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夢憶東漢

第一卷 第一百九十五回 瞞天過海 文 / Vanspiri

    當劉辯醒來的時候,董卓已經接掌了宮中的事務,他此時頭腦中迷迷糊糊的,早已連徐榮這個人都想不起來了,只能任憑董卓指使,回到了宮中。也不知道是他想繼續在眾人面前裝傻,還是真的被那顆藥丸弄得癡傻了,總之他的眼神呆滯而麻木,整個人如同一白瓷所制的娃娃一般無神,董卓向他告退以後,他也只是憨厚而嬌羞的一笑,似乎董卓說什麼,他便信什麼,毫無一個人君的風範。

    天子雖然很是乖巧,只是,董卓此際卻沒有時間休整,進入雒陽以後,他立刻馬不停蹄的命人聯繫吳匡,此人原本是何進的部下,與董卓交情還算深厚。如今何進被殺,他只能暫且聽從何進之弟何苗的指揮。然而,何進和何苗雖然是同父兄弟,但卻自幼不同心,吳匡雖然表面上沒有任何表示,內地裡早已對何苗積怨於心,董卓即刻便親筆寫了一封信給何苗:

    見聞大將軍英武蓋世,卻遭奸小之輩所害,十常侍雖已伏誅,然謀害大將軍之事,其中何苗亦有參與,今卓提兵而來,欲為大將軍報仇雪恨,望吳將軍助以一臂之力。

    將書信送出去之後,董卓立刻召集所有在雒陽的涼州將領商議要事。

    董卓身著朱紅色鎧甲,雖然已經好幾天沒有休息過了,卻並沒有太多疲態,令人望之敬畏。

    「各位,如今我軍已入雒陽,但此中形勢複雜,雖然天子在我手中,不過若是丁原、袁紹、何苗等輩聯手對付我,那咱們也難以應對,不知各位有什麼看法?」

    郭多拱了拱手:

    「大人,如今咱們只有三千兵馬,尚不能貿然出擊。無論是丁原也好,袁紹也罷,都不是易與之輩,需得靜候胡軫將軍的兵馬,待我西涼大軍入了雒陽之日,將軍便可橫掃司隸,大權在手,末將屆時願為先鋒,為將軍橫掃荊棘!」

    董卓鼻翼動了動,這郭多雖然勇猛無匹,但此時他們的兵力嚴重不足,的確是不宜出擊,若是丁原等人中的任何一路人馬不懷好意,率眾來攻,區區三千人馬未必抵擋得住。他惱恨的一拍手:

    「……若是我輔兒和胡軫將軍能及時趕到便好。」

    遲則生變,如今正是緊要關頭,誰能保證袁紹和何苗等人不會再次圍攻皇宮一次呢?董卓雖然心中想要收攏袁紹等人的人心,但此時他自身實力不足,沒有那個能力。現在還有一線希望就是吳匡能夠在收了書信以後,有所行動,這麼一來,他起碼能夠先剷除掉何苗這一股勢力,同時還能敲山震虎,震懾住袁紹和丁原等人。

    正商議間,很快又有探馬來報:

    「河內太守王匡率強弩一萬,如今屯兵孟津北岸,似是要渡河入雒陽!」

    眾人大駭:眼下雒陽內外的局勢已經難以展開和應對了,河內太守王匡的泰山兵居然也要趕來分一杯羹?

    董卓焦急得忍不住搓起了手來,這情況還真的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若是早先便把西涼的大隊兵馬都帶到河東,如今真不至於如此被動。想到這裡,他終於將目光投向了一直靜坐在末席的徐榮身上:

    「徐先生,如今形勢交迫,不知先生可有良策?」

    所為謀士,便是要在最緊要的關頭替君主出謀劃策,徐榮此時早已有了應對的方法,但她明白,此際還不可鋒芒盡露,最要緊的是,她一定要讓董卓也一起想辦法,不能因為他年紀大地位高就什麼事都依賴下人吧?那要是下人功勞過高了,他肯定會把這個下人給除掉,功高震主的下場定然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回稟將軍,在下倒是的確有了一策,但此事尚需將軍出力,方可成功,否則也只能是一紙空談。」

    「先生請講,卓定努力而為!」

    董卓急切道,他的語氣比平素裡更加客氣。

    「以在下來看,吳匡就算是得了將軍的親筆信,如今局勢尚未明朗,他未必會出兵相助,而且他也不敢輕舉妄動。」

    徐榮一開口就在洩董卓的底氣,令董卓的眉毛都要皺成一團了。

    「這……該如何是好?」

    胡軫和牛輔的後軍要抵達司隸,最快也得小半個月,這十來日裡,若是發生什麼萬一,他這三千兵馬根本無法抵禦。

    「將軍,吳匡之所以不敢擅動,其原因也只是因為他不瞭解將軍實力如何,只是知道將軍的軍馬不多,沒有足夠的把握,所以才不敢輕舉妄動。」

    「……你說的是。」

    不是每個人都能為了交情厚的朋友兩肋插刀還毫無怨言的,更何況他董卓自問與吳匡之間的交情也沒到那個地步,吳匡自然不願意冒太大的風險。

    「在下的計策便是,將軍即刻派遣與將軍親近之人,火速去找吳匡,告訴他,將軍的後陣大軍已經兵發十餘路,這幾日之間便能抵達京師。然後,將軍令城內的三千士兵於夜間潛出城外,再假作援軍,聲勢浩大的進入雒陽城內,一夜之間往返三次便可,如此一來,吳匡等人必定以為將軍已經聚集了大批人馬,自然會在明日清晨以前就作出決斷來!」

    董卓是不能親自前往的,因為那樣做的話,會讓吳匡心中認定董卓兵馬不濟,反而只會適得其反。

    徐榮這一策,便是「瞞天過海,虛張聲勢」,董卓之前領兵打仗,也常常以疑兵迷惑敵人,兵不厭詐,這個計策其實董卓本人未必就不能想到,徐榮此時也只是粗淺的提出來,具體的實施自然應該由董卓本人負責,她只要提點到這個地步,便足夠了。

    董卓當然是聰敏之人,他眼珠子轉了轉,終於由焦灼的神色放鬆了下來,露出了笑容:

    「徐先生果然是天下奇才,卓已明白該如何下手了!」

    接下來,董卓便命令其弟董旻親自前去找尋吳匡,然後開始著手將三千兵馬每千人為一部,分批出城,然後再返回雒陽,以作聲勢。

    ******

    吳匡在得到董卓的親筆書信以後,暗自潸然:他想起那一日,原本大將軍已經決定誅殺十常侍,卻被何太后招入宮中,聽聞何太后垂著淚哭求大將軍饒過那些閹人,大將軍鑒於兄妹之情,不得不應允,卻想不到會害得他自己身首異處……說到底,這何太后與何苗二人本就與大將軍何進不是同一個母親所出,大將軍之死,吳匡早已懷疑是何苗等人與十常侍相勾結的結果,何太后與何苗乃是一母同胞,皆乃舞陽君所出,自然更向著何苗一些,可歎大將軍為何家立盡汗馬功勳,卻被自家人所謀害!

    然而,吳匡並不敢輕舉妄動,據他的探馬所報,董卓抵達雒陽的本部西涼兵馬只有不足三千人,丁原那裡雖然還有一兩萬并州軍,可丁原未必會聽從董卓的調遣,到底該不該出兵投奔董卓,吳匡苦無對策。

    「大人,董將軍求見!」

    吳匡部將張璋進來說道。

    「哪個董將軍?」

    吳匡驚奇的問道,莫非董卓親自前來了?那也只能說明董卓兵力的確不足,否則又豈能如此仰仗於他?

    「董旻,董叔穎將軍。」

    不是董卓!

    聽了張璋的回答,吳匡內心倒是無比震驚:莫非,董卓的兵馬已經陸續趕到了?那他可更不能草率行事了,既不能開罪於董卓,也不能將自己置於風口浪尖。

    董旻一身銀甲,披掛入內,朝著吳匡匆匆行了一禮:

    「家兄與吳將軍相交甚厚,如今好不容易到了雒陽,兄長原本想親自來拜見將軍,卻無奈軍情緊急,無暇分身,特令小弟前來,向吳將軍賠禮告罪。」

    吳匡連忙改了一臉的笑意,親熱的拉起了董旻的手來:

    「叔穎何須如此客氣,我看你風塵僕僕,竟是一路趕來,連歇息都沒有?」

    董旻點了點頭,跟著吳匡一同坐下,然後字正腔圓的說道:

    「為國為民,雖死何妨?禍亂天下者,十常侍、何苗之輩也,如今十常侍雖已伏誅,何苗尚在,我兄弟心繫朝政,故此一路前來,還未曾歇息。」

    「哎……將軍赤誠之心,天人可見,實乃國之棟樑!」

    吳匡假意誇讚道,內心裡卻始終在狐疑:究竟董卓已經集結了多少兵力?

    「吳將軍,家兄的書信,你可曾見到?」

    「嗯……在下已經讀過了,為了替大將軍報仇,在下也願為誅殺何苗出力!」

    「既然如此,那為何將軍還未有任何動靜?」

    「這…」吳匡汗顏,「實乃在下兵力分散,一時之間難以調動。」

    「也罷!」

    董旻一擺手,很是不在乎的表情:

    「若是如此,那將軍便靜觀我兄弟二人領兵,殺盡這些禍國殃民的逆賊!」

    吳匡驚訝於董旻的毫不在意,他原本還在想是不是要再多說幾句,讓董旻打消疑慮,不再逼迫他出兵,但董旻卻主動放棄了。這只能說明……董卓的大軍真的已經接近京師了?吳匡心中疑慮不斷。

    「叔穎且慢!」

    吳匡長跪起身,不管是真是假,此刻他一定要表明態度,他絕對是支持董卓的。

    「不知董兄的兵馬何時會到齊?」

    「家兄大軍兵分十餘路,只怕今夜之間,便能抵達數路人馬……不瞞吳將軍,眼下家兄只有三千人馬,暫時不能攻殺何苗,但只要過了今夜,想必便能集齊一兩萬人,大概三日之內,其餘各路兵馬便能順利抵達雒陽,屆時,誅殺何苗等人,便如探囊取物了!」

    董旻的表情既興奮,又自信,由不得吳匡不信。

    「若如此……還請董將軍稍待,在下立刻調集人馬,到時候一定隨同將軍一同出兵!」

    吳匡慷慨激昂,心底裡依然打著小算盤:他在等,沒有十拿九穩的把握,他絕對不做那個出頭鳥。董旻剛才已經把董卓目前只有三千人的實情說了,只怕他說的十餘路人馬即將到達也未必是虛言,但吳匡打算再等等,看看一夜之間會如何,若是真的如董旻所言,那他便立刻發兵,在董卓大軍抵達之前誅殺何苗,坐穩局勢,這樣一來,董卓必然會念及他的功勞,不會怠慢了他。若是真的等到董卓的大隊人馬都到了他再出手,只會讓別人唾棄他的膽怯,所以吳匡只要能確定董卓大軍將至,便會立刻著手行動。

    何苗以留董旻歇息為理由,讓董旻暫且在他的軍帳中留下,然後他吩咐探馬時刻留意各城門的動向,隨時通報。

    很快,還未到次日黎明,他便得到了好幾次通報,涼州軍一夜之間,已經有三路兵馬抵達了雒陽,且每一路的人都不下兩三千人,粗略一算,連同董卓本人的三千人,此時京師內的涼州軍已經超過一萬多了。涼州軍英勇善戰,百煉成鋼,本就可以以一敵五,如今這一萬大軍,已經不少了,看來董卓最遲這兩日間便要採取行動。

    徐榮的「瞞天過海」計策,不僅騙到了吳匡,甚至連丁原等人也被唬倒了,沒人敢輕舉妄動,更不敢隨便襲擊涼州軍。

    吳匡最終下定了決心,他立刻去找到董旻,義正言辭的說:

    「叔穎,在下的兵馬已經齊備,剿除逆賊,刻不容緩,不若此刻便揮軍攻入朱雀闕,先將何苗斬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