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華人1892

大道小說網 第131章 大勢已定 文 / 為雨哭泣

    護衛慈禧太后一行的清軍,已是徹底的被國防軍打垮了,見到國防軍騎兵集結過來,只能有多遠跑多遠了不提也罷西北騎兵集群在東北頂風冒雪的作戰,早就習慣了,冬裝齊備,現在又不配備火炮,一把躺倒,一把匕首,一支騎槍,帶足子彈,就可以在草原上,橫行無忌了

    西北騎兵集群總指揮官趙錦宇,在慈溪太哈皮一行一入蒙古,也毫不遲疑的準備向歸綏城開進

    趙錦宇在入蒙之前,就召集連長以上軍官開個吹風會五個騎兵團

    的軍官,數百人開會,在古時候的古建築裡到不擁擠,喝著熱茶,烤著炭火,人又多,屋子裡暖融融的,舒適的很

    「各位,我們西北騎兵集群,第一波軍事行動,算是完美的完成了,一個集體三等功是跑不了了的」趙錦宇順嘴就對北進第一階段的軍事行動做了總結,就以急行軍威逼慈溪入蒙,沒有什麼大的難度,確實沒有什麼好說的,也不必多說:「到了現在才是正題,慈禧太后一行的武裝,老的老,少的少,跑到蒙古這疙瘩苦寒之地,那也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了的總指指示:每每中原大變之時,西北的地方民族勢力,就會屠戮在西北謀生的我輩漢人這是幾千年來,我們漢人一代代用血和淚的教訓書寫的在座的,有多少西北漢子,大家心中有數,這種事,祖祖輩輩的教訓,我們必須打破,不能再讓悲劇重演」

    時常講話發言的人,由於要大聲說話,很費嗓子,要不是喝水融喉,在西北地區,干冷干冷的,不常喝水還不行,下面的人也理解,扯著嗓子說話,讓幾百人挺清楚講話不容易趙錦宇喝了口茶水續道:「我們西北騎兵集群,之所以被稱作西北騎兵集群,就是指我們騎兵各團,今後就將扎根大西北,掌控大西北,不讓沙俄老毛子再敢隨意窺視我們中華大地西北的領土至此我西北騎兵集群,兵出歸綏,有一團長候鐵山負責攻打,善後,治理;出兵包頭,有二團長劉錚負責攻打,善後,治理;出兵巴彥卓爾收復銀川、蘭州,則由我親自帶隊總指給予我集群在明年擴軍一倍的編制和資金,希望大家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好好地搏一場功名,國家立,我們西北騎兵集群,是軍隊第一批重編的軍事單位響鼓不用重槌擂,大家自己思量」

    都是軍中悍將,不是政客,有些話還是要點明白,但是又不能點的太直白了,趙錦宇覺得自己說的夠露骨了

    26歲的一團長候鐵山是個陝北刀客後代,站起來發問:「司令,如果那些蒙古番子操蛋不服,咋辦?」

    還行,在東北學習的不錯,官話把陝北方言遮蓋了不少

    「咋辦?」趙錦宇沒有遲疑反問道:「這還叫我來教嗎?亂世當用重典,聽話的族群,族長貴族等明年暖和了送北京去,土地牧場沒收軍管聚眾鬧事的,連根拔起,斬盡殺絕」

    「司令我這不是要討個准信兒嗎?立威嗎,這,我拿手,不殃及無辜,不放過一個歹徒,不然誰給我們牧馬放羊啊,哈哈」一團長候鐵山也是一套套的說辭

    哈哈哈哈會場中的人都笑了起來,心照不宣,討得尚方寶劍,只要掌握好尺度,官升一級自是不在話下了開國戰爭只剩下這最後一戰了,今後要想再進一級,恐怕就難多了

    趙錦宇穩穩地喝了些茶水,就讓大家自己議論了一會兒才制止住大家,發言道:「下面我再講一下,地方治理問題,滿清時期的舊官僚,沒有才能的原則上不再任用,妥善接受好地方上的地理縣志,文物歸檔這一次在地方治理上,絕不能對地方勢力手軟,貴族的特權全部取消,官僚的房產地產收回我這人說話辦事兒,喜歡撈稠的說,大家在軍管期間,不得徇私舞弊,不要再開國最後時期,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是不大家又不缺吃缺喝的,不缺錢的,是不是這個理兒啊等到中央遷都,政府公務員到任,大傢伙的,就是又立一功在升上一升軍銜,多美的事情」

    哈哈哈下面的人笑翻了,是啊你把稠的稀的全說了,誰還不明白啊跟著這樣直性子的長官,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啊,遇到心眼兒多的長官,難為死你總之一個吹風會議,趙錦宇把該說的不該說的都說了個遍大西北就是需有一個有智慧又有性格的高級軍官坐鎮

    最後給各團一天的準備時間,每個團,多數人都是一人雙馬,天氣冷下來了,吃的喝的用的都得準備齊全了,不然在冰天雪地的北疆,可是不容易事情,就連韓玉坤的一團,都把大半的馬匹物資槍彈讓給了西北騎兵集群,好讓北進行動順利一些,想來北京城補給到張家口的物資和軍隊,馬上也會到位這也怪慈禧太后一行,把張家口的馬匹物資徵集空了,張家口的商家們又倒霉了一大批

    至此,進軍大西北,收復北疆的軍事行動,行程2000多公里,戰事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暫且不提,再說說其餘各省的戰況

    早在年中登陸營口、滄州之時,登陸部隊總共投入了7個步兵團,而之前的抗倭義勇軍則不同,總投入了10個步兵團和是個騎兵團,這是由於北方的軍隊,主要集中在東三省,一是防著俄國老毛子;二是在抗擊日寇在朝鮮半島軍隊;三是那裡練兵沒有人,可以限制國防軍發展

    就在慈禧太后一行,逃出京城的第三天,駐紮在鄭州的國防軍,也接到了總指揮部的快馬傳信,不再顧忌滿清朝廷的心思算盤了,真是開始收復中原之地河南全境的行動

    前段時間在開封和鄭州一線,國防軍從江蘇、山東集結了近十萬軍隊,囤積了大量的軍需物資,要用最快的度,奪取河南,進軍陝西,在年前徹底穩定中原和關中地區

    11月25日的中原戰區,比京城收復戰還早行動,【放催淚瓦斯彈,也得看天氣啊,北方大霧,中午艷陽高照效果最佳了】兵分三路;一路十個團沿黃河乘船北上,直奔陝西關中;一路十個團由鄭出發,順著許昌、漯河和信陽這條線進攻;一路十個團由鞏義前線出發,在奪取洛陽之後,分取三門峽、平頂山、南陽等豫北地區

    而在華中湖北地區,安徽軍區早已佔領了鄂西南多座城市,麻城、鄂州、黃石和咸寧等地方州府,在秋收完畢之後,一直在治裡地方,整軍待發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西南軍政府從湖南常德出兵,奪取荊州府廣大地區

    掌控在兩湖總督張之洞手中的地盤,越發少了

    隨著慈禧太后北逃出京的電波,傳到安慶、長沙、重慶這種安裝有電報的大城市,國防軍的安徽軍區,就下達了直取武漢三鎮的命令

    解放軍早已收復重慶,此時順江而下,奪取宜昌、襄樊和鄖陽府等鄂西北地區

    各地戰報,同時傳到武昌,驚呆了兩湖總督張之洞治理地方,張總督還算中上之資,排兵佈陣,那就是紙上談兵,比趙括都不如的樣子貨,眼見大廈已傾,作為清流領袖的官僚,在大方向上看得準,但是在具體小事細節上又做不到位的人物,張之洞並沒有愚忠滿清朝廷的念頭要知道張之洞一直在兩湖任職,一直不摞窩,成為地方實力派,在晚清時期是什麼概念啊用一個詞概括,就是轄地方反制中央,擁兵自重了再也沒有什麼念想的張之洞,下令談判獻城,和平解放湖北

    10月25日同一天,張之洞的幕僚,就同乘軍艦進入武昌的國防軍湖北作戰總指揮王勇軍會了面,乾脆利落的談妥了和平接收武昌三鎮的事宜,並在當天接手了武昌三鎮的政務防務一切都是因為國防軍實力太強大了,也沒有多的條件可以提的

    國防軍不是中山狼,得意就猖狂的貨色,要不然,會放著南京城,武昌城不打,在哪裡慢慢釣魚,這都是因為兩江總督譚鐘,和兩湖總督張之洞,都是清末時期官聲影響深遠的清廉官員,可以說,張之洞一聲令下,湖北官員無不俯首聽命

    為什麼啊湖北官員那個不是張之洞的門生故吏,在尊師重道的年代裡,天地君親師,師長的教育點撥之恩,排在什麼位置上,不言而喻了

    所以啊,湖北全境,比山西省的收復度,不慢上一團半天的

    在山西和湖北快收復的喜訊傳開後,河南和陝西兩省,實在是缺乏領軍人物,一盤散沙,也在國防軍水陸並進的快突進方式下,在11月底收復了豫陝兩省全境,中原大地已是盡在國防軍的掌握之中了

    在外人眼裡,中華大地上,盤踞著兩股龐大的軍事勢力,那就是國防軍和解放軍,現在還沒有人能看明白,這兩大軍事勢力,到底會怎麼相處下去,是割據呢?還是聯合執政?沒有人可以說得清楚,國際觀察家們,分析說明,什麼的情況都可能發生

    一個最好的說法就是,國防軍和解放軍的軍政府,都比較看重國計民生的發展,都在爭取民心向北,和平競爭,最終由民心決定,定鼎中央的歸屬

    百度搜索泡書閱/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