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戰之紅色警戒

第二卷揚帆,38到39 第1058章 東非和南非 文 / 大刀老猿

    隆美爾匆匆的來了,只待了一天就又匆匆的走了。

    接洽他的范種也在當天離開後,華夏軍隊越過了當初和德國人劃分的勢力線,對突尼斯和阿爾加利亞發起了更大規模的攻勢,加快了征服北非的腳步。

    於此同時,華夏的軍隊也在繼續向南非挺進。

    乞力馬扎羅山上飄過華夏的五星紅色軍旗,東非大裂谷旁響起華夏「豈曰無衣」的古老軍歌,向前向前的先鋒軍軍歌一路引領著華夏的戰車碾過贊比亞和莫桑比克,駛向了津巴布韋。

    此時的贊比亞和津巴布韋都是英國人的殖民地,並稱為南北羅得西亞。而莫桑比克則是屬於葡萄牙的東非殖民地,此時稱為葡屬東非洲。

    當初意大利人在東非折騰的時候,葡萄牙人選擇中立,英國人打回來的時候,也選擇中立。

    後來在德國人在歐洲如日中天,並開闢了北非戰場後,西班牙和葡萄牙被捆綁著上了德意戰車,但英美明顯也知道這兩個牆頭草的習性,並沒有過渡的打壓,莫桑比克等殖民地同樣沒動,保留在葡萄牙手中。

    只是後來在美國參戰後,在美英的拉攏下,西班牙和葡萄牙跟盟軍的態度越來越曖昧。

    除非是隔得太遠,利益牽扯不大,否則一個國家很難在這種世界大戰中保持絕對的中立。

    就連瑞士都私下裡和德國勾勾搭搭的。

    西班牙和葡萄牙正處在歐戰漩渦中,很難豎牌坊。

    初期還可以半遮半掩的。真要等到塵埃落定的時候,不要說擔心秋後算賬那些暗地裡的勾當。就是戰後的蛋糕再分配,也足以吸引每一個國家為世界的和平而奉獻出冒險精神。

    尤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拉丁美洲有太多的利益牽扯,在美國人的逼壓下,他們終於在盟軍在歐洲登陸後,和德國人拉遠了距離。

    此時的德國人也顧不上他們,對於他們只求不落井下石,倒戈一擊即可。但心裡卻已經恨透了。

    對於華夏攻擊這些國家的殖民地,他們雖然不至於鼓掌慶祝。但也絕對不會干涉。

    葡萄牙的那點實力,跟華夏一比較,德國人就能盤算出哪個盟友更有價值。即使葡萄牙抗議,德國人也能向華夏身上推。

    華夏更是不理睬葡萄牙的抗議,甚至連借道的表面文章都不做,直接就是出兵攻入莫桑比克,徹底佔領。

    雖然葡萄牙和西班牙已經有些沒落。但數百年來他們在華夏做的孽債,孟享還始終記得,該討回的時候,絕不會猶豫。

    以前是牽扯到南美的大片農場和華夏移民,所以才留了諸如東帝汶等地。現在已經有了自保之力,甚至巴不得有借口在南美鬧騰一番。華夏大軍自然不會客氣。

    大軍揮去,連解釋都不需要,一路攻伐,一路向南。

    盟軍在這些地方並沒有太多的兵力佈置,只有當津巴布韋的英軍告急後。無能為力的英國人才轉向美國人求援,大軍調集向南非。而此時向南征服的途徑上。唯一能牽制華夏戰車車輪的只有大自然。

    糟糕的天氣,各種稀奇古怪的生物和昆蟲以及最讓人頭疼的疾病,時刻的困擾著跨越赤道的華夏軍隊,但這些都無法阻擋華夏對東部和南部非洲的征服**。

    不要看東非地處赤道周圍,環境複雜,但生物的多樣性,使得東非的農業和種植業發達,丁香、劍麻、咖啡,都在世界上佔據重要地位。豐富的非洲熱帶森林資源,更是孟享捨不得放棄的。

    不止這些,這裡的礦產資源因為環境的原因,一直沒有被大規模的勘探,但埃塞爾比亞的黃金和坦讚的銅礦此時已經世界聞名。

    在低品位銅礦的採選問題沒有解決前,在五六十年代的大而貧的斑岩銅礦時代還沒有到來前,世紀初發現並用了三十年建設並大規模開採的加丹加高地上的銅礦是歐洲銅的主要產地之一。

    若是說這個還不足以讓英國著急的話,津巴布韋這個被稱為「英國王冠上的寶石」的陷落,以及更進一步的南非這個英國人的黃金口袋也面臨著淪落危險,可就真讓英國人急眼了。

    日不落帝國的殖民地也是分為三六九等的,有些可以放棄,但有些一旦放棄,可能就是對英國人致命的打擊。

    諸如南非、津巴布韋、印度這些可以源源不斷向英國人輸送著財富,支撐大英帝國至今未倒的殖民地,英國人是死也不會撒手的,甚至連美國人想分一杯羹,都別想得逞。

    如果僅僅是南非和津巴布韋的陷落,英國人或許不會找美國人,自己縮緊口袋堅持到戰爭的最後勝利。

    但如果南非被攻陷,好望角的航運很容易被華夏人卡住,在蘇伊士運河和澳洲都被華夏控制的情況下,整個印度洋都將在華夏的俯視之下。

    那麼印度這顆不斷為英國人提供著糧食、棉花、茶葉、糖、香料,甚至是送往前線的炮灰的帝國明珠,也將會就此隔絕,甚至會直接失去。在沒有外在武器彈藥支持下,很難想像那裡的英軍能堅持多久,即使算上日本人也不行。

    因為殖民地的特性,印度的工業根本無法保持武器彈藥的自給自足,就連日本人的武器彈藥也在向美國人採購。

    一旦這條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航道被卡死,缺乏足夠彈藥的印度人填再多炮灰也沒用。

    況且,好望角被華夏控制後,說不定華夏人還會繼續沿著非洲大陸的海岸弧線,順著象牙海岸,沿著昔日歐洲冒險家尋找黃金國度的通道,一路來到歐洲。

    在華夏非洲艦隊和美國太平洋第5艦隊以及第2艦隊的援軍對峙在塞舌爾附近後,就沒有人再小瞧華夏艦隊的戰鬥力了。

    雖然在斯普魯恩斯的指揮下,以及第2艦隊的及時援助下,華夏非洲艦隊只給了第5艦隊以重創,但就此展露出來的強大實力,也足以震驚世人。

    英國人自認現在是絕對難以阻擋他們進入大西洋。

    不管是為了維護大西洋霸主的尊嚴和利益,還是保住現有的殖民財富,或是維持未來反攻澳洲和東南亞等地的通道,英國人都不能再退了。

    只是他們已經力竭,現在的狀態無力對抗華夏。

    無論是海上,還是陸上,他們都需要美國人的支援。

    匆忙之間,美國人也不可能一下子支援到位。在美國人的第一批3萬的援軍趕到開普敦的時候,華夏東非軍團大軍已經攻入了哈拉雷,前鋒部隊已經逼近南非邊界了。

    一路摧枯拉朽,根本沒有多少能阻礙華夏軍隊前進的釘子,反倒是在北方的突尼斯,盟軍組織了強大的部隊擋住了華夏北非軍團的挺進。

    雖然蘇伊士運河的作用已經不大,但地中海的戰略重要還是使得美國人絲毫不肯讓步。

    第二裝甲師雖然潰敗,而且最後在亞歷山大港只撤回了部分人員,使得殘留的裝備被華夏繳獲,五千多人被俘虜,讓美國人顏面大損,但美國人也從中看到了勝利的希望。

    若不是制空權的失利,美國人的新坦克就能阻擋住華夏的鋼鐵洪流。

    即使拼數量,美國人也不懼。

    美國人快速組織起了第二場坦克阻擊帶,在華夏裝甲部隊攻到了斯法克斯前,就與之遭遇了。

    這一次,華夏前鋒沒有魯莽的直接前衝,讓美國人的伏擊圈失效。雙方只是一觸而退,坦克數量明顯不佔優勢的華夏北非軍團前鋒隊伍,靠著不到二百輛坦克還是跟美國人的近三百輛超級潘興鬥了個半斤八兩。

    但美國人冒出的新式戰機卻讓華夏戰機沒有佔據到絕對優勢,竟然在數量相當的情況下,也打了個不相上下。

    雖然美國那邊有不少王牌和精英飛行員參戰有關係,但在美國人的不斷追趕下,華夏的一些優勢差距也在逐漸的減少。

    有了上一次的亞歷山大港的教訓,這一次華夏指揮官們明顯謹慎了許多,不再莽撞的只靠著前鋒就去撞美國人的鐵板防守,而是聚集著更多的攻擊兵力。

    而美國人也在大量的調兵遣將,打算借助在突尼斯的後勤優勢,贏得對華夏陸軍的第一個勝利。

    之前無論是在澳洲還是在日本,美國的兵力相對華夏都是處在劣勢,美國人也沒有決戰的心思。

    而在突尼斯,雖然美國人同樣需要橫渡遠洋,但作為進攻歐洲的跳板,突尼斯已經是美國人的後勤基地了,轉戰歐洲的兵營更是設置了眾多,用於支援意大利的作戰。

    大量的戰略物資,甚至從意大利部分抽調回來的老兵,都使得美國人信心十足。

    雙方大軍不斷聚集,華夏和美國陸軍的第一次大碰撞即將展開。(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