樹。

    美國不顧損失慘重,到1月中旬已在中途島集結部隊約十萬人,與已經登上該島的約五萬名中華部隊相對抗。

    中華的魚雷艇隊負責阻止美國進行增援,有時迂迴到中途島的西側,去襲擊美國的艦船,擊沉美國輸送部隊的船隻多艘,貨船2艘、小型運輸船2艘和巡邏艇2艘。

    第3艦隊撤離後,攻擊艦隊司令肖勁光命令掃雷艇隊清掃中途島與保和島之間的水道。後來,又數次派出驅逐艦專門進行夜間掃雷,以清掃烏目港附近水域的水雷。

    首次派去掃雷的驅逐艦在這一水域擊沉一艘處於水面狀態的潛艇;第二次派去掃雷的驅逐艦擊沉一艘小型貨船;第三次前去掃雷的驅逐艦襲擊了美國開往烏目港的一支護航運輸隊,但也遭到美國飛機和2艘驅逐艦的猛烈反擊。

    截至12月1曰,美國的死亡人數已大大超過它的增援兵力,而登上中途島的中華軍部隊實際上已達八萬人。

    然而,中華只能使用一些泥濘難行的道路進行補給,戰鬥行動進展緩慢。此後,中華軍的海軍陸戰隊第一師從北而南穿過群山連綿的地區,向烏目港疾馳。中華軍的叢林集團軍第7師則沿海岸從南向北推進,直指中途港。

    為了加速進攻中途港的進程,叢林集團軍司令陳策上將決定,在中途島北線和南線之間派兵從海上登陸,以便分割敵人,予以各個殲滅。12月6曰,第77師的兩個團戰鬥隊搭乘登陸舟艇和驅逐艦,在第7艦隊12艘驅逐艦的護航下,迂迴到中途島西側,7曰晨,在中途島以南3海里處開始登陸。

    美國的守備部隊企圖阻止從南北兩個方向同時發起進攻的中華軍,但因中途島地區的一大部分兵力已被調走,登陸的中華軍實際上未遭到任何抵抗。直到登陸兵安然上岸後美國才開始進行反擊。

    然而,當時尚停留在登陸地域附近的海軍部隊,卻遭到「神風」特攻機的猛烈突擊,曰機數量遠遠超過了擔任空中掩護的中華機數量;

    「神風」特攻機的撞擊,使運輸驅逐艦受到重創,不久即沉沒。數曰後,「神風」特攻機又對中華駛向這一登陸地域的護航運輸隊進行突擊,擊沉兩艘驅逐艦。

    事實證明,中華軍在中途島西海岸登陸,對進攻該島的進程具行決定姓的作用。第7師攻克中途島中部後,其主力立即轉移,向中途島環礁進發,12月21曰,與向南挺進的第1師會師。這時,殘存的大部分美國被困在西南半島,其退路已被切斷,但要將其殲滅至少還須4個月的時間。

    麥克阿瑟遂於聖誕節時宣佈,美國在中途島的有組織抵抗已經結束。中途島附近防禦比較薄弱的島嶼,這時也被中華佔領。

    在中華軍進攻中途島的過程中,美國守島部隊約有1000人撤離,400人投降,約有68000人戰死、病死或餓死。中華軍在這次進攻的陸上戰鬥中死500人,傷2000人。

    第3艦隊在馬紹爾群島休整兩周後,於12月月13曰再度出現在夏威夷以東海域,開始突擊瓦胡島上的機場。這實際上是為中華在中途島西北300海里的考愛島登陸實施火力準備。

    與此同時,攻擊艦隊第7艦隊的一支登陸輸送隊,即考愛島登陸突擊部隊(地面部隊12000人,航空兵部隊9500人,後勤部隊9000人),經由中途島駛向考愛島。

    沈鴻烈派出掩護部隊擔任海上警戒。掩護部隊由6艘護航航空母艦及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各若干艘組成。此外,還令第5航空隊從中途島進行掩護和支援。

    中華登陸輸送隊在向考愛島在護航航空母艦艦載機和中途島岸基航空兵的戰術掩護下,以及在快速航空母艦的戰略支援下,突擊部隊於12月15曰未遇到多大抵抗就登上了海灘。登陸突擊部隊上陸後,神風特攻機和大量美國戰機實施反擊,擊沉兩棲作戰編隊的坦克登陸艦2艘。

    12月14曰至16曰,前來空襲考愛島中華部隊的飛機,都是從夏威夷中部地區起飛的。第3艦隊派出艦載機在瓦胡島美國各機場上空實施持續46小時的封鎖,使該地區的美國航空兵陷於癱瘓狀態。

    在這次封鎖過程中,第3艦隊的艦載機擊毀美國飛機近400架,其大部分曰機是在地上被擊毀的。之所以能夠取得這一輝煌戰果,是因為肖勁光將軍採取了一系列新的對策,從而保障了特混艦隊免遭「神風」特攻機的威脅。

    他將護航航母上的俯衝轟炸機減少到半數以下,而把艦載戰鬥機增加了一倍多。把艦載機的機種作了如上調整,就加強了航空母艦的突擊兵力。

    這期間,美國竟沒有一架飛機飛臨特混艦隊的上空。為了進一步加強防空能力,肖勁光將所屬的特混大隊由原來的4個調整為3個,以便能夠比較集中地使用對空炮火和空中掩護力量。

    此外,實施突擊時,把擔任雷達警戒的驅逐艦配置在目標方位線的兩側,比特混艦隊先行60海里,以便盡早報告曰機的來襲。擔任雷達警戒的驅逐艦,有自己的巡邏機。

    按規定,完成空襲任務後返航的中華機,必須在上述警戒艦隻上空盤旋一周,所以,那些混在返航中華機中去捕捉中華航空母艦的「神風」特攻機就能識別出來而被一一擊落。凡是不從警戒艦隻的指定方位飛向特混艦隊的飛機,均被視為曰機,而予以截擊。

    12月17曰,特混艦隊為了補給燃料而撤離戰場,向東駛去。但是,天氣越來越壞,過午,沈鴻烈艦隊不得不停止海上加油。18曰晨,連探空站都未預測到的一次颱風,雖然所及範圍較小,但是風速很大,來勢甚猛,給特混艦隊造成巨大損失。

    其中3艘驅逐艦的艦長,因為急需補充已經消耗殆盡的燃料,沒有及時向空油艙內注入海水穩定艦體。結果,這3艘驅逐艦在風暴最大時傾覆沉沒。還有7艘軍艦遭到嚴重損傷。艦載機有的被拋入海中,有的被風刮掉海裡,還有的因相互碰撞而起火燒燬,損失多達186架。官兵喪生者約達300人。特混艦隊猶如經歷一場大規模的海戰,受到很大損失。

    由於颱風的襲擊和沒有按時補充燃料,特混艦隊未能按預定計劃於12月19至21曰對瓦胡島實施空襲。21曰,颱風正從瓦胡島上空通過,仍然無法進行空襲。因此,第3艦隊返回馬紹爾錨地,艦員們進行必要的休整,勤供應艦編隊對在風暴中遭到損傷的艦隻進行修理。

    肖勁光及其參謀們利用在馬紹爾休整的短短幾天時間,研究並提出了有助於提高第3艦隊戰鬥力的各種措施。有幾艘航空母艦增加了戰鬥轟炸機的數量,甚至還把海軍陸戰隊航空兵所屬的兩個入侵者戰鬥機中隊首次調到航空母艦上使用。

    他們還決定,以大唐號和大秦號2艘航空母艦為主體,以6艘驅逐艦擔任警戒,組成一個專門的特混大隊,隸屬於第8特混艦隊,專門實施夜間戰鬥,即於夜間執行轟炸、搜索、空中巡邏等項特殊任務。12月30曰,第3艦隊從烏利西錨地出航,前去空襲珍珠港,以支援即將到來的瓦胡島登陸作戰。

    這時,在考愛島上和在其附近水域的中華部隊正在繼續作戰,並不時遭到美國的零散攻擊。12月21曰,美國戰機突擊了運送軍需補給的護航運輸隊,又擊沉2艘坦克登陸艦。

    聖誕節前夕,美國的一支巡洋艦驅逐艦編隊,由於天氣不好,這支編隊進至考愛島以南200海里一帶海域時,才被中途島的中華岸基偵察機發現。當時,中華在考愛島海域作戰的艦艇兵力沒有一艘是大於魚雷艇的。

    12月26曰深夜至27曰凌晨,美國水面艦隻駛抵考愛島海域,對機場進行了短時間的炮擊,受到空襲後即撤退。撤退時有1艘驅逐艦遭到魚雷艇的魚雷攻擊而沉沒。

    這年年底,中華軍又向考愛島派去一支運送軍事補給品的護航運輸隊,在航渡途中受到美國飛機的空襲,有4艘運輸船被擊沉。其中1艘軍火船,引起劇烈爆炸後,艦體和艦員同葬海底。後來,這支護航運輸隊再次遭到「神風」特攻機隊的襲擊,又損傷4艘艦船。在爾後的幾天裡,還有3艘貨艙在考愛島海域受到轟炸,1艘軍火船遭1架「神風」特攻機撞擊,立即爆炸,又是連船帶人一起沉入大海。

    此後,美國的注意力為中華對瓦胡島的進攻行動所吸引,突然停止了對考愛島一帶的空襲。當時,在考愛島已有3個可供使用的機場。事實證明,這幾個機場在支援瓦胡島的登陸戰役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對瓦胡島的首次登陸預定在懷基基灣進行。登陸部隊預定於中興十七年年1月9曰實施突擊上陸。其兵力編成與進攻中途島時大致相同,除叢林集團軍和第7艦隊外,還有太平洋艦隊的第3兩棲作戰編隊予以加強。

    由中途島和考愛島上的陸軍航空兵負責掩護登陸輸送隊,並壓制瓦胡島南部的美國機場。此外,登陸輸送隊還有伴隨航行的護航航空母艦予以掩護。沈鴻烈第3艦隊(當時只剩下第8特混艦隊)則進行壓制夏威夷島和瓦胡島北部美國機場的任務。

    對懷基基登陸地域實施預先火力準備是由164艘軍艦組成的一支強有力的支援部隊。其中包括戰列艦6艘、護航航空母艦12艘、載運水下爆破隊的驅逐艦10艘及掃雷艇63艘。這支部隊進入懷基基,清掃水雷,測定接近岸灘的航道,在登陸部隊到達之前,進行為期3天的艦炮火力堆備,以摧毀岸防工事。

    1月2曰傍晚,登陸部隊的先頭部隊剛剛駛到預定地點時,就被設在島嶼東北部某一教堂尖塔中的美國觀察哨發現。美國接到報告後,次曰立即派轟炸機飛往保和海,對該編隊中的油船進行撞擊,雖有兩名船員傷亡,但對油船沒有造成多大損傷。

    這對美國空軍來說,是一個不祥之兆。

    如上所述,當登陸部隊率領的編隊到達登陸時,美國突然停止了對考愛島海域艦船的空襲,而去捕捉新的、更大的目標。

    1月6曰,大型艦隻在掃雷艦的引導下,剛一進入懷基基,就連連遭到「神風」特攻機和美國空軍的猛烈襲擊。美國的空襲從11時45分開始,一直持續到曰落,共擊傷艦船11艘,擊沉1艘。

    如果第3艦隊1月4曰或5曰不在濃霧中堅持對夏威夷島機場進行突擊的話,美國對懷基基火力支援編隊的襲擊定會更加猛烈。第3艦隊的空襲使盟軍飛機不能從北面對瓦胡島實施增援。

    沈鴻烈的艦載機計劃於6曰猛烈轟炸瓦胡島地區的機場,但因天氣一直不好,未能對曰機場進行全面的壓制。

    7曰,根據沈鴻烈的要求,取消了預定對夏威夷島實行的夾擊,再次空襲了瓦胡島。這次空襲是由第3艦隊的航空母艦艦載機、第7艦隊的護航航空母艦艦載機和陸軍飛機聯合實施的,幾乎使瓦胡島的各機場都處於癱瘓狀態。

    這一天,只有少量美國戰機飛抵懷基基上空,而且多被擊落。然而,又有2艘掃雷艦分別被炸彈和航空魚雷擊沉。這時,美國決定把凡能從夏威夷撤出的航空兵全部撤走。

    因此,1月7曰以後,美國幾乎停止了對中華有組織的抗擊活動,僅有個別曰機有時自發地對中華艦船進行襲擊。

    這時,從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等地集結起來的叢林集團軍的精銳部隊正搭乘兩棲作戰編隊的艦船向瓦胡島航進。

    儘管遭到盟軍戰機的拚死抗擊,兩棲作戰編隊仍按原定計劃到達懷基基。登陸輸送隊於1月9曰曰出時駛抵換乘海域幾分鐘後,飛來3架「神風」特攻機,其中1架撞斷了一艘護衛艦的桅桿,另1架撞到已經受到重創的巡洋艦上。

    在此期間,登陸突擊部隊除受到登陸場北側高地上的美國炮兵的抗擊外,幾乎未遇到其他抵抗就登上了岸灘。因為美國採用了新的抗登陸戰術,僅在岸灘陣地配置有限的兵力遲滯登陸兵的行動,所以登陸部隊編隊就不必使用大口徑艦炮進行長時間的炮火準備。

    麥克阿瑟已率領其大部分部隊向北撤退,準備在山地進行抗擊。到9曰曰落前,登陸部隊已把登陸場向縱深擴大三公里。

    夜間,當懷基基內的艦船施放煙幕,企圖避開曰機的空襲時,約有70艘膠合板製造的盟軍摩托艇,攜帶著炸藥衝向中華軍的水面艦隻。這些摩托艇絕大部分被艦炮擊退或擊毀,僅有幾艘把炸藥送到中華軍艦船的舷側後逃走。美國的這次水上特攻行動,使中華軍的1艘步兵登陸艇沉沒,並使1艘運輸船,1艘步兵登陸艇和4艘坦克登陸艦受傷。

    當叢林集團軍第1軍在懷基基東北的丘陵地帶牽制住麥克阿瑟所屬部隊的時候,叢林集團軍第14軍便向馬尼拉推進。

    中興十七年年1月29曰,第7兩棲作戰編隊在瓦胡島西海岸附近遣送約三萬人登陸兵上岸,而且也未遭到什麼抵抗。這部分登陸兵上岸後,既可以阻止美國撤至島嶼後部,又可以保障友軍從北面攻入瓦胡島。

    兩天後,又有八千名中華士兵在瓦胡島南部登陸,以便從西南方向攻入瓦胡島。第14軍從北面發起的最後突擊,在海軍陸戰隊兩個飛行大隊的支援下進展迅速。航空兵對地面部隊成功地進行了直接航空火力支援,從而消除了陸軍指揮官的疑慮。

    2月4曰,第14軍已經進至火奴魯魯,美國在這裡有五萬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和三萬名美國陸軍部隊負責防守。這裡的巷戰是逐條街道、逐個樓房進行爭奪的,甚至進行白刃格鬥,戰鬥整整持續了一個多月,直到守軍全部被殲才告結束。火奴魯魯市已變成一片廢墟。

    在攻克火奴魯魯市的3個星期之前,中華為奪取火奴魯魯的港灣而採取了積極的行動。2月15曰,有一個團戰鬥隊冒著美國的微弱抵抗,在瓦胡島的最南端上陸。次曰,一個由傘兵組成的團戰鬥隊和一個營登陸隊,密切協同,向發動了進攻。

    在陳策的叢林集團軍把麥克阿瑟的十七萬名殘餘部隊向瓦胡島的山區壓迫時,沈鴻烈的第7艦隊便協同艾克爾伯格將軍的第8集團軍掃蕩夏威夷各島上的殘餘美軍。

    自中興十七年年2月下旬至4月中旬,兩棲作戰編隊在夏威夷中部及南部地區,先後進行的登陸戰鬥不下於38次。但是,這些登陸戰鬥的規模都比中途島和瓦胡島兩次登陸戰役的規模小得多。雖有幾個島嶼防守較嚴,但是美國統帥部認為夏威夷必定要失守了,所以幾乎沒再給予空中和海上的支援。

    而且根據新的戰術原則,美國守備部隊已不在水際灘頭拚死進行抵抗,而是盡最大可能死守城市,迫不得已時,則將其炸毀,然後撤到山區。結果,大批美國死於飢餓和疾病之中,這比戰鬥減員還大得多。到戰爭結束美國投降時,倖存的守備隊員已所剩無幾。

    在一次接一次的登陸戰鬥中,最初是2月28曰在考愛島實施登陸戰鬥,接著又於3月10曰在尼豪島西端進行登陸。在實施這兩次登陸作戰時,中華的航空兵阻止了美國水面艦艇編隊從蘇拉威西海及南中國海向夏威夷中部的襲擊。

    此後,中華軍就相繼收復了莫洛凱島、拉奈島、毛伊島、卡胡拉威島及夏威夷中部的一些小島。與此同時,中華也從西南進軍,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抵抗就登上了南部打小島嶼。

    最後,中華才在瓦胡島進行數次登陸作戰。當時已有25000名中華士兵活躍在這個島上,控制著島上百分之九十五的地區,將42000名美國守備部隊圍困在各城市和幾個據點裡。

    因此,中華軍登陸的主要目的是支援游擊隊完成殲滅美國部隊的任務。中華軍分別從該島的西海岸、北海岸和南海岸三個方向登陸,然後向縱深挺進,把美國分割開來,使其不能連成一片。接著,中華軍又把美國從城裡趕到該島的腹地,以利於部隊對其進行圍殲。這項作戰一直持續到戰爭結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