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揚帆,38到39 第1035章 進入非洲 文 / 大刀老猿
「真的變了!」翻開了5月份的日曆,孟享不由感歎道。
45年的4月份已經過去了,但歷史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了。
原歷史中的4月份,羅斯福應該早嚥氣了。現在雖然還是病怏怏的,但卻依舊是白宮之主。
孟享不信是他鬥志激發了小宇宙,倒是更相信大戰未平,羅斯福和一眾大鱷們妥協還沒有徹底撕破臉的結果。「,
不過無論白宮中坐的是誰,孟享都已無所謂了。戰爭最終比拚的是國力,帶著基地作弊器的華夏在軍力上已經超越了美國。
這才使得德國人險死逃生,這個時候還沒有像原歷史那樣被兵圍首都柏林。4月底已經過去了,柏林沒有被攻陷,墨索里尼也沒有被處決,老希同樣沒有在4月的最後一天自殺而亡。
德意志第三帝國的旗幟依舊在歐洲上空飄揚,只是為了看到每日的旗幟升起,德國人的損傷有些大一些而已。
華夏軍隊在黑海海峽前就此止步。「」看
在孟享的有意緩兵下,撤退的盟軍大部分都在對岸的土耳其的幫助下,順利的過了海峽。留下斷後的1萬英美法軍隊和4萬土耳其軍隊,被華夏軍隊殲滅了2萬多土耳其炮灰後,其他盡被俘虜。
縮守在安卡拉的盟軍最終也沒有熬過4月份。
只要不是自己的國土,華夏軍隊的破壞力就暴增。因為宗教和人口的問題,華夏也難以吞下整個土耳其,有些時候直接暴力震懾更管用。
孟享也毫不客氣的排出了4門基地造的卡爾重型臼炮,用那些巨大的炮彈直接砸出了一條廢墟延伸到城市核心地區的通道。
連續炮轟了7天後,安卡拉上空就豎起了白旗。
就此,整個土耳其的亞洲部分,除了北邊高加索附近還有盟軍在借助地形死守外,其他基本都落入了華夏之手。
可以供應50萬美軍消耗三個月的戰略物資,以及大批的盟軍裝備,都成了華夏的勝利品。讓後方的補給運輸鬆了口氣。甚至能結餘出一些和土耳其上下搜刮到的物資。一起送行中東的戰場。
此時的阿拉伯半島也大半落入華夏之手。
華夏軍隊並沒有向麥加、麥地那等敏感地區出兵,而是直接在南北兩端進軍。
有神月國的領路,南端的安曼和也門都是輕鬆拿下。
只有北邊的蘇伊士運河防線,華夏軍隊遇到了盟軍的頑強抵抗。
華夏軍隊缺少足夠的海軍支持,若不是空中戰機的支持,在英國人的地中海艦隊的攻擊下,可能會損失很大。
但當華夏的戰機從土耳其等地不斷抽調來後。越來越強的空中力量徹底壓倒了英國人,並炸得英國人的戰艦也不敢輕易跑來後,跨過蘇伊士運河已經是早晚的事情了。
但華夏第一支踏入非洲的軍隊卻不是在這裡。
德國人很痛快的交出了北非的大部分勢力範圍。
在華夏軍隊停在歐洲門口後,歐洲的事情只能德國人自己來抗。
顯然德國人有些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美國人的實力。
德**隊原來訓練有素的那批十萬老兵也凋零的差不多了,目前德**隊雖然人數依舊保持著五百多萬。但新兵居多,為了應對前線的危機,訓練極少。而美**隊在實戰的磨礪中,已經有一批批的老兵成長了起來,加上美國人的工業底蘊支持,對德國人的威脅已經越來越大。
當華夏在黑海海峽邊上停住腳步,其他國家怎麼會猜不出什麼意思?更是集中起了兵力,趁機先向德國人捏去。
4月份。盟軍和德國人在歐洲打得火熱。
在德國人緩過了一口氣後。雖然在各條戰線上能堅守住不退,但人員的損失數量卻是超出了他們的預期。
雖然不斷從國內抽調年齡限制放開的新兵補充。但這些連訓練都不完整的新兵,比起那些老兵的戰鬥力差遠了。
於是,德國人開始放棄一些外部地區,專心於歐洲的利益。
北非軍團頂著一個巴格達條約,也在撤並的行列中,乾淨利落的撤離殘存的主力了。
隨著美軍的加入,盟軍在地中海周邊包括在海上的優勢越來越明顯,使得北非軍團不斷的縮守。在隆美爾調會本土後,不斷被盟軍打壓的德意北非軍團只剩下了不足十萬人,縮守在利比亞,連埃及的領土絕大部分都丟了。
無力顧及的德國人也一直想甩掉這個雞肋,還特地通知了華夏一下,催促華夏軍隊盡快來接收敘利亞的防線。
孟享也自然看出其中被德國人利用的一方面,但敘利亞地區及早到手,也方便進一步的行動。
在美軍艦隊越來越多進入地中海的情況下,海上的運輸越來越不安全,連德國人的撤離都是一個大麻煩。
這個時候,華夏和德意聯合了起來,靠著德國艦隊和潛艇以及大量華夏戰機的護航,才完成了這次交接。
4萬德軍和2萬意軍撤離,3萬華夏軍隊搭乘著德國人的運兵船,首次踏上了非洲的土地。
從土耳其和中東等地不斷飛起的華夏戰機群在地中海的呼嘯,讓把空中主力集中向歐洲和德國人拚殺的盟軍偷襲機會並不多。
整個過程除了沉了2艘運兵船,死傷了一千多名德意軍隊外,華夏的軍隊在運輸途中只傷亡了八十多人。
但盟軍卻在陸地上發起了大規模的進攻,試圖趁亂把利比亞的局面控制。
留下了的3萬多意大利軍不堪一擊,若不是德國人留下了六千多名德軍,華夏的空降部隊又及時空降一些要塞之地,說不定華夏接受到手的只會是沿海的幾個港口城市。
即使如此,一萬多名空降部隊拖著3萬並不怎麼情願合作的意大利軍隊,也難以抵抗16萬盟軍從兩側發動的進攻。小半利比亞被盟軍佔領,甚至還在繼續挺進。
若不是利比亞分基地的支撐,即使到了港口的3萬華夏軍隊都投進去,也討不了多少便宜。
一個當地的氣候,就先讓華夏軍隊戰鬥力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還有那些不熟悉的周圍地理,即使有六千德軍幫著交接,也難以一時摸透。
使得利比亞戰場,華夏軍隊從沒有過的被動。
但這一切隨著華夏大軍在4月底突破了蘇伊士運河的防線後,得到了明顯改善。
4月底,20萬華夏大軍擊潰了12萬盟軍守衛的蘇伊士防線,正式跨過了蘇伊士運河,踏上了非洲的土地,並逼向了尼羅河。
不得已,利比亞和埃及邊界的7萬盟軍不得不撤回助守東線。
對環境逐漸適應了的利比亞華夏軍隊,現在只重點考慮西側方向,加上分基地的產出讓這支軍隊的實力快速增強,一下子變得輕鬆了許多,頂住了盟軍的猛烈攻擊,先在利比亞站穩了腳跟。
……
「德國人不地道!」接到利比亞戰場傷亡過七千的報告,孟享忿然道。
雖然物資等都早已經準備妥當,甚至不少軍隊都在中東等地區的沙漠上做了適應性訓練,但畢竟利比亞的地理環境還是有些陌生,面對盟軍藉機的大規模攻擊,準備未免不足。如果德國人不急著甩包袱,更平穩的過度,華夏的傷亡會更少一些。
「既然他們走的那麼急,對於那些落下的東西,那我也不客氣了。」孟享自語道。
在前世,德國人可是在撤離和投降後,留下了一個隆美爾寶藏的傳說。
雖然難說真假,但這一輩子,孟享卻對此留了心。
德國人搜刮了北非數千年遺留下的眾多財富,其中一部分是運回了國內,即使隆美爾回國,也無法把所有的財富都搬回德國國內。
現在的德國更需要更多的戰略資源,積聚在手中的眾多財富反而用處不多。
他們搜刮了整個歐洲的財富,在盟軍堵死了貿易線路後,僅僅對華夏和影子公司,都沒有花完,更不用說冒著很大的風險運輸非洲的財富了。
即使最後撤離,德國人依舊沒有打算把剩餘的財富全部運回,還是選擇了就地藏寶。
當初在撤離埃及的時候,來不及撤走的財富埋在了埃及。
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等地搜刮的財富,和利比亞的大量財富,沒有來得及運走的,也就地在利比亞處理了。
而在孟享的特別關注下,德國人的非洲藏寶,對孟享已經不是秘密了。
即使德國人沒有小動作,孟享依舊會毫不客氣的待之接收,此時更是拿得心安理得。(未完待續……)
(網網)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