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華人1892

大道小說網 第376章 戰爭背後(二十四) 文 / 為雨哭泣

    「對於自己父母兄弟,我們可以學『孔融讓梨』的美德;但時對於貪婪的沙皇政府,我們就沒有必要講究『溫良謙恭讓』的儒者風範了。」金雨溫言說道。

    哈哈哈!……

    像是得到了一個信號似的,大家都笑了起來,軍人要是都講究『溫良謙恭讓』的話,還怎麼勇猛精進,獲取如今的軍職地位。

    至於在中亞外域實行軍管制度,也是大家在建國之初都玩熟了的套路,讓內地老實巴交的農民來到中亞地區務農畜牧,那才是把唐僧送進妖怪窩裡一樣不實際。

    在西域番外,遊牧民族玩馬刀,就像中國的農民玩鋤頭鋤具一般嫻熟,時機不對之時,就是一個讓國民受虐的政策。滿清末期,滿人對同是馬背上的蒙回等民族打壓的厲害,在陝甘寧居住的漢人百姓被回族起義屠殺600多萬就是明證。尼瑪的!漢人的地位最低,尼瑪的回族起義反清,你屠殺那麼多無辜的漢人平民百姓做什麼?殺官造反!這誰都可以理解,可是歷史書上卻輕描淡寫的述說,為了反抗滿清政府的壓迫,回民起義軍屠殺600萬漢人,這算是什麼一回事兒啊!

    所以,如今的回族人在整個帝國的地位更差,只能在農牧場裡當糧農,在固定的範圍內放牧牛羊,再也不許摸刀把子了。而漢家兒女,自上學期就要習武論文,培養自衛自保的能力。試想一下。一個千百年來信馬由韁的民族,天天挖地種糧,放牧牛羊,也要等於鷹鷲斷翼,駿馬斷蹄一般,失去了自由翱翔天空的權利,失去了千里奔馳的能力,整個回族人還能翻起什麼浪花呢?

    做什麼活計,還有比農活還要磨人心性的嗎?也就是最無追求的人,最沒有它路可走的人。才會在地裡刨食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什麼稜角都能給磨平了。

    說道軍管委員會和『溫良謙恭讓』,都是從底層軍官一步步積累軍功,升到如今的地位,分得的功勞和礦山財富也沒有缺過,如今能夠更進一步,還有軍委主席親自舉例說明的金山銅海和各種礦產資源等著大家去分享。有誰會嫌多呢?也許到了升無可升之時,卸甲歸田做個富家翁。也是不錯的選擇吧!

    金雨喝著茶水,淡淡而笑,也是知道大家在笑什麼的,中華帝國的民族政策哪能一碗水端平的,哪方的少數民族可以和漢人同生共死,北方的少數民族歷來就是反覆無常,乘機禍害中原,分割華夏領土,這可是歷史一筆筆記載在冊的。常常鬧事卻能得到國家的優厚。在如今的中華帝國卻行不通,再想行那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可就行不通了,哭鬧的人,就斷你的奶源,讓你一次哭個夠好了。只有表現好的少數民族,才能得到帝國的承認和優待。要不然哪有公平和嚴明可言,中華帝國的無上威嚴如何樹立的起來啊!

    是以金雨一說『溫良謙恭讓』,大家笑了起來,帝**人要是對敵人講這一套。還打什麼仗爭什麼雄啊!開疆拓土,勒石立碑的榮耀,就成笑話了。

    看到大家笑得差不多了,金雨才正色的又說了起來:「自古以來,軍隊中最講究有功賞,有過罰!做不到這一點,就是亡國之兆。屬於軍人的榮耀,不容人踐踏,軍人的付出,要和我們得到的成正比。只有這樣,軍隊中才不會有喝兵血的現象再出現,一是要靠大家自覺;二是要依靠全軍上下和監督機制監察。

    如今諸位將軍即將遠征域外了,我就再囉嗦一遍,中華帝國的軍中大忌吧!

    凡帝國將士,上下老幼,皆不得喝兵血!

    喝兵血——是指軍隊中的軍官吃空頭餉,就是士兵陣亡或者退伍了不上報,照樣按照原來的花名冊領軍餉,甚至偽造花名冊騙軍餉,當然好處都流進軍官的腰包。(這和現代國營單位裡死了人不報,憑空吃勞保有異曲同工之妙。前些年21世紀之初,新聞媒體還有報道的,別說沒有。)

    事實上吃空頭餉由來已久,正所謂「東邊有聖人出焉,西邊亦有聖人出焉,其心同,其理同」。在東漢鎮壓西羌叛亂的戰爭,到公元一四五年為止,東漢政府三年間居然為那些專打敗仗的軍隊支付了八十餘億錢,費用居然是上述段熲滅羌計劃的兩倍!吃空頭餉的問題正式出現在東漢政府的三府奏章上。這是我們漢族的起始王朝滅亡的根由,所謂的『窮兵黔武』說法,只是儒家文人為代表的士族們的一塊遮羞布和為儒士找的一個借口而已,亦是一種打擊軍中武將和沒有權利的士兵的一種說辭,其實這些空頭餉,大多落在了士族掌控的將領手中,因為皇帝最忌諱軍中大將有德有才,怕這一些人起兵造反,推翻自己家族式王朝。

    軍中將領為求自保,多愛行次自污之舉,以示自己德行有虧,沒有起兵造反之意。

    久而久之,上行下效,喝兵血,這一部隊軍官**現象直接導致了軍隊戰鬥力下降,中華民族多少王朝盛世皆亡於此。

    在明末清初,薩爾滸之戰。明軍預計出兵四十萬,如果真是四十萬的話,滿人努爾哈赤輸定了,問題就出在吃空頭餉上。由於明軍的最大業餘愛好就是吃空頭餉,文官最愛抽軍中的將士的水頭,以至於軍隊集結的時候,軍官們都搞不清自己有多少士兵,有的甚至整營人馬都是憑空編造出來的。這樣的結果就是明軍預計的四十萬大軍實到二十萬(也有說十幾萬的,最少說十二萬),這樣的軍隊還要採用「分進合擊」的戰術,一分下來,每路兵馬不過一兩萬人,而且無論官兵都是老奸巨猾之輩,雖然有一些忠勇無雙的悍將,但是如此腐朽的軍隊能打勝仗才叫怪事!

    所以說,我們漢人當了幾百年的滿人奴才,一點都不虧,這樣的漢族祖輩不當人家滿人的奴才,不貢獻自己家中的女性給別人糟蹋,天地不容,真以為別的民族野蠻不通事務嗎?

    國人當自強,軍人當自重!

    今日的中華帝國,軍人不必自污,有功賞,有過罰。

    帝國的領土裡,叢山峻嶺之間,戈壁黃沙之中,金玉寶石,銀鐵礦產,各種數之不盡的礦產資源,分得一地,它日俱是財富之源。

    國防軍中千萬將士,也不必擔憂帝國無物可賞,前面我說了那麼多地方,這些領地地下埋藏的財富,也許只是其儲量的萬分之一,但也足以讓軍中將領和士兵們的家屬,一世無憂了。

    諸位將軍切忌了!

    現在我在講明幾點,總參謀部做好記錄和具體規劃分配。

    烏斯季卡緬諾戈爾斯克是俄語舊地名,是突厥斯坦東哈薩克州首府,輻射了東哈薩克阿爾泰山區的烏斯季卡緬、諾戈爾斯克、濟良諾夫斯克等擁有儲量巨大的有色金屬共生礦的城市,其緊鄰阿勒泰市,阿勒泰是我國西北邊陲重鎮,素有「金山」之稱,歷史悠久、資源豐富、幅員遼闊。這兩地其實是一體的,除了山高路險,氣候酷寒之外,地下蘊藏的財富,千百年來,歷代各個民族開採的金銀銅鐵,只是它的皮毛而已。

    烏斯季卡緬諾戈爾斯克,沙俄政府在1720年建為要塞,1868年建市。該地區擁有方便的水電資源,建設了鉛鋅、金銀等金屬開採冶煉聯合工廠,還擁有機械製造、紡織、建材工業及木材和食品加工業。該地區已實現生產精鉛1.5萬噸,粗鋅1.7萬噸,此外,鎳、鎂、鈦、釩、鎢、鉬、稀土以及金、銀、鉑族金屬的產量也極為可觀,如果在額爾齊斯河及支流上建設的數座大型水電站,發揮出巨大水利資源作用,未來將會是我們重點建設的有色冶金工業中心城市。

    烏斯季卡緬、諾戈爾斯克、濟良諾夫斯克等等,這一邊疆區小城鎮,也是俄國人在中亞鐵路支線經濟圈的重要一環,以總參謀部的名意,命令新組建的阿勒泰集團軍,進攻這一地區,配合東進進攻部隊,奪取塞米巴拉金斯克。與西伯利亞作戰師團和唐努烏梁海作戰師團聯絡,形成三面夾擊巴爾瑙爾之勢。」

    金雨一邊解說,一邊做出戰略部署,並順手在地圖上用不同顏色的鉛筆,畫出戰術標記。

    「阿什哈巴德,位於中亞西南方,緊鄰波斯王國邊境,土庫曼斯坦首府,附近有硫磺、石油、芒硝、煤、食鹽等礦產,工業有機械製造、電機、玻璃、石油化工、煉油、紡織和食品加工等,其中機械製造包括生產工程機械、農用機械以及蒸汽機車等工廠企業,紡織包括棉紡織、繅絲、制毯廠等工廠。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這一地區的契列肯、涅比特達格油田,目前據說石油產量已達一百萬桶以上,可以成為我們又一個燃油補充渠道。這裡可以讓聯合作戰部隊進攻了,利益分配還是按戰前協議來吧!」金雨把手中的鉛筆一劃拉,在西南方向的阿什哈巴德畫了一個圈,指示性的說道:「試探一下沙皇政府現在對邊遠行省的重視程度也好,這等偏遠地區,我們就讓沙皇知道一下什麼叫做鞭長莫及?」

    「阿富汗嘛?暫時就不要動它了,這裡牽扯著的英國人的利益太多了,英國人還是很識趣的,不再刺激他們為妙!」金雨自言自語的說道,在阿富汗疆域上畫了一個大圈,打上一個鮮艷的問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