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妾為財狂

第一卷 171,漏網 文 / 墨小邪001

    舒眉隱隱猜到七公子認為現在還不是白竹生「現身」的時候【喜歡妾為財狂171請記住】。

    假白竹生已經被抓住,七公子為什麼還不給白竹生撥亂反正呢?難道,還有漏網之魚?

    這麼說來,頂替白竹生這種「大事」確實不是一個明府就夠膽做的。

    陰差陽錯,這個真白竹生說不定已經變成了一些人的「定時炸彈」。頂包這種事一旦被捅出來,非得震驚全國不可。七公子當時明知白竹生被頂替卻聽之任之,一來磨練了白竹生的脾氣;二則也給那些自以為是的聰明人埋下了一個炸彈。現在,只要白竹生不死,七公子手裡的籌碼就愈加重一分。七公子顯然還不想馬上就把這顆炸彈派上用場。目前,舒家賬房這個身份最適合白竹生。

    就在舒眉和七公子商議的時候,另一艘船上的假白竹生已經拿到了小刀。

    康樂背著手開始割繩子。這小刀很鋒利,隔斷這種特製的海撈繩也並不費勁。只不過康樂是反著手,割起繩子來並不方便。刀子除了落在繩子上,更多的是落在康樂的皮肉上。沒割幾下,康樂便覺得手上腰上一片火辣辣的疼,血把手指沾染得黏黏糊糊。估計刀子割破了不少地方。但是這時他哪裡還顧得上這麼多?

    他一邊割繩子,一邊小心翼翼地注意著船上人的舉動。

    陌香城的喊殺聲還在繼續,海裡沙灘上全是火光。船上的人注意力都在戰場上。因為這一船基本沒什麼「武力」,所以只是觀望【喜歡妾為財狂171請記住】。

    就當康樂的繩子就快斷了時,小舒心突然過來了。康樂腦中想:「他要是敢過來,我就挾持了他做人質!」

    誰知舒心卻不走過來,只停在船篷前。這個距離很微妙。康樂就算割斷了繩子也無法輕鬆抓住舒心。而舒心一發現他的繩子鬆脫了又能及時叫到人。這下,康樂絲毫不敢亂動,唯恐被這麼個小鬼發現「天機」。

    偏偏舒心不知道怎麼回事,就站在原地不動了!

    康樂心急如焚,等待中,渾身上下的傷口比之前似乎疼上一百一萬倍。每等一秒,他整個人都跟在油鍋裡炸了一千遍似的。

    他很清楚,舒眉一行人隨時會回來。他只有這麼一線希望。想活命就要抓緊時間。可是眼下這小兔崽子就是不走啊!

    好不容易看見小兔崽子動了動,卻是把什麼東西塞進嘴裡。

    小舒心在靠著船篷吃奶糖,哪裡知道就因為這兩顆大白兔他被人恨得死去活來。

    康樂心裡那個恨啊,他暗暗發誓:要是我大難不死,有朝一日一定要把你個小兔崽子拿去泡糞缸!

    「舒心!」何無為叫了一聲。

    小舒心這才回頭。康樂已經滿頭大汗,頓時鬆了一口氣。誰知小孩子天生敏感,他一鬆氣。舒心就回了頭!

    四目相對。康樂心中無比驚悚。

    可惜舒心還是年齡小了點,到底沒發現什麼異樣。於是不屑地朝他比了比中指,然後鄙夷地說:「噁心!」

    對孩子來說,康樂這種人確實噁心。

    畢竟舒心是孩子,他不知道現代社會大部分成年人都會以康樂為楷模。

    眼睜睜看著舒心去了船尾,康樂才真正放心。他無聲的隔斷了最後一截繩子,雙手一獲得自由,他的速度就加快了無數倍。他輕輕地把雙手的繩子抖落,並不爬起來——左右都有船,船上都有人,若是貿然坐起來,太明顯了。而是轉動了身子,這動作並不大。別人就算看見了也頂多以為他在掙扎。但是事實上就這麼會功夫,他刀子一劃,胸口的繩子紛紛斷裂。他大喜。接下來,只要滾到船邊,再藉機躍入水中。他就可以逃出生天!趁著舒眉那丫頭沒回來,他得趕快【妾為財狂171章節】!

    就在他要滾動的時候。一隻手突然抓住了他——那太監居然再次睜開了眼睛。並露出了一抹怨毒的笑。

    這是迴光返照嗎?還是毒勁不夠?

    康樂大驚,他突然想到:若是這太監叫喊了出來。自己必死無疑。若留下活口,自己跟舒眉說過那些話,也是個後患。

    再想到這太監讓他子孫根斷。索性甩開那太監的手摀住太監的嘴,舉刀往太監的胸口死命捅了幾刀!覺得太監再也不動了,便滿意地抽了刀子,往水裡一滾!

    這時,四處都是嘈雜之聲,沒人注意。他忍著冬季海水的冰冷跟傷口的疼痛劃了百米遠,終於聽到有人喊:「那裡有人!有人跑了!」

    康樂心中一顫,洗了一口氣,潛進水裡。他自幼在水邊長大,水性極好。他聽得有幾聲巨響。那應該是何三少的「槍」。可是方向明顯不對。「莫不是太黑?」康樂心中納悶,「真是天助我也。」

    正想著,腿突然一麻——不好,被綁的太久,水又太冷,抽筋了!

    若是在游泳池裡遇到這種情況,那還有救生員。但是康樂現在是在大海裡。眼見著只有溺死的份了。終於,一股水灌進了康樂的鼻子。康樂撲騰幾下,開始下沉……

    偏偏這時,一個人影游了過來。一把就拉住了他!這人的水性顯然比康樂更好。

    第二天,康樂睜開眼睛時,驚奇地發現自己沒死。不但沒死,還到了一個小沙灘上。而離他不遠,已經架起篝火,篝火後有一夥人。這夥人安靜地坐在海邊,似乎在看日出。

    想來也是,大難不死後看見日出一定別有一番感觸。

    「醒了。」有人說。標準的長安腔。康樂大喜。連聲道:「您是……。」

    「你這漢人可知道昨晚他們用的是什麼武器?」領頭的人說。

    康樂一愣,這才想到,眼前的人不是漢人而是倭人。漢語說得極好的倭人。此時,來大唐學習的倭人極多,有時候一次就是幾百人。所以倭人的漢語說得好也不奇怪。康樂想到:看來他們不是救自己,而是想挾持一個落水的,問問武器。

    康樂腦瓜急轉,心裡知道,如果直說自己不知道的話,說不定會被殺死在這。於是連忙說:「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這些東西是從哪裡來的【喜歡妾為財狂171請記住】!」

    「哦。說說看。」領頭人顯然很有身份,說話時帶著一種傲然氣度。

    「昨晚所有的一切。都是一個叫舒眉的賤婊子安排的。那個賤婊子是久居海外的歸國夷人,身邊有不少能人異士,而且有許多奇怪物事。昨晚的武器,全都出自她的手筆。那賤婊子最喜歡插手淮安王的事,如果她不插手,淮安王昨晚定輸。你們就不用受這麼大的委屈了。」康樂說,說得好像他很為日本人痛心似的。

    那個大頭領將信將疑地看著康樂。道:「你不是淮安王的人?」

    康樂早已看出這夥人對淮安王恨之入骨,於是連忙說:「怎麼會,我巴不得親手殺了淮安王跟舒眉兩個卑鄙小人。」

    幾個日本人聽到這話很滿意。

    康樂又趕緊說:「你們救了我,你們就是我親爹。兒子我以後就跟著親爹們了,有能用得著的地方,請爹爹們儘管吩咐。不瞞親爹。我對舒眉那個賤婊子還是比較熟悉的。」言畢,康樂朝著幾個日本人死命磕頭。

    其實康樂是知道,現在的他不可能回陌香,五公主跟淮安王都容不下他。五公主好大喜功,不喜歡廢物跟敗將,而淮安王則不可能容下康樂這種人物。以他的聰明,馬上就抱上了日本人這棵大樹。

    「親爹們想知道什麼,兒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其實。兒子除了對舒眉熟悉,還知道一些五公主的機密要事!說不定對爹爹們有用。」康樂開始賣起了五公主。他知道,此時此刻,他要體現他的價值。

    「哦?你是什麼人?」大頭領問。

    「其實,我就是宣德郎白竹生。兒子除了想孝敬爹爹。還想報仇。」康樂把自己的名字報出來,並拿出了隨身的宣德郎牌子。果然。這伙日本人知道這個名字。他說他想報仇,日本人對此深信不疑。

    「哈哈哈哈。那你就當我的兒子吧!」大首領哈哈大笑。

    康樂大喜,連忙跪在地上,朝著日本人磕頭。「爹爹在上,孩兒見過爹爹!」不過康樂覺得這還少了點什麼,他見日本人的腳趾上全是沙子,於是不顧傷口疼痛連忙抱起首領的腳。

    「作甚!」首領瞪目道。

    「爹爹腳上有沙子,兒子幫你舔乾淨【妾為財狂171文字手打內容】!」康樂涎著臉說。

    說完,一口一口認真地舔起日本人的腳來。逗得一群日本人哈哈大笑,紛紛把腳丫子亮出來,道:「乖兒子,來,幫我也舔舔!」

    「是是是!您稍候。」康樂說。

    「你可知道那個舒眉的弱點?」大首領不忘正事。

    「找兩人做了她!」有人憤憤地說。

    康樂舔了一口腳丫,砸吧著嘴說:「不行,那舒眉本來就有武功,而且手中很可能握著桃花谷的血煞令。一般的中原武林人士根本不會去動她。連五公主都對她的血煞令十分忌憚。」

    「什麼是血煞令?」大首領一個人問。這人語音不正,顯然不是常住中原的。

    「是來自桃花谷的一個信物。據說,得到血煞令的人能無條件地調用桃花谷裡的所有殺手做一件事,任何事都行。桃花谷的殺手極其恐怖,什麼追殺、什麼滅門都是輕的。傳說他們從秦朝開始就是殺手,甚至有人說秦王嬴政之死,就是他們出手。還有前朝隋煬帝暴斃、本朝太宗建武門事件、都沒少過他們的影子。桃花谷似乎生生世世與皇族變遷有著說不清的關係。所以桃花谷也一直是一般人的禁地,而且生生不息。桃花谷的殺手分為很多等級,有的收錢辦事、有的看心情辦事。他們有茶香樓、香滿樓、滿月樓三棟樓專門接待普通來找殺手的人。殺的人越厲害,價碼就越高。桃花谷現在是西門的兄長執掌門派,傳說這人傳承了家族的一貫風格——極其清高冷僻,擅琴棋香道,深居簡出,武功高不可測。而血煞令就是一種跟桃花谷的契約,見到血煞令,桃花谷的殺手無條件服從。哪怕谷主也要服從。血煞令的上一個所有者是西門,五公主最終都沒說服西門幫她使用血煞令。若是西門一衝動答應了,現在坐在皇位上的人已經不同了。」康樂說。

    西門最終沒有把血煞令交給五公主。可是他卻為五公主的名節而自願赴死。恐怕除了西門自己,沒人明白他在想什麼。

    「這個血煞令,如今很可能就在舒眉手中。」康樂說。

    「她奶奶的!難道就沒轍了?」大首領罵出一句標準的中原話。

    「也不是沒轍。」康樂陰險地笑道。

    漏網之魚,有時候也能翻起驚天大浪。(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