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重生之蠟香滿園

第一卷 第82章 新來的人家 文 / 寶寶淳

    第二天早上,外婆大舅幾人便要走,王世安留他們多住幾天,張中笑道:「要是你們家沒有事,我們多呆幾天也無妨,可是現在你家忙成這樣,便算了——下次有功夫了,我再來嘛。」

    王世安與王張氏聽了,只好作罷。

    但早餐桌上,張中卻提起另一件事來:「我昨天來時,看到你家後面不遠,有戶人家正在蓋房子,那是誰啊,我怎麼不認識啊,是新搬來的嗎?」這小山村裡外來人可少啊,所以也難怪張中會好奇。

    「後面有人蓋房子?」王世安與媳婦面面相覷。

    「怎麼,你們不知道?」張中有些奇怪地看著他們,「離你家可不算遠啊,就後面些,沒有幾步路啊。」

    有人搬她家後面了?阿喜聽了也很感興趣。她家住得偏啊,附近人家好少的,要真是再來一戶人家也不錯,多個鄰居啊。

    「哥啊,那家什麼樣的情形啊。」王世安也蠻有興致。俗話說,遠親近鄰。鄰居住得近,處得好的,比親戚還用得上一些,有些事情也能幫上忙,便想著等會兒是不是去看看情形。

    「他家……」張中沉吟片刻,遲疑地說,「我覺得他家好像並不像鄉下人啊……也不像普通的城裡人,反正給我的感覺很怪,我也說不好。」

    又不是鄉下人,也不是城裡人?阿喜想想說:「大舅,那家是讀書人?」只有這個解釋吧,總不可能當官的跑鄉下來住。就像陳御史,告老還鄉,也是住在鎮裡的。

    「不是。」張中堅定的搖搖頭。「雖然我不清楚他家是幹什麼的,可是一定不是讀書人家。」那戶人家裡,跟「讀書人」一點點關係也不可能扯上的。

    那還會是幹什麼的?一屋子人全部愕然。

    「你們別聽他瞎說,他知道什麼城裡人讀書人的。」張薛氏便吐糟自己丈夫,「他哪知道什麼東西,就遠遠站在那裡望了眼。都胡說的。還說得跟真的一樣……你們別信了。」

    張中笑著搖搖頭,端著酒杯來喝了一口,感歎一聲:「確實好酒。」也不再繼續這個話題。

    大舅外婆上路,王家人送出老遠。一直送到村口——果然經過了那家正在蓋的房子,真的是有人搬來了。不過現在時間還早,還沒有人幹活。除了那蓋了半拉子的房子,阿喜一家並沒有見到一個人。

    阿喜也仔細打量了那半拉子房子好幾眼,也沒有看出大舅說的那個什麼「既不是鄉下人也不是城裡人更不是讀書人」的感覺來。便覺得大舅肯定是跟舅母說的那樣,胡謅的。這房子還不是一樣的嗎,怎麼看出來的?

    回到家,很快就開始準備釀酒,又是繁忙的一天,忙到阿喜根本就沒有時間去想那家新來的鄰居了。到了夜間,又要配兩天的酒靈果。更是忙到沒時間想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等忙完後,更是累到骨頭都酥碎了。更沒有精力管這些了。

    時間一長,阿喜一家便將這個鄰居的事情忘記到了九宵雲外——本來王世安還打算去幫忙呢,可是他現在這樣忙,哪裡還抽得出這個時間來。

    時間一天天過去,武氏商行的酒便也是越賣越好了,從剛開始時眾人嫌貴,到現在都漸漸覺得,這個酒的確值得這個價錢,這個過程中,武掌櫃當真功不可沒。但王家暫時還用不著擴大生產規模,因為前段時間運過去的酒,還剩下很多。酒價比較高的好處就是,賣得並不算太快。所以王家這個小作坊,現在完全還跟得上。

    而銷量應該要大很多的府城,江家卻還是艱難的打開著局面——所以現在江家的銷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因為村中人大部分都在那裡試過酒了,王家酒的香郁實在是讓村人記憶深刻,所以從那之後,隔三岔五的便有幾個村人到她家來打酒——當然,大部分還是會付錢的,還有小部分記的帳。還好,這裡面沒有大伯一家人。估計大伯已經大大地受到了驚嚇,再也不敢喝她家的酒了,即使是別人家請他喝,他也是不敢的——這次那個事情記憶太深刻了,香醇的美酒生生在他嗓子裡變成了臭水,那樣的感受,這個世上也估計找不出人想試第二次的。

    想起這些事,他也有些害怕,滿院子的人在喝酒——可是只有他……美酒一次次變臭水……難道真的是以前沒良心事情做太多了?所以報應來了?

    三叔偶爾還是來的,到是不抱酒罈子回去了,可能是明白了,抱回去也喝不著,但一定會在這裡喝酒,有時候喝醉,也時候不醉。但只要喝醉了,就會又哭又鬧的。但有時候來得早了,也會給爹幫忙幹活。只是如果喝醉的話,奶奶就一定會趕他走。

    本來阿喜對這個三叔印像很差的,但是現在看著這個三叔的樣子,又覺得可能事情並不如她所想像的那樣簡單。她畢竟是一個小孩子,很多事情大人不會跟她說,所以並不知道三叔一家現在這個樣子的根本原因,所以,最後她決定,以後對三叔還是客氣點,他好像……還不算很討厭。當然,如果是對阿梅和阿志,那王世文就是很討厭了。

    但這天,來了個意外的人來買酒。是一個小姑娘,年紀跟阿喜差不多大,臉圓圓的,眼睛大大的,穿的衣服卻有些奇怪,從來沒在村裡小姑娘身上看到過。阿喜瞅了半天,也沒有認出那是什麼款式的衣服——當然,以她對古代服裝的瞭解程度,能認出來才夠稀奇的。

    小姑娘拿了一個酒器,很奇怪的,是金屬製作的一個酒壺,扁扁的,但容積卻也不算小,阿喜估計這個酒壺少說也能裝個兩斤。而且看這形狀嘛……更適合旅行攜帶。如果是在家裡用,很少會將酒壺做成這個形狀的吧?

    第一鍋酒剛出來。家裡正用著一個很大的桶接著,小姑娘便將酒壺遞過來。

    阿喜接過,猶豫地說:「這是第一鍋酒,很烈的,要不等三鍋酒都出來了,混合好了。再給你打吧?」這第一鍋酒能喝的可是沒有幾個。就王家村這鄉下村子,也沒有幾個人有這個福氣消受——只除了她爺爺,酷愛第一鍋酒,還說二鍋頭喝著沒有味道。跟水一樣淡。

    沒想到小姑娘卻說:「我就要第一鍋,我出來時我爹專門說了,只要第一鍋。」

    阿喜便也不再多說了。看來人家就喜歡第一鍋啊……不過看來大舅只怕是說對了,只怕真不是讀書人家……哪有讀書人能喝第一鍋酒的?就算是李白,還佩著劍到處浪蕩。也喝不了第一鍋酒吧?

    接了滿滿一壺一鍋頭,二阿喜又放在秤上稱了稱,再除去剛才稱的酒壺的重量,算了算,說:「一共是兩斤三兩酒……一鍋頭每斤十八文,總計是……」阿喜在心裡飛快地算了一遍,開口說。「41文4……算你四十文吧。」

    圓臉小丫頭便從懷裡取出一個小荷包,上面繡著非常精緻的花紋。看得阿喜眼睛都直了,從裡面數出四十個銅錢來,交給了阿喜。

    阿喜眼勾勾地看著這個小荷包,心裡別提多羨慕了——這個時代的荷包,就跟前世的錢包是一個性質的。她家的錢,都是用布包的,雖然奶奶繡功很好,可是她若有時間,繡的都是鞋墊——為什麼?因為鞋墊好賣啊!荷包繡得再精緻,鄉下哪有人要啊!而且,鄉下人拿錢出來,用個這樣精緻的荷包裝著,感覺也怪怪的,就好像後世一個粗手大腳的農婦,從懷裡掏出一個范思哲的皮夾一樣。

    現在這樣精緻的荷包,可不就相當於後世的古奇、范思哲的皮夾子!上面的花紋還是有銀線縫的呢,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真漂亮啊!

    「你這荷包是你自己縫的嗎?」阿喜眼饞地問這個小姑娘。

    「不是,是我娘縫的。」小姑娘說,「你以後可以去我家玩啊,我讓我娘也給你縫一個。」

    「真的?」阿喜高興極了。還有這樣的好事啊?

    「真的。」小姑娘很認真的說,「我家就是剛搬來那家,住在你家後面啊,我叫曹秋月,你要有空就去我家找我玩哦。」

    「好的好的,一定一定。」阿喜高高興興地將她送走了,想著以後也會有這樣精緻的荷包,心裡就有些忍不住的雀躍。哪個女孩子不喜歡漂亮呢,現在她整天在家裡忙著,穿得粗布衣裳,做的粗活,身上沒有一點鮮色的地方……要說不鬱悶都是假的。要是能有一個超級漂亮的荷包,那也很不錯的啊!

    阿喜便跑到王張氏跟前,跟王張氏說起這事,並問明天想去曹家看看,行不行,允許不允許。

    王張氏沉吟一會,便同意了。女兒畢竟才七歲,若要說幫忙,也確實幫了不少忙,可是她始終只是個小孩子,不能真把她當成大人來看待。就算是她不幹活,大人每人多干一點,也就也來了,何況女兒也不會整天在外面玩的。

    阿喜得了允諾,更是高興了。第二天,她在空間裡採了很多的漂亮的花兒,按後世的花束的樣子紮成了一把,去找曹秋月玩耍。這些花都是上次她找到那些鮮花種子後種在這裡的,也不知道為何,可能這個空間的環境特別適宜開花,這些花自從開了第一朵後,就沒有停過,一直開到現在。她還移出去了一些,種在村子裡,可是那些花早都謝了——現在可是深秋了,可不是開花的季節了。只有空間裡的花,開得還是那樣的熱烈。

    曹秋月見到這些漂亮鮮花,果然非常的高興,專門找了個小花瓶出來,泡上水,將花養在裡面。

    阿喜便教她,若要花活得時間長,應該將底端燒焦。曹秋月很相信阿喜,果真找了火石出來,點燃根折子,仔細地將每一枝花的底端都燒焦了,才泡到水裡,還誇讚阿喜懂得多,真厲害。

    本來村子裡面的女孩,阿喜感覺怎麼也跟她們玩不到一起,所以才整天呆在家裡幹活,但面對曹秋月,卻不知道怎麼回事,也許是她已經適應了現在才七歲這個事實了,竟然跟她相處頗為愉快。(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