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華人1892

大道小說網 第二十八章 百營聯防二 文 / 為雨哭泣

    這次戰役發起,日軍準備全面不足,日軍喜歡戰爭開始前十分鐘,才向交戰國遞交宣戰書,或不遞交,形成事實佔領。現在東北抗倭義勇軍,在大口徑火炮,岸防炮到位後,同樣不吱一聲就打,首戰就打沉兩艘日本軍艦,給日本國來了個小驚喜。

    百營大戰也如多骨諾米牌倒了一般,隨之展開。

    155毫米榴彈炮,加農榴彈炮將作為此次主戰炮,主要由王棟設計,結合現在的發射火藥、機械加工能力、採用最新煉鋼技術、精煉電渣重熔鋼毛坯,具有較高的強度,經過自緊處理的身管提高了抗疲勞強度,可降低內膛磨損,提高了身管的使用壽命,身管膛線到距炮口端面12.7毫米處終止,將炮口部加工成無膛線的圓筒形,以消除破裂和變形。

    炮閂採用螺式結構,其最大特點是實現了開閂半自動化。就是沒有氣動輸彈機和輸彈盤,就更沒有高壓氣瓶提供輸彈能源氣壓了。火炮採用45倍口徑身管,配用一種遠程全膛彈,這種彈的彈丸外形是加大長細比的「棗核」形狀,明顯地改善了彈丸的空氣動力特性和彈道性能,這種炮彈現在只在台灣,連雲港,長春軍工機械廠保密生產。

    瞄準機構由高低機、方向機和平衡機組成,賦予火炮射角、射界。

    彈藥配備;該炮配有3種彈丸和3種引信,4種發射裝藥,7個裝藥號。低阻遠程全膛榴彈和低阻遠程全膛底排榴彈,以及常用榴彈,用於各種炮彈的性能對比和彈道研究。

    最大射程一直是火炮的首要戰術指標,也是中國火炮,現階段研製工作的主要任務。155毫米榴彈炮,加農榴彈炮的最大射程達到16千米,也是現在的火炮的射程極限了。

    現在對付新義州的日軍,火力是足夠了。新義州是後世地名,書中講的是義州老城。

    日軍主力部隊駐紮在老城,也是日本借口對抗義勇軍,駐軍朝鮮實施殖民朝鮮的最理想說辭。在城外港口,新義州原址上,各山區重鎮都有聯隊駐兵,常年與義勇軍對抗著。

    可惜常年來,在義勇軍的迫擊炮,手雷,地雷,精益求精的槍法戰術襲擾下,損失慘重,不求清剿,但求保住現階段的成果,也讓日本政府掉入常年的消耗戰中,日本不缺硫磺,可是缺少鋼鐵硝石銅礦等戰略物資,陸海軍就時常有資源分配,都不滿足的海、陸軍矛盾。

    山下奉文是駐北朝鮮駐屯軍的駐軍司令,和義勇軍打了多年仗了,在義州,元山港,佈置了3萬兵力,猶如兩把刺刀,交錯懸在義勇軍腰部兩側,讓義勇軍行動受到極大限制。

    不過戰爭就是如此,沒有敵對方軍隊,會不限制敵對方的軍事行動能力,大清國李鴻章的北洋軍和孫中山的國民黨除外哦。

    比睿號、赤城號軍艦沉沒太快,前後就在十分鐘左右。軍艦在江面大口徑重炮的打擊下,生存能力極差,歐美在歷屆大戰中無不詮釋了這一點。山下奉文得到報告,到下令堅守岸防陣地,阻擊義勇軍渡江,都顯示了日軍大兵團作戰能力,畢竟是國家軍隊,成軍早,訓練極達嚴苛地步的日軍,此時無畏生死的承受著義勇軍的飽和炮擊。

    日軍以前欺負義勇軍火炮缺乏,在岸防陣地只佈置了75毫米及以下口徑速射炮,可惜射程有限,沒有威脅力,反而在義勇軍的飽和炮擊下大多灰飛煙滅。

    炮戰經夜不止,沒有人敢停下來,架橋強渡,主要以木材為主的浮橋,那個口徑的火炮都可以予以毀滅式打擊。

    義州老城和新義州岸防工事與日軍的炮戰,吸引了日軍駐北朝鮮駐屯軍的注意力,清城,舊倉裡,三城裡周邊的義勇軍在9月四日順勢出擊,攻佔了三地,殲敵近千人次,扣押了數十位日本僑商,也就是地方上的實際控制者。想奴役他國的日本人太多了,不怕死的更多,要按比例算的話,日本人比中國人不怕死的人大得多,不信可以看看中日戰爭各個階段避戰逃跑的有多少,日本人戰敗自殺的比中國人多多少。不要看不起日本人這是實話。那個年代,弱者就得有弱者下賤樣,滿清北洋,國民黨的下賤樣,不通過電影,在歷史的蛛絲馬跡中都可以看到,中國**,如果沒有毛偉人這個沒有出過國的偉人,就是用正確的儒家,兵家思想解救了中國,不然早期的中國有可能成為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國了吧。被蘇俄兼併都是有可能的。

    接下來,義勇軍岸防重炮也加入隔江炮戰,呼嘯而至的重炮炮彈,殺傷面積在150平米,總是不是的讓十餘數十人,做空中飛人,日軍在河岸工事中不斷的淌血,澆灌著夢寐以求的大陸領土。

    到了9月6號,日軍的火炮再也沒有了反應,重跑開始想新義州老城發炮,炮擊極不規律,一會急促射,一會兒沒有了絲毫動靜,一會兒有大面積覆蓋炮擊,時緩時急,時長時短,炸的日軍摸不著頭緒。

    山下奉文說是擁兵幾近3萬人,可是分駐各地,每一地沒有1000人的聯隊駐防,根本防不住義勇軍各營的打擊,兩年來死傷的日軍都超過山下奉文的總兵力了。老兵都死了一茬了,可是對大陸的渴望,使得日本國內不得不不斷增兵。

    此時在新義州的一個師團1.4萬多人,傷亡近半了,求援電報,實際戰況一一上報,戰局靡亂,山下奉文這個鐵血軍人,已是焦頭亂額,火力不及,戰況不利,套用國民黨的劇本「不是皇軍不效死力,義勇軍的炮火太猛烈了」。

    日軍國內反應很快,在9月8日運送了2個師團,到達新義州地域時,也只敢子鴨綠江口登陸,隨後在大東溝進行了試探性炮擊了半天,「橋立號」充當日軍旗艦,修復的嚴島號,吉野號,浪速號,高千惠號主力艦盡出,反而在六座,雙聯裝艦載式岸防炮的炮擊下,損傷300餘人,眼見無利可占的日本海軍撤退了。

    日本海軍隨即加大了在鴨綠江口的防禦。

    兒王棟則組織火炮、炮彈生產,自海上運至本溪,使用馱馬運至前線陣地,或從長春內江船運至前線。

    隨著日軍注意力,集中在新義州,各營走出山區,進攻日本僑民居多的鄉里,日本僑民十有**死於混亂,部分被趁火打劫的朝鮮人殺死,拋屍荒野,財物洗劫一空,最後誰都說不清了。

    整個九月日本僑民在朝鮮半島失蹤超過3萬人,在新義州日軍和日本武裝僑民,大約在炮火中死傷超過2.3萬人次。

    大規模的炮戰,100多個營,在小範圍反攻,滲透,襲擊,攻佔作戰中,大量配給75毫米,115毫米火炮,給予了日軍各大據點重創。

    元山港大島義昌的第九混成旅也是歷次補充,達到了5000多人馬,在山下奉文的嚴令下,出擊清剿義勇軍,,不求戰果,希望做到側擊威脅,策應新義州的戰事,留守部隊都只有1000人的聯隊和數千僑民武裝,元山港也是日本移民大區。

    10月八日,各營完成了初步作戰任務,負責盯防大島義昌的有10個營,兵力和4000多人,與日軍大致相當,考慮到大島義昌,在近一個月的襲擾中的損失,算上傷兵,第九混成旅的在外作戰部隊不到3000人了。

    10月九日,天氣漸冷,大島義昌也是打不下去了,兵員日夜受到襲擊,疲憊不堪,糧食彈藥補給也無法跟上了,也許是直覺,大島義昌覺得出了問題,準備撤回元山港。

    可惜來不及了,義勇軍四處出擊,就是要誘使日軍出擊,兜圈子,襲擾等老套招數,意在迷惑日軍指揮官,放鬆戒心大膽出擊清剿。第九混成旅一開始後撤,負責誘敵的各營也開始翻身追殺。

    激戰連日,大島義昌在耀德,被負責堵截的包抄部隊死命攔住,激戰一日夜,攔擊部隊愈來愈多,最早攔住第九混成旅的營,手雷,地雷迫擊炮炮彈打光,直到最後刺刀見紅,肉搏戰,將置於2000多日軍堵住,全營死傷之餘不足百人,才在趕來的各營支援下,打退日軍的亡命攻擊。也將第九混成旅徹底包圍。

    而此時的元山港,已是完全處於1萬義勇軍的包圍之中,也根本無法再給予大島義昌補給了。

    一個115重炮營,2個75毫米速射炮營,配合各營力求端了元山港,日軍的重要補給港口。這個港口,義勇軍沒有佔據的意圖,就是要給予日本人大量的殺傷,增加其國民的恐懼和不安全感。

    大戰又起,大多朝鮮人無助的逃亡山區、鄉間,盡量避開中國人和日本人的戰事,可是在哪裡都沒有淨土,戰爭沒完沒了的,幾乎讓元山港成了日僑的特區。

    義勇軍的炮彈,呼嘯而至,帶來了地獄的使者,燃起地大火,被炮彈的衝擊波和泥土湮滅,下一刻又被炮火點燃,奔跑的人流不是被炮彈炸斷,馬上又被亡命逃竄的人流擠滿,無助的呼叫,淒厲的呼救不斷的在人流中響起,隨後又被轟然爆炸的炮擊聲掩蓋,戰火地獄在這裡上演著,炮擊陸陸續續進行了一天一夜,能乘船逃走的,開始逃離,混亂在加劇,遠山港的駐軍,由於日本軍法的嚴厲約束著,雖然沒有人逃離戰場,可是已是建制混亂,在炮擊中四處逃竄,沒有抵抗力了。

    主心骨的日軍同樣有不堪一擊的時候,1015日,義勇軍攻佔了元山港,近三萬日僑,和沒有逃離的朝鮮人死傷與炮火,在奪取剛去的戰鬥中,又有5000日本浪人和僥倖逃脫炮火打擊的日軍被不同日語的義勇軍士兵射殺。

    在元山港的日軍血流成河,負責打掃戰場的義勇軍,花了三天才算清理乾淨。

    10月18日,大島義昌的第九混成旅兵力,只剩不足500人時,投降被拒絕後自殺身死,麾下大多自殺,餘下部分發動自殺式攻擊,被殲滅。

    終於朝鮮北部半島的一根毒刺,被拔除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