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華人1892

大道小說網 第365章 戰爭背後(十三) 文 / 為雨哭泣

    *640*60,創建於2013-3-30*

    o_

    "u1248447";

    「譚省長!我是個軍人,在宋朝就是個教頭,說真的,奇yin技巧之類的,我學的可能比您多些,先賢文章就讀得少多了

    歡迎來到閱讀打比方時,就粗俗了些,您可別見怪啊。聯合其他幾個弱國一起和沙皇俄國開戰,進行如今這般大規模的戰爭,就像是幾個人在打架一樣,也沒有什麼大的區別。」金雨笑著說道,豈是心裡也覺得可笑得很。

    「您太謙虛了,主席!學以致用嘛,學而不用等於不學,或許您就是一個實用派吧!不過呢?我們中華帝國是泱泱大國,幫助受沙皇俄國欺凌的國家,反抗沙皇的侵略和壓迫,奪回失地,可是人世間最正義偉大的事業。這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最傳統的美德,怎麼和幾個人打架一樣呢?我們首先要站在道義的制高點上,別人聽去了,不是讓外人恥笑嗎?」傳統的文人就是不一樣,譚嗣同糾正了一下,畢竟儒家把玩弄奇yin技巧的人,視為玩物喪志之輩,貶低打壓的厲害。

    「哈哈哈!……譚省長說的在理,也很中肯。我自省得,在官面上我自然不會如此去說的。私下裡說說,生活的小情趣而已,別當真了。」金雨輕聲笑了起來,很輕鬆地說道。

    笑完之後,依然不以為意的繼續說道:「譚省長!你和與你一樣厲害的人物打架,誰也奈何不了誰時,你會怎麼做呢?」

    「那就要看是什麼樣的對手嘍!」譚嗣同也不再掉書包了。閒話一樣的說道。

    「和你有不共戴天的生死大仇。」

    「誓死殺之。要不然我豈不是要玩兒完嘍。」譚嗣同早年遊歷江湖,闖蕩大江南北之時,也是有底層生活經歷的人,說話也是玩味兒。

    「一個誤會引發的爭鬥。」

    「正所謂不打不相識嘛!既然都奈何不了對方,交個朋友好了,多個朋友多條路嘛。」

    「如果這人爽直豪興,喝杯酒交個朋友,倒也無妨。但如果這人表面和你交朋友,在背後陰你,或者陰你的家人和朋友呢?」

    這就考較人了。也是中國人最常見的生活瑣事,人生中誰不遇到幾件啊?弱者,老老實實挨幾腳,被扇幾耳光的不甘事件太多了。遇到厲害人物了,都奈何不了對方時,那才有資格對話,強者才有說話交涉的權利。

    爭鋒相對不妥,顯得你沒有什麼氣量。

    不聞不問,更不行,顯得你懦弱可欺沒有擔當。

    報警處理吧!儘是些雞毛蒜皮的小治安事件,十天半個月出來了,陰你騷擾你,讓你不得安寧。煩不勝煩,牛皮廯似的。

    金雨的問話看似很痞賴啊!但絕對不是無的放矢的莽撞之舉,更不是以前譚嗣同在清朝時為官時一樣,需要回答官方正式,不失禮法,只需要像說閒話一樣自在,處置得當就好。

    「哈哈!這個話題的範圍就大了,一時間還真不好說出個條理來,遇到這種事是百樣人說百樣話,沒有個準則的。」譚嗣同打了個太極推手。不在正面回答了,難得糊塗啊!

    有些事情那裡有什麼一定的規程,讓人照搬的呢?

    找人閒扯,也得有個由頭不是,金雨是什麼人物啊!真閒的沒事了嗎?

    如果李楠是武則天式的女皇帝。譚嗣同自認比不上狄仁傑的睿智,現行的警官大學卻可以造就千千萬萬個神探狄仁傑。大宋提刑官宋慈,能在這個大時代佔住一席之地,就是一種成功。

    「譚省長!您曾少年遊俠,走南闖北,個人更是介於縱橫家和儒家之間了,可不是一個死讀呆子,有著自己鮮明的思想觀念,非是一般的迂腐之人。」金雨用肯定的語氣說道。

    這也就是說,我作為軍方要人,認可你的才能,不和你拽文了,你也不要一副看不得征戰殺伐之事,別做那種憂國憂民的樣子。勾當大事,如此優勢下,還不乘勝追擊,多佔實利,痛打落水狗才是上上策,哪能做婦人之仁,失去了銳意進取的闖勁兒。

    「現在,我沒有想要和沙皇拚個你死我活,兩敗俱傷,一方沒有倒下就絕不罷休的事情暫時不會做的。想你譚嗣同這樣的人物,既沒有反對對外戰爭,自然是看透了中俄問題的實質。自清以來,清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中**隊為收復領土雅克薩,對入侵的俄軍所進行的兩次圍殲戰。是中國對俄的第一次自衛反擊戰。俄方稱之為1649—1689俄中邊境衝突。事實如此,我沒亂說吧!這俄國人就是個無賴痞樣,看中了這一地區的物產豐饒,而清王朝則看不上這些苦寒之地,想在中原之地發展,又耐不住俄國人的糾纏撒潑,妥協了,簽訂了一個《尼布楚條約》,等於是在自己家後院門口,預留一隻吃肉的狼狗,隨時把褲襠後門暴露在別人嘴邊,這不是找著當太監嗎?」金雨笑著說道這一切。

    「找著當太監?」譚嗣同愣了一下,才醒悟過來:「確實是這麼一回事兒,數百年來,俄國人就是這樣一直盯著我們的領土,慢慢地把遠東和韃靼海域那一片都收入囊中,聽說在哪裡開採了巨量的金銀財寶,沙皇在哪裡發了大財,對我國的領土更加眼饞了。」

    哈哈哈!……找著當太監並不是很難懂的詞彙,前排司機和秘書都忍不住笑出聲了。

    他們卻不知道,在平行世界的哪一短時期,俄國老毛子,等於是挖了滿清貴族的祖墳,斷了滿人的龍根,和太監沒有什麼區別,要不是開拓進取的

    i本人打敗了沙俄軍隊。滿人連自己的祖墳都找不回來了。

    為什麼說

    i本人開拓進取呢?實在是人家

    i本人。那個時期本來就是開拓進取的國家,而我們國家從那個時候,開始了軍閥當權的時代,地痞流氓橫行的時代,而且是受外國勢力控制的,狗一樣的低賤。後來好一些,不管是哪一個黨派,還是受別人控制,一個指令下來,就得自相殘殺。後來翅膀硬了。才敢反抗,自主掌權,才有了後世的繁盛,這就是中國人那個時代生存發展的無奈。

    農村人罵人,就一個臭字了得,噁心死你,隔壁的對門的,jj插你家菜盆裡,俗不俗?聽過沒有這樣的罵人話?

    哎!理想再美好,抱負在遠大。沒有人去想把工業建設發展起來,吃了大半個世紀的虧,可是那個世界的遺憾啊!

    可以說,和譚嗣同這個大儒拽文,金雨還差點,這是雅俗起上,講事實,看效果,咱不是在做文章,把事情做好就成。

    「譚省長!你也看到戰報了。沙皇俄國數百年圖謀蠶食,只要我們策劃得當,周密部署。一年之間,把歷代沙皇神不知鬼不覺的圖謀給破了。這麼說吧,打完這一仗。我是真的想卸任歸甲,到大學裡再好好學學知識。拜您這樣的大儒,學學古人大賢聖人的文章,給自己補補。老祖宗的智慧,我理解學到的太少了,常常感覺到自己的不足啊!」金雨是自家事自己知。

    教一些軍人大老粗沒有什麼問題,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領域,自己差了譚省長几條街,數理化在牛叉,沒有了傳統文化教育,中國還是中國嗎?

    學習了馬列主義,就要聽蘇聯人的,把馬列主義當聖旨,當聖經一樣信奉,馬克思列寧不就成神仙了嗎?那豈不是成了第二個、的三個耶穌.耶和華了嗎?把一兩個人的哲學思想當中心指導思想來執行,就是在走極端,改革開放以後,國家領導人以我們中國人的自有思想做綱領,大受歡迎,是為什麼?這就不言自明瞭:外來和尚的經,我們也念,自己人的經,還是要念,兼收並蓄,才是中國人的傳統。盡信洋和尚的,中國人還叫中國人?

    「主席!你太謙虛了。現在不是講術業有專攻嘛,行行出狀元。正所謂文科興邦,武可定天下,什麼本事您都學全了,那還要不要別人出來做事了,全讓您一人幹好了。呵呵呵……」說完譚嗣同笑了起來。

    大家在京城相交相知,交往不多,但是還算談得來,好話賴話都敢說出口的人物,不虛應故事,算是真朋友。再則這些年風雲詭變,譚嗣同也算是看明白了些,志向雖好,沒有實力,改革家都是不會成功的。

    「好了,扯淡的話就不說了,哲理源於生活,春秋鼎盛源於百家齊放,多一門知識,就多一個樂趣,這是最基本的道理吧!」金雨也不再扯閒篇了,好久沒有在一起聚聚,不再扯得雲山霧罩的了。

    「現在不講帝王學說,只講zhong

    yāng集權,中華帝國是全中華人的帝國,自當力爭上游,共同建設我們自己的美好家園。而你我同為漢人,要力保我們漢族的統治地位,恢復漢唐雄風。未免黃巾起義之禍,安史之亂,都得盡心盡力啊!譚兄,更是在不同的位置上任事這麼久了,也一定有自己的看法,能不能給我說道說道?」金雨不在以職務稱呼譚嗣同了,直接開門見山了。

    「呵呵呵!行了,金兄,又在拿大道理說話了,什麼事兒,說吧?」譚嗣同笑笑,明話明說,也不矯情。

    「說真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中華男人的抱負。如果說,這是男人渴望有成就感的定義,那麼都要有為了最起碼的生存而努力的覺悟。你不存在了,什麼抱負謀略都是空談而已。人首先要為生存空間而努力,這是我的個人觀點。修身,就需要靠你們這種大文豪,執掌教育的人才來引導我們生存空間中的各個民族來承認和認同。這一環節很重要。你來到大西北比我時間長多了。可以給我概括一下嗎?」金雨問道。

    「你手裡就沒有教育部的評估報告?那上面有周詳的陳述啊!我現在也在也是在學習階段,拜我為師,不必了,相互探討探討就行了。」譚嗣同反問,也說出了自己的煩惱道:「現在的人,就講名也要利也要。我的觀念也在轉變,君子不言利那一套吃不開了,君子不言利,去考取功名幹什麼?當官了,權也有了。利也有了,名也有了,財富,豪宅、名車、女人、珠寶、首飾……等等等等。這些都是功成名就的體現。如今這個世界上,除了掙扎在生死邊緣的人,其他所有人都一樣,只要解決了基本的生存問題,所有的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存在感。只是不同的人滿足存在感的方式不一樣罷了。我現在很困惑的,真的!有些道理以前沒有人和我們儒家真正的辯論,即使辯論了,也被打壓消逝了,當不得真了。再看看大學中的答辯比賽。我都覺得我老朽了。」

    「真理越辨越明嘛!肯講道理就行,古人聖賢的道理,被一些人歪曲理解了,自然就說不通了,對的說成假的,『眾口鑠金,積毀銷骨』的現象,比比皆是。我倒是希望譚兄別迷失了,真正的把古人的著作重新編撰一番,成功了。也是一種非凡成就……呵呵呵!」金雨笑道:「想不到離京才多久啊!你又有新的認識了,現在的人啊!不好糊弄嘍!」

    「什麼糊弄啊!只是感歎一下而已,真以為我什麼也沒有做啊!」譚嗣同笑道:「金兄!我來到這裡可是快有四年頭了,隨著大西北地區的建設一步步加快,內地來到這裡的富商、家人和學生。越來越多,風氣越來開明。單單是我們全疆就大為改變了。

    在外人的印象之中,大西北和外省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兩點,一是重視實業,這自不用多言,實業是大西北發展的根基。沒有實業支撐,大西北依舊是荒涼的西域,番外蠻夷之地,其農牧業是無法供給

    i益增加的人口增速及其消耗的。而另一個讓國人側目的則是大西北極為重視教育,即便是在這個戰爭時期,西北諸省中,我們xin

    jiāng省的教育經費支出仍然佔到全省zheng

    fu支出的19.8%,這佔到zheng

    fu支出的近五分之一。

    其餘的皆是商戶捐獻的資金,另外一個數字或許能夠說明這一切了,就是xin

    jiāng一省的教育經費支出,超過了許多其他省份地方zheng

    fu的教育支出,再加上數額龐大的非官方教育基金和個人捐贈,xin

    jiāng省的教育經費實際上可能超過了全國各地在教育事業上的投資。

    我看到捐款名單上,您的兩位夫人可是大手筆啊!您會掙錢,她們會花錢!哈哈!……」

    「男人掙錢女人花嘛!要不然男人在女性面前還有多少優勢存在呢!是吧?中華帝國要想長治久安的治理這裡,我們漢人的傳統文化傳承不能丟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他們若果不能接受我們的文化,那麼這些民族的用心,就實在是可誅了。譚兄,繼續講講xin

    jiāng的教育投入情況吧!」金雨認真地說道。

    「有這麼多商家支持帝國的教育事業,我們已經有了充足的教育經費作為保障,使得西北可以在今後的時間裡,在全省各地各民族推行強制性的九年制義務教育。

    現在的xin

    jiāng一省五百多萬人口之中,中等實業學校和中小學在校生人數超過一百萬人,擁有接受過短訓的老師近十萬多人,這個數字甚至於接近發達省份,而中學生則遠遠超過發達省份中學生總數,接受漢文化教育的少數民族

    i益增加。

    李楠皇帝曾經說過,最值得自己驕傲的就是西北的教育事業,用了5年的左右時間,就建立了這個時代的中國普及到每一名兒童、少年的義務教育體系,大西北的這種帶有強制色彩的義務教育體系,有別於這個時代教育學制。它是直接把美國的「六三三」學制抄了過來,小學六年再加上三年的初等中學、三年的高中或師範學校或中等實業學校。初中的單獨設立有利於大西北的教育普及,也使得大西北可以在全省推行九年制的義務教育。

    商業活動的繁榮,讓國人更願意投入更大的熱情和資金,提高國人的整體素質教育。

    當然在構建我省的義務教育體系的同時,帝國並沒有忘記構建整個大西北地高等教育,從最初的為了培養用於和外國技術專家溝通的翻譯人員的翻譯學院,到培養國內技術人員的技術專科學校。就算是我們這裡運輸成本高,但是有著足量資金的支撐,我省也在在短期內建立了起來。

    而其中最為重要就是目前仍然處於初創期地烏魯木齊理工大學。

    烏魯木齊理工大學,於中華帝國三年擴建,為了把這所大學辦成全中國,甚至全世界第一流的高等學府,當時除了zheng

    fu投資和xin

    jiāng礦業公司,以及各企業投資的數千萬元之外,還有xin

    jiāng的企業家們捐贈了多達兩千餘萬用於征地建校、構置教學器材期間為了滿足學校的教研需求而又多次追加投資。

    金兄!我們漢人歷來重視教育,自古就有富人商賈捐款助學的傳統,再窮的人家都會願意自己家孩子,能夠讀書上學,出人頭地,不愁生源。

    教育設施的完善,來到xin

    jiāng工作的人員,也就更願意帶著家人來xin

    jiāng定居工作生活。今後的xin

    jiāng地區,我們漢人始終會佔據主流,操持牛耳,掌握主動權。」

    「哈哈!如此才好,軍權、經濟、文化教育皆在我族之手,穩定發展下去,超越漢唐盛世,方顯我輩風流!譚兄!多費心了。」金雨有點小興奮的說道,遞上一顆香煙過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