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華人1892

大道小說網 第179章 倭人的求和四 文 / 為雨哭泣

    時間過得飛快,到了8月下旬,有意見證歐亞美三洲之間重要談判的各國使館人員,和關心國際間重要外交政策談判的國際商行負責人們,都在翹首以盼這次談判的進展情況,因為這關係著國家之間和國際貿易商們,調整各自的國家政策和商貿交流計劃,馬虎不得啊!

    時間過得飛快,也是相對於日本談判代表一行來說的,八月上旬就啟程的伊籐博文等人,算暫時避開了自己在國內焦頭亂額政務,和歐美等國的大使們廣泛的交流,以獲得國際間的支持,期盼在和中國求和談判中得到加成加分的效果。避開了國內缺衣少食和混亂市面,專一的尋求中日之間和平的可能,日本談判代表一行的日子過得充實的得很,自然覺得時間過得飛快。要知道中日之間的外交途徑之前,一直是被新中國政府卡的死死的,連個正規的外交使館都沒有了,只能托庇在英國使館區辦公,要多憋屈就有多憋屈。沒有地位了呀!在新中國連一個使館建築都沒有,那還有什麼國際地位,是不是這個理啊?

    自新中國對日宣戰以來,日本陷入困境後,日本政府的求和訴求,新中國都沒有理會過。是的,日本政府在求和,不是在投降,沒有寫錯這一訴求。新中國的海陸軍隊,根本沒有威脅到日本首都的安全一絲一毫,勵精圖治的明治天皇怎麼可能去投降呢?

    現在新中國政權看在歐美強國的面子上,答應了中日之間的第一次外交談判請求,對於日本政府來說,就是一個難得地和平解決問題的機會,這對於內憂外困的來說,無疑是福音啊!在這個年代裡,日本國內不缺少慷慨赴死的士兵和將領,獨獨缺少糧食物資,不得不說這是資源貧乏島國的悲哀和無奈。反之的話,比中國人要早覺醒,更加團結圖強的倭人,在資源充足的條件下,要像成吉思汗率領的蒙古鐵騎和滿清原始的旗人制度一樣,以少數民族,統治亞洲,也不是不可能的。

    可是這種可能是假設在虛幻的臆想中的,沒有實現的可能性,因為中國人也在不斷的覺醒,一批批覺醒的仁人志士,前仆後繼的冒死喚醒國人麻木不堪的思想。在這個世界力,王棟李楠和金雨等人組織的人力物力,比日本明治維新的精英們做得更多更好。所以現在中日之間強弱地位關係的轉變,使得明治天皇和伊籐內閣只能憋屈的求和。

    日本人在尋求國際支持,金雨作為中方的談判代表團主要負責人,除了稍作關注以外,並不在意什麼,在這個弱肉強食的時代,除了談判技巧以外,還是得講實力的。最善於利用叢林法則的歐美人士,也是最懂得叢林法則的殘酷性,最後最為關鍵的談判結果,還是要靠實力來說話的。這是誰都知道的真理,掙扎有用嗎?金雨才不會在意日本人去折騰呢。

    「鶴卿先生,儒俠兄,請進,請進,來到京師這麼久了,才來府上看看,實在是有點過了啊?」金雨故作不憤的說道。

    「金先生,你這就不地道了啊!我們能得有個15天的假期,京師朋友多,轉一圈後到你府上落腳,才是把你當做朋友看待啊!哈哈哈哈哈……」杜心武爽朗大笑起來。杜心武是大宗師級別的武術家,是中國武術流派自然門的當家人,文武雙全,年輕時還當過鏢師,對於中國舊時代的江湖規矩比較精熟,這次來京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和中國的武術家們交流,組建中國武術學院。乘著這個假期去拜訪拜訪北方的武術家們,也是得到金雨授意的。要知道金雨和北方一些武術家,就義和團一些首腦關押問題,還是有著不小的矛盾呢?需要一個合適的中間人去緩和關係,北方有影響力的武術家之間都是相通的,這種事情不好出面的。

    蔡元培也是知道金雨在開玩笑,自己來到京師後,就被金雨等人安排進京師各個學院,研討新中國的教育改革經驗去了,杜絕了和外界交流的可能,為西南聯合軍政府談判事宜,蒙上了一層神秘的紗布。

    「金先生,我可是來府上討幾杯好酒喝的,您新婚大喜時,我們可是沒有喝上的,今天得補上啊!」蔡元培是個學者型人物,和杜心武一樣清瘦,遞上禮物就開始討酒喝了。

    舊時文人是比較好酒和留戀風月場合的,那可是找酒喝的主。不像後世多數人一樣開始躲酒了。要說俄羅斯人嗜酒的話,這年月的中國人,就只能用貪杯來形容了。

    「是啊!都說金先生是賽孟嘗式的藏酒名家,收藏的世界名酒,可以開酒館了,到了您府上,那是不醉不歸了。」杜心武也是把禮物遞上,順著話題討起酒喝了。

    「沒有問題啊!好酒管夠,醉嗎?就不必了,兩個我也喝不贏你們倆,走,走,都等著呢?」金雨可是不願意和這個時代的酒蟲們拼酒的,那純粹是找罪受,再說煙酒一直不是金雨的最愛,喝好,有得吸就行,沒有癮的,才不會讓這些人給抓住話頭灌酒,先避開機鋒再說。

    進入8月下旬,京城的天氣也就涼爽起來了,不在酷熱難耐了,金雨也就順便把南北兩個政權的談判負責人們,給叫到家中聚聚,商量一個談判步驟。

    李楠,艾麗絲和吳玉玲都到了預產期,住進了新建的婦幼保健專科醫院,有丈母娘和姨娘們輪番照顧,金雨和王棟到不再怎麼操心這些瑣事了。

    來到客廳,王棟,劉坤一,譚嗣同,張景亭,嚴復等人,正在那兒喝茶閒聊呢,在中國這年月的,送禮就興送文雅的字畫和好茶葉好酒,金錢反而是送的比較少的物件了,字畫和好茶葉好酒的價值可就不是具體的金錢可以比擬的,所以金雨在如今物以稀為貴的時代,真是不缺好茶啊!再說這和貪污受賄的規定限制不衝突,因為這年月字畫多數是自己手書的,有名氣前輩古人的字畫,沒有人會去亂送人的。這個時代的書法家,隨便一個拿到後世都是大師級的水平,字畫能差嗎?禮尚往來嘛!再說這些字畫,現在還不值錢,只是古時文化人之間相交的習俗而已。

    「您好,王先生,劉老先生!譚先生,嚴先生,張先生!」

    「你好,蔡先生,杜先生。」……

    都認識,相互客氣的打著招呼,在太師椅子上落座,服務人員再次添了茶水,在一旁伺候著。

    劉坤一現在主要工作,是個閒職,年齡太大了啊?虛歲72了,算是倒了孔子死時的年限了,是個參與了甲午戰爭善後談判的前清大臣,這次談判,也是個照顧性優待,對其一生也算是個美好的收尾吧!

    嚴復的翻譯水平和見識也是數一數二的,也是京師大學城外語學院的分校長之一,教育水平和思想意識都有值得推廣的地方。

    金雨和王棟交換了個眼色,就由金雨來主持會議了,這是先前商議好的。

    「記錄員,請你記錄好大家的發言。」金雨很嚴肅的向一旁的記錄員林俊偉和謝鈞(女同志啊)。

    服務人員受過嚴格培訓的軍人,自然知道該是自己出去站崗了,涉及機要問題,就是家屬都得迴避,客廳此時不在有閒雜人等出入了。

    金雨這才開始說道:「政治是自人產生以來就有的,隨著社會的發展,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各種矛盾的不斷升級,只靠政治手段以不能解決一些問題了。自然而產生了以武力來解決矛盾。隨著武力的升級而演變為軍事問題。這次與日本談判的主題,就是要加大倭人的賠款要求,嚴重消弱其國家發展的潛力和制約其工業化生產發展的進步。為什麼要這樣呢?請大家看看日本政治家的超越時代的發展眼光和戰略部署。」

    熟知資料的軍情秘書張曉慧把中日戰略情報分析資料,發放在每個人手中,就退到一邊去了。

    「日本在19世紀60年代「明治維新」以後,資本主義得到較快發展,與封建的武士道精神結合在一起,產生了軍國主義怪胎,極具擴張性和掠奪性。侵略並戰勝大清朝,是近代日本的既定國策。日本間諜機構,早在兩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起義中,就已經很清楚的看出大清王朝軍隊虛弱不看的戰鬥力,和滿清政府對軍隊和地方的控制,已經失衡了。早在1855年,日本的維新派政治家吉田松蔭就主張:「一旦軍艦大炮稍微充實,便當開拓蝦夷……曉諭琉球,使之會同朝覲;責難朝鮮,使之納幣進貢;割南滿之地,收台灣、呂宋之島,佔領整個中國,君臨印度。」吉田的這一思想,對他的弟子,後來成為日本政要的伊籐博文(內閣總理大臣)、山縣有朋(參議院議長)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成為日本政治家的主流思想。明治維新初期,日本奠定了大陸政策,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國征討方略》,決定在1892年前完成對華作戰的準備,進攻的方向是朝鮮、遼東半島、山東半島、澎湖列島、台灣、舟山群島。大家都是經歷過甲午戰爭的見證者,思想決定意識,如果按照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國征討方略》,沒有我們國防軍的參與和壓制,那麼我想大家會想像得出,依照現在日軍的戰鬥力和前清政府軍隊的戰鬥力對比實情,大家能夠預測到,現在的中華大地,會被倭人割去多少領土呢?」金雨娓娓道來,把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國征討方略》前後因果,說了個大概,由著眾人去思考一下。

    金雨,王棟,張景亭,蔡元培,杜心武是早就接觸過這一資料的人員,倒是沒有什麼可以驚訝的。而劉坤一,譚嗣同和嚴復三人,卻是沒有接觸過這些分析資料的前清官員,猛一下接觸到這麼機密的資料,也是被震的不輕,都楞楞的看著資料,浮想聯翩了。

    劉坤一現在一心想在中日談判中,出點成績,要知道當時甲午戰爭談判合約上,也是有他的大名存在的。當時背黑鍋的漢臣,有名望的李鴻章和張之洞也是同樣榜上有名的,這也是當時滿清政府,存了消弱漢臣的念頭,以劉坤一當時的名望和影響力,自然倖免不了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