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華人1892

大道小說網 第207章 半自動步槍的出現 文 / 為雨哭泣

    [正文]第207章半自動步槍的出現——

    「當然是先敵人一步射殺敵人了,是吧?很有意思,這就是研究的樂趣。大家看看,槍栓拉柄都改為彎曲拉柄,很人性化了。射擊性能和彈匣供彈數量呢?是什麼情況?射擊時,效果怎麼樣?」金雨滿意的說道,順口問出幾個問題。

    夏金東回答道:「彈匣我們準備的有三種,5發,7發,10發的,可以滿足不同軍隊的需要,5-7發彈匣,就可以滿足步兵的需要了:7-10發的,可以當做騎步槍使用,滿足現在騎兵的需要,這樣一來,我國騎兵面對沙皇的哥薩克騎兵,就佔有絕對的火力優勢;其發射我國現有7.62毫米標準槍彈,有效射程600米,標尺1000米,最大射程1500米時,都有一定地殺傷力,槍托我們一直在做彈簧減震設計,目前沒有滿意的成果,這要我們對於彈簧鋼材冶金研究,有突破了才行。」

    「趙部長,蘇小虎,你們去試試槍吧。」金雨向趙靖宇和一個警衛示意著說道。

    高明又拿來了一支同類型步槍,一盒子彈和幾個彈匣,安上4倍光學瞄準鏡,給趙靖宇,蘇小虎示範講解了一番,大家才帶上耳罩,走向步槍試射靶場。

    100米,150米,200米---600米的距離,隨著兩人的射擊,在不斷地的變化著。

    「呯呯呯呯呯……」槍聲不斷在靶場響起。

    趙靖宇和蘇小虎射擊距離的不斷改變,射擊的環數不斷地在下降。總體保持在85環之上。

    這種實驗型槍支都是精心製造出來的,使得槍支的設計數據和射擊穩定性相匹配,性能極為穩定,再加上沒有戰場壓力。在兩人不熟悉這種槍型的情況下,這種數據已是很出色。

    趙靖宇很滿意地說道:「槍支輕了一些,射擊後坐力也確實減輕了不少,這對戰士們多裝備哪怕一斤糧食,那就意味著,他們可以多在野外生存一天的時間啊。」

    蘇小虎是狙擊手,他幾輪射擊後的環數在95環以上,對步槍也是很有研究的。也有著自己的射擊感覺,對著大家說出了自己的觀點:「槍支很出色,後坐力小多了,穩定性相應的高了。很適合做狙擊步槍。槍匣前緣為圓筒形,這樣設計槍匣很有特點。首要的一點,當然是比較堅實,槍匣受力均衡。其次是由於其形狀,因此容易在槍托中自然處於中心線。同時。提供較大接觸面積,在座床處理時,提供更多支撐,對提高射擊精度有很大的助益。」

    再見到大家都很滿意喜歡的神情時。胡雪松再次解說道:「還有一個不同點是退殼方式。毛瑟退殼時槍栓要拉到底,在槍匣左側後方有一片拋殼挺。用衝擊的力量將彈殼推出。這也就是為什麼毛瑟槍栓頭左邊的卡榫有一道開槽的原因。hy-1型拋殼挺為圓柱形在槍擊頭面內,彈殼一出槍膛。在沒有阻力的情況下便被彈出。比較起來,hy-1型的退殼比較快,因為它不須將槍栓拉到底。但是這兩種設計也關係到上彈的方式,毛瑟槍栓在上彈和退彈過程中,子彈底緣都被退殼鉤控制住,一般稱之為控制上彈,hy-1型的設計則稱之為推送上彈。控制上彈的長處是在彈殼未拋出前,下一發子彈不可能上升,因此沒有重覆進彈造成卡膛的危險。同時,即使槍上下顛倒也可以使用。推送上彈則無論彈殼是否彈出,都可以將子彈從彈倉推出。許多專家以為控制上彈是較好的設計,持相反意見的人則以為,只有彈殼鈕損壞時,才會有重覆進彈的現象,這種機率小之又小,不用過慮。」

    大家都是軍人,包括警衛們,都對於槍械知識,有著相當的瞭解,知道這裡面一絲一毫的改動,就意味著槍支的性能在不斷的突破,也對於這種步槍性能,有了新的認識,開始感興趣了,躍躍欲試地想試試。

    「就這些了,沒有其他的成果嗎?」金雨問道,如果環宇槍械研究實驗室,就這點成果,是沒有必要讓自己來試槍的。

    實驗室主任高明,一聽金雨這麼一問,一種有好東西要拿出來顯示的興奮,連忙說道:「有,是一種被王王棟老師定義為半自動步槍的槍支。自1899年春上,安排我們研究製造的這一課題,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武器機械師的所有全自動武器機構,我們都作了研究,再加上我們自己的自動****03式,03式和07式步槍,輕重機槍地導氣式設計原理,我們都系統的拆卸研究試驗過了,製造出了多種半自動步槍,至於最終使用效果,這就要部隊拿去驗證了。」

    金雨笑了,催著說道:「行了,多的話不說了,拿出真材實料,才是最實際的行動。」

    高明憨憨的摸摸頭笑道:「確實啊,小伙子們,來幾個搬槍去。」

    隨著高明和胡雪松等人,開鎖打開幾個槍櫃,十幾支傳統步槍短一些的槍支,被警衛和實驗室的工作人員搬了過來。很顯然實驗室的管理比較規範,在槍支實驗性射擊完畢之後,都會清理乾淨,整理出來,分門別類的儲藏起來,以利於後續對比研究實驗。

    看到這些五花八門的半自動步槍,金雨有一種哭笑不得的感覺,這也太細緻了吧,長短不一,裝彈方式各異的槍支,讓不熟悉的人,還真辨不出好歹來。

    金雨挑了一支很像56式半自動步槍過來,全槍長1米多點,比hy-1型都短一截,重量也就在4公斤左右,常年摸槍的人,過手掂一掂就知道個大概的重量了。槍管長約50公分,四條右旋膛線在燈光下。一目瞭然了,手動保險位於扳機護圈後方,向前推動,置於上方位置時為保險狀態。鎖住槍機阻止扳機運動。

    金雨擺弄著槍支,看著最新設計的三稜刺刀,卸了下來,暗暗心驚:國人的冷兵器傳統悠久,能人志士真是不少啊!把這種放血的大殺器都給鼓搗出來了,為了最大程度的殺傷敵人,實在是怎麼有殺傷力,就這麼專門的給設計製造出來啊!整體看來。如果不是由下面彈倉,插入彈匣供彈的話,還真是十足的56式半自動步槍啊!

    金雨在那裡細心擺弄槍支,找尋著那一絲絲熟悉痕跡。心中感慨萬分啊,哎,這種火力輸出凶悍的半自動步槍,就這樣問世了嗎?

    環宇槍械研究室主任,這個時候。又上來賣弄獻寶了。

    「主席,這槍,冶金研究部門,也是付出了心血的。新冶煉出來的高強度鈦鋁合金,摩擦係數高。耐腐蝕性強,又可以有效地減輕了槍支的重量。含鉬的鎳鉻合金具有熔點高、密度低和熱脹係數小等特性。讓槍管和全自動武器機構的製造,重量和精密程度,遠遠超出了以前所有機槍的技術指標。如果我們的機槍都採用這幾種金屬,就可以大大減輕輕重機槍的重量,以及提升這些機槍的使用壽命啊!」高明站在金雨一次,指著幾個關鍵部位,解說著新冶金技術的引用狀況。

    金雨說道:「這種冶煉技術,冶煉技術成熟嗎?有大規模冶煉的方案嗎?」

    「當然了,沒有問題的了。」高明自信地說道。

    小規模地在實驗室中冶煉,和大規模生產實在是兩回事,生產工藝和成本的核算都是兩個概念啊!

    「那就讓這些冶煉人員和技術工人們,自己申請專利,自己貸款,自己建廠,盈利後在償還以前的研究經費,他們敢不敢啊?」金雨笑笑說道。

    「這個我說不准的,他們多數是研究人員和冶煉技工,不懂經營和管理的多一些,問問吧?」高明對於這個就不敢打包票了。

    金雨笑笑沒有再說什麼,冶金行業不像槍支一樣是管制型成品,分割出去由私人經營,實在沒有什麼的,外**工製造企業,也沒有幾個從事反政府行為的,反而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

    熟悉完槍支的眾人,開始走上靶位試槍了,金雨帶上耳罩,看起大家射擊起來,不再言語了,這時候說什麼,也實在是聽不清了。

    「呯呯呯……」十幾個人開槍打得不亦樂乎,不時地有人上去換著試試新槍。

    最後報靶時,設計成績都不理想,多數只有70環左右的成績。很可惜的是,這些人對大威力的03式****熟悉,對手動步槍熟悉,一時摸不準半自動步槍的特點,雖不至於脫靶,大多數射擊不理想,離瞄準的位置差遠了。

    金雨看著眾人,一個個埋怨槍支持續震動很嚴重,不好掌握射擊時機的時候笑了起來,走上200米距離的靶場,開始後世最經典的半自動步槍打法,『點射』。

    「呯呯呯……呯呯呯……」每每三兩槍稍作停頓,卻又極有快三舞步一樣的節奏感,最大程度的保證了槍口不跳和射擊時的穩定性。

    靶紙拉到近處一看,眾人大吃一驚,靶紙頭部位置,被打了個稀亂,反而看不出打了幾槍,很顯然,有幾槍是打在同一個位置了。

    金雨把打完一彈匣子彈的半自動步槍放下,說道:』好槍啊!不愧是精雕細琢的好槍。」

    高明,胡雪松,夏金東也是這麼認為的,這些實驗用槍,都是這些機械師們,一個部件一個部件,精心加工出來的。可不是由一般技工,在流水線上加工出來的槍支,其精密程度和這種樣槍是兩個概念。

    「不要自己掌握不好槍支的性能,怪槍不行。當年,你們拿著03式步槍,練槍法的時候,肩膀都被槍支的後坐力,震腫了,震青了,為了這個,大家做俯臥撐,做引體向上,增加胸肌,虎頭肌和肱二頭肌時候的勁頭呢?槍支是死的,人是活的,只有人去適應槍支,沒有槍支去自動遷就人的道理吧。現在條件好了。製造出來這些越來越適合我們黃種人體制條件的槍支了,大家反而不習慣了吧?」金雨批評地說著,說的警衛們都不好意思了。

    金雨語重心地說道:「任何槍支都有它的長處,同時又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短處。揚長避短,不光是兵法謀略,在任何地方都存在著這一哲理名言。這種半自動步槍扣動一次扳機直射一顆子彈,壓制力比手動步槍強多了,同時它的射擊精度也很高的,這是半自動最主要的優點。你們是不是覺得,不用拉槍栓了,扣扣扳機子彈就打出去了。火力輸出就強了,可以可著勁兒的扣扳機了。知道不,它不是裝備彈鏈的輕重機槍,它不是為了壓制敵人為主要目的設計的槍械。它是為了步兵之間對射。增加自己射擊持續性和殺傷力而改進的槍支,更進一步的增加戰士們的戰場作戰能力。你們要熟悉這種槍的性能,他比手動步槍好掌握多了,它也是有導氣震動規律,大家都是有經驗的老軍伍了。別打的太快,在穩定和不穩定之間,找到那種最有利的射擊時機,打出一種節奏來。那就說明你摸透了這種槍的脾性。可以這麼說吧,只要你以這種原理去使用各種槍械。世界上什麼槍,你都可以玩得轉。是不是這回事兒啊!來。高主任,多和大家,講講這種槍械的長處優點。熟悉它了,掌握住它的性能了,那還不是你們想怎麼擺弄它,就怎麼擺弄它呀,步槍射擊那還不是最容易的事情啊。」

    按照金雨說的,高明,胡雪松,夏金東等人給眾人又系統的上了一課,不管怎麼說,這些槍都是他們設計製造出來的,直到今天,製造出這樣的槍來,都是大量使用子彈和金錢堆積出來的。

    如果不是金雨王棟等人都是現代人的話,今後5-60年都不會由中國人,這樣實驗製造槍支吧。

    「按射擊距離遠近調好標尺,採用站姿正確持槍.心態平穩,不要被旁邊影響,不要擔心後座力,很小的.瞄準時要做到『實星,虛靶」,也就是說,在瞄準時,準星是清楚的,目標靶是虛的,因為由於生理原因,肉眼無法做到兩個地方同時看清.這時正確的瞄準方法.擊發前自然呼氣,然後屏住呼吸,手指勻速緩慢扣動扳機,由於這種步槍是無意識擊發設計,扳機在運動一小節後才會發射子彈,所以在扣動扳機時一定要慢,穩.在200米距離,瞄準差1毫米,在靶牌上差20厘米.在300米距離上……」

    畢竟是搞槍械研究的,高明,胡雪松,夏金東說的一板一眼,這樣一來,大家有了個適應過程,很容易就理解了,適應起來。

    這樣一來,大家才逐步掌握了一些訣竅,槍支改動的地方太多了,這些槍支不再像以前的步槍一樣,只講究皮實實用和精工工藝了,這些槍更精密靈動了,對於射擊時的技術動作,要求也更高了,不按照槍支設計要求來,它就給你鬧意見了。

    槍支這玩意兒,任誰見了都喜歡,更何況是這些老軍伍,見到新槍,就和拿到新玩具的小孩子一個樣,在靶場上玩的很帶勁兒。

    在眾人過足了新式半自動步槍的癮後,高明才拿起一把三稜刺刀說道:「這種三稜刺刀,不怎麼好用啊,但是用好了,卻又威力無匹。三稜刺刀離開槍體,一般的握法是把三稜倒握攥在手裡,刀柄端在虎口,槍口固定環在指縫中,刀尖在手肘部。右撇子,三稜倒握在左手;左撇子,三稜倒握在右手。為什麼,這裡就不展開談了,現在不是教大家做刺刀訓練時間啊。另外一種常用的持刀方法就是,用常用手正握三稜,直接捅人。在戰場上,則不然。三稜在槍上,很不好用。三稜無刃,功能單一。僅僅可以向前刺一個動作而已。假如,在戰場上,刺中的是敵人身上配備的水壺,彈夾什麼的,三稜就沒戲了這個時候子彈彈夾多數是肩挎式背帶,可以擋住部分胸腹部啊。而扁平刺刀就很好,扁平刺刀單雙面有刃,側劃,以及回抽的時候均可傷敵。這是他的一些缺憾啊!在戰場上,不論扁平和是三稜都是難以癒合。因為刺入敵人人體後,拔出時都要扭轉槍體,即使是扁平刺,一樣造成「血窟窿」的創傷。活著送到醫院處理時。區別不大,恢復多一天少一天沒什麼重大區別。三稜刺刀刺入時,血槽保證容易刺進,拔出時同樣因為血槽透空氣,人體內外氣壓相同,容易拔出,這倒是它的優點。三稜不容易彎。不論什麼刺刀,連續刺殺幾名敵人都會彎曲。因為人體是有溫度的。體內溫度很高。扁平刺刀,在進入人體後,扭轉時曾受的力量很大,連續使用容易彎曲。三稜就沒有這個擔心。這是三稜唯一的優點。近身搏殺持久凶悍,一旦讓它刺中了,它比扁平刺刀放血快,讓你的對手反抗時間大大的縮短。有沒有人喜歡這玩意兒的,給個意見啊?」

    刀身呈稜型。三面血槽,刀身經過去光處理,刀身呈灰白色,不反光。不像二十一世紀的軍刺,前端扁平狀。而是尖銳的三角形刺狀,長長的尖刺。比起扁平刺刀,嚇人多了。

    金雨再次接過三稜刺刀,端詳著,給關注的幾個警衛解釋起來:「這種三稜刺刀,高主任講的亂七八糟的,大多是實驗經驗而已,還是我來說吧。1、血槽除了放血外,更重要的是有利於進行下一動作。三稜刺是在刺進入人體後,血液隨血槽排出,肌肉收縮時無法貼緊刺刀面而不會「吸」住刺刀,這樣刺可以從容的從人體拔出進行下一步的動作,如果沒有血槽,因為血壓和肌肉劇烈收縮,刺會被裹在人體內,這樣的話拔出刺就會很困難,影響士兵的進一步的動作。相信我們任何士兵都不願意因為拔刺刀而浪費時間吧。2、三稜槍刺扎出的傷口,大體上是方形的窟窿,傷口各側無法相互擠壓達到一定止血和愈合作用,而且,這種傷口在戰場上無法包紮止合,即不好做最初的應急處理。如果內部存在著肌腱斷裂或是血管破裂,你縫合表面又有什麼意義?3、3、三稜刺刀刺入人體以後,通過血槽迅速將空氣引入。空氣在體內形成大量泡沫,阻塞住血管。只需刺入人體任何部位8左右就可使敵手即刻斃命,而且在消除負壓的體腔內將刺刀拔出,毫不費力。它殺傷性在短時間內,極為明顯。特種部隊使用這玩意兒,比較好用,大家的搏殺技巧,可是比普通軍人優勝的多。」

    「嘖嘖……這玩意兒,看著就讓人慎得慌,這往槍上一安,就好比古時候的矛一樣,太具恐嚇效果了。」蘇小虎摸著刺刀的三稜刃面,心有餘悸地說到。

    「你就這點心思啊,恐嚇哪有刺刀見紅厲害,直接給老毛子來一下,給他放放血,才鎮得住他們,這世道,哪有嚇大的人啊!」另一個警衛不願意了,這麼牛氣的東東,哪能當個恐嚇人的擺設看啊……

    一時間這些警衛們,到都開始爭論這種刺刀使用問題來了。

    趙靖宇見不是個事兒,就說了句:「要不你們和特種部隊先使用,實踐一下。」

    「還是算了吧,我們是警衛人員,那這種大殺器做什麼啊。」蘇小虎說出了大家的心裡話。

    高明這才有帶著金雨一行,去參觀了新機槍的實驗室,7.92毫米的輕機槍和12.7毫米的重機槍,都有了很大的改進,大量的新合金材料的引用,各種機械構件尺寸都縮小了,機槍都輕了25左右,輕量化設計更趨合理了,重機槍也由過去單一的支架型,由增加了轉盤底座和滾輪設計,拆卸,運輸,安裝更實用了。

    地下靶場不適合這些機槍試射,高明沒有再提議試射機槍了,只是在一邊介紹新用途:「以前,輕重機槍,轉移太麻煩了,根據機槍手的意見,增加了可拆卸座式轉盤,可以形成90-的扇面射界,這是45mm厚度的重機槍擋板,可以安插在座式支架上,裝拆都極為方便,可以防護敵方重機槍和射手的狙殺,這在軍中對抗演練中,極受機槍手歡迎的改進。同樣的道理,大家看,在支架下安裝轱轆,可以最大程度的轉進移動了,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了敵方炮擊傷害……」

    金雨聽的看的一愣一愣地,這可是比沙俄製造的,俄制1910式馬克沁重機槍牛叉多了,也實用多了,這要是在陣地上,越野車上,安上這玩意兒,那打擊面,還真不是蓋的了。

    這中國人的才智,不是沒有啊,而是,從來就沒有讓中國人自由發揮過啊!哪些要求這樣那樣改進的戰士,就是一個發明家的點子庫,比後世的點子公司好用多了,這根據戰場需要的設計,在這裡,都得到了實驗驗證,造出一種種要求迥異的槍械,讓金雨看的頭皮發麻,和這些槍械作對的敵人,有苦頭吃了。

    「把這種輪式輕重機槍,拉出去試試。」趙靖宇說道,自1899年征戰大西北開始,還真沒有再見識到什麼厲害的步兵新裝備了,看得直眼饞啊。

    金雨到沒有說什麼,這種改進,只是輕便了一些,移動方便了一些,只要在陣地上稍微構築一下,就是屬於拉著就跑的移動堡壘了,很實用,實在沒有什麼試射的必要。

    「嗒嗒嗒……嗒嗒嗒……」兩挺輕重機槍,在山腳下一個靶場瘋狂嘶吼著。

    趙靖宇打完了100發一箱的彈鏈,抖了抖震的發麻的手腕,退了回來,似乎還意猶未盡的樣子,讓金雨真想罵一句:「你當那是過年時放的鞭炮啊!可著勁兒的造,哪都得要錢啊。」

    「高主任,你們過來一下。」金雨喊著在一邊幫扶解說的高明等人。

    高明,胡雪松,夏金東等人走了過來,問道:「有什麼好的意見嗎?主席。」

    金雨和趙靖宇對視了一眼,才說道:「那種彈匣供彈方式的手動拉栓步槍,和這種半自動步槍,就主要以生產供彈5--10發的設計來生產吧,彈夾和彈匣這兩種上彈模式,各具優缺點,讓戰場來檢驗好了,趙部長,你以為呢?」

    趙靖宇部長,實在是分不出兩種供彈方式的優劣,也只有贊成金雨的說法:「確實是這個道理,就按您說得來。」

    高明連忙說道:「主席,那一生產多少為準啊?」

    金雨笑著說道:「你們能生產多少呢?」

    高明尷尬的說道:「手動步槍,一年最少可以有20萬支的產能,不過現在為建設鋼材讓路,一年生產10萬支是最基本的儲備線了。至於半自動步槍,限於新式金屬冶煉,沒有上規模,以現在的實驗室冶煉供給的話,到年底,最多可以生產出3000支而已。再多的話,這得要機床模具以及配套的冶金冶煉廠,完成安裝生產後,看達到什麼樣地設計要求了。」

    見高明說得這麼實在,金雨笑起來,拍拍高明的肩膀說道:「那半自動步槍和手動步槍,就按你現在的產能生產好了,半自動步槍的新車間和新式金屬冶煉廠,還是我投資建設吧,告訴下面的工程師和技師工人們,有興趣的都參一股吧!」

    「好啊!我沒有意見的。」高明,胡雪松和夏金東,見金雨再次增資建新廠,自然沒有什麼異議了,大樹下面好乘涼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