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華人1892

大道小說網 第355章 戰爭背後(三) 文 / 為雨哭泣

    熱兵器時代大國之間交鋒,就是要打拼各自國家的綜合實力,這可以輕易的檢驗出自己的國家,存在著哪些不足之處,而且還讓人無法迴避,一個環節出錯,處處就要遭受打擊,還是血淋淋的,讓人記憶深刻。

    總之,任何一個不願意吃敗仗的國家和司令長官,對戰爭背後的細節都是更加注重,不敢輕易犯錯給自己的敵人機會。

    眼下甘肅、寧夏、青海和西域等地,地方政府和軍分區要盯著的大大小小的建設項目實在太多了,以求在最近的距離內,解決作戰物資的供給問題。尤其是現在的中華帝國軍隊,對於各種炮彈的需求量極大,國防軍已經不是以前那種靠人命和人數來堆砌戰果的時期了。

    除了聯結主要交通線上各縣的公路鐵路網,正在加緊施工外,分佈在各地的企業也正在晝夜趕工建設施工。

    在這一系列建設中,寧夏基本上是以輕工業為主,輔以能源產業和少量重工業,建設的產業主要有煤炭開採、水泥製造、玻璃製造、糧食加工、罐頭製造、棉毛紡織、火電站等;甘肅則是重工業為主,輔以能源產業和少量輕工業,正在建設的主要有鋼鐵冶金、機械製造、水泥製造、煤炭開採、軍工生產、水火風力電站的研究勘測籌建等等,都在一步步的進行著;青海正在建設主要為鹽鹼化工等產業,並向藏去高原擴展;新疆和伊犁省屬於邊疆省份。石油開採冶煉、畜牧業、輕工業、礦業開採業和軍工業等重工業,也是各有側重。

    這些產業中,重中之重的是永昌北部正在建設的冶金生產基地和玉門石油采冶煉化基地。隨著鐵路的聯通通車,陝甘兩地的公路鐵路交通要道上,相關的產業鏈也隨著主要設備的運抵,開始一一投產。這裡將在未來三個月內建成一個年產量20萬噸的鋼鐵廠,以及一個年產銅、鎳、錳、鉻等有色金屬上萬噸的冶煉廠。還有一個年生產原油40萬噸的石油產業基地,形成規模效應,有利的緩解因為長途運輸石油資源致使燃油礦石等等物資供應緊張的局面。

    而要實現這一系列的目標。除了要將指明的礦區修通道路、運送設備外,還要建設好與鋼鐵廠和有色金屬冶煉廠配套的能源設施。

    永昌縣北部,也就是後世的金昌市所在。在滿清時代設置永昌縣。不過,現在整個永昌縣的人口,算上前來施工建設的人員,一共才5-6萬人左右,北部山區就更沒有人煙,就算是整個金昌縣都是荒山戈壁,不像後世幾十萬人口的,也不存在征地和搬遷人口的麻煩事,完全是在白紙上任意作畫,可以從容設計規劃。這也方便了組裝起來的施工機械開進到這裡加緊施工。

    而這裡又與哈密縣和玉門縣都在一條線上,產業互補性相當強,互為助力。後世金昌市東部大山一帶探明的鐵礦石總儲量也就2000多萬噸,可供工業開採的儲量在1500萬噸左右。而煤炭儲量雖然超過億噸,但實際煤炭年平均產量不過30多萬噸。當然。這一帶的水能蘊藏量倒是不錯,理論上可年產電能近百億千瓦時,後世實際開發利用的也超過千萬千瓦時。

    當然隨著大西北人口的增加,水資源的綜合利用措施,也是對少雨缺少水資源的西北部地區的一個有效補充。

    按照這個冶金基地的產量,是無法滿足今後西北地區的生產建設以及國防軍對俄作戰需要的。但國家政務中心只是將這個冶金基地作為西北未來發展必不可少的一個階段。一個培養人才,積累地方建設經驗的階段。等酒泉南部靠近祁連山處的鏡鐵山大型鋼鐵基地和玉門石油基地,完成了設備安裝調試,也投入生產建設,沿海省份和大西北內陸省的資源調配,也必將更趨於合理、均衡,整個中華帝國的工礦企業,才能更具競爭力,才會符合國防和地方發展的需要。

    鏡鐵山鐵礦雖然品位有些低,樺樹溝和黑溝礦區鐵礦石平均含鐵量在37%左右,冶煉成本高,但在這個年代,為了戰爭需要,要解決的事情也沒有的問題,能實現大規模工業化鋼鐵生產就行,專門生產炮彈彈體,還是不錯的。況且,西北有豐富的煤炭,增加點能耗還是可以接受的。

    在金雨三人以前所在的那個世界,鏡鐵山鐵礦探明的蘊藏量高達近10億噸,最高時年產鐵礦石超過1500萬噸。即便現在受這個時代開採條件所限,但年產20-50萬噸鋼鐵還是不成問題的。

    而和現在新疆哈密一帶的鋼鐵企業連成一體後,至少還可再增加百萬噸的鋼鐵產量,對於偏遠的大西北省會城市,可是有著巨大的補充作用,也增加了整個省份的經濟總量。新疆哈密一帶,在後世探明的鐵礦蘊藏量達到22億噸,年產精鐵粉超過千萬噸,加上哈密三道嶺儲藏量近20億噸的露天煤礦,即便在這個年代,年產百萬噸以上的鋼鐵也完全能實現。

    這樣一來,再過幾年後,西北根據地這邊的鋼產量完全可超過300萬噸。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這些鋼鐵,西北各省的各項生產建設無疑會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就算是要生產裝備陸戰利器——坦克,也會從容很多,不慮鋼鐵產能的不足。

    想像一下,中華帝國的鋼鐵產業的產量,還在追趕美英兩國,在造艦造船也高速發展的中國,汽車製造業領先世界的第一產量,大力發展的鐵路建設,治理長江黃河的洪澇災害,哪一樣不需要巨量的鋼材,再加上每日裡的戰爭消耗。半年下來。再大的國家戰略礦產資源儲備,也要開始吃緊了對外需求大增,國際銅鐵礦石等等資源,不漲價不飆升,那才是見鬼了呢。

    在加上現在國內外製造的一些大型設備,比如大型軋鋼機、大型吊車、大型水壓機之類的工業建設所必不可少的設備,由於體積、重量過大。無法便利的運進大西北。現在鐵路一通,以前的運輸問題,全都不是問題了。大西北全面發展已是不可阻擋了。

    作為中華帝國的三巨頭,金雨此行,可是珍而重之。對下面的主管將官,一路開小灶,不厭其煩的教誨,並且指明方向,就是要下面的人,不要在這個時候出亂子,破壞了如今的大好形勢。

    自然地,這一切的一切投資行為,都是個人的商業行為,個人出資。政府的政策引導,有法律法規保駕護航。要知道封建愚昧的滿清政府的統治者都知道『不與民爭利』,更何況是體制更加合理、商業政策更加開明的中華帝國呢?

    李楠和金雨是現代人,自然知道國家投資和民間個人投資,要相輔相成互相補充的至理。光是私人投資。那是完全走美國人的路子;單是國家投資,那是前蘇聯和中國吃大鍋飯的路子,結局是破產倒閉,最終是死路一條。

    國家投資和民間個人投資,量力而為,互為補充。相互競爭,按照憲法和商業法規,各憑本事和資本運作,誰死誰發,都不至於佔據市場資源的絕對份額。這在中華帝國對俄戰爭時期,民間個人投資的力度加大,是對帝國對外戰爭最有力地補充和支持。這一時期國家對地方上的基礎建設投資,也就是公路橋和鐵路線等道路交通的大投資,已經進入尾聲,吸引個人向荒蕪的大西北投資,已是不用在宣傳上下力氣了。一句話,資本是逐利的,想發財想創業的投資者和小商戶,不斷的湧入西北各地,就可以說明問題。

    金雨一行一路走來,拍照留念,記錄著外來者來去匆忙興奮的神情和儀態,聽著一些人議論戰爭,卻又沒有在意戰爭,就能感覺到身處內地的國人,並不排斥對俄作戰。戰爭的一個個場面,就像廣播中的說書藝員們講的隋唐演義、岳飛傳似的,是國人生活之餘的花絮,點綴著國人的安逸生活,滿足大家的八卦心理。

    商業競爭本來就是最講究百家爭鳴,優勝劣汰的商業法則。國營企業是地方政府多以土地資源和部分閒置資金入股,全憑商業手段生存發展,虧也罷,倒閉也好,根本所在不會流失,是虧是賺,那是萬人萬法,全憑自己心中的一桿秤衡量,實行一萬年也是沒有一個標著說法的。至於私人企業投資,如果政府部門不吃拿卡要,商人會倒閉自己經營的企業和門路嗎?會破產嗎?想來只要不是不善經營,都會生存經營下去的。

    這個逐漸繁華起來的小縣城,也證明了『國退民進』引導投資的政策起作用了,國家的財政向對外戰爭預算傾斜度加大度,也算是不再破壞國民的正常投資和正常生活了。軍工生產膨脹和民用生產縮減的矛盾,也隨著西北部鐵路逐步通車,開始一步步縮小,平衡下來。

    受國際整體經濟環境影響,中華帝國國內各種生產原料價格飆升的狀況,稅收增加,通貨膨脹,居民生活不穩定,生活水平下降的局面,也會隨著大西北內陸地區礦產資源的開採開發出來供應市場,供小於求的大環境,也會一步步得到緩解。

    這是資源市場的一種自我調節,可不是後世像歐佩克石油組織一樣,石油價格低了,就降低石油的開採量和時間,價格漲到別人的容忍限度的時候在增量增產,施展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手段,操縱資源市場。這也是因為今後隨著中華帝國的國民經濟日益發展起來,中華帝國的礦產資源開發力度,在相當長的時間段裡,都無法滿足國家生產建設的需求量,這一切都是順勢而為,因勢就利的發展佈局,引導國人關注大西北邊疆區。

    自然而然的,也要發展這些省份的經濟,改善當地的居住環境。要不然按照我們中國人的觀念和習慣,誰會到這鳥不繁蛋、狗不拉屎的荒蕪之地定居生活啊!大家誰願意長期住在這裡啊?沒有多少人願意吧?那麼這些地盤遲早晚,還是恆古荒漠的代名詞而已。

    只是,要想順利實現國家政務中心這一戰略佈局,借助對俄作戰這一契機,完成這一切,還需要時間的積累。

    當然。光有鋼鐵產業還不行,還需要石油資源來驅動。國家政務中心的打算就是開發玉門油田,滿足大西北內陸省區的需求和戰時的供給。畢竟中華帝國內地的鐵路大規模上馬建設,才開始不足十年時間,路政不暢一直制約著中華帝國國防軍對西北建設和對中亞俄國各個行省的施加軍事壓力。再說單單依靠海外採購石油儲備。實在是無法滿足如今的戰事需要了,適量的開採一部分國內的石油資源,又剛剛好是在隴新鐵路線附近的區域,實在是再好不過的美事兒了。

    在原本歷史上,玉門油田就是在抗戰時期得以開發的,並在39年之後的10年間共生產原油52萬噸。59年的時候,玉門油田最高年產量達到140萬噸,其後,保持原油平均年產量50萬噸長達幾十年的時間。

    在這個時代,油田開採初期。通過努力,使玉門油田實現年產50萬噸的目標還是可以實現的。而有了這50萬噸高品質原油,經過提煉後,不僅可滿足西北根據地生產建設和人民軍作戰需求,還可通過石油化工。為軍火生產提供大量廉價原材料。

    總的來說,整個新疆盆地中蘊藏的豐富的油氣資源,李楠和金雨三人並不想過早大開發,未來幾年內有一個玉門油田和烏魯木齊近郊的小油田夠西北用就行了。更何況,國外還有加拿大的石油資源卡爾加裡油田和東南亞諸島的部分產油區,以及未來的沙特油田和海灣國家的油田。為國內提供石油產品,國內這一點點可以忽略不計的家底還是留待以後,慢慢開採使用吧。

    農業上,中華帝國的南方穩定,一年兩熟,部分南亞地區,三熟都是正常,也解決了糧食供應問題,為大西北內地人口的增長奠定基礎;工業方面正加緊建設,為將來自力更生跨越式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為今後大量的漢族國人,入住大西北各地,提供便利的物質條件和環境,以漢族人民為主的帝國,在帝國的任何一個省份,都要佔據絕對的優勢統治地位。

    一個最淺顯的道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漢民族的統治地位,不容質疑,優待其他民族是一回事兒,國家的主流意識不可棄。

    金雨在思索大西北的整體規劃佈局,哈密軍分區司令員舒立國則在反覆消化金雨傳達給自己的一言一語,兩人不再言語,各管各地,坐著軍隊的越野車緩緩穩定的前行。

    舒立國在這一刻才開始感受到壓力,手下的兵要帶好,整個哈密地方的治安管理也得加強,這裡可是進出新疆的門戶,關乎進出這一要道的國民商賈的生命財產安全,影響深遠,意義重大,還真的疏忽放鬆不得。

    就像是在後世20世紀90年代,****分裂分子在藏區搞什麼一個漢人人頭5萬人民幣一樣,意圖讓漢人不敢進藏區一樣,普通漢人不願意惹事生非招惹麻煩,又是在青藏鐵路開工之際,很是讓我們漢人害怕了一陣兒子。(這可是真的啊!那個時候我和朋友就在四川出差,聽人說的時候,還真下了個半死,瑪德!在中國內地,藏族分裂勢力太囂張了吧!)要知道,藏民那時在全國各地都是懷揣匕首,專門買賣藏藥、虎鞭豹筋什麼的,反正是看不到國家動物保護協會去查辦,老虎、豹子等一些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彷彿任由藏民隨意宰殺似的,好不囂張。

    (當時就想,自己漢人遇到藏民,被藏民殺了,是不是按照特殊的民族政策,沒有人管啊!不激化民族矛盾,冷處理了,死了白死啊。反正當時就十分糾結,覺得自己一漢普通平民百姓特沒有安全感!作者真實感受啊!所以就在書中對部分少數民族的民族政策上會嚴苛一些了。)

    「吱!——」車隊的車,本身速度就沒有開快,輕微的發出剎車聲,在軍分區招待所的大廳門廊處停下,軍分區的幾個主要負責人和幾個專職縣長,已經疾步趕了過來。

    宋玉竹已經從前座下車,拉開後車門,舒立國先下,金雨下車時,十餘個哈密縣軍政要員,已經站成一排,等待金雨的接見。

    「主席好!軍分區參謀長劉雨生上校,敬禮!」

    「你好!」金雨敬禮還禮,伸手和軍分區參謀長劉雨生上校,以及敬禮的諸位軍官們一一握了握手。

    「主席好!哈密縣縣長楊子榮。」

    「主席好!哈密縣教育局局長李易峒。」在西北少數民族地區,教育局局長的權利,也是大的驚人,不然還真鎮不住當地的少數民族。沒有強權壓制,單單是回族的阿訇就擺不平,回人是不會輕易地接受漢人的文化教育課程的。

    「諸位好!」

    在諸位的自我介紹下,金雨與當地政府的官員相互握手致意,平平淡淡,沒有一絲擺排場的意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