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二百零四章:青春作伴好還鄉(三十八) 文 / 我們那時的故事
1996年2月10日風流痞兵。星期六。
明朝時寧遠為邊關重鎮,著名大將袁崇煥曾駐守城中,後率軍入衛京師。崇禎帝十二月初被逮捕入獄,半年後以「袁崇煥咐托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疑則斬帥」的罪名於三年八月碟刑(分裂肢體)處死於西市,棄屍於市。
興城古城略呈正方形,南北長825.5米,東西長803.7米,城牆高8.8米,是用青磚所砌;城牆周長3200米,城的四面正中皆有城門,東曰春和門、南曰延輝門、西曰永寧門、北曰威遠門;門外有半圓形甕城。城牆基砌青色條石,外砌大塊青磚,內壘巨型塊石,中間夾夯黃土。城上各有兩層樓閣、圍廊式箭樓,分別各有坡形砌登道。四角高築炮台,突出於城角,用以架設紅夷大炮。當年明清寧遠之役,清太祖努爾哈赤就是被紅夷大炮擊中,身負重傷,回盛京之後不久身亡。明代,寧遠古城為邊防重地,明將袁崇煥駐兵於此,屢敗清兵。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1月,清太祖努爾哈赤率兵13萬圍攻寧遠城,身負重傷而敗退。天啟七年5月清太祖統軍再攻寧遠城,再敗城下。
城內東、西、南、北大街呈「十」字形相交,古城的正中心,有一座雄偉壯觀的鐘鼓樓,鼓樓為戰時擊鼓進軍、平時報曉更辰所用。鼓樓樓高17.2米,分為三層,基座平面為正方形,高如城牆,下砌通向四條大街的十字券洞,全部大青磚砌成,分東、西、南、北各築拱形通道。整個鼓樓,凌空飛架,周圍廊式,歇山卷鵬、飛簷凌空、朱廊畫棟,西北開涵洞小門,有石階可上下;與四座城門箭樓遙相對應,顯得威嚴壯觀,氣勢巍峨。
地基上為兩層樓閣,如今第二層外部遊廊懸掛歷年來興城視察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及重要外賓的圖片,內部闢為興城出土文物陳列館,展出「紅山文化」時期(約五六千年前)及春秋戰國時期的骨針、陶器、刀幣等珍貴出土文物;閣內還架設一面巨型牛皮大鼓,大鼓直徑2.25米(整張牛皮繃制),實為全國罕見。三層為民族英雄袁崇煥將軍蠟像館,此蠟像經能工巧匠的精雕細刻,人物表情豐富細膩、栩栩如生,似乎正在向人們宣佈「我與此城(寧遠城)共存亡」的決心與勇氣。
此刻,我們三人登上鼓樓,古城風光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彷彿千百年間的箭失槍鏑與晨鐘暮鼓的悠長同樣響徹在耳畔。
古城東南角台上有一座魁星樓,樓高兩層,八面八角,建築精良,內有魁星像一尊,頭部像鬼,青臉紅髮,一腳向後翹起,一手捧鬥,一手執筆,猶如用筆點中應試人的姓名,這就是古書傳說中的「魁星點狀元」。今天的魁星樓融合了現代的聲光技術,賦予了魁星傳說中生動的形象,遊人只要按動按鈕,「魁星」就會上下舞動手中的神筆,讓遊客體會「魁星點狀元」傳說的真諦。魁星又名魁神,傳說他主宰誰能考中狀元。興城古城魁星樓因其地理位置,因其聲譽遠播,被稱譽為「關外第一魁星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