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大清俏警花

第一卷 第152章 八爺治蒙 文 / 月溶

    蘇克察話音剛落,康熙有點兒驚訝地問道:「溶丫頭落選了?幾時的秀女?」

    蘇溶溶身子顫了顫,不禁嚇得渾身發抖,同時心中暗自下了決心,真要是康熙查出了她妞妞房被撂牌子的貓膩,她絕對不連累八爺,全都自己承擔了!

    下了決心,蘇溶溶抬頭回道:「回萬歲爺,奴婢是去年的秀女,已經過了初選。可是奴婢在妞妞房學規矩時,因為學不好又不小心觸犯了妞妞房的規矩,所以被撂了牌子。」

    康熙似乎挺感興趣,問道:「你這丫頭這般聰明,有什麼規矩學不會?又犯了哪項規矩?」

    蘇溶溶梗了梗脖子,正心眼兒亂轉地想說此,突然,她眸子一亮,壓低了聲音,帶著幾分悲羞說道:「回萬歲爺,奴婢當時除了請安磕頭,什麼規矩都學不會。」一邊說,蘇溶溶一邊低下了頭:「奴婢自幼喪母,阿瑪也一直未娶,家中除了我們父女二人,就是幾個丫頭婆子。阿瑪雖然疼愛奴婢,但他身為國臣,不能總陪著奴婢,所以奴婢自小便養成了驕橫任性的性子。奴婢還記得小時候在府中玩耍,因為羨慕隔壁府上的大格格有爹娘疼愛,就故意爬假山摔下來,立時摔得胳膊流血。即便那樣,奴婢也不肯從地上起來,偏要等阿瑪回來抱我才行……」

    說到這兒,蘇溶溶抽了抽鼻子,她胳膊上是有片很明顯的傷疤,從假山上故意摔下來的事兒也是府上的老人告訴她的,沒想到在這兒派上了用場。

    「萬歲爺,奴婢從小每逢做錯了事兒,只要哭著大喊額娘。縱是天大的事情,阿瑪也不會再教訓奴婢一句。」說著,蘇溶溶看向蘇克察,蘇克察此時已經雙目泛紅,想必想起了以前有自己又當爹又當媽的艱辛和蘇溶溶從小沒有母親疼愛的可憐。

    他們父女倆這麼相互一看,再加上蘇溶溶較小瘦弱的身子骨,眾人也都跟著唏噓起來,女眷這邊。幾位福晉甚至摸起了眼淚。

    「因此奴婢剛進妞妞房時,根本受不得教習嬤嬤的任何數落約束,」蘇溶溶看向康熙,目光誠懇極了:「而且每逢奴婢吃不飽飯的時候,脾氣就更不好,因此……和嬤嬤鬥氣時,不小心……撞到了馬爾泰大人家的格格……」。

    蘇溶溶剛說到這兒,薇寧「噌」一下站了起來:「萬歲爺。溶郡主不是故意的,在妞妞房時,溶郡主天真活潑,奴婢們都很是喜歡她!」

    康熙看了看薇寧,又看了看蘇溶溶,皺眉道:「吃不飽飯?!難道妞妞房苛待你們?」

    蘇溶溶趕緊搖頭:「不是不是!是奴婢……胃口太大了……一頓得吃四兩米飯。還不算湯水蔬菜……」

    太子爺嘖嘖道:「四兩?!還不算……?!乖乖,你這丫頭吃的也忒多了點兒,怪不得蘇克察總是一副簡樸的樣子,何著養你這個閨女真是不容易啊!」

    大家本來正是悲傷的氣氛,被太子爺一句話都給逗笑了。康熙也笑著搖頭:「你這丫頭!」

    蘇溶溶見大家的注意力已經成功轉移了,心裡也安定了幾分。

    笑夠了,康熙才又說道:「溶丫頭,你從小喪母,缺少管教。入宮教習的三個月。你就到德妃那裡去吧。」

    蘇溶溶趕緊磕頭:「奴婢遵命。」

    這檔子事兒過去了一會兒,康熙又說道:「這次出巡還有一個人要賞!」

    一邊說,康熙一邊看向胤祀,太子眼急嘴快。摸清康熙心思後,趕緊舉杯站起來,搶話道:「老八,你這一路鞍前馬後都是你和十三弟在張羅,的確功勞不小啊!」

    胤祀站起身,恭謹回道:「太子爺嚴重了,若說功勞,不光我和十三弟,每位從扈的大臣哪個不是殫精竭慮,鞍前馬後。」

    太子素來打壓胤祀,胤祀心知肚明,但從不正面相鬥,更別提這芝麻綠豆大的功勞,便是都給胤祥又能如何。而且就像他說道從扈出巡的人誰沒有出力?獎賞一個人,就相當於打擊了其他臣工,這種「功勞」,他躲都來不及,哪裡可能去爭?!

    太子碰了個軟釘子,本想再說兩句,康熙已經出聲:「出巡防務,胤祀的確出力不少,但朕說的賞賜卻不是因為這個。」

    眾人不明就理,看看康熙又看看胤祀。胤祀低頭垂目,一派寵辱不驚的淡然樣子。

    康熙說道:「胤祀和胤禎遊歷草原大漠半月,他們一路辛勞,又遭遇狼群險些葬身狼腹,可即便這樣,還是各自給朕呈了兩份折子,有這兩份呈報,大清後院安矣!」

    說著,康熙看向胤祀:「老八,你說說你奏報折子,此刻在這兒的這些人,都是朝廷股肱,其中大部分又從扈隨行,正好可以決斷一番。」

    胤祀不知是興奮,還是因為喝了酒的緣故,此時他臉頰微紅,幾步從桌邊跨出來,先是對著康熙一拜,然後朗聲說道:「胤祀巡遊草原以漠西、漠北為主。巡遊途中,發現蒙古部落風氣剛勁,習於戰鬥,不肯輕服於人,尤其漠北部落,長期對戰羅剎侵擾,戰牧合一,民風彪悍,若能用之防備朔方,不失為我大清堅固的屏藩。」

    康熙點頭,在座大臣也不住頷首。

    胤祀繼續說道:「現在,我大清對蒙古各部恩威並施,以仁感化,但胤祀巡遊之中發現,聖恩固然綿長厚澤,但多被部落旗主掩用,所以牧人兵士只知旗主,不知大清聖上。是以若要澤被庶民,必開渠通道,令浩蕩皇恩直達部落直通牧人。由此,胤祀提出三個通渠之道,一為增加旗部,分旗主之權;二為旗上設盟,朝廷設置理藩院節制盟旗各部;所謂政令一則人心一,這第三就是建章立制,將我《大清律》推行蒙古諸部,令牧民兵士知恩典並非旗主賞賜,乃遵令守德之故,如此方能記住恩澤賞罰皆出於大清。」

    胤祀說完,挺身垂臂而立,雙目炯炯有神,神采飛揚恣肆,氣質風采更加令人欽慕。

    周圍安靜了半天,突然張英站起來,忍不住拍掌叫好:「八貝勒爺高人高見,三條通渠之道環環相扣,看似章制之變,實則條條切中要害,真乃微妙之處見真章啊!」

    見張英率先表態,眾大臣立刻附和一團。其實倒不是他們毫無見地只知道單純附和,實在是因為胤祀這三條治蒙之道提的精妙。

    就在此時,蘇克察起身道:「奴才向問八爺一個問題。分旗設蒙,各旗主可會同意?還有蒙古部族向來有自己的律法,若是推行《大清律》,部族汗王可會毫無異議?」

    蘇克察問得雖然直白,但也是正題要害。

    胤祀淡然笑道:「分旗設盟最大的受益者是誰?正是現在被置於旗主之下的扎台,朝廷分旗,是抬舉了扎台的地位,若是旗主反對,那扎台恨得便是旗主,而那些扎台手中握著兵權,旗主就算心不甘情不願,也不會貿然與扎台為敵,所以分旗之事不用擔憂。再說設盟,設盟抬舉的是大旗主,也就是各部族的郡王、貝勒,與分旗一樣,汗王就算不情願,也得同意,而且盟旗歸中央理藩院轄制,每盟參照關內州府縣衙設置,更能將朝廷管制深入草原腹地。」

    說到這兒,胤祀對著蘇克察笑道:「至於推行《大清律》汗王必定有異議,可是與異議相比,我倒認為,他們更在意朝廷的安撫與賞賜。草原各部族之間爭鬥不斷,為得不過是名號與封賞,現在漠南科爾沁獨大,內喀爾喀和漠西部族已然默認了科爾沁汗的地位,我們推行分旗會盟,推《大清律》正是一視同仁的表現,實則是給內喀爾喀和漠西部族傳遞了一個信號,這兩個部族定然歡迎。如此以來,科爾沁汗就算有意見,也得啞聲不做,朝廷暗中給他些封賞,也算是安撫了。」

    胤祀說完,沉著肅立。

    康熙想了會兒,哈哈笑道:「胤祀能有如此見底,已然不俗。至於治蒙之策還需從長計議。」

    太子爺臉色有些不好看,這段話雖然沒有誇讚之詞,但對於向來嚴厲的康熙來說,已經是顯而易見的在褒獎。眾人也都聽出了話頭,紛紛向胤祀投去讚歎的目光。胤祀嘴邊依舊帶著平淡的微笑,對著康熙再拜之後,回到座位。

    此時天色已晚,康熙放下銀筷,起身道:「朕有些乏了,你們繼續便好。」

    說完,康熙轉身離去。眾人也都站起恭送,直到不見了康熙身影,太子爺才開口道:「剛才盡顧著說話,諸位愛卿也沒吃好喝好,現在萬歲爺已經回宮,大家不必再拘束。」

    太子說著,端起酒杯就向胤祀走去,笑道:「老八,你這巡遊大有收穫,我代皇阿瑪敬你一杯。」

    胤祀已然站起了身,笑著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見太子帶頭,在坐的王公大臣都站起身,端著酒杯上前祝賀。胤祀來者不拒,一一笑著飲盡。

    蘇溶溶看他一杯又一杯地仰頭就喝,心中著實為他傷口擔憂。剛才包紮時,那猙獰的血窟窿,還未癒合的口子又觸目驚心地出現在眼前。(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