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大福大貴

第一卷 第五十九章 張學士的問題(加更) 文 / 曬星月

    頭日下午太子派半夏送了一箱禮物來,次日一早清心齋便絡繹不絕,各位皇子都送了禮物來,堆在屋裡高得像個小山似的(大福大貴59章節)。

    敏兒是個喜歡財寶的人,見到這麼多金銀珠寶,樂壞了,心裡興奮著,這天貴星和格格真不是白當的,連上午跟姣嬌文淵閣找書也不去了,坐到屋裡清點登記禮物。

    姣嬌的心思依舊在找書之上,顧不得什麼金銀財寶之事,獨自去了文淵閣找書。

    文淵閣統共就兩間大瓦房,藏的書類還沒熱河行宮文心閣裡的多,只又花了一天時間,姣嬌就把目錄分類查完了,結果依然沒有找到要的書物。

    下午申時,查完書目,姣嬌心想翻了兩天書目,若是一本書都不借會引人懷疑,就借了一本《達摩經論集》,她前世極愛讀達摩的經著,每讀一次都能洗心明神,最近心情煩鬱,急火上浮,讀讀經書正好清清心滅滅浮火。

    這時文華殿裡外走動的人已經很少,拿著經書從文華門走進傳心殿,這邊除講經時,更是無什麼人往來。平時,那些大臣學士都在西側的保和殿做學問擬政綱。

    傳心殿是皇上給大臣們講四書五經的地方,裡面擺了不少小几桌,四周擺著暗紅的錦布莆團。姣嬌看天色還早,就盤坐在一個臨窗戶的几案前,錦看著空曠的大殿,這裡真是安靜得好。把經書放在案上,翻到經書裡的《達摩息諍論》,默讀起來。

    「夫法身至寂,近遠等同;理性弘幽,玄深叵測(大福大貴59章節)。虛融妙體,凡俗難明;進證得知,文辭未辨。且三乘而演暢,權弘迷徒。趣理尋思,未即於中覓道。小兒無識,可使楊葉為金……」

    身心沉寂下來,漸漸進入空明輕鬆的感覺。嘴角露出一個微笑,達摩經論好啊,許是緣份,從前讀了不少經書,每讀達摩經論,其感覺尤為玄妙。

    看案上放有筆墨紙,便提筆沾墨,徐徐寫來:「學無前後,達者為先。」然後又畫了個印在下邊,自己看著覺得甚好,不由得嘿嘿地笑了起來,不用印章印,畫個印其實更顯別緻。

    「錢格格的字果然寫得清透勁靈啊。這印畫得尤其有韻味。」張廷玉在她身後站了會,見她寫下這幾個字,由衷讚歎起來。

    姣嬌聽得旁邊有人,臉上微紅,放下筆,想這張學士一定是個滿腹經論的人,不然不會被皇上委派管理文淵閣,便起身向他微微躬身一禮:「在下不才,還請張學士指點。」

    張學士捋下下巴上的一叢山羊鬍須,滿臉謙和地道:「格格真是讓人佩服,原來找了兩日,卻是在找達摩經論。讀《心經》、《金剛經》《楞伽經》等的多,但專讀達摩經論的人並不太多。昨日看了格格中秋晚上題的詩畫的印,就感覺格格絕非俗品,此時再見格格寫的這幾個字,老夫實在很是欣賞和佩服。」

    姣嬌心裡暗暗好笑,他不過三十幾歲,卻自稱老夫,臉上卻一派寧靜地道:「小女子不過是瞎讀讀,寫這幾個字是想拿回去贈給敏格格,她總說想要讀書寫字,又覺得差我太多,剛才在書中讀到這句,覺得很適合贈與她。」

    張廷玉並非突然發現她的行跡,而是皇上早上有吩咐過,留意下這兩格格來文淵格的動靜,尤其這個錢格格,明明頗有才,卻偏要裝作什麼都不懂。

    張廷玉指著大殿前方的一道小門,道:「若是姣嬌姑娘有空,我們不妨去那裡面坐著聊聊,那裡面也有些書,說不定你能找到喜歡的書(大福大貴第五十九章張學士的問題(加更)內容)。」

    姣嬌雙眼一亮,原來那裡也有書呀。將寫的字折起來夾在書裡,拿著經書跟他進了北面殿角的一道高高的拱門。

    裡面是一間不大的屋子,屋頂極高,從半空中隔了層樓子出來,樓上樓下果然放滿了的書,看著這麼多書,姣嬌本是好書之人,心裡由衷喜愛,直盼能在這裡能發現點不同的東西。

    有個小書吏端了茶來,兩人臨窗對坐,張廷玉和她談論起佛經方面的話來:「錢格格在家時應是經常親近佛堂吧?」

    姣嬌禮貌答道:「在家時,兩里外有座寺院,經常去那裡玩,聽和尚們誦經。只是不太聽得懂那些經義。」

    「看你這字應是有所研練,又會作詩,一定讀過些唐詩宋詩。」張廷玉感覺她讀的書應該不只這些,中秋晚上那首詩所表現的不只是吟風詠月,還有一個人思想內涵,若非有一定積澱做不出那樣的詩來。

    姣嬌已經知道中秋晚宴後,暴路了自己的才華,但是一個人老是在這麼個環境裡遮遮掩掩的,難免有所疏漏和無奈的時候。想想,老是藏著掖著不是辦法,也很辛苦,索性慢慢通過讀書,讓它自然顯現算了。「也沒讀什麼書,反正是跟著家裡的兄弟聽先生生講授而已,只是那先生才華橫溢,講得極好,讓人容易記住和明白。」

    張廷玉笑道:「那就是好先生了。不知你在家時,那先生可有向你們講過對儒佛道三派的見解?」

    姣嬌想了想道:「有講過,先生說道家修身,佛家修心,儒家治國。至於怎麼修身養心齊家治國,姣嬌就不明白了。」

    「哈哈哈……」張廷玉被她的回答逗笑,繼續問:「先生可有說如何將三教合一?」

    姣嬌皺著眉頭茫然地看著張廷玉,問:「為什麼要三教合一?」

    張廷玉一愣,他問的是他現在正在研究的問題(大福大貴第五十九章張學士的問題(加更)內容)。是想看看姣嬌的見解和應變,誰知她來了個一頭霧水的反問,既不失她的天真,又反問住了他。

    「如是能把修身、修心和治國結合起來,不是很好嗎?」

    姣嬌一直皺著眉,道:「張學士這個話題太大。小女子能夠修好心,再養好這病身,就是萬事大吉,至於治國之道,是張學士這樣才學豐富的人才能做的事情,小女子可是望塵不敢及。所以,要問小女子,如何將三道合一,小女子只有一個感覺——」

    張廷玉期待地看著她,「什麼感覺?」

    姣嬌指著腦子,天真地道:「頭痛!」

    「哈哈哈!」張廷玉再次被她逗笑。

    姣嬌怕他問的再多,不想和他論及國政。關於三道合一,從古代到現代,不少文人政客都有研究,但發展到後世現代時,尚沒有人能有個融合的結果,在清朝又怎麼可能有所突破。她拿起經書,看眼窗外天色將黑,起身道:「張學士,天色已晚,小女子要回去吃藥了。明日可以讓我進這裡來翻翻書嗎?」

    張廷玉連忙答應:「明天你直接來就是了。」

    姣嬌看眼這滿滿一屋兩層樓高的藏書,有種吞唾沫的感覺,希望明天在這裡有所收穫,滿臉歡喜歡地向他作謝告辭。

    張廷玉站在傳心殿裡看著她小小的身影,陷入沉思,總感覺她對三道合一有一定的見解,現在不是他幫皇上考查她的問題,而他一直在尋找能談經論道的知己,這滿朝上下滿人居多,大多文化偏低,對百家經史,精通者少,可是這錢格格,在詩裡能夠輕描淡寫地寫下「濃墨淡彩覓珠璣……清風化禪大音希……」這樣的詞句,絕非只是聽先生說說書那樣簡單的積累,此女子靈根慧質,內涵深厚,似有真本道識,就算是她書讀得少,但能通透大義,那也是值得討教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