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職場校園 > 宦海逐流

第七卷 過江龍 第九十章 君不用鐫頑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文 / 言無休

    第九十章君不用鐫頑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姜新海帶著重磅炸彈在省裡進行攻關,效果明顯,看來爭取副書記的位置還是很有希望的。

    當然他也沒有忘記在曾思濤這裡露露臉,姜新海想要什麼,曾思濤也總算弄明白了,對於何雪華想要謀求副書記的位置,曾思濤倒也沒有太反對,他在這個問題上其實發言權不算是非常大。他很清楚,即便是他曾思濤,中央也好,省裡也好,也不會希望他把楚漢搞成鐵板一塊,既要制衡,又要不鬥得太厲害,這樣的情形是上面最樂於見到的。

    曾思濤已經從京城得到消息,鄭家銘雖然病情很有起色,但是恐怕也不如想像的那麼好,看樣子是不能支撐市委書記這樣繁重的工作,估計掛著市委書記的時間不會太長,看樣子是要在他因為身體原因辭去市委書記之前,先把一直在他身邊鞍前馬後的侍候了他幾年的姜新海給安排一下。

    這一點,曾思濤從何明國和中組部的領導先後去醫院探望鄭家銘也得到印證。

    省委書記何明國去京城開會的時候去看望過鄭家銘,接著中組部的副部長也去看望了病中的鄭家銘,雖然看著是領導關心下屬,看著是體現組織上的關心,但是實際上恐怕這裡面有多重的含義。

    這東西雖然沒有人明言,但是其中的意味,曾思濤體會得到。

    曾思濤也微微為鄭家銘感到惋惜,嚴格地講,鄭家銘是個老實人,有能力,但是辦事四平八穩,缺少闖勁,能夠勝任條條正職,但不適宜擔任塊塊一把手。鄭家銘到楚漢也許是生不逢時,也許是一個美麗的錯誤,他當了幾年窩囊書記,楚漢人背地裡稱他為「二」書記,「二」書記在楚漢的方言裡就是「沒有用」的意思。

    鄭家銘的心情猶如打翻的五味瓶--酸甜苦辣澀味味俱全。劉唯一在的時候,他這個書記被劉唯一等人幾乎架空,想實實在在做點事情,卻是處處受到肘擎,當時他有一種既生渝何生亮的感歎,而現在剛剛才看到曙光,這身體又垮了,出師未捷身先衰,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鄭家銘心裡雖然是不平衡,但是經過這麼一次大病,他也看淡了很多,養好身體比什麼都重要。

    雖然何明國沒有明說,但是他能看得出來,何明國的意思是讓出院之後,到省政協掛個副主席,他心裡是很不大樂意的,他從內心深處是不想留在楚漢了,楚漢是他的傷心之地,滑鐵盧,回楚漢,不少人會風言風語,甚至不少人會看他的笑話,何況他在楚漢那裡有很多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與其在楚漢受人家的冷嘲熱諷,還不如安安靜靜的在京城,這樣也能多活兩年。

    何況,他不願意到省政協和劉唯一再做同事。實在還要回林江,他寧願去人大也不想去政協。

    在何明國面前,他表示堅決服從組織上的安排,但是在中組部的副部長面前,他還是表達了他的想法,畢竟中組部的副部長和他比較熟,他還是以治病為由,委婉的表示希望能調到京城,實在不行就去林江人大……。

    省委書記何明國的動作,省長邊愛民是看在眼裡的,他也沒閒著,楚漢是他的根據地,大本營,對於把常務副市長羅之中調出來他已經是迫不得已,畢竟他得考慮全局,羅之中在楚漢基本上是被曾思濤給廢了,倒還不如在其他地方頂一頂,但是他沒有想到,他希望派個自己的人到楚漢去做常務副市長,卻遭到了極大的阻力。何明國的態度很鮮明的反對他的人選。顯然這是何明國和曾思濤身後的勢力達成了一定的妥協。

    曾思濤年輕,在官場,年輕是個寶;年輕意味著前途無量。因為年輕,所以就有名氣。當然曾思濤還不僅僅是年輕有為這麼簡單,他還有深厚的背景,還受到在任的中央領導欣賞。

    到了他這個級別看問題,不會僅僅只看能力,也不會僅僅只看背景,有的人背景很深厚,但是到頭來也就在一些級別上打轉了,有的人有能力,但是到了一定位置同樣上不去。

    幹部的成長有三個條件,缺一不可:一是組織培養,有人賞識,這就是有背景;二是個人努力,三是機遇機會,只有三點同時俱在,才能陽光雨露茁壯成長。個人努力是關鍵,是基礎,是內因,組織培養和機遇機會是外因;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

    這前兩點不具備,有機遇也很難;機遇必須有條件與之配套,與之結合,否則,機遇就是機遇,就會與你失之交臂,也叫擦肩而過。機遇不等於機會,同是機遇,有的人卻沒有機會大展身手。

    曾思濤應該說這幾樣都占齊了,但是在曾思濤來楚漢的時候,說心裡話,他也沒有完全重視,三十多歲就升到副部級,這在共和國改革開放之後的政壇是絕無僅有的事情,這絕對算得上是火箭幹部。這樣的人是升得快,落得也快。

    所以曾思濤到楚漢之後,他的策略是夾、架、趕,夾就是夾擊,就是讓曾思濤在楚漢沒法正常的展開工作,架,就是架空曾思濤,讓他在楚漢沒多少發言權,趕,那就是曾思濤在楚漢日子過得不舒心,最後自己乖乖的離開楚漢。

    這既符合政壇的規則,既達到了,目的,上面的人和王家也不好說什麼。

    他運用這套一步步走到省長的位置上,並且利用這招,讓兩任省委書記黯然離去,就是何明國這第三任和他的前兩任一樣,也是日子過得憋屈,但是他沒想到這套以往往無不利的招數卻在曾思濤身上失效了。

    這說明曾思濤有一套,曾思濤,就是上面扎進林江的一根刺,但是這根刺雖然讓他如鯁在喉,卻是想拔卻又拔不掉,何明國步步緊逼,曾思濤羽翼逐漸豐滿,這對他來說是前後夾擊,這事實在是他的一塊心病……

    可屋漏偏逢連夜雨,正在他頭痛的時候,,更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李立中又出事了,羅之中的調離,李立中的出事,讓楊東學在楚漢的這絕對不是他的杞人憂天,日子更加的艱難,楊東學有些獨木難支的味道。照這樣下去,搞不好楚漢這個根據地就有丟掉的可能。

    如果楚漢丟掉,那意味著他在和何明國的角力之中失去了一個重要的支點。

    何明國想把楚漢拿下不是一天兩天了,何明國的想法別人不清楚,他邊愛民卻是很清楚,鄭家銘不但是楚漢市委書記還是省委常委,有參與省裡決策的權力,在討論重大事情的時候擁有一票的投票權,雖然最為排名比較靠後的常委,如果在平常省委書記和省長比較默契的時候,一般兩人商議了,基本也就把事情定下來了,鄭家銘那一票可有可無,顯得無足輕重,但是在兩方角力的時候,他的那一票投向誰,這勝利的天平就會傾向誰,——重大決策可是要集體通過,少數得服從多數,這是組織原則。

    而鄭家銘在會上通常是保持中立,但是鄭家銘這一生病,可以說給何明國一個契機。

    何明國是想讓曾思濤取鄭家銘而代之,這樣他在常委會上就多了一票,會佔據更大的優勢,這會給他造成更大的壓力。雖然楚漢市的四大班子的一把手的任命權在中組部,但是也會徵求何明國的意見的。

    這不能不讓他感到形勢的嚴峻,楚漢的現實狀況讓他如芒在背。要是在平常,一個副書記的任命實在不值得雙方這麼拼,但是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何明國這麼做,一是想削弱他在楚漢的勢力,讓楚漢變天,其二,何明國實際也是在試探他,看他的底線,看他是不是會讓步。如果他讓出這一步,那麼緊接著,恐怕就是曾思濤取代鄭家銘做楚漢市委書記了,那他的大本營就丟掉了。

    他是絕對不能讓步的,他也知道何明國是漫天要價,其實何明國也是很忌憚的,如果他堅決反對,何明國不會強行任命,因為如果他反對,那麼常委會上的分歧會太大,何明國的提議甚至被否決掉,那何明國的威信會再一次受到嚴重的損害,何明國不敢冒這個險。所以他在楚漢副書記的人選上也是激烈反對何明國提出的人選,而他的人選照樣很難通過。雙方一直在那裡僵持著。對他而言,僵持就是勝利,他的目的就是希望維持楚漢的現狀,這樣至少給他贏得喘息的機會。

    省裡是僵持不下,但是從來沒有在他面前叫過苦的楊東學也在他那裡叫苦了,很多人是看李立中倒下了,以為楊東學也會快失勢了。「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這道理邊愛民很清楚,邊愛民考慮良久,他得到楚漢走走,給自己的子弟兵打打氣……

    楚漢是省會,省長來視察工作倒也不用到邊界迎接,但是楚漢四大家的領導還是早早的迎候在邊愛民的必經之路上。

    省委明令禁止不准搞迎送往來。為何置若罔聞。

    禁令雖好,但不符合國情。中國是禮義之邦,禮多人不怪。接一下送一下犯了什麼法,外賓來了還要去機場迎接?於是禁令成了擺設。

    有些制度出台就是為了給人看。說穿了,迎送是給領導一個面子,讓他們顯得有威嚴和權勢。這是官場沿襲已久的潛規則。別人都搞,你不搞,那你肯定是自找難堪。制度之所以成為擺設,關鍵是葉公好龍的人太多。說的和做的不能統一,嘴裡說的和心裡想的完全是兩碼事;說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冠冕堂皇,做表面文章,玩文字遊戲,沒人信。誰信誰吃虧。於是不少人學乖了,越是不准做的事越要做,反其道而行之更有市場。所以,文件上是文件上的,就是同城,也要搞迎送。何況邊愛國就喜歡這樣的排場。

    曾思濤看著一溜的車隊,這到底是來視察工作還是來示威來了?

    邊愛民的車還沒有停穩,剛剛還微微站在他後面一點的楊東學動作麻利的越前一步,幫著打開了邊愛民的車門,把頭探進車內,腰彎成七十度,露出一副憨態可掬的面孔,說:「省長,您親自來了?」

    這一幕讓在場的楚漢的領導都大跌眼鏡。——楊東學一向在人前都是一副嚴肅的樣子,竟然也……

    邊愛民還是沒有下車的意思,只是挪挪身子,點點頭,然後慢吞吞的伸出一隻手和楊東學握了一握。

    「楚漢正是困難時候,大家不堅守崗位,誰要你們搞迎送往來的?」

    邊愛民面無表情的「發難」。

    曾思濤心裡笑了一下,這戲演得還真有那麼一回事,這不在示威等著,而是要跑到路上來迎接邊大省長,是楊東學提議的。

    邊愛民這麼講看著是發難,實際心裡對於這樣的安排還是比較滿意,真是發難不是這種口氣。反彈琵琶是一門藝術。既然不是批評,那就是表揚。褒貶有時互置,說不清是表揚還是批評。也有周逾打黃蓋越打越愛的時候。曾思濤看出來了,邊愛民是要在楚漢的人面前顯示他的他的霸主風範、王者氣派。

    楊東學抱著邊愛民遞過來的手握著不放,就像溺水者撈到了一根救命草似的不肯鬆手。在那裡說著。楊東學不鬆手,其他人就只能守候一旁。曾思濤被冷落在一邊。

    曾思濤心裡冷冷一笑,楊東學不會連一個官場的菜鳥都懂的規矩都不懂,這是邊愛民故意做給他曾思濤看的,故意做給楚漢市的幹部看得,邊愛民這是用實際行動在力挺楊東學。

    等到楊東學「匯報「完了,曾思濤正準備去和邊愛民握手的時候,邊愛民卻是走下車,和曾思濤一邊握手,一邊親切的交談著,要是不明就裡的普通人看到這一幕,一定會以為曾思濤倒是邊愛民的底細,事實上這樣的看法絕對錯誤,想從一次握手中分清「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未免有些膚淺。笑裡藏刀是陰險之人,深藏不露是高人,把你賣了還為他數錢是高人的高人。這三種人你想一眼望穿是不能。

    這是個高手如林的社會。

    和一眾人「親切「握手之後,一大堆車浩浩蕩蕩的開進了市委。

    在市委會議室裡,大家把邊愛民簇擁在在橢圓型會議桌正中位置坐下。曾思濤依然坐到了他該坐的位置,不過,不知道邊愛民是故意,或者是不知道,他讓楊東學通常應該是市裡一把手的位置。而按照慣例,這個位置通常是不會有其他的楚漢的幹部去坐的,最多也是陪同邊愛民來考察的省政府秘書長坐坐。

    不越權,不越位,找準位置。這是一個官員踏入官場第一步就知道的。

    准位置就是自己跟自己排座次,其道理跟民間請客吃飯一脈相承。民間的繁文縟節在官場不僅通用,而且得到發揚光大。什麼級別享受什麼接待標準,這種「看人打發」的制度不是那一級接待部門杜撰的,其前身是民間的行事通則。在農村做客吃飯得聽支儐的安排,叫你坐什麼位置就坐什麼位置,千萬不能隨便亂坐。尊者、長者不僅要坐正席,還要坐上席。如果一小字輩端坐上席,將坐上席的人安排去坐下席,那本來該做上席的該怎麼想?……

    楊東學最終還是沒有坐到那位置上,讓給了省政府秘書長。

    邊愛民的視察也就是蜻蜓點水的聽取一下楚漢領導班子的匯報,強調了一下要在困難面前要有克服困難的決心之類的話。就匆匆的離去……

    市委書記的位置他不是不想,但是有些東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不是水來了才去掏溝,他有通天的關係,他要做的是做事情。

    「勸君不用鐫頑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為官一任者,如果不存造福一方之想,而是為一己之私奔忙,最後的結果自然會身敗名裂。

    曾思濤自然明白這個道理。楚漢在這個時候更是需要他曾思濤以身作則,行勝於言,是「不教之教」。

    曾思濤知道市裡幹部情緒穩定是穩定了,但是士氣還是很差。真正要提振士氣,他還需要在不長的時間做出點什麼東西出來。

    行政體制的改革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並且這也需要財力物力人力的支撐。

    要進行行政體制的改革,就不能不發展,特別是在經濟上的發展。而且要進行行政體制改革,這就牽涉到裁剪冗員,會讓很多幹部都掉位置飯碗。顯然他才在幹部大會上將市裡絕大多數幹部群眾的情緒穩定,在這個時候搞這個時機不對。

    還是要在經濟發展上做文章,不提到引進資金,作為中部城市,在這方面和南部和東部的城市自然是無法相提並論,南方港資、台資企業多,東部新加波等東南企業多,這些地方甚至有這些國家的專門工業園區,比如新加坡工業園區。楚漢現在唯一比較多的是港資企業,隨著劉達雷、年庚文、李立中相繼被「雙規」,這場楚漢政壇大地震肯定也會震動了一些準備在楚漢投資的潛在投資者,楚漢投資環境的前景如何,各種猜疑紛至沓來。

    他不但必須打消這些疑慮,並且還要進一步吸引外來資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