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華人1892

大道小說網 第六十章 紛亂世事十四 文 / 為雨哭泣

    其實這種12.7mm大口徑狙擊步槍,就是一種變通方法,取自德國人反坦克武器的做法,將93式步槍口徑放大到12.7mm,外加一個圓形槍焰制退器,是一種過渡性重狙,實驗意義多於實戰用途,也是對狙擊步槍射程的研究的探索,給中方槍械研究人員的一種提示。

    分排到朝鮮戰場的這種大口徑狙擊步槍,有五百支,神槍手和狙擊手會增加2500人次,對於本來就配有大批神槍手的義勇軍,又是實力的極大地補充,也給才補充上來的新兵們,上了個保險,保險係數加大了。

    目前日軍對於朝鮮半島的戰事,已是無力維持了,日本海軍對於朝鮮駐屯軍的支援,也在不斷的減少。這是對抗中國台灣海軍的武裝威脅,國力不支的表現之一啊!現在不對中國台灣宣戰,日本政府實在是有心無力了。

    在西班牙王國,和荷蘭王國,還沒有就戰敗條約上簽字,李楠也一直沒有對日宣戰,不是面臨對多國作戰的問題,而是不想在這兩個國家就要簽字上,出什麼意外。

    歐洲人不同於大清國,稍有不對,人家就會與你砍價,本著對日作戰不急於一時半刻的原則,先把這兩個國家搞定了再說。反正菜已上桌,還害怕不讓你吃飯嗎?

    10月30日,西班牙面臨美國的戰爭壓力,為了贖回在東南亞的戰俘和僑民,穩定國民的情緒,維持古巴戰場的軍心,首先在戰敗的條約上簽字,荷蘭人有西班牙人在前面遮羞,自然而然的,也在戰敗條約上痛快的簽字。

    其實戰敗條約主要是賠款事項,其他的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平等的約定,當然被中國和蘭芳國佔領的地盤是收不回去了的。

    由於西班牙的法定貨幣比塞塔,不值錢,黃金含量低,現在世界貨幣主要以貴金屬流通為主,以英鎊紙幣最牛叉,比後世美元牛逼多了,

    德國的馬克也牛叉,這與其歐洲第一陸軍的軍事實力等同。

    在德英法美等國見證下,後世稱為《台北中蘭西三國條約》如下;一中國蘭芳大使得住西班牙首都馬德里,並在通商各口設領事官(含殖民地);二中國蘭芳華人得住內地遊歷、求學,通商;三中國蘭芳華人商船可以再西班牙本土(含殖民地)往來;四三國派員在台北舉行會議,修改關稅稅則;五西班牙賠款給中國蘭芳兩國5億馬克,(由於只有德國和中國正式建交,中國又在德國大量貸款,所以賠款直接賠付德意志銀行,用於購買德國的機床和其他設備)六西班牙在東南亞所屬殖民地作價5億馬克,用於賠付中國、蘭芳兩國的軍事費用;七確定領事裁判權和片面的最惠國待遇。(中國、蘭芳兩國國民在西班牙遵守給過憲法和法律的前提下)因為中國、蘭芳給出的軍事補給物資清單,在各國口岸都有底單可以查證,實際軍費遠遠高於西班牙作價賠付金額,所以各國對於巨額賠款也是無話可說。

    荷蘭人的《台北中蘭荷三國條約》是對馬尼拉總督簽下戰敗跳躍的補充,賠款和各種條件大致相當,不再累述。

    德國人得了十億馬克的訂單,這是對於德國獎勵;一因為目前為止德國是唯一承認中國台北政府的國家;二德國人對於條約的簽訂給予了極大的幫助;三自然是讓德國在金融上控制兩國。

    英法美想分潤訂單都被一句話給頂回去了,中國外交部部長姜紹祖義正言辭的說:「我國尚未與貴國建交,無法向貴國訂購。」

    條約的簽訂給李楠帶來了許多便利,和相應的國際承認;歐美各國開始紛紛於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德國也不例外,將外交關係升格為大使級別。

    消息傳到西南六省和其他省份,國人有識之士,居家歡騰燃放鞭炮以示慶祝,這是中國打敗洋人的獲得的首次賠款,雖然沒有直接賠給中國,但是中國台北政府,不是還借了德國人十億馬克的債務嗎?還獲得東南亞大批海島,這可是實打實開疆擴土啊,嗯還是領土比較實在,中國人口多啊,又大都喜歡田地,有地在踏實多了,此時的人啊,就是這麼想的。

    11月5日,美國正式和台北建交,此前就在一直磋商,此時水到渠成再也沒有什麼阻力了。

    當天下午,中國台北糧食局,就訂購美國一億美元玉米、一億美元小麥,湊成中美糧食巨額貿易量。

    隔日消息傳到美國,每國糧食期貨應聲上漲,金雨提前購買的11-12月份糧食期貨大獲其利。

    台北政府也沒有吃虧,小麥玉米可以釀酒,酒水的利潤,以玻璃瓶裝為例,十倍幾十倍的利潤回報都不成問題,尤其是此時美國,還處於禁止造酒期間,這裡面的操作空間之巨大,實難想像啊!高度糧食酒精,還可以做醫用消毒水使用,對於戰火亂冒的世界各國醫學界,同樣還是利潤哦;粉碎磨製時的麩皮粗料可以做飼料,發展養殖業,精面細糧進行糧食儲備,是應對接下來的旱災的重中之重的工作。

    實在是現代人到古代,擁有實力,想不發財,那才是白活在新中國了。股市升跌不是由什麼線,什麼支撐位決定的,那是有人為控制,需求拉動,突發事件刺激,而業績支撐只是一個彈簧,幾個大莊一配合剩下的就是投機客買單了。

    金雨,王棟,李楠三個人,不愧是搭檔,在二十一世紀不是股市期貨市場的精英人士,但是把聽到看到的,稍微用到股市期貨市場,稍一操做一下,想虧錢都難啊!

    而此時的大清朝廷,在光緒皇帝進行的變革,則陷入可怕的權力爭奪漩渦之中,似乎也忘記了西南六省的自治,抗倭義勇軍實際控制著吉林、黑龍江兩省,以及奉天省大部分府縣地方民團地盤。

    劉坤一自甲午戰爭後,控制的湘軍子弟也解散大半,大部分都讓抗倭義勇軍,實在的軍餉給招走了,對遼東的控制力更是無能為力了。只是沙俄遠東艦隊租借旅大港口,到處惹是生非,就讓劉坤一苦不堪言。

    沒有李鴻章組織的北洋勢力擋在前面,劉坤一實力不夠,威望不足,張之洞就是一面子貨,清談可以實際能力一般,在武昌還湊合,還不如兩江總督譚鍾麟能力出眾,他還注重實業,督導興修水利,疏通白公渠;發放蠶種紙,鼓勵百姓種桑養蠶,使陝西絲織業大興。光緒元年三月十五日(1875年4月20日)實授陝西巡撫,賞一品頂戴並賞戴花翎。三年(1877年)陝西大旱。譚奏請緩徵蒲城、綏德等49廳州縣本年未征和舊欠錢糧;急調各州縣社倉庫糧賑濟災民;本省賑糧不敷,他通過朝廷向閩、粵海關借銀,解決向外省購糧、運糧所需經費。賑災中,他嚴禁囤積居奇,嚴懲肥私官吏,使災年平穩渡過。1879秋調任浙江巡撫,他派人清查土地,核實漕平,更定厘稅,治浚河道,鼓勵商運,修築炮台,重建文瀾閣並珍藏乾隆帝賜予的「四庫全書」,名震一方。兩年後,調任陝甘總督。為準備新疆建立行省,他於八年(1882)曾奏請在新疆南路設置丞倅牧令道員;十年(1884)新疆正式建省後,他為改變每年向新疆調運糧餉徵用大批民車的做法,專設官車局,減輕了百姓負擔。為解決鹽販哄抬鹽價問題,他制訂就場征課法,使食鹽價格下降。還在蘭州創建求古書院,在甘州(今甘肅張掖)創建河西精舍,選拔文人學者著書講學。(1885年)中法戰爭爆發。他上奏朝廷,請求率軍迎敵,未允。十四年(1888年)黃河決口,主動籌集60萬兩白銀援助河南修堤、賑災。任陝甘總督六年半,陝甘文化和經濟均有發展,庫儲銀百餘萬兩,各州縣積穀數百萬石,這些都顯示其治理地方的能力,只是限於眼界魄力,只能治理一地造福一方而已。而張之洞坐享武昌三鎮黃金水道之利,直到現在把武漢鋼鐵廠,這一國辦企業經營的無法維持下去了的地步,張之洞也就是給中國重工業打了個基礎,做了個貢獻,其重誇誇其談學文,不重視科學嚴謹的學風,實在是大有齊人好空談之好啊!

    袁世凱編練的新軍,那就不說了,對外作戰,那就是狐狸遇見了老虎,就差給人當軍師了,可惜東洋人歐美人跟本看不上袁世凱,段祺瑞這些貨,這批中國當權者,給外國人當看門狗,外國人都嫌丟人。

    維新派就是一批從龍之臣,都不知道強國的根本,也不知道國家改革的根本所在。

    實際問題不解決,維新派絕沒成功只可能,金雨,王棟,李楠三個人,部署在北京城附近的力量,就等著看維新派失敗的下場,從而展開行動。

    有些歷史無法改變,國人根深蒂固的觀念不打破,大多數人都不會改變固有的傳統。傳統思想觀念的改變,就像人的性格一樣,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傳統僵化的思想觀念的沒有改變,改朝換代又有什麼意義呢?

    可以這麼說,變法失敗之日,就是金雨,王棟,李楠三個人,又一次行動之時。

    時間就在等待中消逝著,今後的中華大地會是什麼樣呢?那都是未知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