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清穿太子妃

第一卷 第二十六章 宣石氏覲見 文 / 姑娘

    「哎呦呦,瞧瞧齊佳姑娘這荷包繡的多精緻啊!比哀家宮裡那幾個繡的好多了呢!」

    「哈哈哈,富察家這孩子就是個嘴巴伶俐的,哀家宮裡可沒有說笑話說的這麼好的人呢!」

    「不錯不錯,那些個漢人讀的書哀家總是不明白,可經過棟鄂姑娘一說可不就聽懂了麼?你這孩子學問可當真不錯啊!」

    ……

    一幫小姑娘奉承一個老太太,太后得意又高興的勁頭足的不行。繼誇讚過淑賢以後,太后又幾乎把剩下的秀女們按個誇了個遍。這位老太太還特喜歡拿秀女們跟她宮裡的宮女比較,一會這個秀女比宮女好,一會那個秀女比宮女出色。也不知道是真把秀女當宮女了,還是給秀女們體面呢。

    不論如何,太后這番不吝嗇的誇讚下來,淑賢收到的嫉恨目光卻是少了很多,她笑瞇瞇的聽著秀女們奉承太后,在太后高興的誇讚別人時也不眼氣,在被誇秀女們向她挑釁時也不接招,一如既往的淡定如初。

    等各宮即將下鑰時,太后終於開恩讓姑娘們回儲秀宮了。而秀女們剛一走,太后就樂呵呵的歪倒在座位上,對著心腹嬤嬤笑道:「每次秀女大挑都是老婆子我最高興的時候,看著這些花兒一般的女孩子,彷彿自己也跟著年輕許多似的。」

    太后的心腹赫嬤嬤一邊給太后上茶一邊附和道:「是啊,看著主子高興,奴婢們也跟著開心呢!」

    太后抿了口茶水,並不接赫嬤嬤的話,反而撫掌讚道:「石家那個大姑娘真真不錯,就是那份榮辱不驚的派頭也招人喜歡。」說著太后自顧自的笑了一氣,又接著道:「而且你瞧瞧她那身條,不似漢家女子那般纖細,瞧著圓潤潤的,既不顯得太胖,又比旁的姑娘更豐腴健康。哎呀!看著就是個好生養的。」

    赫嬤嬤對淑賢的印象也不錯,又有太后主子都說好了,她這個做奴婢的自然跟著讚道:「聽說她額娘是出身蒙古呢!要不怎麼說還是蒙族的姑娘瞧著更壯實些,奴婢聽著,石家大姑娘的蒙語在這些秀女中也是最最純正的呢!」

    太后一聽更是高興了,她這個皇后當年當得差點廢掉,還是部落裡出了大力氣才幫她保住了後位。等好不容易熬到先皇過世後,當今天子年歲漸大,親自主政後又下力氣打壓蒙古人的各部落勢力。她若不是本就不像太皇太后那樣心思大的,比較隨遇而安的性子,沒準現在的生活過的多糟心呢。

    不過在力所能及的份上幫一幫族人,太后還是希望做到的。她自詡比較瞭解當今天子,皇帝既然跟她提了淑賢,那基本上就是說皇帝心裡已經有了打算了。太后並不需要多餘的做出什麼,以免引起皇帝的忌諱。但她可以在跟皇帝說起今天見聞時側重的把皇帝在意的地方提一下,反正淑賢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她只為淑賢多說上兩句,不顯山不露水的,但卻能加重皇帝對淑賢的好感,太后覺著這麼辦很恰當。

    「那孩子若是真能得了大造化的話,哀家以後在宮中就多個人聊天了。她額娘身為蒙人,想必那孩子對蒙古也是有感情的。咱們的族人即便不能再次稱霸大清後1宮,但宮中有個有地位的人照應著也是好的。」太后想的很深遠,她能為保護過自己的族人做的也只有這些罷了。誰讓自從康熙登基後,後1宮中就不再是蒙古女人的天下了呢!她總得為族人找個妥當的靠山,那樣等她死後才能安心閉眼啊!

    而這靠山,還有什麼比將來的一國之母,如今的太子妃更重呢?女人做到這份上也就頂了天了。

    接下來的日子裡,得了康熙暗示的太后更加頻繁的招秀女覲見,每次或是談天說地,或是遊園賞花,竟是一日不曾落下。

    而被邀請的秀女們也同樣在日日減少,等大半個月後,一開始的十幾名秀女更是只剩七位了。而剩下的秀女中赫然有淑賢、書蘭和安芸三位。

    關於皇子們大婚的事,那都是被康熙一手把持的,就是皇子們的生母也沒有權利決定。但即使是這樣,事關親兒子的一生幸福,那些個主位娘娘也心裡明鏡似的,自然知道自家兒子的福晉會從這七人中選擇。

    而打算與淑賢交好的太后卻沒在眾人面前表現出對淑賢的特別之處,過猶不及的道理太后懂的,虛則實之實則虛之,任憑大家如何猜測,愣是沒一人看出太后對淑賢的看重。

    也因此,身為漢軍正白旗出身的淑賢,沒人把她當做太子妃人選來看,畢竟那麼多滿洲旗的優秀秀女們還在,大家的目光幾乎都被另外六個人吸引過去了。

    但也不能說淑賢就沒人搭理,在三阿哥的生母榮妃娘娘第一次召見七人開始,陸續有四阿哥的生母德妃娘娘,五阿哥的生母宜妃娘娘,還有七阿哥的生母成嬪娘娘按次序召見起七人來。

    自家兒子的嫡福晉她們沒權利選擇,但提前相看卻是可以的,這樣也好做到心裡有數不是?

    在這四位娘娘之中,最喜歡淑賢的就屬成嬪娘娘了。要知道淑賢一家早就看好了七阿哥,自然有太太進宮與成嬪娘娘敘話暗示的。這事太太沒告訴淑賢,成嬪娘娘也沒告訴他人,兩位都知道皇子選福晉是大事,她們提前有什麼約定都是不能宣之於眾的。

    而此時秀女們在宮裡住了大半個月了,一直偷偷觀察的成嬪娘娘也反覆的琢磨過了,反正自家兒子高不成低不就,平時跟個悶葫蘆似的,也爭不過幾位兄弟,自家兒子不敢挑最好的秀女,但像淑賢這樣身份上有硬傷的卻是可以的。

    淑賢出身畢竟是漢軍旗,雖說祖上是正經八百的滿洲,但旗籍上就落了下乘。這樣的條件成嬪自認為配自家兒子最是合適,當然對淑賢多上心了幾分。

    她早已經打聽過這些姑娘了,連太后對七位秀女的態度都通過自己多年在宮中安插的人手打聽了七七八八,據說太后對淑賢除了第一日另眼相看以外,平時卻是沒什麼特別之處的。成嬪想,反正淑賢在上頭也不受寵,能熬到現在還沒被刷下去,多虧了她舉止言行身條樣貌,這樣的姑娘除了身份上差些,其實比別的秀女都優秀,瞧那孩子端莊大氣的樣,多可人疼啊!不如自己早早定下,若是自己表現出對淑賢的喜歡來,想必淑賢和七阿哥兩個高不成低不就的湊在一起,正能合了上頭的意。

    就在成嬪即將為兒子的婚事『奮不顧身』之時,突然傳來淑賢被康熙召往乾清宮一事。

    這日淑賢剛用過晚膳,還沒等回房,就見掌事嬤嬤親自來到她身邊,用比以往恭敬的多的態度說道:「石姑娘,皇上召見,您收拾一番跟這位公公走吧。」

    淑賢一愣,但很快回過神來,在正殿眾多眼睛噴火的秀女的注視下回房換衣梳洗後,跟著領路的小太監向乾清宮而去。

    一路上淑賢左思右想,琢磨著康熙叫她何事。要說她住進宮中已經大半個月了,可這麼長時間以來,她愣是沒瞧出自己有半點會被選為太子妃的徵兆。她還琢磨著,是不是有了她這只蝴蝶,所以歷史改變了呢?若是能不做那勞什子的太子妃,淑賢自然是千萬個願意的。

    就在淑賢漸漸放鬆下來之時,哪知道康熙卻召見她?淑賢此時有種強烈的預感,她的算盤就要落空了。

    再遠的路總有走到的時候,淑賢跟著小太監走出儲秀宮後,就轉彎進了一條長長的甬道,當甬道即將走到盡頭時,又穿過了月華門,入了乾清宮前的廣場。登上漢白玉的石階,沿著屋邊的走廊,過了大半個廣場後,淑賢才來到乾清宮正殿門前。

    這是皇帝的地盤,淑賢不敢四處張望,她望著腳前一寸地,微微垂著頭跟緊了小太監向西暖閣而去。

    這會有些緊張有些恍惚又有些激動的淑賢,只聽到小太監高唱道:「宣石氏覲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