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華人1892

大道小說網 第164章 中南海瑣事 文 / 為雨哭泣

    出去時,金雨讓開車的是警衛兼司機,這些警衛們才學會開車,正是癮頭十足的時候,在離合換擋配合不嫻熟,才學會開車的人都這樣子,金雨也是見怪不怪了,多開開車,手眼腳和大腦就會配合好一些。

    金雨拉著吳玉玲上了自己的車,想和妻子說說話,提點提點,要知道女人都是感性的動物,孫老學究的字,很有王羲之(王右軍)的圓轉流利之風格,見到這麼好的書法大家,求一幅字來,自然不是什麼不難理解的事情。再說了此人為人做官亦是如此,一生宦途平坦,何嘗不是這種風格所造成的。更何況這種老學究,也是有著的獨到政治見解和治學創舉,不是一味抱殘守缺的老頑固之流。

    「孫家鼐這位前清官員還是很有能耐和見識的,這所學院的前身,京師大學堂的籌建,就是由他負責的,他所主張的《奏籌辦京師大學堂大概情形折》8條,對於辦學也是有自己的主張的,玉玲啊,今後多多向這位老人家學習請教,自己有什麼建議,多和這些人交流溝通一下,聽聽別人的意見,知道不。」金雨拉著吳玉玲的小手溫柔的說道。艾麗絲個性張揚些,自己的車子,愛自己開著,沒有和金雨坐一輛車。

    作為知識女性,任何時代都對詩詞文學以及書法藝術沒有什麼抵抗力的,吳玉玲是個傳統的國畫藝術愛好者,只是素描和透視學沒有金雨精通罷了,古文學知識水平,卻又優於金雨,在準備就任京師藝術學院副院長前,就對原來的管理班子的生平紀要的資料,研究了一番,很自信自己可以勝任這一項工作的。感覺到金雨柔情善意提點,玉手微微用力回握,很認真的說道:「我知道的,事情的輕重緩急,我還是能把握好的,我就是太年輕了,沒有什麼管理經驗罷了。對於孫老先生,我準備拜他老人家為師,你看合適不合適?」

    吳玉玲敢作敢為不假,但是受中國傳統觀念影響也不小,穩重大方持家有度,待人接物親和方面和金雨學了個十成十,和孫家鼐老先生求字閒談,倒是和學院領導很快就打成一片,還求來一幅字來,這就說明吳玉玲,還是很有手段的,做事情講究方式方法的,金雨倒是很放心她的,笑笑說道:「好啊!改天請到家中,,我在找幾個有威望的老人見證一下,辦正式些好。」

    「嗯,那就好,我沒有做出什麼不妥當的事情吧?」畢竟年輕呢,見識多了,不代表經歷和自我掌控力度也能達到一致,吳玉玲弱弱的說道,第一次出來任職管事,心底沒有底啊!

    金雨舒展手臂,輕攬吳玉玲的肩頭說道:「自信點,把你在雨城藝術學院,看到的學到的優秀管理經驗,和大家討論討論,再複製到京師藝術學院就成了,有些事情其實很簡單的,別怕做錯了,不作為猜不出錯。知道不?」

    「嗯,我會的,那艾麗絲會怎麼辦是啊?」吳玉玲微微側靠在金雨懷裡說道。

    「她啊,她個性比較獨立,自主性強,正好去和歐美西方藝術家們打交道,其實她很精明能幹的,這是西方人的長處,動手交際能力普遍比中國人強一些的。由著她個性來吧,學藝術的嗎!就得有自己的獨特個性不是。」金雨小小說道:「你呀,在熟人面前說話辦事放得開,在陌生人面前,就不如艾麗絲老練了。」

    說真的,把兩個女人放出去做事,金雨可以放心艾麗絲,但是對吳玉玲卻沒有那麼放心,這是這年代中國女性的短板,還是先天性的。持家還行,主持行政工作和交際能力欠缺了些,怎麼著女性們走場前台的時間,還是太短暫了些不是。舊社會知識女性,多數是養在深閨的,再有的學問,又有幾個能像李清照那樣的女詩人女詞人一樣呢?再說李清照的一生,又何嘗不是充滿的坎坷不平和不幸呢?

    「你就你們放心她啊?」吳玉玲偽做怒裝道。

    「你倆是好姐妹,閨蜜,你自己不清楚她啊?」金雨笑笑說道,到不是要故意誇艾麗絲獨立自主有個性,只是實事求是的意思一下,談工作嗎,來不得虛的。

    「你呀你,就會由著她性子來。」吳玉玲當然瞭解艾麗絲了。

    「我們東方女性,就是缺少了西方女性的那種自主獨立性啊,你也得多學學。」金雨笑道,這年月的,西方女性就是比東方女性幸福得多啊,受到的約束和制約,沒有東方女性那麼多,實在是西方文化千百年演變來的,大大有別於中國的傳統。金雨也想用艾麗絲,再提高些中國女性的地位。

    「哼,你呀,就是喜歡給你對著干的帶刺玫瑰,什麼事情依著你,順著你,你反而不自在了。」吳玉玲在金雨耳邊小聲說道。

    「哪能呢!我對你不是百依百順嗎?怎麼你不喜歡啊。」金雨笑著回擊了一句。

    吳玉玲伸手在金雨腰上掐了一記,笑著說道:「哪有你這樣的啊,盡賴皮。」

    轎車經過中南海新華門,金雨、吳玉玲和葛長申等人,又去整修擴建的工地看了看,中海,南海,北海三個海子,在夏季都經過深挖,海子的儲水量更大,消毒處理,淤泥的肥力很足,也被用於園林區的植物園回收利用,大批的園藝師們,正在沿著海子的邊沿修築岸堤,混凝土澆築的岸堤上,鋪設著花崗岩路面和大理石護欄,才栽種的樹苗,殺菌處理後,正用稻草繩子纏裹著,準備預防京城即將來臨的嚴冬考驗。想來度過一個嚴冬之後,中南海這一片,會被裝扮綠化的更是美輪美奐吧。這是要趁著空閒時間,加緊施工,等到開年後,中央政府最高權力機構全部搬遷過來後,不會在進行什麼大的工程施工了,省時省力。這種重要的工程,金雨隔三差五的就要來看看,尤其是在冬季來臨之時,金雨把軍隊的工程部隊都調來了一部分,加快施工進度了。這不全國都收復這麼長時間了,中央政府集權部門,還主要集中在台北府辦公,也不是個事啊!

    中南海位於京城,要知道中南海和北海的建築群最終定型始於明代。明成祖定都北京後,從1406年起營建新的皇宮,明朝宮城在元朝宮殿的位置基礎上向南移動,因此皇城城牆也隨之南移,為豐富皇城園林景觀,才開挖了南海,挖出的土方和開鑿筒子河的土方堆成萬歲山(即景山)。北海、中海、南海統稱「太液池」,屬於皇城西苑。北海與中海以金鰲玉蝀橋為界,中海與南海以蜈蚣橋為界。在另一個時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中央書記處和**中央辦公廳等重要機關辦公所在地,被視為是中國政府高層的象徵。這個金雨照搬了,這種風景優美的古代皇家,看重的園林區域,用來做新中國新政府高層領導辦公休息的場所,實在是在理想不過了。

    而在清代,大清國定都北京後,撤消皇城內諸內廷供奉衙署,將西苑大片土地改為民居,同時在北海、中海、南海三海周圍設置「內紅牆」,御苑範圍退縮至內紅牆之內。相對政治象徵的紫禁城,清帝更喜園居,順治、康熙、乾隆諸帝均在中南海內興建殿宇館軒,作為避暑聽政之所。而在清朝末期同治、光緒年間,慈禧太后及皇帝按禮制在十二月從頤和園移居紫禁城時,也多在中南海內居住,僅行禮時前往紫禁城。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太后曾將光緒帝囚禁於南海中的瀛台。就拿現在來說吧,如果金雨等人不在1899年發動進攻,趕走清政府,滿清忠於慈禧太后的官員,隨之西逃了,避免了義和團暴動,和1900年發生的八國聯軍侵華的歷史大事件。要不然的話,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中南海成為俄軍駐地,苑內文物陳設被掠一空,而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佔領北京後,居住於中南海儀鸞殿,那才是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呢!於日本侵華戰爭比起來,孰重孰輕,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本帳的。自甲午戰爭以來,金雨是抓住機會,就開始不依不饒的打擊日本,這一亞洲新興勢力,直到如今還用兩大艦隊,輪番圍困日本國,限制日本發展崛起的意圖,暴露無遺,不圖一下子把你打垮了,只求讓日本人嘗嘗,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落井下石的行為,是會遭到中華民族咒罵和還擊的。只是金雨等人,更具覺醒意識的現代中國人,更講究方式方法,會合理利用各種國內外政治勢力去對抗日本了。後世的磚家叫獸分析的再多都是糊弄人的套話,常看軍事頻道的書友們,別再看磚家叫獸糊弄鬼的套話了,,這才是最正經的yy,讓人忽悠你,幹嘛啊,誰都不是弱智啊。

    再說了,是個人都知道和平崛起的行為準則,忍者神功嗎?看誰練得更高明罷了,想當年「忍」字的精髓,還是我們中國人教會小日本的呢?只是到了二十一世紀,師傅和徒弟還得比劃比劃啊!看誰笑到最後而已。總之說得再多,也沒有用的,最終還得看國防實力,是不是這個理呢!這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了。不說這些虛的了,誰看得進眼啊?

    金雨和葛秘書以及自己老婆,一整天都在中南海各個施工現場視察,有時也和中國傳統的園藝師們以及新派建築師們,詢問一下施工情況,要把中南海建成一個既有中國園林式風格,又適合近代高級官員辦公場所的建築群,實在是一個很費腦筋的建築工程啊!效果圖再好,真實的建築群,又是另外一回事。

    忙於結婚的事務,金雨已經好久沒有來關注過中南海擴建整修工程了,這不忙完婚事,渡完蜜月,安排好艾麗絲和吳玉玲的救治問題,又來盯上了。這些施工又涉及到今後國家領導人和新政權高層人員的辦公安全問題,金雨也不得不珍而重之啊!

    要知道無論那個年代的中國人,不管迷不迷信的,對於風水之說,都是講究一點的,皇帝們居住的地方,講究的龍脈風水,龍居之地,必然要有海了,中海、南海和北海三個海子,雖然有人工打造的痕跡,但是其龍居於海的風水格局和象徵意義不言而喻了。明王朝修建這裡有龍居於海的風水佈局意圖;元朝修築元大都時,將太液池包入皇城之中,在其周圍佈置了三組宮殿,即大內、隆福宮和興聖宮,(元朝的太液池範圍相當於今日的北海和中海),何嘗不是有這種風水佈局的意思;滿清王朝也定都於此,意圖也是不言而喻的;原來歷史上新中國國家領導人在這裡辦公,何嘗不是在民間,留下了這種風水寶地,易於國家領導人是真龍天子居住的各種傳說,這都說明了中南海這一寶地,確實有著一種中國人傳統的民族凝聚力。對於中國人來說,其象徵意義太重要了,金雨就是想不珍而重之都不行的。一切都是因為這裡意義,根深蒂固的扎根在中華民族民眾的骨髓和靈魂深處,是怎麼都無法改變的,龍的傳人們,對這種觀念,在虛幻和真實中陶醉,也是中華民族最值得驕傲的一種思想意識形態!也是炎黃子孫們,數千年來,一直屹立在世界民族之列的精神支柱,其民族凝聚力,實在不是外國人可以理解的了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