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揚帆,1938到1939 第472章 先鋒軍的魅力所在 文 / 大刀老猿
第472章先鋒軍的魅力所在
《出口控制法案》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出口物資上一卡,無論是對像還是品種價格,都要過一下手。
這樣強大的指揮棒,那些財閥們自然不肯讓羅斯福輕易到手。不過,英法危急,無論是歐洲也好,亞洲也好,兩大洋都不是很安寧。需要有根指揮棒來控制一下出口的傾斜方向。在一系列的妥協和平衡後,這個法案有最終提前一個多月出台了。
這個法案即針對英法,又針對日本人。
其中對於英法則是加大支持力度,好讓歐洲磨盤轉動的更加長久一些,這樣美國的產品才能源源不斷的賣到歐洲去。相應的,送去歐洲的物資多了,送去日本人的就少了。而且隨著戰爭的加劇,鋼鐵、橡膠、油料等戰略物資就需要囤貨提價,對於日本的供應就更少了。
此時,英法身陷歐洲磨盤,荷蘭更是早早就向德國人投降了。此時的東南亞地區已經解開了所有的武裝,日本人也在蠢蠢欲動。
東南亞的糧食、橡膠、錫、石油、各類木材等都是眾人眼中的大肥肉,就連美國人也是一直很眼熱。但那些地方是他的盟友們的,美國人一直沒有借口伸手,只能抱著菲律賓朝外流口水。和孟享的想法一樣,急不可耐的日本人成了美國人想打造的一把利刃。不同的是,美國人的打算是讓日本人來砍英荷法,而孟享的計劃中多了一個美國。
美國人也考慮到了通過日本人的手自殘一下的這一招,但一開始也沒有想到珍珠港的這一手。他們的打算中,到時候出現一個西班牙那樣的事件,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從菲律賓來出手接收了。當然原來歷史上,後來他們知道了珍珠港的計劃後,也是順水推舟的演了一場苦肉計。
不過這個時空,日本人被先鋒軍揍得不輕。孟享一直擔心這把刀舉不起來,雖然特地安排了不少的佈置,但世事難預料。
孟享沒有想到美國人竟然也把主意打到了日本人的頭上。其實這也不奇怪,哪個國家的國家戰略不是以十年為單位計數,眼望百年的,只顧眼前的那點利益,一旦走進死胡同,那可不僅僅只是越發展越狹窄的問題。
他此時倒不是很擔心日本人的問題,此時日本人已經奈何不了先鋒軍了。倒是先鋒軍正在露出勢壓日本人的姿態。
不過,先鋒軍一直沒有採取行動,這幾個月除了鞏固戰區內部,發展經濟,就是剿滅躲到了山裡邊的日本人了。
當初躲到秦嶺去的原駐蒙兵團司令官蓮沼蕃中將帶領的一萬多鬼子,在堅壁清野下苦熬了半個冬天的嚴寒後,在看到春花遍地開放後,就被先鋒軍堵在一處山石裸露的山谷中,困了兩個月。等到再也沒有日本人的死士衝出來後,先鋒軍的偵查人員進去後,只看到了遍地骨頭,和剩下的一百多啃著皮包骨頭的大腿胳膊,眼神呆滯的日本兵。
『自殺』的蓮沼蕃中將也只剩下了一個還算完好的人頭。其他的部分再也找不到了。
而另一路,由板垣征四郎帶領著,一路堅決的向東南。當時的商洛、伏牛山一帶被湯恩伯控制著。堅壁清野落實的並不徹底,被板垣征四郎領著隊伍偷空逃了出來。在被湯恩伯留下了五千鬼子後,竟然突破了層層防線竄入了河南。但很不幸,河南基本上已經被先鋒軍控制了,在先鋒軍的連連伏擊下,板垣征四郎身邊只留下了六千多人逃進了桐柏山。但在桐柏山他們碰到了從信陽撤下來的第14師團和第106師團的殘敵。
當初第14師團和第106師團通往安徽的路途被56軍堵住,就連大別山都過不去,只能退往桐柏山。
孟享也到沒有想到板垣征四郎像個不死的蟑螂一樣,竟然一直頑強的掙扎著,日本人佔據了田王寨,縮在桐柏山中勢力竟然一下達到了兩萬多人。不過,先鋒軍也以此為借口,57軍直接進入了湖北,接管了襄樊,並迅速統管了棗陽、隨州、廣水各地,與信陽連起來,直接把這支日軍堵死在桐柏山中。
因為先鋒軍進入湖北引起了中央政府的嚴厲斥責,但此時孟享也顧不得這些,屢次讓鬼子逃脫,雖然也有先鋒軍不著力的緣故,但也讓他有些惱火。
「難道還要打造出一個鬼子的長征英雄不成?」孟享惱怒道。日本人已經藉著這件事情在國內大肆宣傳,低調處理了那些被殲滅的鬼子,隨之神化了這一支從山西,輾轉陝北,河南,並跳出中央軍和先鋒軍圍堵的英雄隊伍,並經常用來證明先鋒軍並不可怕。
板垣征四郎的名望再次大升,也激勵了更多的日本人參軍。至於原駐蒙兵團司令官蓮沼蕃的死則是直接被人忽視了。
對此,孟享鐵了心要把日本人的這支鼓吹為英雄的隊伍滅掉,但中央軍的實力實在是讓人不放心。這2萬多名鬼子從若是向南衝出來,說不定能衝破中央軍的封堵,直接威脅到武漢。原歷史上隨棗會戰就是在隨州和棗陽一帶。真要那樣的話,可就太丟人了。
所以,孟享這才命令57軍進入湖北,快速的接管了桐柏山周圍的縣市,也引來了老蔣的強烈不滿。此時南邊中央軍的槍口都對準了先鋒軍,如果再有異動,可以直接開槍。老蔣還向先鋒軍討要這些地區,但先鋒軍吞到口中的就從來沒有吐出來過,又耍起了民意公投這一招。
所謂的一招鮮,吃遍天就是如此了。低保白送百姓好處的政策屢試不爽,而之後的全民公投也是被先鋒軍吃得死死的。
當然這背後,離不開先鋒軍組織體系的功勞。
從古到今,聰明人、聖賢之士從不缺,好政策也是比比皆是,但卻沒有多少奏效的,要麼是執行時間短,要麼是地域局限多,有的乾脆就是一紙空文。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執行的問題。
中央黨早早就喊出了減租減息的口號,但落實起來卻是差之千里,只流於形式。
自古以來,中央和地方,官和小吏之間的爭鬥從未停歇,即使後世,也一樣。這其中就牽扯到執行的問題。
後世之所以新朝換代,最根本的就是組織的強大可以滲透下層的方方面面,維持住穩定。這就是嚴密的政黨體系的優點所在,但缺點也是很明顯的。強化組織和集體的同時,也在弱化個體的人性化因素。同時維持一個龐大的組織網絡,必然是引起行政成本的巨幅增加,而且這麼龐大的一個體系,必然自成系統,形成了一個特殊的新階層。
當然還有更多的缺點,使得孟享不敢再以此為標準。發揮民眾的主觀能動,民眾自己管理自己,政府宏觀調控,如此或許能消除很多的麻煩和隱患。
但此時的百姓,雖然有小人物的狡黠,但礙於眼界的狹窄,只關心身邊和眼前,所以使得思想容易為人左右。這就需要政府過多的引導,這也是發揮基層組織的時候了。而孟享手中就掌控著一支最是嚴格的基層大軍。在四五萬嚴格按照指令辦事的克隆人的監管下,先鋒軍的政策已經保障了落實到民眾半自治的鄉鎮沒問題。下邊的自治的村莊也可以監督到位。
正是有了這個龐大組織的帶動和監督,先鋒軍新佔領的地區,雖然地方管理時間短,但卻能夠在很快的掌控局勢。雖然不是很穩固,但比起浮任與縣市的中央黨來要好得多,而其他勢力因為缺少拉攏的資本也同樣無法與之匹敵。
就這樣,先鋒軍很快的控制了上述地區,打著民主的旗號,贏得了社會上的支持,倒是讓老蔣無可奈何。
先鋒軍的全民公投,雖然因為很多百姓愚昧,不可能真的就知道選舉。但不能因為百姓愚昧就不施行,就像因為孩子不懂事,不讓其動手自立一樣。被代表和自己親手做最後一步***是兩種概念。自己選了的即使錯了,也有自己的擔當,怨不得別人忽悠宣傳,甚至收買、賄賂。
當然,先鋒軍做了各項前期準備,力求公正。不過,有了先鋒軍的低保政策的影響,這種最實在的實惠,倒是讓百姓都齊齊選擇了先鋒軍推出的代理人。而克隆人因為他們的性格並不適合人際的交往,所以大多數人都是履行監管職能的。
先鋒軍38年起就開始培養進修基層幹部。這些以熱血青年和投奔來的舊官僚為主的先鋒軍幹部在經過了培訓磨礪後,已經開始在各基層頂起了大梁。
有民眾的監督和克隆人無私的監督制衡,那些貪污**、欺男霸女、魚肉鄉里的現象少了很多。畢竟這些基層幹部需要從下邊選舉支持,決定他們仕途命運的其中一支力量在下邊,依靠全民選舉,自然是要為下邊的大多數人來說話。比起上派人員,只需要捧好了上邊即可的官吏要強多了。
自治全民選舉的權利只停在鄉鎮上,主要是為了節約成本和集中更多的權力渡過原始積累階段。孟享有著歷史和基地雙重金手指,自然要充分的利用起來,不會過分的民主,捆住手腳。不過那些克隆人是他得以表現民主模範的最大依仗,那麼多人都是聽從他一個人的聲音,即使民主的形式一樣可以把大部分權力都集中在他自己的手上。
孟享此時推行的低保等各項政策不一定是最完美的,但有了二十萬無比忠心的克隆人這根金手指,就可以補全完美的那點遺憾。
這樣的威力很快就能爆發出來,感受最明顯的就是衛立煌和湯恩伯了。他們一個在在洛陽、中條山,一個在伏牛山。這本來是老蔣安插的棋子,但因為周圍百姓心向先鋒軍,使得他們越來越艱難,就連手下的士兵也時常自動消失,跑去投奔附近的先鋒軍。
時間短了,還能用嚴格的軍紀和殺雞駭猴的手段震懾,但時間長了,就連那些低下層軍官也開始溜號,兩人才著急了起來。
不過,兩人的對策不一樣,湯恩伯挾打敗逃竄的板垣征四郎的名聲,在請示了老蔣後,領著大軍直接離開了伏牛山和商洛、洛南等地區,提前一步進了湖北。本來打算扎根襄樊,但卻被先鋒軍佔了個先。打又打不過先鋒軍,他只能遵從老蔣的命令,駐守在了鍾祥和荊門一帶。硬著頭皮擋住了先鋒軍繼續向南的腳步。
孟享倒是沒心思理他,佔據一地,消化吸收一地。他也不想和老蔣鬧出太大的亂子,畢竟二戰機會難得,哪裡還顧得上在國內內鬥。此時聯合戰區的地盤,無論是從人口也好,還是從資源也好,已經暫時夠在二戰中獲利的基本需求了。剩下的土地慢慢的吞併就是了,孟享也不急著需要什麼名頭。有實力就是最好的權力。無形之中,此時的孟享已經慢慢的成為了華夏第一實權人物了,處理事情比起老蔣都管用。
這也是衛立煌選擇靠向先鋒軍的一個原因了。大勢之下,很多人都明白未來必然是屬於先鋒軍的,中央軍與之的實力相差太多了。
若是此前眾人只以為先鋒軍比中央軍裝備強,但隨後的幾次大戰中,眾人意識到先鋒軍無論是從人數等總體規模上,還是個人的技戰術,紀律等方面,已經都超出了中央軍。最關鍵的是,先鋒軍還特別有錢,更有民眾的支持。即使戰區內的經濟也是比國統區要好很多。每天新建的工廠和轟響的機器,街頭隨處可見的印著華夏製造的商品。都在預示著一個新的奇跡正在誕生。
不說別的,單純是去年全年11萬噸的鋼鐵產量,就讓很多人意識到了先鋒軍的強力所在。此時無論是工業救國也好,知識救國、教育救國也好,先鋒軍的地盤上都能找到新的希望。無論是工業,還是新農村建設,甚至是義務教育和各類大學和職業學校,聯合戰區內都能交出一份讓人滿意的答卷。
那些抱著軍隊強國的思想的人更是為先鋒軍屢屢打垮日本人而心動不已。他們知道日本人的實力,那時就能打得中央軍潰不成軍的實力卻在先鋒軍面前屢次吃癟,一點風浪都翻不起來。而且先鋒軍強大不僅僅是表現在遠超日本人的各類火炮、坦克上,就是空軍也是壓過了日本人一頭。
即使是海軍,新的鎮遠號此時依舊是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之一。還有四艘航母,各類巡洋驅逐艦,已經有了護衛起華夏海防的能力。這些雖然是買來的,總體實力比起日本海軍來還稍遜一籌,但這樣的實力已經跨進了海軍大國的行列,世界上也是數得著的。
這樣的實力比起中央軍來,自然是不一個檔次,這如何不讓他人擇良木而息?
湯恩伯自知自己的根基在老蔣那裡,畢竟有中央的大義的所在,提升速度也快,到了高位後,到時候無論是投在那一邊都是一種資本。
而衛立煌提升的位置暫時已經到了頂點。他和孟享一起領了二級上將。不是李宗仁、閻錫山等人那樣的一方霸主,很難當上一級上將。而他又不是老蔣的嫡系,因為之前對老蔣的一些舉措不滿,所以他選擇偏向先鋒軍也就不稀奇了。
張自忠和傅作義,甚至閻錫山都投靠了過去,一樣是活得很滋潤,這讓衛立煌也是放心了不少。
動心的不僅僅是他,各路大小軍閥都有很多動心的。因為頂了兩三個年頭,老蔣的錢口袋也不寬裕,加上旁邊先鋒軍的這一對比,更顯出投奔先鋒軍前途的光明來。
西北軍和東北軍的老底子差不多都被先鋒軍吞併了,西南諸侯還各自保有地盤並沒有太大壓力,只是不少的手下選擇了自行投奔。畢竟西南諸侯沒有幾個有錢的,擋不住先鋒軍高待遇的誘惑。就連川軍也是大批的投奔到了先鋒軍的麾下。
當初川軍喊著不趕走日寇不還家的口號,走向了抗戰前線。雖然這其中有很多經濟和政治的原因在背後使然,但不可否認數十萬人的川人的鮮血灑滿了華夏大地。這個時空,因為先鋒軍的崛起,其中拉攏了不少的川軍底子,所以先鋒軍就成了不少有家不能回的川軍的投奔對象。
除了吃飽喝足不扣軍餉,優厚的撫恤金外,相比那些死了找不到屍首的其他士兵,先鋒軍的將軍待遇一般的厚葬是吸引那些熱血男兒投奔而來的另一個原因。
榮譽和利益,先鋒軍都能滿足,這就是先鋒軍吸引人的所在。逐漸的,聯合戰區內的那些不安定的雜音也就慢慢的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