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華人1892

大道小說網 第156章 游頤和園一 文 / 為雨哭泣

    要知道吳玉玲家人是海外華人,是第一次鴉片戰爭,被賣到美國的一批苦力,也就是最早被當『豬仔』賣掉的中國人,後來被安置在『唐人街』辛苦經營,依靠那時華人團結一致的本能,發跡起來的,是講究家和萬事興的中國傳統家庭理念的。也是加入過團結華人一致對外原則的華人組織,要不然在當時華人所處的外部環境,吳家絕對是不容易發展起來的。這年月的海外華人比國內的中國人,要團結的多,幫會組織更容易自發的組建起來,和國內的幫會比起來,目的性和利益分割更明確一些。

    到現在吳家人還沒有到京城,自家女兒還沒有正是嫁給金雨呢?就開始為金雨的家事操起心了,這都是有自己的家庭觀念和為人處世的老道經驗為依憑,開始為金雨和吳玉玲艾麗絲三人和睦相處謀算起來了。因為金雨一直以來孤身一人,創下如此大的基業,在華人圈子裡,用神奇來形容,絕不為過的,從來沒有人聽說過金雨有什麼父母家人關照的,只是後來才知道,王棟、李楠和金雨相交莫逆,互助互愛,以異性兄弟姐弟相稱,都是沒有家人親戚。而且三個人都是至今未婚,在這個年代的人看來,很是怪異,看不明白是個什麼回事。所以啊,就自覺不自覺的為金雨這個家庭,全面考慮起來,這倒是讓金雨始料未及的。

    這是海外的華人知道家庭和睦,對事業更加重要的輔助作用,在真正的為金雨與吳玉玲愛麗絲今後的生活精心考慮,換個心態差些的家族去思量,怕是不會和艾麗絲的家人一道趕到京城的了,自顧自個家女兒爭取地位爭寵去了吧!

    中國人對家庭大小事宜的關注,不是西方人的觀感可以理解的。愛麗絲的父母,就沒有顧忌這麼多了,西方人多是在施行一夫一妻制度的國家生活,對於女兒自己找的男人,倒是沒有什麼意見,只是支持和尊重而已,再就是對於艾麗絲,嫁給一個一夫多妻的東方國度地男人,還是很迷茫的。對於大女兒的選擇,也只能拖家帶口的感到東方人的京城來磋商了,要知道艾麗絲下面還有一個弟弟12歲了,一個妹妹10歲,年齡還小,都離不開艾麗絲母親的照料,都得帶到生邊照料,離他們獨立自主的生活還早得很呢。

    9月5日,吳玉玲和愛麗絲的家人到天津港口上岸時,比預計的到岸時間晚了兩天。夏季的海洋航行,就是這個樣子,海洋氣候惡劣,變化多端,暴風雨的天氣說不定就趕上了,耽誤兩天時間還是很正常的事情。

    現在中國的海關外國人入境管理,正在日益規範起來,有金雨關照過,在眾人辦理護照入境手續的時間裡,天津海關的負責人就把這一行人到來的消息,電話通知到金雨的辦公室了,當天就有人負責把人送上火車抵達京城了。

    金雨在京城分到的府邸,是一座恭親王府,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鬼子六,清·道光帝第六子奕訢,清末洋務派的領袖。府邸裡除了衛兵、幾十個專職秘書的住宅,餘下的房間多得很,吳玉玲和愛麗絲的家人來了,也只是讓府邸熱鬧了些而已,整個府邸依然顯得空曠。

    艾麗絲的父母、弟弟妹妹加起來才五個人,又是歐洲貴族中的破落戶,單單是這親王府的氣派,都讓愛麗絲一家子目瞪口呆不一。不過知識淵博,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著名的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就是在這所理工學院,學習基礎的科學知識的】是十九世紀末期物理學的大變革時期,一個物理學研究工作者,主要靠講學謀生供養家人,也是金雨高薪聘請到雨城理工學院講學,做物理學實驗研究工作的學者之一。一家人原來就對金雨在雨城雪城的成就感到不可思議,現如今在京城親王府住下,反而不知道金雨在這個東方新成立的政權中,到底處於什麼地位了。上帝啊!耶穌啊!主啊!東方人中的大人物們的府邸,就是以一個府邸的大小規模,尊貴程度來衡量地位嗎?這倒也確實是這個理了,中國官員的府邸,是受官銜品級限制的,絲毫假不得,逾越了,那可是殺頭滅九族的大罪啊!

    吳玉玲的家人,也不比愛麗絲的家人好到哪裡去,其爺爺父親大哥,還有家裡能說的上話的女性親屬們,雖然在海外,是首先富裕起來的一代華人代表性人物,可是也是草根階層,也是被王府的奢華氣派,給震撼住了。這不是財富多寡就可以入住的地方,以吳家的命運遭遇,以前是不可能有機會進出這種滿清貴族王府的,晚上就餐時的光景,就被這府邸的建築規模給雷的不輕,算是見識了王爺府的制式建築的樣貌,那皇宮大內紫禁城,還沒有見過是什麼樣子的呢?那又是什麼樣的恢弘建築啊!

    第二天,金雨、艾麗絲和吳玉玲和幾個專職司機,開著八輛轎車,把這兩家人都拉到頤和園去遊玩觀賞去,活動活動筋骨,在海上航行一個多月時間,誰都不會不舒坦,一下船就想走動走動,反正兩家人都來了,談婚論嫁的事情,也不急於一時了,這時候去大清朝的老佛爺專用的院子去遊玩,在這個還沒有把頤和園開放成公園,旅遊景點的時代,可不是誰都有機會進去觀賞遊玩的。

    一路上,見慣了西方景觀的兩家人,對汽車,對京城的稀奇玩意兒,都很好奇。坐在轎車裡摸摸這裡,指指哪裡,什麼都問,就像些好奇寶寶似的,對什麼都充滿了提問的興趣。

    頤和園,原名清漪園,始建於清乾隆帝十五年(公元1750年),歷時15年竣工,是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園」(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萬壽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中最後建成的一座。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同遭嚴重破壞,佛香閣、排雲殿、石舫洋樓等建築被焚燬,長廊被燒得只剩11間半,智慧海等耐火建築內的珍寶佛像也被劫掠一空。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開始重建,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慈禧挪用海軍軍費(以海軍軍費的名義籌集經費)修復此園,改名為「頤和園」,其名為「頤養沖和」之義。關於挪用的海軍軍費,經專家考證,一共挪用了7年,每年30萬兩,佔全部修復費用的1/3以上。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工程結束。頤和園儘管大體上全面恢復了清漪園的景觀,但很多質量上有所下降。許多高層建築由於經費的關係被迫減矮,尺度也有所縮小。如文昌閣城樓從三層減為兩層,樂壽堂從重簷改為單簷,不過也有加高的建築,如大戲樓。蘇州街被焚燬後再也沒有恢復。由於慈禧偏愛蘇式彩畫,許多房屋亭廊的彩畫也由和璽彩畫變為蘇式彩畫,在細節上改變了清漪園的原貌。如今義和神拳和義和團運動沒有鬧起來規模,也就沒有了,八國聯軍1900年的侵華戰爭,修繕起來的頤和園,免遭了第二次戰火的焚燒,頤和園這一皇家園林景觀,算是完善的保留下來了。

    頤和園現在還是屬於軍官之地,原來在此軍訓短期培養的宮女們,都被分配到各個軍區,教新兵讀書識字去了。幸好艾麗絲和吳玉玲,在這裡寫生了半年時間,早把這裡人文景觀掌握的門清了,正好當大家的導遊,這一路上解說,很是漲人見識,又止秋高氣爽時節,幾大家子人,很是愜意舒暢,一路航行的疲憊散去了不少,一大幫人相處得很是融洽。

    這是一個幾家人在一起交流的必然過程,少不得的。

    吳玉玲在雨城求學時,和艾麗絲相熟,經常去愛麗絲家做客,和艾麗絲的家人都處的不錯,現在做起導遊,介紹起頤和園的歷史變遷,聽得眾人一愣一愣,這麼好的園子,英國法國的軍隊,還真是捨得燒啊!這重新修繕的皇家園林,已經這麼美觀了,那以前的頤和園,還真不知道要完美到什麼程度了呢。

    聽著吳玉玲一邊帶路一邊解說,吳玉玲的爺爺吳應雄該開的說道:「這些洋鬼子,實在是太可惡了,這可是皇家居住之地啊!殺千刀的洋鬼子,這是造的什麼孽啊!」

    中國人,你就是在反感皇室對老百姓的剝削和壓迫,但是對皇室人員和皇家產物的尊重,那是發自內心和骨髓深處畏懼和恭敬,不是西方人士可以理解的。

    吳家親屬們都是感慨萬分,對英國人法國人恨得牙癢癢。

    但是艾麗絲的父母臉色就難看了點,常年和中國物理專家學生在一起,聽得懂中國話的意思,是知道中國人喊『洋鬼子』有貶低白種洋人的意思,但是又無法說理去。中國親家的話中的『洋鬼子』涵蓋的太廣了,把艾麗絲一家子,都廊闊進去了,倆半大小孩子沒有什麼,年齡太小,還不大懂事理。

    吳玉玲和艾麗絲經常結伴出行,是不在意這些話語講究的,都是國內的中國人,稱呼外國人,都是泛稱『洋鬼子的』,就像不在喊日本人『倭寇倭人』,改喊『東洋鬼子』的意思一樣,是有畏懼,還有口頭上的咒罵之意。

    「爸爸,媽媽,用不著臉色這麼難看,現在整個京城裡的西方人,中國人都稱呼洋鬼子,其他國家的人,還興高采烈的和中國老百姓打招呼呢,以為中國人在和他打招呼,『洋鬼子』三個字意思和打招呼沒有什麼區別的。」艾麗絲算是見識到了中國人語言文字的厲害,勸說其父母來。

    「是啊,達科特先生,達科特夫人,這只是中國人的稱呼習慣而已,美國人稱呼中國人,多稱呼為唐人;歐洲人還稱呼我們為秦人,在很早的時候,印度、希臘、羅馬等過還用『支那』稱呼我們呢。『支那』有說是『秦』的音譯,另一種解釋是,翻譯為思維,以其國人多由思慮,多所製作故以為名。」金雨趕緊引開話題,遊玩觀賞的好好地,正是讓兩個女孩子家人放鬆放鬆,多多理解的意思,這麼無意間,扯上國仇家恨的事了。

    「是嗎?一個國家的稱謂,還有這麼多說法啊。金雨先生,您知道的知識,還真是駁雜啊!」艾麗絲的母親也是引開話頭,知道中國的語言,西方人是不可能理解出那麼多道道的,明明是說英國人法國人的壞話,自己家硬要往自己的身上聯想,實在是講理了。

    艾麗絲一手挽著母親,一手挽著金雨的手臂,笑著說道:「是嗎?媽媽,我也覺得阿雨,就是這麼個樣子的天才,什麼事情在他手中,都是最簡單易辦的事情,也不知道他的腦袋裡裝的是什麼,總是裝滿了不可思議的奇思妙想,是不是啊,爸爸?」

    「是啊,金雨先生的點子多,這是我們學院公認的事實,我還在想,我們今天乘坐的轎車,實在是神奇啊!還這麼實用,實在是不可思議啊?」達科特先生也知道,自己太在意白種人的驕傲了,以前以工業革命領先世界的優勢,在新中國的工業面前,已經沒有什麼優勢了,甚至滯後了,白種人又在京城處於少數民族行列,自尊心作祟而已。看來太瞭解中國人的語言習慣,也不是什麼好事啊!

    語言衝突的話題,很快就在艾麗絲合金雨的調解下遺忘了,頤和園美麗的景色,把這一群沒有見識過中國皇家園林美景的底層人士,完全吸引住了,看的是眼花繚亂目不暇給,感歎皇家園林的奢華和排場宏大,很是有那種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的感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