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華人1892

大道小說網 第220章 對沙俄作戰準備(三) 文 / 為雨哭泣

    [正文]第220章對沙俄作戰準備(三)——

    第220章對沙俄作戰準備(三)

    「遠東的情報人員,得到其政府的資料顯示,在尼古拉耶夫斯克,阿穆爾斯克和海參崴的駐軍和鐵道護衛軍不足二十萬,整個遠東地區地區居民人口大約在50左右,50萬民眾要養活20萬軍人吃穿用度,沒有沙皇政府從歐洲補貼供應的話,只怕這些人都得當土匪了,修路加上供養軍隊,沙皇在遠東地區的財政消耗,必然很重,我們在遠東搞出一系列動作來,就是要讓沙皇把防守重心往遠東調動,增加他的運輸距離和補給難度。一旦能夠吸引到30萬-50萬的兵力,駐紮在遠東地區,那麼到時候一旦我們切斷遠東地區沙皇的鐵路補給線,一個冬季下來,他們自己就能把儲備糧食消耗乾淨,第二年絕對沒有餘糧可食用了……到時候。」金雨笑笑捏捏拳頭說道:「遠東俄軍可以說已經不足為慮了。」

    王棟也笑了,也樂觀的說道:「沙皇軍隊在西伯利亞的軍隊大多數是哥薩克,他們屬於「屯田軍」,在當地都有田產。士兵除了這些人外,還有相當數量的韃靼人和布裡亞特蒙古人,這都是被同化的僕從軍。俄國在中亞的軍隊類似,只不過中間也有僕從軍,主要是哈薩克人,你我都知道這些兵員的戰鬥力是個什麼樣子,戰時是兵,閒來就是農夫,唯一的好處,就是戰士不再會成為農奴,單是這一項福利待遇,就讓俄國人唯命是從的去戰鬥,這些缺乏訓練的軍隊不足為慮。職業兵種除了海軍,薪資都很低廉,在亞洲海域,其艦隊的實力同樣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地方。總的來說,這個對手太弱了,可是嚴寒氣候和廣闊的戰略縱深,同樣是我們的敵人,地利又站在沙皇俄國一邊,這和俄國人爭鬥,實在是困難多多啊!」

    「是啊!歷史已經變得面目全非,可是國與國之間的矛盾糾葛,卻是怎麼都無法改變的,歷史軌跡還是有跡可循,中俄領土糾葛問題,是誰都無法避免的歷史問題,也只有我們這一代人,才能去完成這一歷史任務,要不然就再也沒有什麼機會了。」金雨很嚴肅的說道。

    領土大國與領土大國之間的戰爭,真不是一言可決的小事,小心準備,籌劃未來戰局的佈局,才是如今最關鍵的要點,兩個人聊到這裡,都沉默了一會兒。

    「最近有什麼科技新成果沒有?」金雨過了好久才問道。

    「就知道你會問這個問題,我已經在合成氨項目上取得了第一步成功,當然了,可不是什麼先進的合成氨技術啊!那樣會讓這一代物理和化學研究學者失去方向和探索精神的。」王棟笑著說起來。

    「明白,沒有奠基石,哪有萬丈樓啊!就這一樣嗎?」金雨催問了一下:「合成氨技術保密級別怎麼安排的啊」

    「都在燕山山區和太行山山區,參與人員都是軍隊科研人員,放心好了,這種戰略物資應用的關鍵技術,我還是知道怎麼處理的。」王棟笑笑取笑道。

    「我倒不是不放心你辦事不穩妥的意思,只是有點習慣了,下意識的問了一句。」金雨解釋道。

    「在合成氨試驗中,實驗室對於氣體提煉技術研究上都有了實質性進展,都開始把實驗成果應用到現實生產應用當中來了,不過都處於試驗階段,你也知道的,華北地區水電站建設項目,要到九月底才會逐步試發電運營,電力供應更不上趟啊!哎,沒有大型翻斗車,裝載機等工程機械,大型項目耗時太長了,如果電力供應允許,許多項目都可以上馬了。」王棟感歎了一句,近代和現代的生產力,就是無法相比啊!一個道理,生產效率低下啊!

    金雨當然知道合成氨試驗取得成功的話,實驗室對於氣體提煉技術研究上,就會有一些實質性進展,相對來說,就會衍生出許多新的化工產業出來的,就點點頭繼續聽王棟說下去。

    「另外,我已經在保定軍官學院附近建立了浮空器研究基地,怎麼樣,可以為你解決不少問題吧!」王棟說道。

    「確實不錯,能裝運多少噸物資啊?10噸-20噸……」金雨看著王棟笑著調侃道。

    要知道,在十九世紀後期的1884年,法國的軍官路納德和克裡布製造了一艘「法蘭西」號飛艇,長51米,前部最大直徑8.4米,用蓄電池供電的電動機作動力。8月9日凌晨4點,在法國科學院觀察員的陪同下解纜試航。飛艇先向南飛行,然後向凡爾賽宮飛去,在離開出發點4公里處返航。在高度300米處打開放氣閥門排氫降落,在降落中多次前後轉動,以對準著陸點。飛艇到達80米高度時,丟下纜繩由地面拉降固定。試飛歷時25分鐘,飛行速度最高達每小時24公里。這是人類第一艘能操縱的飛艇,所以製造飛艇反而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創舉,倒不怕怎麼驚世駭俗。

    而到了1900年,齊柏林製造了第一架硬式飛艇。它的最大特點是有一個硬的骨架,骨架是由一根腹部縱向大梁和24根長杵及16個框架構成,並使用了大量縱向和橫向拉線,以增強結構強度。艇體構架外面蒙上防水布製成的蒙皮。艇體內有17個氣囊,總容積達到1.2萬立方米,總浮力達13噸。比當時軟式飛艇大5至6倍。由於多氣囊還能起到類似船上隔水艙的作用,所以大大提高了飛行的安全度。

    這個時候,王棟再進行中國建立浮空器研究實驗,也是順理成章的小事情了。沒有認識到浮空器作用的人,和沒有見識過大型飛艇的當代人,自己等人不說透,還真不知道浮空器研究,會對今後的航空航天研究應用,具有多麼重大的意義和作用。很自然的現實情況,就是作為現代人,實在是太瞭解這種浮空器,對於如今在大西北的地區運輸困難的國防需求,具有多麼重要的現實意義。

    這個時候,在合成氨技術研究實驗時,成熟技術制取出來氫氣,也可以運用到製造飛艇當中來,只要不是被防空炮火擊中,正當操作下,氫氣飛艇飛行還是很安全的,再說了,這個時候還沒有防空火炮吧。

    「使用氫氣,還是使用氦氣,你倒是說個明白啊?」金雨最後問道

    有點很不滿王棟話不說透,在那裡逗自己的樣子。

    「看您急的,十噸二十噸的正在實驗,我們今年的設計目標是20噸運輸量,再大的運輸量,得看涵道式發動機實驗情況。氫氣和氦氣的都有,什麼樣的材料安全可靠性高,就研究什麼樣的氣體供應飛艇製造,這是研究大方向,你懂的。天然氣的用途,不能單單是把他當作做飯生火的燃料,買賣獲利,是吧!」王棟笑笑說道:「一旦實驗數據,收集完畢,我已準備好了,在陝西,甘肅等西北各省都建一個飛艇生產工業區,預計到了年底,實驗室可以陸續製造出20艘試驗品,先供你們軍隊實驗使用,怎麼樣,還滿意吧?」

    金雨點頭滿意的說道:「這是好事,今後我們的軍事戰略重心在西北,軍工企業不再在沿海地區投資了,不然軍事物資從海邊運到內陸西北各省區,可是夠費事的。」

    金雨當然滿意了,戰爭催生科技發明,反之科技發明改變戰爭進程,再沒有什麼人,比自己等人明白還無法通行火車的大西北各省軍區,每得到十噸二十噸飛艇運來的戰略物資,會對大西北各省軍區具有多麼重大的意義。現在在遠東和俄國人對峙憑的是什麼啊?不就是比沙皇俄國的運輸距離短那麼幾千公里嘛,而在大西北運輸距離的差異,卻又是國防軍邊防部隊的短板了,如今小型飛艇一出現,自己這邊又加了一分。

    至於飛機嗎?陸軍跟不上去,你飛得再遠再高又有什麼用啊,油料運輸不上去,飛機什麼都不是了。

    「走吧,有這些就夠了,再多的新東西新科技,都比不上人的戰鬥意志,再苦兩年吧!等北方的工業佈局完成了,電力供應能滿足下一步工業生產需求用量之時了,新中國的工業實力,也就有了全球爭霸的底氣了。」王棟說著站起來向外走去。

    有些科學技術的出現,也只有兩三個現代人知道關鍵所在,對於一個國家的國防安全和戰略物資儲備的重要性,不必細說都知道那些東西意味著什麼,金雨和王棟在屋裡說話時間就十幾分鐘而已,說完就作罷了。

    李楠現在在國家政務中心的工作量大減,多數已經分攤到各個部委了,反而沒有以前在台北府事多了,這也是現代人的優勢,知道放權,抓住國家政權的重點部門,規劃出框架來,由著這個時代的精英式人物們施展才華,到沒有出什麼不妥事件,畢竟新的管理國家事務的模式,更加有空間,讓中國讀書人,發揮自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一個個幹勁兒十足的,到不讓李楠再費什麼精力去打理了,閒得很啊。

    「楠姐,你這閒的在家帶孩子,要不和我一塊兒,去大西北避暑去,那裡很是有幾個夏季避暑勝地的。」金雨一出來,就和李楠搭腔說上了。

    「人老了,不想動,在家照顧我兒子就好了。」李楠根本不搭金雨的茬,直接回絕了,說完向吳玉玲、艾利絲兩人瞟了一眼,三十多歲而已,說自己老了,自然是另有所指啊!

    吳玉玲,艾利絲正在陪孩子們在草坪上做遊戲玩耍,草坪上,一歲多的孩子,正玩的開心,童稚的笑聲遠遠傳來,悅耳動聽極了。李楠自在慵懶地靠亭榭欄杆,看著吳玉玲,艾利絲閒適的陪著孩子們玩鬧,不怎麼搭理兩個人。

    「生了孩子的女人都這樣,孩子是第一位了,我們倆爺們的地位已經不保了。你看看,你仨兒子,對你也不親了,離開的時間久了啊。這次在出去,帶上兒子老婆,要不然等你下次回來,你兒子都不認識你了。」王棟拍拍金雨的肩膀說道。

    「親不親,打斷骨頭連著筋,我兒子只是有點怕我而已,其實還是很膩我的,媽媽再親,父親的影響力,在男孩子的世界裡,也是怎麼都改變不了的。」金雨辯解的有點勉強。

    「也許,我們都不懂女人,可是我們不能不瞭解自己的孩子。我們中國人,歷來富不過三代,就是因為我們在忙於事業和工作的時候,忽略了對於自己孩子教育和瞭解,兄弟,在這方面得注意啊!」王棟語重心長的說道。

    在5月中旬,金雨還真聽進王棟的勸說,把吳玉玲,艾利絲和兒子們給帶在身邊了。

    這次金雨一行先到的葫蘆島海軍基地,這是因為升級版的全重型火炮戰列巡洋艦,已經開始施工了。鍾沭陽作為海軍部部長,和新艦艦長軍官們,一直在負責新艦的設計和督建工作,同時配合外交部與沙俄太平洋艦隊交涉外事事物,也一直住在這裡。

    在鍾沭陽和葫蘆島船業集團公司總經理高巍陪同介紹下,金雨,吳玉玲和艾利絲一行,準備視察新修建得葫蘆島軍艦船舶製造基地。

    站在公司辦公大樓頂,高巍首先向眾人指認造船廠各個相關製造工廠的相應位置,然後作了簡要介紹和述說:「金先生,葫蘆島軍艦船舶製造基地,一期工程是在去年十月竣工投入使用的,擁有現在世界上最先進得製造設備,配套的船舶動力公司,年產20萬噸的艦用特種鋼冶煉廠一座,該廠擁有一台我國研製的最新型1.2噸水壓機。整個船舶工業區內,還擁有一個專用火力發電廠供電,可以滿足三萬噸級船塢兩座,兩萬噸級船塢兩座和其餘小型船塢各種生產造艦和廠區生活用電。」

    隨著高巍介紹指出方位,熱電廠最易辨明了,他和遠離海岸線50公里遠的艦用特種鋼冶煉廠緊鄰著,那高高聳立的煙筒,冒著白煙直插天際的高大建築,遠遠看到就知道它的方位了。

    而臨海的大型封閉式船塢,無論天晴下雨、颳風下雪與否,都不會耽擱干擾造艦進度,此時在藍天白雲之下,從外觀上看去,就一海濱城市的繁忙工業建設景象,可是誰都不會在它露出海戰利器之前,知道它正在製造一個什麼樣的戰爭巨獸。

    在12層的公司設計辦公大樓樓頂,大家一目瞭然的看完了整個船舶工業區的全景。高巍才不慌不忙的介紹的說道:「金先生,這位是秦曉宇工程師,這位是商澤遠工程師,想必您還有印象吧?」

    「當然有印象了,以前我船廠的船舶設計師嗎?這兩位可是擁有設計製造萬噸級軍艦經驗最多的華人設計師吧。從1895年,就在我海外的船廠,從實習生做起的,哎,一晃十年了啊!」金雨熱情的握住兩個工程師的大手說道:「不容易啊!也不知道你們那一批實習生中,有多少人,走到了你們倆這一步了。」

    秦曉宇工程師和商澤遠工程師激動地說道:「先生,他們都很刻苦的,如今多數在其他各個領域上表現突出,分在其他造船公司,不是工程師,就是高級技師,很不錯了!在此介紹一個很有特點的人物,這位是我們設計團隊的……」

    「這位是邁克爾.傑裡,是吧,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金雨不等令人介紹完,就對著第三位黑人混血兒工程師微笑著擁抱了一下說道,身家不清白的其他種族的設計師,金雨怎麼可能會讓他出現在自己國內最先進造艦企業之中呢,所以金雨一眼就認出來了這位,一個加入中國籍的混血黑人。

    「是的,金先生,我就是您從船廠底層挖出來的邁克爾.傑裡。」42歲的黑人混血兒工程師點點頭說道,白種人和黑人混血的他,不再像非洲黑人那麼黑了,稍顯白皙紅潤的膚色,很容易看得出來,這種設計人才,在白色種人至上的歐美國家,也是最不受待見哪一類人才,雖然地位比華人好看好聽一些,但是卻比華人華商的日子難過多了。

    「那麼,我們去船廠看看,邁克爾先生,可以給我好好介紹介紹嗎?」金雨問道。

    「當然,這是我的職責和榮幸!請。」邁克爾.傑裡工程師理所當然的致意相邀,一說話,也就露出他那招牌式的大白牙。

    「走吧。」金雨看向大家。

    來到船塢門口,金雨讓吳玉玲等人領著孩子,到外邊看海景去了,雖然金雨很想把自己兒子都培養成海軍軍人,可是這些個孩子,這時候最愛看光線了,焊電焊的電弧光,此時絕對會對孩子的眼睛造成致命的傷害。(看電焊害紅眼病的朋友,最清楚,最少半個月眼睛紅腫疼痛,誰都受不了的,一歲多的孩子,那可就有得鬧了)

    「茲茲……」這是電焊焊接時,焊接接觸點不斷發出的聲響。

    「唲……嗡嗡……」這是天車吊運鋼件等物資時,發出的機械運作聲響。

    船塢中生產工作井然有序,生產調度管理制度合理科學,工人技師們正一絲不苟的工作著,對於軍隊領導來監工督造,不怎麼感興趣,顯然是平日裡見慣了這些。

    「金先生。」工程師邁克爾.傑裡永別叫的中國話向金雨介紹道:「這是我們設計團隊設計的最新式軍艦,現在才鋪下龍骨不久,正在做防沉水密艙焊接,現在看不到什麼的,光看外形,您只能評價一個字『大』。其他的,您是看不到什麼真材實料的。」

    「哈哈……」大家笑了起來,這老外什麼都敢說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