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闖明

大道小說網 第九十三章 陞官封爵 文 / 俠雨

    ***************************

    「難道?打勝了?」

    御書房裡的消息很快向外傳開,不多時整個京城都得知了這一消息。(。)雖說不知道具體情況,但是皇上喜不自禁的態度已經表明了一切。

    「援軍到了?是洪承疇還是孫傳庭?」

    京城裡一處奢華的府邸中,吏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仍掌兵部事的楊嗣昌正與數十名大臣『商議國事』。

    這些人都是為他楊嗣昌馬首是瞻的手下,這些年也替楊嗣昌解決了不少的問題。這一次韃子圍困京師,楊嗣昌愁白了頭髮也不得解決。但沒想到剛從宮裡出來,居然宮中就傳來這麼大的事情。

    「應該不是吧?臣下剛才派人去城門前查探過,韃子依舊圍困在城外不走。放眼望去,方圓百里可沒有援軍的影子。若是洪、孫二人真的前來救援皇上,他們不可能也不敢遠遠躲著不動才是。」

    「可皇上話裡那意思……楊閣部,可否知道具體情況?」說完這話,所有人的視線全部集中在楊嗣昌身上。

    「老夫已派人去查,想來很快就會有消息傳過來。」慢悠悠撫摸著長鬚,楊嗣昌坐的極穩。

    雖說前些日子因為韃子圍城而使得整個京師躁動不安,但楊嗣昌始終是那最為鎮定的一個。作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明實際上的宰相。楊嗣昌的本事不容置疑。哪怕楊嗣昌在性格和為人上有許多不好的一面。但楊嗣昌在政治上卻無可挑剔。區區韃虜,楊嗣昌並不放在眼睛裡。

    楊嗣昌為一己之私陷害忠良為人不齒,歷史上大明滅亡他功不可沒。但不管怎麼說,現在的楊嗣昌還是大明除崇禎外最有權勢的人。

    楊嗣昌權傾朝野,朝廷官員大半都是他的臣下。特別是當溫體仁下台之後,楊嗣昌再無政敵。楊嗣昌說要幹什麼,朝廷上下基本不會有人敢反對。這樣固然能使政見得以快速實施,卻也將國家的命運交到一個人的手中。

    以大明如今官員的『能耐』,大明如何重振?

    就在眾大臣焦急等待的時候,外面楊嗣昌的老管家敲了敲門:「閣部!外面有太監傳旨。說皇上命眾大臣即刻前往乾清宮議事。」

    「乾清宮?」

    聽到這地點,楊嗣昌皺了皺眉頭。自從韃子圍困京師一來,崇禎皇帝已經很久沒有上朝了。就算是有事,一般也是在內閣或者英武殿議事。這次到底出了什麼事。竟然值得皇帝命百官上朝。

    頓了頓,楊嗣昌繼續問道:「知道是出了什麼事麼?宮裡有沒有消息傳來。(本章節由網友上傳)」

    門外,老管家繼續道:「這個……只知道是好事,據說是哪裡打了勝仗。聽說皇上十分高興,欲在太和殿進香祭祖。」

    「進香祭祖?哼!韃子在圍困京師,皇上怎麼會做出如此荒唐的舉動。」站起來狠狠一甩衣袖,楊嗣昌滿臉不屑道:「難道又是哪裡剿滅了些反賊?還是說抓到了李自成?何須如此大驚小怪,老臣一定要好好勸勸皇上才行。」

    「就是!就是!閣部可要好好勸勸皇上,大明可不能沒有閣部為皇上分憂啊!」幾個大臣拍著楊嗣昌的馬屁,一行人趕忙走向了宮門。

    不多時。楊嗣昌『率眾』來到了乾清宮。

    宮門外,百餘名五品以上的大臣正在焦急的等待著。他們三三兩兩湊在一起竊竊私語,又或者數十人湊成一個大團;不時也就官員互相奉承或者諷刺,朝廷中的各個派系從這宮門前的情形就能看的一清二楚。

    而楊嗣昌一來,所有大臣都停止了交談。一齊走到楊嗣昌面前,各種恭維聲絡繹不絕。

    楊嗣昌在朝廷裡的權勢,從此可見一斑。

    寒暄著,沒有一個大臣知道具體發生了什麼。只知道外面來了戰報,只知道似乎哪裡打了勝仗。總之眾大臣只知道一件事……這次來是好事。

    「皇上駕到!百官上朝!」

    隨著太監尖銳的嗓音,百官排成排慢慢走近了乾清宮裡。

    等百官依序站好後。崇禎很快從側門走上了金鑾寶座。一身明黃團龍服,頭戴冕冠,崇禎皇帝看起來十分精神,笑意盎然。在崇禎身後,王承恩手持拂塵面無表情侍奉崇禎坐上龍椅。

    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的祝福聲中。崇禎笑道:「眾卿平身!大明自太祖皇帝滅元稱帝一來,如今已經有兩百六十八個年頭。兩百多年來。大明風調雨順妥泰民安!雖有蘚芥之疾卻也無法撼動大明之國運。朕自登基以來,夙興夜寐,不敢稍有懈怠。然……這次召眾卿前來,是有一件大喜事要告訴眾卿。」

    眾大臣豎著耳朵傾聽著崇禎的抱怨,這一幕已經發生過無數次,所有人都不以為意。但是當崇禎說到最後一句話的時候,眾人卻是一愣。

    「大喜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值得皇上如此?」楊嗣昌在心裡暗想著,眉頭皺了起來。他在宮中有無數的眼線,但是這一次卻沒有絲毫消息傳過來。到底是怎麼了?與我有關係麼?

    「啊!不好!」楊嗣昌猛然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他乃是兵部尚書,戰報一類的事情必經他手。但是這一次皇帝竟然比他先得到外面而來的戰報,這說明了什麼?堂堂兵部尚書,竟然到了上朝都還不知道自家兵部到底給皇上帶來了什麼消息!這……這怎麼可能!楊嗣昌臉色變了。

    崇禎咳嗽一聲後,王承恩緩緩走到了台前。拂塵一揮。王承恩大聲道:「昨日皇上得戰報。五省總督盧象升傳來百里加急為皇上解憂。盧大人自出京以來一直盡心竭力,以五千兵馬硬是抵撼建虜數萬大軍的侵襲,將建虜擋在了順天以西。哪怕是兵衰馬疲,糧草不濟……」

    王承恩絮絮叨叨的說著,楊嗣昌的臉色卻是越來越差。雖說王承恩還沒說到重點,但已經夠讓楊嗣昌又驚又怒了。兵衰馬疲糧草不濟,這是誰造成的?朝廷裡誰都知道盧象升被楊嗣昌害的有多慘,就算是崇禎皇帝也是心裡有數。但如今盧象升看樣子要得勢,那他楊嗣昌……

    楊嗣昌的臉色崇禎看在眼睛裡,他的嘴角溢出一絲冷笑。而另一邊。王承恩的講述還沒有結束。

    「前些日,皇上親任一小將許安為游擊將軍!許將軍忠君為國未讓皇上失望!此次建虜偷襲北直隸,許將軍拚死阻敵,以一偏師消滅建虜約千人軍馬。實在是數年以來最為難得的一場大勝!」

    「什麼?真的假的?」聽到這裡,眾臣驚動了。這個叫什麼許安的,竟然能用五百人消滅一千韃子?天哪!韃子那麼厲害連京師都敢圍住,想不到我大明竟然有能人能夠輕易解決他們。

    這人該有多厲害!難道是岳武穆再世?

    面帶微笑,王承恩不理會朝下的喧嘩:「不僅如此,為報皇恩,許將軍僅帶五百兵丁既敢為皇上收復保定!堂堂建虜酋首多爾袞,竟是接連三次被許將軍所敗。人滾馬翻丟盔棄甲,許將軍讓多爾袞知道了我們大明王師的厲害。經過苦戰,保定被許將軍收復!多爾袞割須棄袍。口吐鮮血落荒而逃!」

    「好!」聽到這裡,一名武將低聲喝了起來。

    龍椅上,崇禎笑著彷彿身臨其境。如此大勝,百年來何曾有過?這說明什麼,說明自己這個皇帝龍運昌盛啊!

    「最後一戰!多爾袞以萬餘大軍包圍竟有五百人守城的保定,結果卻是被許將軍再度大敗!許將軍身先士卒平拚死殺敵,大戰下來共斬殺建虜兩千餘,俘虜八百餘;敵酋多爾袞再度吐血而逃,連退兩百餘里。經此一戰,建虜將再不敢與我大明王師相較!此等大勝。實是大明百年來之罕有!實是皇上天威所佑,大明之福!有此等良將,建虜從此如何還敢猖獗……」

    「什麼?」

    「用五百人就殺了兩千韃子,還俘虜了八百?」

    「太厲害了!」

    「難道這是真的?皇上萬歲!」

    「此乃大明之福啊!」

    所有的大臣喧嘩著,一時間外面包圍京師的韃子被大臣們拋在了腦後。大明有許安這樣的良將。韃子何懼之有?

    「哈哈!我大明有此良將,從此建虜怎是我大明的對手!」哈哈大笑著。崇禎站了起來:「此等大功,如何能不賞?大伴,宣讀朕的旨意!」

    「遵旨!」

    躬身從崇禎手裡接過聖旨,王承恩眼睛裡閃過一絲的羨慕:「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原游擊將軍許安,年輕有為,堪為棟樑。自奉命平定建虜以來,許安……此等棟樑,實是大明之福。特此頒旨,封游擊將軍許安為兵部侍郎,暫領保定軍務。另加封三等平虜伯!俸八百石……」

    「什麼?兵部侍郎?」

    「平虜伯?」

    「皇上,不可啊!」

    「封爵大事,怎可如此草莽!還皇上收回賞賜!」

    「是啊!這怎麼行?」

    聽到這裡,眾臣凌亂了。竟然……竟然連升數級直接當了兵部侍郎?好吧!就算現在兵部右侍郎的位置空著,許安有功升上來也就罷了。但是封爵?不但陞官而且還封爵?三等平虜伯,這是何等的榮耀!怎麼可以就這麼簡單封給一個不知道從哪兒蹦出來的泥小子!官員們如何肯幹!

    吃驚許安能打敗韃子是一回事,但是誰告訴你說有功就一定要賞了?賞個幾百兩銀子封個小官也就罷了,怎麼能封爵?

    老子在朝廷裡混了這麼多年也沒撈到一個爵位,憑什麼封給一個不知道從哪來的傢伙!

    一齊跪下,一眾官員連連磕頭要求崇禎收回封賞。

    「哼!」

    看著這一幕,崇禎不爽了。忽然瞄到最前方跪著的楊嗣昌,崇禎冷聲道:「楊大人,你覺得如何?」

    vid/(看闖明最新更新章節,請,或直接輸入。)

    (看精品小說請上,地址為http://……)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