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風起長安 第170章 :俠之大者 文 / 夢與君同VS諸葛
文字首發都說西涼士卒作戰勇猛、悍不畏死,可是誰又知道,為了這所謂的作戰勇猛、悍不畏死,董卓又付出了怎樣的待價,每一年,董卓都要在其中投入巨額的金銀錢帛,只是單單這樣,卻還仍舊不夠,每戰之後,董卓只能放縱士卒燒殺劫掠,可以說,董卓的名聲之所以敗壞如此,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這種情況造成的,
論凝聚度,除了隸屬於董卓親屬的飛熊軍外,根本就再沒有一支隊伍能夠讓董卓放心無憂,也是這樣,董卓在將手中的實力有了大致的瞭解後,便堅持重新訓練出了三衛士卒,一方面是為了今後,可另外一方面,又何嘗不是被手中無可用之人給逼迫的,
不過,後來的發展,卻明顯超出了他對局勢的預料,在大軍快速擴張的時候,他的威望也在一系列的動作中逐步攀升,並依靠自己震懾三軍,今時今地,雖然說在凝聚度方面已經完全不用董卓憂心,可是誰會嫌麾下士卒的忠心度高呢,
心思胡亂的想著,很快董卓就被李儒接下來的話吸引住了,
「如今主公治下總計有士卒六十八萬,按照主公吩咐,其中約十五萬人的年紀老邁者,已被遣送至二隊,作為各個城池的守衛士卒而存在,平均下來,各地的守卒幾本都在一千五百到三千之間,至於說其中體弱多病者,也已被盡皆登記造冊,只需主公點頭,這之中的五萬餘人隨時可以裁撤掉,」李儒的聲音不大,然而說出來的話卻讓眾人悚然而驚,
五萬人,不過是在什麼地方,都算是一支不小的隊伍,可是如今,在董卓面前,五萬人的隊伍,竟然只是能夠被他給說捨棄就捨棄掉的存在,只是想想,都讓人覺得頭皮發麻,
征戰沙場,老幼在任何一個人眼中都不是什麼問題,可是這對於一個從後世而來的人,就是一個很難能夠讓他度過的坎,是以在最初的整頓過程中,年邁者是第一個被他剔除出隊伍的,
「百姓呢,」點點頭,董卓沒有接著問下去,而是直接轉移了話題,問起了他所關心的另外一件事情,
「主公的計策果然絕妙,」這一次,李儒還沒來得及說話,鍾繇已經起身出聲讚道:「在雍涼之地原本居住的百姓之中,農村合作社的出現,最受他們歡迎,」
對董卓,在有些事情上,鍾繇已經算是徹底折服了,唯一對其還有些詬病的,就是當初他在洛陽時被董卓麾下士卒用刀架著強逼效力之事了,
與後世不同,農村合作社的出現,更多的是董卓為了將百姓用一個個「大村」串聯起來而準備籌建的,按照原本董卓的計劃,合作社的存在由原居住在雍涼之地上的百姓牽頭,將後來遷入數倍於己的百姓集中在一處處早已劃歸好了的地方,組成一個一個的「萬人村」,不僅極大的方便了百姓,也方便了董卓對其進行管理,
雍涼地廣不錯,可是面對著近三百萬人的遷徙,一時間也是難以完全承受,之前的糧食危機正恰恰說明其事,百姓散亂,管理本就是不易,分散之後想要統籌或是管理的話,就更是難上加難,而現在,一個合作社的存在,卻讓這一切的問題迎刃而解,唯一需要董卓花費心思的,是這些所謂的萬人村中,對人才的需要與渴求,
作為一個類似於政體機構而存在的組織,合作社更為重要的是對來自不同地方的百姓的一個相溶、整合,半軍事化的籌建與管理中,取而代之的,是整個雍涼之地整體實力的瘋狂飆升,
合作社的作用,不知是鍾繇能夠看得出來,蔡邕、顧雍等人也能夠看得清楚,這次屋中坐著的那些新的面孔,他們之中,基本上都是在合作社任職的,為了此次議事,專門被招來與董卓照面的,
「很好,成效不錯,這段時間,辛苦諸位了,」瞭解完眾人匯報上來的消息,董卓大是滿意的點點頭,對著眾人不吝誇獎道,
「主公英明,全賴主公之功,」幾人相視一眼同時起身拜謝道,
「呵呵,你們之中,有些人我還沒有認識,不過這些卻不是問題,我董卓一向奉行的,是有功必賞,有過必罰,這段時間你們的辛苦我已知道,只是現在前路坎坷,諸位還沒到休息的時候,不知你等,可否有信心與我一道,見證一個奇跡的誕生,」董卓說著說著,聲音忽然變得高了起來,
「願為主公,誓死效力,」轟然應諾聲中,董卓看到了鍾繇,看到了顧雍,也看到了蔡邕,忽然之間,董卓咧嘴哈哈笑了,
沒有人能夠明白,董卓為了得到人才的效力,究竟是在做著怎樣的付出,沒有人能夠明白,董卓為了能夠掙扎著生存下來,一直在怎樣的苛責自己,更沒有人能夠明白,所謂的苦盡甘來,又帶給了他怎樣的衝擊,
大笑之中,董卓眼角不經意間滑過一滴淚珠,是酸楚,苦澀,亦或是喜悅,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董卓喜歡這份情操,卻從來沒有起過這樣的心思,不是說他不想,而是他實在是沒有這份能力,
自他意外來到這個時代後,一雙命運的大手無時無刻不再逼迫著他,他董卓也不過如同那些平常百姓一樣,在生與死的道路上苦痛掙扎,直到現在,看著跪伏在自己面前的數個人才,董卓激動的有些難以自控,
算上李儒、賈詡、郭嘉,董卓麾下的人才也是屈指可數,武將是有不少,可是,如果說要論治理國家,靠著武將卻是不可能實現,可是原本就短缺不已的文人就少之又少了,
不說蔡邕被迫,就算是鍾繇也是給華雄無意間用刀架來的,顧雍則是給蔡邕一封書信招來的,兩人之才雖然不算是小,可也絕非是什麼王佐之才,可是就這麼的兩個人才,董卓為了讓他們歸心,耗費了多少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