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權色聲香

《》第二卷 第354章 :碧州困境 文 / 狗尾巴狼

    「赴湯蹈火倒不至於,倒是改日有空咱們得單獨合計合計。」

    「是。」秦綿脆生生地應道。感覺老爺有需要她幫助的地方是一件多麼光榮的事情。

    果然,一聽老爺要秦綿幫忙,其餘女人紛紛請命,想要為李家盡一分綿薄之力。

    李權大笑著攔著兩位小妾的腰肢:「你們呀,有這份心就夠了。要幫忙的話,那就晚上……你們懂得喲……」

    眾女紛紛臉紅,但許久沒聽過老爺講這些葷話,現在聽聽反倒覺得親切。

    花園風景雖好,但還有許多東西沒建成,多少讓這美景失色許多。

    而小翠口中的三層樓閣也是在建造當中,房子已經建好,只是還沒有上漆,沒有雕花,不過那規格模樣比曲溪縣的天水閣還要大氣別緻,想想便能猜到當它建成時,必將是碧州一道亮麗的風景,站在閣樓邊上能把碧州大半風景收進眼底。

    費了好些功夫才把整個花園的游完,李權腳都有些發軟。

    黃昏以至,滿園彩花被染了一層金,彩蝶也變成了金蝶,紛紛停在花瓣上休憩。

    李權諧美進入湖心小亭,粉色紗簾被秀氣的小丫鬟撐起,然後送上做好的酒菜,好一頓一頓豐盛的晚餐。

    ……

    ……

    經過一夜的辛勤耕耘,總算將家中的旱田都灌滿了水。

    家中雖有些麻煩,但看到家人過得都還不錯,李權並沒有什麼擔心的。

    第二天,李權收拾行裝,老早就趕到了知府衙門。

    碧州知府李權來過一次,還是上次買官的時候,熟料再次回到這裡時卻成了這裡的老大。

    這一次出任碧州知府不再像上次出任縣令的時候。聽說新任的知府大人到了,一群手下沒一個敢怠慢,只用了半天時間,知府管轄下的所有官差全都到了。

    知府和縣令給李權最大的區別就是官職大了,官威足了,總算有了點兒當官的感覺。

    迎接李權的是衙門府堂的典史頭子,喚作張維。

    這貨絕對是個馬屁精,從李權到了的一刻開始便跟在李權身邊又是端茶遞水,又是蓄意奉承。

    等到所有人都到期了又跟個太監似的攙扶著李權走到的正門大院中。

    知府衙門跟縣衙不同,縣衙門庭直通公堂,而知府則多了一個大院,面積大了不少。

    李權想過知府衙門的規模比縣衙要大得多,但看到在外面候著的官差後才意識到,縣長和省長的差別還不止想像中的那麼大。

    大院中的都是衣冠楚楚的文人,或官服,或便裝,走在哪裡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但此時,面對知府大人的時候,卑微之態比李府家丁有過之而無不及。

    李權在意的不是這些,而是官員人數,遠遠超過了他的預料。

    不等李權說話,下方官員已經按順序開始自報姓名。

    「下官府堂典史史長春,參見大人。」

    「下官典史孟巖,參見大人。」

    「下官經歷司經歷秦文,參見大人。」

    「下官司獄司司獄朱騰,參見大人。」

    ……

    一個個官員紛紛自我介紹,李權就是神童也沒辦法記全。好在有張維在一邊孜孜不倦地解釋:

    「大人,咱們知府衙門設有府堂、經歷司、照磨所和司獄司。府堂為大人處理日常雜事瑣事,內有典史五人。下官便是其中頭子,以後有什麼瑣事兒盡可找下官。經歷司主要負責衙門開支,設經歷一人,知事一人。照磨所掌勘磨卷宗等事,設照磨一人。司獄司掌察理獄囚諸事的機構,設司獄一人。剩下的便是衙役捕快,總計四十人,不在官職之內。

    此外,不在衙門當值的還有史、戶、禮、兵、刑、工六房,儒學教堂、醫學管。外職人員兩百餘人,但大人只要記住下方幾位各工部長書,以及儒學先生和醫學先生便可。」

    李權臉一黑,後背冷汗直冒。

    「尼瑪!縣衙跟知府當真有這麼大的區別?看來遊戲難度是從普通直接飆升至地獄啊!」

    「大人,大人。」

    「啊?」

    「您在想什麼?官員們已經報過姓名。大人說兩句吧。」

    「哦哦。」

    李權恍惚地回神,理了理新換上的官服。

    知府官服是大氣的赤紅色,胸前有白鶴圖案,腰帶比縣令時寬厚許多,管帽的兩片耳朵也寬了。但終歸是差不多,所以沒有當縣令是穿上官服那麼新奇。

    「承蒙皇上器重,予本官以重任,處理天災後碧州民生。本官深感皇恩浩蕩,受此命莫不誠惶誠恐。今初來乍到,還望各位鼎力相助,早日恢復碧州往日光景。」

    「是!大人!」

    下方官員齊聲應答,筒袖躬身。

    當了這麼久的官兒,從沒這麼氣派過,李權那騷包的虛榮心徹徹底底的滿足了。

    簡單的見面後,官員們紛紛散去,只有在知府衙門中當差幾位官員和幾十個衙役沒走。

    所有人都擠進公堂,還鬼鬼祟祟地把大門給反鎖起來。

    見這陣仗,李權神色一遍,還以為這是要把自己堵小巷子的節奏。

    熟料一個衙役屁顛屁顛地上前,一臉訕笑,從懷裡掏出一錠銀子塞到李權手裡,也不說話,然後默默地走開。

    很快,又是一個衙役上來,這次卻是摸出一個玉鐲……

    「哎,你們這是……」

    李權正當疑惑,張維卻出言打斷:「大人不用驚奇,這些都是規矩。這是下官的一點小心意。」

    說著,張維也塞了兩錠銀子給李權。

    「這……這怎麼好意思呢?」李權說著說著就露出了本性,嘿嘿笑著,將手下的心意都揣進了兜兒裡。

    家裡本來就缺錢,這要還不收那就是傻子。

    上任第一天竟就白白賺了近兩千兩銀子,看來這知府當真是個肥差啊!

    其實一點兒都不奇怪,堂堂一州之長,掌管著多少人的生殺大權?收著點兒錢財只是個開始,新官上任,別說在碧州的,就是不在碧州的各縣縣令也要生長了手想方設法的塞銀子打點。

    說來這碧州當差的官員也真夠倒霉的。前不久剛剛來了個宋寧就破費了不少,才半年時間,結果又換了!當真是有苦說不出,面對新來的李大人,還得只能笑臉相迎。

    收了銀子,張維帶著李權到後院參觀知府大人的居室。

    這後院倒是跟曲溪縣一樣,房子的大小一樣,位置一樣,連院子裡的古松都差不太多。

    不過同樣的配置在知府衙門看著反而有些簡陋。

    看著李權走走停停,張維以為是李大人對這裡的環境有些不滿意,急匆匆地過來解釋:

    「大人,這裡環境是差了些。但這兒就是坐坐樣子給上頭看的,您可以去在碧州購置一處宅院。碧州剛剛遭逢天災,走了不少人,現在到處都是空房空地,賣得可便宜了。要不下官陪大人去外面看看?」

    「不用了。本官在碧州有去處。」

    「那就好那就好。」

    看了內院,知府衙門便看得差不多了。

    接下來便是談正事兒的時候。

    府堂是衙門中最重要的一個機構,類似於大戶人家的總管,什麼事情都需要有府堂協助。作為府堂的頭頭,沒有誰比張維更瞭解碧州的現狀。想要把碧州治理好非得要張維肯出力不可。

    碧州現今最急迫的問題便是災後的重建工作。

    說到災後重建,李權還是具有發言權的,他可是親自主持了曲溪縣的重建。

    碧州跟曲溪縣相比,在重建速度上明顯慢了許多。

    問張維原因才知道這裡面的確是有許多客觀因素在。

    碧州雖不是震源所在,但受災卻比碧州嚴重,因為洪水在破壞範圍上要比地震來得廣。洪水淹沒了半個必將,城南一夜間成了一片廢墟,房屋倒塌多不勝數,死的人更加不可計數。這樣的情況下,能保證不發生瘟疫已實屬難得。別說重建,就是清理廢墟都比在曲溪縣困難不知多少倍。

    而且最關鍵的是,天災之後,碧州死了很多人不說,又逃難走了很多人,死的死,走的走。如今碧州人口少了大半。

    人口少了一半,可縣城還是以前那麼大。多出來的空地怎麼辦?就算放任那片廢墟不管,城中都還有多餘的空房,又有誰願意出力去修什麼房子?朝廷出錢?那是不可能的。城南廢墟小說也有三分之一個碧州,出錢重建?那需要多少錢?而且也找不到人來修。

    一是沒人出錢修,二是修來不知有何用,於是,城南廢墟就留到了現在無人管理。

    李權問張維怎麼辦,張維也只能苦著臉一再強調自己不是不願出力,而是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在衙門空談也沒用,李權決定去城南看看。看看這廢墟到底怎樣了。

    李權還上便裝,獨自一人來到碧江渡口。

    從城北到城南只有擺渡過去,南北往來的人很多,船夫各個都很忙,李權在邊上等了小一會兒才等到一艘小船。

    經過天災洗禮,碧江似乎還沒回到以往安靜的模樣,水流明顯急了,江水也渾了。

    但風景不變,依舊是斜陽燒紅雲,天際跳魚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